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医学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的损伤情况。方法 对226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336名放射诊断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为8.85%,高于放射诊断工作人员(P<0.05);不同性别组介入放射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以上组介入放射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组介入放射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辐射会造成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增高,应加强介入放射人员眼部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某市医用放射工作人员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研究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规范的要求,对1615名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进行分析,测定血清中T3、T4及TSH的含量,并对测定结果结合个人剂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放射组人群年均个人有效剂量为0.23 mSv,属于低剂量接触电离辐射。放射组的T3、T4和TSH水平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工龄不同分为3组,各组间T3、T4和TSH水平比较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按照不同工种分组,除牙科放射组TSH与对照组比较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接触小剂量电离辐射可能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甲状腺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应进一步改善放射防护条件,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保障作业人群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低剂量辐射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剂量-反应关系,为放射工作人员防护工作重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1237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报告及个人剂量监测数据。以辐射累积有效剂量作为观察指标并按照四分位间距分0~2.586 mSv、2.586~3.757 mSv、3.758~31.272 mSv 3组,低剂量组为参照,比较不同累积辐射剂量组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激素变化情况。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别估计累积有效剂量与甲状腺激素变化的关联及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1237名放射工作人员的甲状腺素T4、FT3水平变化在不同剂量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调整性别、年龄、工龄、职业、医疗等级和吸烟后,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显示,2.586~3.757 mSv (β = 3.514, 95%CI: 0.900~6.128)与放射工作人员T4水平变化显著相关,而累积有效剂量与FT3水平变化无关(P > 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累积有效剂量连续变化与T4水平变化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 = 0.023)。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辐射累积有效剂量与T4水平变化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研究石油化工企业长期接触工业探伤的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甘肃某石化企业80名工业探伤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其2010-2014年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2010年、2013年、2014年白细胞(WBC)总数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异常率观察组在2010年、2012年、2013年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年间微核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工业探伤工作人员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安阳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情况,了解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用微量全血培养法观察淋巴细胞微核,用TEK-ⅡPLAS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与微核率分别为1.15‰和1.3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射组人员各工龄段间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射组与对照组人员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具有影响,需要加强防护,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茂名地区放射工作人员血液指标健康状态,为职业健康评价及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茂名地区从事放射作业人员591人,进行全面健康体检,统计分析实验室检查的血液各项指标结果,并与126名非放射作业健康人员作对照。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总数低于对照组(P < 0.05),淋巴细胞微核率高于对照组(P < 0.01),微核率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加,介入治疗工种的白细胞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小剂量辐射对放射作业人员造血系统造成的损害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低和淋巴细胞微核率升高。进一步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石油化工放射工作人员免疫功能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保障石化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探讨低剂量辐射对人体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按GB5294-85监测石化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并对其进行免疫学检测。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T淋巴细胞亚群较正常组低(P <0.01),血清免疫球蛋白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低剂量辐射影响了石化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应加强此类人员的放射防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医用X射线对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发生的影响。方法 以兰州市248名医疗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为放射组,以非放射工种的110名从业人员为对照组,检查眼晶状体混浊情况。结果 放射组眼晶状体混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放射工龄10 a以上的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明显高于10a以下的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晶状体混浊形态以点状为主。结论 眼晶状体改变是判断电离辐射损害的重要指标,长期小剂量接触射线对眼晶状体有一定影响,应加强放射人员防护。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594例省管单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594名放射工作人员,83名不接触射线与毒物、无传染疾病的健康人员,按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要求进行检查。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为50.6%;白细胞异常检出率为6.4%,血红蛋白异常检出率为7.7%;血小板异常检出率为3.4%;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且随放射工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具有一定的辐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南京市放射工作人员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为南京市的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以南京市2015年从事放射工作的2019名人员以及同期从事非放射工作的298名人员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中游离T3、游离T4以及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 放射组的FT3和FT4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T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作业人员中,男性的FT3和FT4含量显著高于女性,而TSH含量显著低于女性(P0.05)。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因长期低剂量接触电离辐射,甲状腺功能受到了一定的损伤,在工作中应加强对甲状腺部位的防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保定市医疗卫生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状况;方法 对保定市1984名医疗卫生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采用统计方法对外周血象、染色体畸变、微核等放射敏感指标异常率按照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不同工种等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工龄的白细胞异常和血红蛋白异常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的淋巴细胞微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可使机体受到一定的辐射损伤,其中5~15年工龄及放射治疗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是放射防护监督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2.
放射工作人员血清中SOD、MDA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85名放射工作人员为放射组,270名非职业受照人员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放射组SOD活力低于对照组,MAD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 <0.05);且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血清SOD活力有逐渐下降的趋势,MDA含量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 低剂量电离辐射能使机体产生过多自由基,使机体氧化-抗氧化系统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水平的对策。方法 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及体检结果进行检测、分析及讨论。结果 2007年、2008年我院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27 mSv、0.60 mSv,低于全国人均年有效剂量。不同工种放射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有所不同,从事介入治疗和核医学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68 mSv、0.63 mSv,略高于其他人员。血常规异常率在< 1mSv与≧ 1mSv组分别为7.89%和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X片、腹部B超、妇科检查均未发现与受照剂量相关的异常表现。结论 我院受检人员职业照射水平是安全的,但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今后应改善防护条件,不断完善卫生监督管理体制,进而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李勇 《中国辐射卫生》2003,12(4):233-233
目的 调查广元市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血清免疫水平。方法 采用彩色免疫单向扩散法测定280名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调查组)和183名正常人员(对照组)血清中IgA、IgG、IgM含量。结果 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血清中IgA、IgG、IgM三种免疫球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人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医用X射线工作者血清免疫水平比正常人群低,辐射生物效应明显,提示放射防护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为保障贵州省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长期接触慢性小剂量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及半年内未接受照射的大学生,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常规培养法培养、制片、检测、统计分析。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放射工种、不同放射工龄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组工作人员的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应培训防护知识,加强放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电离辐射对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效应敏感指标的影响,为有针对性的改善放射防护条件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放射组和对照组人员外周静脉血进行外周血象、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细胞检测分析。结果 放射组辐射效应指标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染色体畸变异常检出率与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介入和工业组辐射效应指标异常检出率高于其他组,其中白细胞减少和染色体畸变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结论 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效应敏感指标异常检出率均高于正常人群(对照组人员),尤其是介入和工业放射工作人员小剂量辐射损伤效应较明显。建议应有针对性的改善放射防护条件,加强个人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剂量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关系。方法 纳入本研究的放射工作人员921例,按工种分为放射诊断(n=481)、放射治疗(n=153)、核医学(n=83)、介入放射学(n=90)和工业探伤(n=114)5组,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进行微核检测。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5组放射工作人员间人均年有效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809,P<0.05),其中介入放射学组、核医学组均高于放射诊断、放射治疗组和工业探伤组(P<0.05),而且介入放射学组的微核率明显高于放射诊断、放射治疗组(P<0.05),但微核率与个人年有效剂量间未见明显量效关系(P>0.05);不同体检类别间微核率比较,岗前组与岗中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526,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岗中组微核率有增加趋势(P<0.05)。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仍存在低剂量电离辐射诱发的遗传损伤,应进一步加强对介入和核医学工作人员的防护,降低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8.
665名放射工作人员微核检测和健康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扬州市放射工作人员微核检测和健康状况调查,来评价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和健康安全情况。方法 对665名放射工作人员和137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分析。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各作业工种间淋巴细胞微核率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浑浊率、微核阳性检出率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该市放射工作人员使用的放射设备及个人防护措施基本达到了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聊城市2002-2011年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为辐射防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定期对全市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资料整合与利用、统计与分析。结果 2002-2011年放射工作人员体检人数逐年上升;微核细胞率与染色体畸变率均逐年下降;放射工作人员高血压患病率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与放射诊断、密封源使用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10年期间,加强了全市放射卫生监管,具有明显的成效;但介入放射人员还应加强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结果的变化,了解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外周血象的影响,为改进防护措施,减少电离损伤,保障放射人员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南京市2012年3409名放射工作人员及374名非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放射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组间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暴露工龄延长血小板逐渐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接触X射线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于接触其他射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人员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应进一步加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