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烟草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所公认的公共健康问题,如何有效的降低与控制烟草危害属于保障与促进公共健康的重点话题,目前数据人们所关注的焦点话题.开展控烟健康教育应当突出重点,采取有效的干预方式达到理想的控烟效果,尤其是需要基于地区吸烟和控烟状况、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以及烟草利弊等问题,必要情况下需要应用教育和行政干预结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我院医务人员吸烟状况及其控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情况,为制定医院控烟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以询问和自填问卷相结合的方式于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对我院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共调查389人,干预后共调查375人.健康教育干预后,我院医务人员在控烟知识、态度和帮助患者戒烟能力明显改善,除"应该在医院室内全面禁止吸烟"这一选项外,其余选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教育可以改变医务人员的控烟知识、态度和帮助患者戒烟能力,控烟工作任重路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模式对医院工作人员控烟干预效果.方法 运用PDCA循环模式对河北省某综合性三甲医院的98名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技、行政管理及后勤科室),实施为期180 d的控烟干预,采用问卷式调查法,比较干预前后医院工作人员对控烟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工作人员对烟草危害、吸烟和被动吸烟相关疾病知识的认知,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对控烟的态度和行为均发生了较大转变.认为室内应全部禁烟的比例由干预前的64.28%上升到干预后86.73%,认为"可以在自己办公室吸烟"的比例由干预前的20.41%下降到干预后的6.12%,赞同香烟可以当作礼物互赠由干预前的53.06%,下降到干预后的16.33%,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提高了对就诊者询问和提供戒烟服务的主动性.主动推荐戒烟药物的比例,由干预前的12.90%上升到干预后的24.19%,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6人成功戒烟,戒烟率达26.53%;每人每日平均吸烟支数由干预前12支降低到干预后的8支,准备未来1年戒烟人数由干预前的13.26%上升到45.83%;对PDCA控烟模式的满意度达91.84%.结论 运用PDCA循环模式对医院工作人员实施控烟干预,不仅能提高工作人员对烟草危害、吸烟和被动吸烟相关疾病知识的认知,显著降低工作人员吸烟量、提高戒烟成功率;而且能转变他们的控烟态度和行为,提高对就诊者吸烟的主动询问率及提供戒烟服务的能力,有利于推动全社会控烟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围生期夫妇进行控制烟草危害方面的健康教育,由此促进吸烟者建立吸烟不仅危害自己的健康更能危害他人的意识,使其改变吸烟行为。从保护家人健康开始,进而发展为保护公众健康,孕妇家庭控烟,促进家庭健康,保护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专科医院医务人员控烟干预效果。方法对专科医院医务人员进行控烟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控烟知识、态度及行为变化。结果干预前现在吸烟率为9.4%,干预后现在吸烟率为8.3%,干预后较干预前减少17人。干预前后对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对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知晓率最高,分别为97.2%和98.1%,干预前对吸烟与前列腺炎知晓率最低为63.8%,干预后对吸烟与2型糖尿病的知晓率最低为74.2%。干预前后对吸烟与儿童支气管炎的知晓率均为最高,分别为94.5%和96.7%,干预前后对吸烟与儿童中耳炎的知晓率均为最低分别为61.0%和79.6%。干预前后对被动吸烟与肺癌的知晓率均为最高,分别为95.9%和97.9%,干预前对被动吸烟与白血病的知晓率最低为64.9%,干预后对被动吸烟与中风的知晓率最低为78.9%。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活动中提供戒烟服务有所增加。结论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吸烟人数有所减少,对吸烟的认知,吸烟相关疾病的知晓率有所提高,同时,临床医师在日常诊疗活动中也加强了控烟宣传,医院控烟的氛围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控烟干预效果。方法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实施控烟,对控烟干预前后,医务人员吸烟与戒烟情况、控烟知识与态度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医务人员吸烟率为34.64%,干预后吸烟率降为2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前戒烟率50.00%,干预后62.42%,干预前后的戒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6,P =0.019);干预后医务人员控烟知识与态度均有所提高,“吸烟易导致骨质疏松”的知晓率增长最大,干预前知晓率为53.17%,干预后为66.50%,涨幅13.33%;医务人员认为室内应全部禁烟的比例由干预前的55.75%上升到干预后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询问就诊者吸烟状况明显提高。结论干预后医务人员控烟能力明显提高,说明控烟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医务人员控烟知识水平和控烟能力;对医务人员加强吸烟危害性、戒烟技巧和控烟专业知识等培训与学习,增强医务人员的控烟意识,树立健康良好的形象,为患者创造无烟的就医环境,加强医院无烟环境的创建及干预效果的巩固,从而来带动全社会控烟。  相似文献   

7.
医务人员在控烟工作中处于非常特殊的地位,具有表率作用,国际经验表明,先有医务人员吸烟率下降,才有全民吸烟率下降[1],对医疗机构进行控烟干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当前我国医务人员对控烟的态度和效果,还可以带动全民戒烟。医疗公共场所实行戒烟的成功,可以为全国开展的公共场所戒烟提供参考。为了解石家庄市医疗卫生机构不同职业人群对控烟的态度、评价现行的控烟干预措施是否有效,我中心于2009至2010年开展了驻石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控烟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院-家庭早期干预模式对早产儿运动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至2013年出生存活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婴幼儿保健。干预组的早产儿从首次门诊保健开始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给予抚触,脾胃按摩,追视听训练,感知和运动训练等早期干预。并用20项婴儿神经运动检测量表和Gesell量表监测其发育情况。结果 1纠正年龄1岁时,干预组早产儿发育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干预组早产儿在适应性、大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会能区分数分布在边缘水平和发育落后的例数和比例均较对照组早产儿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医院-家庭综合模式干预,对其智力和运动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家庭支持参与护理干预模式对宫颈癌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将64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入院后,2组均给予常规妇科护理及宫颈癌治疗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家庭支持参与护理干预模式。比较2组入院时及出院6个月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评分。结果出院6个月干预组SPB评分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支持参与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降低宫颈癌患者的负性心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控烟小组的形式对住院患者进行戒烟行动。方法: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符合吸烟的患者(吸烟量>=20根/天,吸烟年数>1年),采用自愿参加,有强烈戒烟愿望,愿意和他人交流者。共入组100人,均为男性,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结果:两组的初始吸烟量为27.2±6.1支/天,其中实验组为26.7±6.2支/天,对照组为27.6±5.5支/天,出院时,实验组吸烟量降至10.1±5.4支/天,对照组为15.5±7.9支/天,实验者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烟小组干预对住院患者戒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魏虹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26-126
目的: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8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总体血压水平下降,健康意识增强。结论:对高血压人群进行家庭干预及健康教育具有可行性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家庭干预可以干预患者的所有危险因素,减少高血压发病率,增加高血压知晓率、控制率。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有人把它比喻为心理“感冒”,它和感冒一样常见,据国外报道,正常人群中有8%-18%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1].而且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应激性生活事件不断增加,心理压力增大,抑郁症正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影响生活幸福度的严重疾病,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抑郁症造成的疾病负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排第3位[2].抑郁症的康复除及时治疗外,家庭和社会的帮助.特别是家庭成员的精心护理对于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屈海翠  蒋艳云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616-3617
目的:控制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76例出院的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实施家庭干预,两组病人分别于出院后3~6个月复查血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压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家庭干预对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2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2例).两组均服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折合氯丙嗪为〈300 mg/d),其中干预组同时接受家庭干预;于入组时、随访半年、1年、2年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定,比较两组随访半年、1年、2年复发率.结果 入组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BPRS、SDS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家庭护理干预半年、1年、2年后,干预组BPRS评分分别为:(26.80±6.41)分、(28.10±7.52)分、(21.12±5.62)分,对照组的分别为:(31.91±8.53)分、(33.94±9.71)分、(32.01±11.12)分;干预组SDSS评分分别为:(2.34±0.76)分、(1.91±0.82)分、(3.13±2.34)分,对照组的分别为:(6.32±1.07)分、(4.31±1.12)分、(4.52±2.91)分;2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并持续到随访结束.两组3个时段内的复发例数,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联合家庭照顾对高血压降压效果的影响,为社区及家庭模式下高血压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从通州区宋庄社区筛选出220例高血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但仅观察组在社区干预联合家庭照顾模式下给予药物治疗,两组共持续治疗24周;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共有显效者54例和有效者45例(总有效99例),对照组有显效者32例和有效者51例(总有效83例),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无效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的血压均低于对照组,收缩压[(18.38±4.38)mm Hg vs.(9.75±2.63)mm Hg,P〈0.01]和舒张压[(11.76±2.27)mm Hg vs.(8.45±1.29)mm Hg,P〈0.05]的降低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社区干预联合家庭照顾模式下实施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肯定,药物用量少,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我国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弱智儿童产生,开展对弱智儿童的康复教育及特殊教育,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弱智儿童是指精神发育不完全,智力显著低于正常同龄的儿童。造成儿童弱智的原因有:先天遗传因素;妊娠时因母体疾病等致胎儿发育不良;分娩时婴儿脑部受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对临床治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1年末,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复发率及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 1年末,干预组服药完全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61,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从而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人用药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老年科住院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家庭护理干预组,各51例。均对患者进行用药能力评估,确定护理问题。干预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家庭用药安全指导,出院后定期随访。对照组只对患者进行常规用药指导,出院后不加干预。结果家庭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服药依从性,病情控制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提高老年人的服药依从性,控制病情,减少住院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