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硬度与冲击试验以及冲刷磨损试验,对超级马氏体不锈钢00Cr13Ni4Mo在8种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力学性能与抗磨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0Cr13Ni4Mo钢在550~650℃回火后产生逆变奥氏体,逆变奥氏体降低了材料的强度与硬度,增加了材料的韧性;00Cr13Ni4Mo钢的抗磨蚀性能主要与硬度有关,而与其冲击韧性关系较小;从材料性能和经济性综合考虑,00Cr13Ni4Mo钢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 050℃/9h正火+550℃/6h一次回火处理。  相似文献   

2.
30Cr1Mo1V转子钢的高温时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CrlMo1V转子钢做了高温时效试验,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对30Cr1Mo1V转子钢长期时效过程中的组织性能演变规律进行研究,采用常温拉伸试验对时效试样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表明,30Cr1Mo1V长期时效过程的硬度变化呈现快速-缓慢-快速变化3阶段变化规律,时效引起常温强度极限和屈服极限明显降低,而延伸率变化略有增大,相对30Cr2Mo1V,30Cr1Mo1V具有更好的回火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1Cr17Ni2不锈钢作为螺栓在具体工作环境中失效原因的分析和讨论,由于1Cr17Ni2钢的力学性能对合金成分、杂质含量和热加工工艺非常敏感,特别是回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影响明显,因此为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需要精确控制该钢的冶炼工艺及热加工工艺,同时对失效行为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小型流化床焚烧炉中,比较了0Cr17Ni14Mo2、T91、1Cr13、TP304、TP347、0Cr25Ni20和复合板等7种材料600℃下在高浓度HCl气体中的腐蚀情况。通过对材料的腐蚀表面进行了X射线能谱(EDX)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发现,材料0Cr17Ni14Mo2、T91及复合板抗腐蚀性能较好,1Cr13、TP347抗腐蚀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5.
关于20Cr1Mo1VNbTiB高温螺栓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20Cr1Mo1VNbTiB钢的研究进行论述;晶粒粗化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晶粒级别、力学性能和使用标准;用20Cr1Mo1VNbTiB钢代替12%Cr钢的研究。同时对研究中所采取的控制性措施及试验过程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引言用作电厂锅炉过热器管和再热器管的低碳9Cr—2Mo新钢种HCM 9M已经研制出来了。9Cr—2Mo具有比2—1/4Cr—1Mo钢更高的强度。9Cr—2Mo钢以它的高强度填补了铁素体与奥氏体不锈钢之间的空白。由于9 Cr—2Mo钢的强度和650℃以上的抗氧化性能,这种钢能提供一种价廉的钢管以代替奥氏体不锈  相似文献   

7.
主要讨论了采用过渡段焊接法,同时选用两种不同的填充材料(奥氏体不锈钢焊条和镍基焊条)焊接铁素体和奥氏体异种钢。通过双角焊缝试验和机械性能试验对比分析,认为在焊妆过渡段Incoloy800和00Cr17Ni14Mo3钢时,Inconel82焊条明显提高了接头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并且改善了热膨胀系数不匹配,证明镍基焊接材料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ZG0Cr13Ni4Mo不锈铸钢属于低碳马氏体钢,因采用合理的合金含量和热处理工艺,即使大截面也具有良好综合机械性能和静动态断裂韧性,并具有较好的可焊性和抗气蚀性及抗水下疲劳性能等。国内外都用于制造大型水轮机叶片,转轮及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大型铸件。 ZG0Cr13Ni4Mo钢性能一般比较稳定,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超超临界汽轮机高温叶片用11Cr—Co—W—Mo—V—Nb—N—B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室温力学性能以及组织相分析的试验研究,掌握了该材料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该材料的推广使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陈鹏  甘孟必  高岩 《热力发电》2004,33(12):48-50
通过对月亮湾燃机电厂3号燃机进气安全隔离滤网失效的不锈钢钢丝进行无损检测和其化学成分、金相、能谱以及断口分析等,确定不锈钢钢丝合金比例不当、锰含量太高且晶间析出碳化物;材质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建议钢丝材料选用超低碳、铬镍含量高、含钼2%~3%的00Cr17Ni14Mo3或316L(00Cr17Ni14Mo2)奥氏体不锈钢,且制造应符合GB4240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站中的铁素体和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主要存在热膨胀系统不匹配和碳迁移2方面问题,采用过渡段焊接法解决。通过选用几种填充材料(奥氏体不锈钢焊条和镍基焊条)试验分析研究,认为在焊接过渡段Incoloy800和00Cr17Ni14Mo3钢时,Inconel82焊接材料是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采用喷丸与电泳沉积稀土薄膜复合处理工艺对TP304H钢表面进行处理,在管式高温腐蚀试验装置中,以650℃通入1%SO2 14%O2 85%Ar混合气体腐蚀150h评价其抗腐蚀性能。结果表明,虽然单一沉积稀土氧化物薄膜和喷丸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抗腐蚀性能,但以复合处理效果最好。该处理方法可使试验周期内腐蚀增重量减少近50%,生成的腐蚀产物膜连续致密。X-ray衍射分析证明复合处理改变了腐蚀产物的物相构成,主要相成分由未处理样品的Fe2O3/Fe1-xS/Ni1-xS转变为Cr2O3/FeCr2S4/Ni3-xS2。最后讨论了喷丸与电泳沉积稀土薄膜复合处理提高抗腐蚀性能的机理,认为复合处理效果在于喷丸处理有效促进表层附近区域合金元素Cr向表层富集,稀土氧化物则促进了Cr的选择性氧化。  相似文献   

13.
真空感应熔炼法制备CuCr25合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法制备CuCr2 5W1Ni2合金 ,研究了不同成分 (2 5 %Cu及 75 %Cu)和Cr晶粒尺寸对物理性能和击穿电压的影响 ,讨论了合金元素和微观结构对CuCr2 5W1Ni2合金电击穿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W粉能够显著细化Cr相 ,同时对Cr相进行了强化 ;在电击穿后 ,熔层中极细的W粉能起到非自发形核核心的作用 ,CuCr2 5W1Ni2的熔层表面更加扁平 ;另一方面 ,Ni能够促进Cu、Cr的互溶 ,使合金整体得以强化。这两种元素均能显著提高合金的耐电压强度。  相似文献   

14.
12Cr1MoV/T23异种钢焊接较多应用于火电厂的管道中。通过对不同焊后热处理的异种钢焊接接头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发现合适的热处理工艺能优化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并改善其室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含NiCr热喷涂涂层材料抗高温腐蚀性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iCr-Cr3C2,Ni60B及Cr19Ni9是3种包含NiCr的热喷涂材料。对NiCr-Cr3C2,Ni60B及Cr19Ni93种热喷涂涂层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抗高温腐蚀性能对比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测试涂层相组成,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观察涂层表面形貌及元素分布。研究结果表明:NiCr-Cr3C2的抗腐蚀性能最为优异,Cr19Ni9次之,Ni60B最差;Cr203的生成提高了涂层整体抗腐蚀性;NiCr—Cr3C2涂层中包含具有尖晶石结构的NiCrO3,使其抗腐蚀性能高于其他2种涂层。  相似文献   

16.
正(续上期)8合金元素对相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软磁不锈钢所具有的优良综合性能与合金元素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很有必要结合合金元素对材料的性能进行分析。当然,想要对主要合金元素对材料性能的主要贡献及其影响有理解,先要知道这些元素和性质之间的关系。除Fe和C之外,在合金钢中使用的元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元素包括Al、Ti、Nb、N、S、Se、Mn、Ni、Cr、Mo、V、W、Si、Cu、Co和B等。  相似文献   

17.
合金材料在高浓度HCl气体中的腐蚀特性实验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小型流化床焚烧炉上,研究了1Cr18Ni9Ti、1Cr20Ni14Si2、12Cr1MoV和15CrMo等4种材料在HCl气体中的腐蚀特性。通过对材料的腐蚀面进行了X射线能谱(EDX)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发现,材料1Cr20Ni14Si2及1Cr18Ni9Ti抗腐蚀性能较好,12Cr1MoV和15CrMo抗腐蚀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碳钢Q235和不锈钢0Cr13Ni5Mo异种钢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残余应力和微观组织方面进行研究,掌握了异种钢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特点,提出了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确定了去应力热处理工艺与组织和残余应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TEM、SEM和EDS等方法对正火态、正火+回火态、高温服役老化和蠕变断裂T23钢试样的碳化物状态进行分析,探讨T23钢碳化物的演化规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T23钢在热处理(正火+回火)及后来的高温运行蠕变过程中出现了M3C、M2C、M7C3、M23C6和M6C共5种碳化物;(2)正火态T23钢第二相主要为M3C,回火过程中M3C发生球化并回溶消失,析出亚稳相(Cr、Fe)7C3和Mo2C,最终大部分碳化物转变为M23C6型碳化物;(3)高温服役老化或高温蠕变后M23C6型碳化物发生Ostwald熟化,晶内小颗粒M23C6型碳化物逐渐消失,晶界上大颗粒碳化物聚集长大、粗化并呈链状分布。随着运行温度的升高和运行时间的延长,M23C6型碳化物逐渐转变为富W的M6C相。大颗粒碳化物沿晶界聚集长大,并呈链状分布,尤其是富W的M6C相的大量出现是T23性能发生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正>40年代前后,英国开始了高铬(9~13%Cr)铁素体钢的开发。日本从1953年开始这类钢的开发。由于高铬铁素体钢在550~650℃高温下,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耐磨蚀性能和加工性能,日本从1975年起开发锅炉用的高铬铁素体钢T-1(含0.06C、0.3Si、0.5Mn、10Cr、2Mo、0.10V、0.06Nb、0.02N)和T-2(含0.10C、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