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胸腰椎骨折脱位伴截瘫治疗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43例胸腰椎骨折脱位伴截瘫进行了治疗回顾。其中全瘫15例,不全瘫28例。治疗总好转率,全瘫为26.7%,不全瘫为71.4%。并对脊柱节段与脊髓神经根的关系、脊髓损伤性质的判定、复位和内固定以及脊髓的减压途径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分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时机和方式.方法 对31例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作回顾性分析.本组均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脱位.17例在伤后6 h内,14例在伤后6~24 h内行后路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术,首次手术后7~23 d,行二期侧前方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27例获6~26个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到92%,复查椎管内无骨块和椎间盘组织残留,神经功能不全损伤者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对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经术前评估后采用急诊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二期前路减压支撑植骨内固定,手术安全,有利于多发伤的救治,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自2010-01—2014-06对30例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5~120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150~310 ml,平均210 ml。30例术后获得平均10.5(6~20)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ASIA脊髓损伤分级:B级3例,C级5例,D级19例,E级3例;伤椎Cobb角9.2°~15.3°,平均11.4°;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10.2%~30.3%,平均21.4%。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可恢复并维持脊柱的力学稳定,可以有效解除骨折块对脊髓、神经的压迫,恢复椎管容积,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经后路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治疗伴重度椎间盘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例伴重度椎间盘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脱位采用经后路复位固定椎间融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6例均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Cobb角无明显变化,ASIA神经功能均有1~3级的提高。结论采用经后路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治疗伴重度椎间盘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脱位具有复位效果好、损伤小、并发症少、融合率高、椎体高度丢失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评价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8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行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表现,X线和CT扫描测量结果.结果 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后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不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复位固定满意,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报告后路短节段器械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方法:对86例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患行脊柱后路椎管减压,根据不同的损伤节段选用不同的短节段内固定器。结果:随访10-24个月,所有伤椎的高度在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神经功能恢复好转率为78.9%。结论:后路短节段器械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是有效的,并且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减压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45例上述患者行AF、RF或DSS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1(5-25)个月,脊柱后凸角由术前平均24.5°恢复到5°;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1.5%恢复到93.2%。31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较术前改善1-2级。结论后路减压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椎管减压充分等优点,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短节段固定治疗AO-B1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2例AO-B1型胸腰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行一期后路经骨折脱位间隙相邻上下椎弓根置钉、复位、植骨融合并椎弓根钉棒系统两节段内固定。X线检查了解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胸腰椎骨折脱位椎间隙、骨折椎体高度恢复及脱位畸形矫治情况;Frankel分级方法比较手术前后脊髓损伤恢复情况。结果 12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23±5)个月。术后Frankel分级:A级9例中1例恢复至C级,1例恢复至D级,余7例双下肢瘫痪均未恢复;C级2例和D级1例末次随访时均恢复至E级。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提示:内固定物在位,12例矢状面脱位均完全纠正,复位率达100%。椎间隙及椎体高度恢复,末次随访时高度无明显丢失,均无钉棒断裂现象。3例出现明显邻近节段退变。结论 AO-B1型胸腰椎骨折脱位可选择4钉2棒短节段固定;术前CT检查对诊断与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早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重要性。方法应用前路或后路手术入路减压、复位.合理的短节段内固定及植骨98例。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本组98例,男91例,女7例。骨折部位:T10 1例,T11 3例,T12 48例,L1 46例。骨折类型:爆裂型骨折43例。屈曲牵拉型骨折41例,骨折脱位型14例。全部合并脊髓损伤截瘫。Frankel分级A级79例,B级19例,均采取手术治疗。损伤至手术时间4~20h,平均9h。结论早期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效果满意:神经功能恢复78%,不全瘫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减压、植骨治疗21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结果 21例随访6个月~2年,全部病例基本恢复了正常椎体序列、Cobb角及椎体高度.结论 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植骨融合,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并内固定矫治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脱位伴前后、侧方移位畸形及脊髓损伤的外科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6月共收治12例胸椎及胸腰段脊椎陈旧性骨折脱位伴前后、侧方移位畸形及脊髓损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57岁,平均32.6岁。伤椎部位:胸椎5例,胸腰段7例。骨折类型按照Denis分型:所有患者均为骨折脱位型,表现为矢状面前后脱位,其中5例同时伴有冠状面侧方移位畸形。患者术前均有程度不等的腰背部疼痛,局部压痛、叩击痛。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9例,B级2例,C级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4周至2年不等,术前平均病程6.3个月。所有患者一期经后路置入4对椎弓根钉,行伤椎全脊椎切除,环脊髓减压,椎间撬拔撑开复位,可调式中空笼状钛合金人工椎体或钛网复合自体碎骨粒置入,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行邻近椎节固定,一期矫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X线检查了解胸腰椎前后、侧方移位畸形矫治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随访12~40个月,平均2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无加重损伤,不完全损伤的3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脊柱内固定物在位,在矢状面和冠状面上脱位畸形已矫正,脊柱序列恢复良好。所有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并内固定能彻底减压、缓解疼痛,能有效矫正畸形、恢复脊柱序列、重建脊柱稳定性,有效地矫治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脱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治疗策略. 方法 对2007年1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5例,女5例;年龄19 ~74岁,平均40岁;损伤节段:C3.4 2例,C4.5 8例,C5.6 6例,C6.7 4例;其中单侧关节突绞锁5例,双侧关节突绞锁15例;同时伴关节突骨折或椎板骨折7例;术前脊髓损伤情况采用改良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5例,C级10例,D级2例.19例骨折脱位处无椎间盘突出者均于术前行颅骨牵引,关节突绞锁复位的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未复位者行后路切开撬拨复位或关节突切除复位侧块钢板固定、前路植骨融合内同定术,1例C6.7骨折脱位者C6.7椎间盘突出并且位于上位椎体后侧,行C6椎体次全切除复位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均获复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术后4个月X线片示植骨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移位等并发症发生.除完全脊髓损伤的3例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外,其他患者脊髓损伤均至少有1级以上恢复:5例B级患者恢复至C级4例、D级1例,10例C级患者恢复至D级6例、E级4例,2例D级患者恢复至E级.结论 采用颈椎前路、后前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疗效确切,根据损伤类型、颅骨牵引复位与否等综合因素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15例。按受累椎体统计,15例共20椎:T43椎,T65椎,T710椎,T82椎。按Hanley-Eskay分类:爆裂骨折6例,骨折脱位7例,爆裂脱位2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分级:A级6例,B级4例,C级4例,D级1例。均行胸后路复位、椎管减压、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 15例均获随访,平均20.3个月,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0%恢复至术后90.3%,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标准,除A级及1例B级无恢复外,余8例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弧度再丢失。结论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可靠,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和减压目的,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4.
后路复位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严重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因致伤暴力较大,脊髓和脊柱稳定性损伤多较严重。1998年4月-2009年12月,我科采用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32例严重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行早期后路减压,AF系统内固定,手术时间为伤后4~36 h,平均12 h。结果术后随访6~26个月,完全性脊髓损伤有效率20%,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有效率100%,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内固定无松动及断钉现象。结论早期手术减压效果较好,AF系统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对伤椎复位功能好。该方法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脊髓损伤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治疗胸腰椎C型旋转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胸腰椎C型旋转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8月收治胸腰椎AO分型C型旋转骨折脱位患者10例,均为青年男性,伤椎累及T10~L3.AO分类C1型7例,C3型3例,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全部为A级.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神经功能恢复和植骨愈合.结果 10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平均 520 mL.术后X线片显示脊柱复位良好,植骨位置良好.随访12个月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4例ASIA分级A级恢复到B级,6例无恢复.结论 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能从单一入路能同时完成胸腰椎C型旋转骨折脱位的减压、复位、固定和融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并侧方移位的临床特点、分度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收住的60例胸腰椎骨折并侧方移位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胸腰椎骨折并侧方移位合并椎体前或后脱位51例(85.0%),伴有附件骨折50例(83.3%)。临床分度:Ⅰ度19例,Ⅱ度21例,Ⅲ度13例,Ⅳ度5例,Ⅴ度2例。50例胸椎或腰椎骨折并侧方移位伴或不伴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均采用前路骨折复位,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术,其余胸腰段骨折并全瘫的10例患者采用后路骨折复位,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复位,均无螺钉置入椎间隙,无钛板、螺钉折断、滑脱等手术并发症。38例不全瘫和6例无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复位后无症状加重,16例全瘫患者复位后瘫痪平面未升高。术后随访24~52个月,平均36.9个月。全瘫患者和不全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地恢复,术后3~12个月植骨融合,完全融合53例,部分融合7例,无椎体高度丢失。[结论]胸腰椎骨折并侧方移位属于不稳定性骨折,并容易引起脊髓神经损伤,应早期进行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并钉-棒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患者采用后路椎板间开窗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治疗,其中单侧椎板开窗28例、双侧椎板开窗减压20例.随访椎管内减压情况、椎体高度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椎管减压允分,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8.5%矫正到术后93.2%,后凸角(Cobb's角)由术前的平均28.5°矫正到术后的平均6.5°.3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5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术后有1~3级恢复,X线片未见椎体高度及脊柱成角加重.[结论]经后路椎管减压钉-棒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瘫,可同时解决脊髓或/和神经根减压和脊梓稳定的问题,在正确选择适应证的情况下,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6):1451-1456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5年6月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39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2例,C级14例,D级8例。根据骨折类型、脱位程度、脊髓受压评估情况、是否存在关节突骨折及交锁或者前后复合体损伤等因素选择手术方案。其中24例椎体骨折、椎间盘损伤、术前经颅骨牵引可复位者采用前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术;7例颈椎脱位伴小关节骨折或脱位但不伴明显前中柱损伤者采用后路复位侧块螺钉内固定术;8例颈椎椎体骨折、椎间盘损伤、椎小关节脱位交锁、术前经大重量颅骨牵引不能复位者采用前后路联合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平均固定节段数;术后定期复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测量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和Frankel评分表,评估脊髓功能恢复与脊柱损伤重建稳定性等情况。[结果]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4~6个月均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联合入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平均固定节段数均较单纯前路或后路组长,而后路手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平均固定节段数明显多于前路手术组(P<0.05);除2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2级。所有患者的术前JOA评分和颈椎复位参数较术后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均能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但应根据颈椎损伤部位及类型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根据病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后路手术治疗。方法中上胸椎骨折脱位15例(骨折累及前方椎体共28个),均伴有不同程度脱位。AO分型:B型10例,C型5例。完全性瘫痪7例,不完全性瘫痪8例。手术均采用后路复位植骨内固定,固定节段为5~10节,根据脊髓受压情况进行后路椎管内减压。结果经X线复查,有1例复位欠佳,经6~24个月的随访,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后路植骨已融合。FrankelA级7例中有2例恢复至B级,1例恢复至C级,FrankelB~D级8例中都有1~2级的恢复。结论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骨折累及节段多,脱位发生率高,脊髓损伤严重。对于此类患者后路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术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