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译语异化是普遍存在于译本中的语言行为和文化现象。本文揭示了译语与译语文化的相互影响问题,指出译语的异化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对抗与对话。好的翻译是译语的优化,即保持异化适度。  相似文献   

2.
根据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动态顺应是翻译策略,直译、意译、归化、异化都是动态顺应过程中主动顺应或被动顺应时表现出的一些具体方法。汉语称谓语的翻译是译者动态顺应译语语言现实和社会规约从而实现翻译目的的一个过程。因此,分析比较《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两个英文全译本中对称谓语的翻译,指出翻译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是否顺应译语文化并能实现译者的翻译动机。  相似文献   

3.
借助文化翻译观的研究理论,探讨诸语境制约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化翻译观强调翻译活动受到译语的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制约翻译活动的译语文化语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译语文化传统、意识形态、民族心理、文化交流程度等。  相似文献   

4.
由于各国的历史、语言、文化、习俗等的差异,导致了法律的差异,在很多情况下,译者不可能翻译出意义相同的平行文本,本文从妨碍法律翻译中原语与译语等效的因素和翻译等效的基本策略两方面探讨了如何使法律翻译译本与原语达到法律功能上的等效。  相似文献   

5.
陈晓玮 《科技信息》2008,(23):205-205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际交流,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本文从译语文化在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介入的角度分析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探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的重要作用——异化翻译在保持对原文的忠实、丰富译语国的语言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异化正成为翻译领域的一个新趋势,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中的"第三类语言"指的是在文学翻译中,译者所采用的一种介于源语和译语之间独特的翻译语言。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再拘泥于规范化的语言来重新表达原作的意义和内容,而是通过对译语的革新来尽可能传达原作所体现的语言文化差异性。本文试图通过《围城》英译本的实例,来探讨文学翻译中的"第三类语言"。  相似文献   

7.
作为源语语言和译语语言文化的媒介,译者在翻译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译者会有不同的译作。特别是在文学翻译中,不同的作者译出不同的译文,更是司空见惯。文章立足于《红楼梦》的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和霍克斯的译本的比较,从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做一个初步的比较研究,展示二者之异同。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即以译入语的形式转换原语言形式,表达原文本的内容。译语的语言和表达形式应力求符合译语的语言特点和习惯以及译语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等,充分发挥译语的优势,用最好的译语形式来表达。本文以英汉语之间的比较、不同译文之间的比较试图对翻译的“地道”进行具体的分析,主要包括句法、语序、用词和语言文化蕴涵等。  相似文献   

9.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而且是一种文化转化为另一种文化的思想交流过程。本文从多元文化碰撞、融合与发展的角度,探讨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传真”、直译和意译、异化及译语文化等问题,分析英汉跨文化翻译时所产生的文化变异与融合。  相似文献   

10.
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翻译实践中自然离不开怎样处理文化问题 ,因而有了依从于源语文化还是译语文化之争 ,特别是在英汉习语翻译时。因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差异极为明显 ,文化依从问题的处理是英汉习语翻译的难点 ,为此从读者与译者的关系、文化差异中意译的本质、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文化的稳定性与渗透性四个角度论证了在英汉习语翻译中处理文化障碍时译语文化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语言翻译之所以成为可能 ,是因为人类思维的共同性。然而 ,翻译并不是单纯从一种语言切换到另一种语言。由于任何语言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背景 ,以及在这种独特背景下产生的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要求译者在不涉及特殊文化背景因素的情况下 ,用译语意义替代原文意义 ,重组原语信息的表达形式 ,转换表达角度 ,使译文更符合译语习惯 ,更容易被读者接受。这种角度转换 ,在汉英翻译中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 :第一是从与汉语不同的角度传达同样信息 ,第二是从与汉语相反的角度传达同样信息。下面我们分别举例对以上两种类型加以说明。由于汉英习惯不同…  相似文献   

12.
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翻译实践中自然离不开怎样处理文化问题,因而有了依从于源语文化还是译语文化之争,特别是在英汉习语翻译时.因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差异极为明显,文化依从问题的处理是英汉习语翻译的难点,为此从读者与译者的关系、文化差异中意译的本质、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文化的稳定性与渗透性四个角度论证了在英汉习语翻译中处理文化障碍时译语文化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语言的精华。而对英汉习语文化内涵差异的了解对习语的翻译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在探讨英汉习语文化内涵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种翻译方法:直译法、意译法、译语同义习语套用法、加注法。  相似文献   

14.
以社会语言学和符号学为基础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就是在译语中寻求功能对等的过程,在意义和功能上尽量做到忠实于源语言。"意义相符,功能相似"是在社会符号学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翻译标准,从而实现译文对原文的"信息再现"。本文拟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对张谷若译本《还乡》中的语言特色加以初步探讨,并对文学翻译实践和标准做出个人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论指导下的新闻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信息接受者即译语读者在翻译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论是一种强调译语读者和译语语境的翻译理论,因而能有效地指导新闻翻译。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明目的论对新闻翻译的指导意义,一是编译,二是根据译语写作规范调整。  相似文献   

16.
文化对语言具有一种潜在的影响。语言的表达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讲受制于其所存在的社会、文化背景,涉及讲该语言的民族对人生的看法及其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我们可从词汇选择、涉及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的习语、涉及人名谚语与歇后语、涉及人名或地名习语等层面讨论文化对译语的制约及翻译时的文化处理。  相似文献   

17.
电影片名翻译应充分体现电影片名具备的信息、文化、广告、关学四个方面的特点。德国Vermeer的“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目的的,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这为片名翻译中译者灵活多变的译法及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片名翻译必须要符合译语的语言风格,尊重利用译语文化,以观众的感受和习惯为中心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是艺术,是再创造,是语言和文学互输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它使读者大大增加文学作品“外贸知识”,丰富译入语语言和译语文学。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殊途同归,应兼收并存,共同为再现原文文学色彩、艺术风格、体现文学价值服务。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与翻译有着紧密的关系,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同时也是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要让译文与原文既形似又神似,必须要求译语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再现原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深刻了解双方文化内涵、精通文化背景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本文拟从中西方文化的空缺性和冲突性角度探讨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乡土语言是汉语表达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部分.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莫言小说《生死疲劳》在西方的影响力,以便对中国文学与文化"走出去"提供新的文化参考,以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为视角,来探讨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乡土语言的翻译.研究结果发现葛浩文在中西文化之间建立起了第三空间,将归化与异化杂合,从而使其译本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对葛浩文翻译策略的探讨对我们提高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