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红花治疗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本草组鉴数据库、中医综合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红花的活性成分,并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相关靶标。在GeneCards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TTD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中检索PH疾病靶标。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红花活性成分靶点及PH疾病靶标的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并利用Cytoscape3.7.2软件获得红花治疗PH的潜在靶点的PPI网络,拓扑分析筛选红花治疗PH的潜在核心靶点。应用DAVID数据库及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红花-活性成分-靶点-通路-PH”网络...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预测四物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多成分、多靶标、多途径作用机制,建立其"化合物-靶标-通路-疾病"的网络药理研究模式。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针对已报道的四物汤活性成分,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服务器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方法预测四物汤活性成分靶标,并通过DrugBank,OMIM,TTD等数据库筛选出FDA批准的治疗原发性痛经靶标。通过对靶标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四物汤"成分-靶标-通路-疾病"网络。网络分析表明,20个活性成分共涉及通路114条,预测出16个成分、16个靶标蛋白和24条通路与原发性痛经相关。四物汤可能通过作用于激素调节、中枢镇痛、解痉、炎症及免疫相关的蛋白靶标及通路,起到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该研究初步揭示了四物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香附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系统药理学研究平台(TCMSP)挖掘香附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潜在活性分子及相应的靶点,并利用Uniprot、DAVID等数据库筛选与原发性痛经相关的治疗靶点,将其映射到KEGG数据库,分析其潜在的作用机制。结果:应用系统药理学方法从香附中筛选出14种候选活性分子及83种与原发性痛经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靶点蛋白。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香附的活性分子—靶点网络,其中节点数97个,药物分子与靶点的相互作用关系187条;从KEGG数据库中获得的与原发性痛经相关的通路有24条,其中大部分靶点蛋白集中分布在VEG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结论:香附以多分子、多靶点、多通路的方式治疗原发性痛经,靶点蛋白映射的多条通路主要涉及调节原发性痛经患者体内炎症因子、前列腺素合成、新生血管的形成等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对圣愈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进行预测。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收集圣愈汤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靶点,通过GeneCards与OMIM数据库,获取与原发性痛经相关的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PPI蛋白互作网络。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用PyMOL软件展示其相互作用。结果:筛选得到圣愈汤作用靶点216个,原发性痛经相关靶点共646个。圣愈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共52个活性成分,34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RAGE、HIF-1等96条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与VEGFA、PPARG、HMOX1对接良好。结论:圣愈汤活性成分可以通过镇痛、抗炎、免疫调节等方面,通过多条信号通路,改善组织缺氧状况及血管微循环状态,达到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肾康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平台筛选大黄、黄芪、红花及丹参的活性成分; 使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大黄、黄芪、红花、丹参及DN相关靶点,获得肾康注射液与DN共同靶点。通过Cytoscape 3.6.1软件获得“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共同靶点PPI网络图。通过R3.6.2软件、Active Perl软件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肾康注射液活性成分120个,对应作用靶点1948个,糖尿病肾病靶点4444个,疾病、药物交集靶点183个,169条相关生物过程,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的通路59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的肾康注射液活性成分甲基黄连碱、氧化小檗碱等与JUN、APP、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8等潜在靶点之间均能较好的结合。结论:肾康注射液的活性成分通过调节免疫炎症反应、能量代谢、自噬等通路,改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6.
该文利用网络药理学理念和网络分析技术,拟探讨丹红注射液改善阿司匹林抵抗的潜在活性成分和可能作用机制。利用TCMSP平台收集丹参和红花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信息,就拓扑学特征对丹红注射液的活性成分进一步筛选,选取节点自由度≥9的活性成分作为主要活性成分;从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与阿司匹林抵抗相关的基因靶点,采用Cytoscape3. 7. 0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用FunRich 3. 1. 3软件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共获得丹红注射液活性成分110个,经筛选得到主要活性成分共60个,其中丹参成分51个,红花成分11个,丹参、红花共有成分2个;收集到靶点基因159个。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主要通过涉及凝血过程、炎症反应、代谢调节的21条通路改善阿司匹林抵抗。该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揭示了丹红注射液从凝血过程、炎症反应、代谢调节等途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改善阿司匹林抵抗的作用,为后续研究开展实验工作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索"桃仁-红花"治疗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文献检索获取"桃仁-红花"的活性成分,利用DRAR-CPI服务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其活性成分影响骨代谢的潜在作用靶点。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桃仁-红花"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的Generate style from statistics工具,获得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采用Systems Dock Web Site网络服务器与"桃仁-红花"的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其作用靶点进行GO分类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桃仁-红花"中筛选出活性成分45个、作用靶标53个。"桃仁-红花"治疗股骨颈骨折主要涉及PGE_2、Cox-2、EGFR、Wnt、RNKL和LGR4等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初步预测出"桃仁-红花"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主要作用机制,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桃仁-红花治疗葡萄胎(HM)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以网络药理学方法为基础,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桃仁-红花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借助Gene Cards、OMIM、Drug Bank、Pharm GKB等数据库筛选葡萄胎的疾病靶标,绘制Venn图,构建药对-疾病"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绘制蛋白互作网络(PPI),完成GO和KEGG富集分析,进一步用分子对接来验证和筛选靶点。结果:研究共筛选得到槲皮素、木犀草素等8个活性成分,分别作用于AKT1、TP53、EGFR等39个相关靶点; GO富集分析显示桃仁-红花的活性成分主要涉及凝血、改善血流动力学、调控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抗炎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通路HM有显著作用的有MAPK信号通路、血流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了槲皮素与AKT1的相关性。结论:桃仁-红花药对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等8个活性成分,其治疗葡萄胎主要通过多靶点多通路起作用,为后续临床治疗葡萄胎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刘信校  张振  刘春华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2):135-141,172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国医大师刘祖贻验方晕清降压方治疗代谢性高血压病的作用成分,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及BATMAN-TCM数据库中筛选出晕清降压方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从OMIM及Gene Cards中筛选出代谢性高血压病的靶点。利用Bioinformatics&Evolutionary Genomics平台将晕清降压方成分靶点与代谢性高血压病的靶点进行映射,获得晕清降压方-代谢性高血压病的共同靶点,并将其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蛋白网络模型,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对共同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富集分析。结果:晕清降压方有114种活性成分可能通过143个靶点发挥抗代谢性高血压病的作用;GO富集分析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晕清降压方治疗代谢性高血压病主要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力与动脉粥样硬化、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等发挥作用。结论:从晕清降压方的12味中药中筛选出114个具有抗代谢性高血压病的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通过多个靶点、多条通路发挥抗代谢性高血压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UPLC-Q-Orbitrap-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当归四逆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原发性痛经“异病同治”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UPLC-Q-Orbitrap-MS技术对经典名方当归四逆汤的化学成分定性分析。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对鉴别的化学成分预测靶点;采用Drugbank、OMIM、Genecard数据库收集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痛经相关的靶点;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分析关键成分和靶点;利用Metascape3.5在线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功能注释(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当归四逆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原发性痛经交集靶点96个,筛选出25个核心靶点,富集结果分析显示,990个涉及生物过程、73个涉及细胞组分、100个涉及分子功能。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红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可能性。[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得到红花OB≥30%,DL≥0.18的有效活动成分,通过Swiss靶点预测数据库获取成分对应靶点。利用DisGeNet数据库及OMIM数据库获取NAFLD的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互基因蛋白之间的关系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分析GO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结果]筛选得到红花的361个靶点,其中涉及NAFLD的靶点38个,主要与VDR、PPARD、TNF、INSR等靶点有关。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示红花治疗NAFLD与胰岛素抵抗、催乳激素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等通路有关。[结论]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系统探讨了红花活性成分及其所对应的靶点,以及治疗NAFLD潜在通路,为深入研究红花治疗NAFLD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红花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红花中口服生物利用度≥30%和类药性≥0.18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DisGeNet平台检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相关靶点。获取红花有效成分的靶点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相关靶点的共同靶点基因。通过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可视化的“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库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22种潜在的红花药效成分及103个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67个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靶点基因;利用Venny 2.1.0软件获得药物成分及疾病相关的15个共同靶点基因,并获得Venny图。PPI网络获得自由度较高的节点为白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GO富集分析得到63条GO条目,KEGG分析通路富集分析获得16条信号通路。结论:红花可能通过调节IL6、VEGF-A、PPARG等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真武汤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研究,探索真武汤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多通路治疗DN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中筛选出真武汤中药物的活性成分,通过STITCH数据库预测作用靶点;同时应用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筛选DN疾病相关靶点,并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映射。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使用Cytoscape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真武汤中活性成分59个,预测潜在靶点95个;其中与DN疾病相关靶点54个;信号通路66条。结论:真武汤治疗DN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其潜在作用机制极大可能是通过调控DN疾病发生及发展中的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结节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过程对其进行干预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四逆汤中“当归-桂枝”药对对治疗痛经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检索当归四逆汤中当归与桂枝的化学成分和靶点,再通过Drug Bank数据库查询痛经相关靶点,进而构建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靶点-通路网络。结果:在中药当归中共筛选出潜在活性成分2个,桂枝活性成分7个,二者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分别为69个和74个,其中作用于痛经的相关靶点有6个,涉及PGR、 PTGS1、 PTGS2等。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共包含了7个化合物和对应靶点6个,关键化合物涉及β-谷固醇等。PPI网络包含6个节点,关键的作用靶点共涉及PTGS2、 ESR1、PGR等。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得到条目4个,其中包括生物过程的相关条目有2个,与分子功能相关的条目共有2个。KEGG通路5条,涉及脂肪细胞中脂肪分解的调节、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和利什曼病等。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初步验证了当归-桂枝药对其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卜雕雕  苏卓  柏希慧  张丹  王昌利 《中草药》2020,51(10):2807-2818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究丹参-红花治疗心肌梗死(MI)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丹参、红花的主要成分,并通过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成分靶点,结合OMIM、TTD、Genecards和NCBI(Gene)数据库获取丹参-红花治疗MI的作用靶点。应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应用DAVID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构建药材-靶点和药材-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进一步进行实验验证,以揭示丹参-红花对小鼠MI的治疗作用。结果筛选得到84个活性成分,检索出485个靶蛋白,与MI有关的靶点有28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18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9个、分子功能(CC)条目3个、细胞组成(MF)条目6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30条信号通路(P0.05),涉及缺氧诱导因子信号通路以及肿瘤坏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鞘磷脂类、小G蛋白Rap1等与MI相关的信号通路。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丹参-红花不同剂量组能明显改善心肌损伤,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丹参-红花能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表达来改善心肌损伤。结论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阐释了丹参-红花治疗MI的作用靶点及通路,为后续深入阐明丹参-红花治疗MI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汪亚楠  李思齐  岳一强  宋爱华  韩飞 《中草药》2019,50(23):5812-5822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苓桂术甘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Swiss、SuperPred和Stitch数据库寻找与苓桂术甘汤中4味中药相关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以口服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为阈值对化合物进行筛选,再通过文献查找加以补充;通过OMIM、TTD、GAD、Pharm Gkb数据库获取与AD疾病相关的靶标,并进一步筛选得到苓桂术甘汤治疗AD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DAVID6.8数据库对相关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分析及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度值和中介度分析,确认可能的关键靶点和关键通路。结果在苓桂术甘汤中,共筛选出126个与AD相关的潜在活性成分和120个潜在作用靶点;GO生物功能分析共包含565条富集结果,其中生物过程396条,分子功能121条,细胞组成48条,主要涉及蛋白结合、细胞、氧化还原过程等;KEGG富集得到67条代谢通路,主要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癌症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和钙信号通路等。结论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揭示了苓桂术甘汤治疗AD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并预测了其可能的活性成分、作用通路和关键靶点,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及国内外文献检索痰热清注射液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急性肺损伤相关靶点,将两者靶点进行映射;运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将潜在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中获取蛋白互作网络,将其导入Cytoscape 3.6.1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及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将排名前3的关键靶点蛋白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AKT1)、白蛋白(albumin, ALB)、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与前3名关键化合物利用PyMOL及AutoDock vina等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通过筛选共获得痰热清注射液有效活性成分58个,对应靶点597个,与急性肺损伤共同靶点503个,其中关键靶点涉及AKT1、ALB、IL6等。GO富集分析得到1 445个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得到148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验证前3名关键靶点与前3名关键化合物有较好结合力。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明确痰热清注射液可能通过抗炎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对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进行调控,从而对急性肺损伤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借助UPLC-Q-TOF-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探究白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辨识其质量标志物。方法 利用UPLC-Q-TOF-MS技术对白芍进行成分分析,借助网络药理学方法收集白芍活性成分和原发性痛经靶点,归纳两者交集靶点,借助DAVID平台对靶点进行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将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依据五原则结合文献预测白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质量标志物。结果 白芍提取物中鉴定出63个化合物,经筛选得到4个关键活性成分,包括芍药内酯苷、牡丹皮苷I、柚皮素和芍药内酯C,作用于6个核心靶点BCL2L1、HSP90AA1、MMP9、PPARG、VEGFA、STAT3,涉及IL-17、TNF、PI3K/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发现这6个核心靶点与4个活性成分有良好的亲和力,基于五原则预测出白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候选质量标志物为2个。结论 预测出芍药内酯苷和芍药内酯C可作为白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候选质量标志物,为进一步提升白芍质量控制奠定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甘草治疗小儿肺炎的潜在活性成分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的甘草活性成分与药物数据库(Genecard数据库)检索的小儿肺炎靶点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出甘草活性成分中对小儿肺炎治疗作用的主要潜在靶点。结果得到小儿肺炎疾病基因靶点1 110个,药物有效成分92个,通过uniprot数据库筛选出目前已知有意义的靶点105个,利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药物-疾病基因靶点网络图,并对其进行分析,取得44个药物-疾病基因靶点,登陆string数据库,输出药物-疾病基因靶点分析得到疾病蛋白-基因互作PPI网络,筛选蛋白-疾病交集最多的30个基因,通过GO富集分析,筛选出与疾病最相关的20个富集过程。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6条通路。结论甘草对小儿肺炎治疗作用的发挥是基于多成分、多通路和多靶点的整体药效效应,挖掘了甘草治疗小儿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探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BATMAN-TCM数据库、GEO数据库、OMIM数据库等获取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应用R语言绘制GEO数据集相关热图, 使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 并采用CytoNCA插件进行PPI网络拓扑分析;使用Metascape网站对潜在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 1.5.6软件将活性成分与潜在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养血清脑颗粒活性成分135个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潜在靶点186个。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 主要涉及蛋白激酶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生物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主要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 养血清脑颗粒主要活性成分与潜在作用靶点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靶点多、通路广的特点, 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轻炎性反应等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