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的特大城市群.本文利用多期遥感数据,并结合景观格局指数研究大湾区2000—2020年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①大湾区主要的土地覆盖类型为林地、耕地与居住及建设用地,3种地类总占比多年来均在80%以上;②大湾区的居住及建设用地在20年间增长了115.21%,面积达到9183.47 km2...  相似文献   

2.
况旭  刘传立  李明海 《测绘通报》2022,(3):90-95+110
本文首先基于1992-2019年的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NPP-VIIRS),参考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区面积数据,对比确定灯光阈值,提取出大湾区建成区边界;然后从扩张模式、扩张速度、扩张程度3个方面定量分析了大湾区建成区扩展时空特征;最后结合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了大湾区建成区扩展的时空格局特征。研究表明: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重心1992年位于东莞市内,2019年迁移至广州市,形成了以广州市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发展核心区域;②整区扩展区域一体化,蔓延速度有所下降,蔓延程度增强,珠三角地区向周围城市的辐射能力不断增强;③城市扩展主要以珠三角地区为中心沿交通线呈倒"V"发展。  相似文献   

3.
彭文  李响  孔锐  高峰 《测绘地理信息》2021,46(1):135-138
《粤港澳大湾区港航图集》是一本结合了海图与陆地地图特点的综合性航行图集,以该图集的编制设计为例,研究了综合性航行图集的设计思路、主要内容、结构编排、技术路线等,总结了图集的特点及制图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以期为今后航行图集的设计与编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MODIS数据和气象数据为数据源,用偏相关和复相关分析、趋势分析、残差分析及驱动分区法,从生态区和时空尺度分析2001—2015年华北平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与气候、人类的关系.基于像元的小样本分析跟以往把整个研究区作为统计单元相比更能体现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粤港澳大湾区以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在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其中旅游景点可达性,是制约旅游经济区域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交通的便捷程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一体化发展,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以研究区内的国家A级景区为研究单元,采用最短时间成本距离模型...  相似文献   

6.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重点建设的战略区域,其协同结构的有效认知是打造世界级湾区的核心研究内容.作为一种重要的城镇群发展模式,大湾区内部具有复杂的城镇协同关系,这一关系充分体现在城镇间的人群流动特性上,而跨城职住迁徙是区域人口流动的一种直观、稳定的表现,基于高精度跨城职住迁徙数据开展湾区协同结构的认知意义显著.文章在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7.
贾凯  陈水森  蒋卫国 《遥感学报》2022,26(6):1096-1111
随着遥感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对变化过程分析的精细化要求与本地算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GEE(Google Earth Engine)地理云平台的出现,解决了用户算力紧张的行业痛点。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在GEE的支持下,构建1987年—2020年年度湿地分类数据集,分析大湾区红树林的时间阶段性特征和空间扩张过程,结合连续长历时分析对变化时间点的准确识别,揭示了保护区设立与滩涂造林等工程在红树林保护与修复中的积极成效。主要结论有:(1)截止到2020年,大湾区共有红树林2174 ha,81%的红树林集中在深圳湾、淇澳岛和镇海湾;(2)大湾区的红树林经历了由平稳发展(1987年—2003年)到快速增长(2003年—2020年)的变化过程,其主要增量来源于镇海湾(40%)和淇澳岛(28%);(3)淇澳岛和镇海湾的红树林仍处于快速增长期,但淇澳岛增速最快,从2002年至今面积翻了30倍,深圳湾则在早期的快速增长(1987年—2009年)后进入平稳期(2009年—2020年);(4)由于保护区设立时间较早,深圳湾成为大湾区唯一一个形成稳定核心区的红树林分布区,镇海湾虽然拥有最大的红树林面积,但林道狭窄,景观破碎,生态系统反而更加脆弱;(5)设立自然保护区和滩涂造林都对红树林面积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本研究为大湾区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的证据支持,对沿海生态屏障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是大区域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获取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In-SAR技术在高植被覆盖区DEM重建的技术原理及流程,阐述了干涉相位点与实测目标点映射关系,通过实验获取柬埔寨某公路项目全程的DEM,辅助融合GLAS星载激光测高数据与实测GNSS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方法的高效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夏吉喆  周颖  李珍  李帆  乐阳  程涛  李清泉 《测绘学报》2020,49(6):671-680
2019年末至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快速传播对中国与世界的公共卫生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估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并制定相应防疫管控措施,是各国所面临的难题,也是科学防治与精准施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城市群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受本次新型冠状病毒影响较大,且春节假期后大量的复工回流人口进一步带来潜在的传播风险。本文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评估的紧迫需求,结合大湾区多源城市时空大数据与流行病动力学模型,构建适宜大湾区的改进模型,并对新型冠状病毒在大湾区的传播风险和各类防疫管控措施效果进行评估与模拟。首先,引入动态复工回流人口和聚集热点改进现有动力学模型(SEIR模型),对现有动力学模型在不同空间评估单元的传播参数进行纠偏,加强模型在大湾区评估中的适宜性;利用手机信令等多源城市大数据,构建更精细化的人口、疾病流动矩阵和相应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以满足各级防疫部门精细化(如村(社区)级)风险评估的迫切需求。模拟结果表明,相对经典SEIR模型,改进模型在大湾区的传播风险评估中具有更强的适宜性;大湾区高强度的人口流动为病毒的传播带来较高的风险;防疫...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国内外对城市植被及其覆盖度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的现状,该文以喀什市1990年、2000年及2010年3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植被覆盖度估算方法,对喀什市植被覆盖区土地类型、面积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至2010年,高覆盖区所占比例由1990年到2000年逐步增加,2010年稍有减少;中高覆盖区面积出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中覆盖区面积逐年增加;低覆盖区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极低覆盖区变化最慢,2010年比1990年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助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以Landsat影像、气温降水和土地利用类型为基础,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偏相关性和多元回归残差分析法,分析了1999—2018年陕北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特征、变化趋势及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1999—2018年陕北黄土高原年际FVC呈改善趋势,其平均增速为0.004 9/a(P<0.01),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4.43%;(2)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和气温的偏相关系数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植被生长对降水变化较敏感;(3)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是植被生长的主要原因,其中气候变化对植被FVC的影响范围为-0.001 0/a~0.003 6/a,而人类活动对植被FVC的影响范围为-0.046 1/a~0.049 0/a;(4)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气候变化对水体增幅影响最大,对针叶林和阔叶林增幅影响最小,而人类活动变化对人类占用地增幅影响最大,对阔叶林增幅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