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肺部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2009—2019年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共收治儿童肺部原发性肿瘤患儿56例, 收集其一般资料、影像学资料、病理资料及手术记录等,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儿中, 胸膜肺母细胞瘤28例,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0例, 黏液表皮样癌6例, 血管瘤1例, 硬化性肺细胞瘤1例。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咳嗽26例, 气促17例, 咳血3例。另外, 发热15例, 胸痛3例, 上腹部疼痛2例。肿瘤位于左肺下叶18例, 右肺下叶11例, 左肺上叶10例, 右肺上叶7例, 右肺中叶6例, 肺门4例。56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行开胸手术41例, 胸腔镜手术13例, 纤维支气管镜下手术2例。5例Ⅰ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术后未行化疗, 至随访结束仍存活。5例Ⅱ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中, 2例术后未化疗, 复发后死亡;3例术后化疗, 至随访结束仍存活。18例Ⅲ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术后均予IVADo方案化疗, 出现肿瘤复发6例, 远处转移3例, 肿瘤相关死亡8例。20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儿中, 行楔形切除术13例, 复发5例;行肺叶切除术6例, 复发1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手术1例, 术后复发。6例黏液表皮样癌患儿中, 行肺叶切除术5例, 行肺楔形切除术1例, 至随访结束均存活。1例血管瘤患儿行支气管镜下肿物切除术, 1例硬化性肺细胞瘤患儿行肺楔形切除术, 至随访结束均存活。结论儿童肺部原发性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 手术完整切除有利于取得良好预后。对于Ⅱ、Ⅲ型胸膜肺母细胞瘤, 化疗是必要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的治疗及疗效,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20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患者,按1979年长沙分期:Ⅱ期5例,Ⅲ期27例,Ⅳ期24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颈部肿物活检或穿刺21例,鼻咽肿物活检35例。放射治疗采用^60Co常规分割照射,鼻咽剂量≤60Gy9例,〉60Gy47例。结果 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1%,57.1%,42.8%。全组32例死亡病例中死于远处转移19例,其他原因13例。结论 临床分期、疗终结果及活检方式与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56例儿童霍奇金病(HD)的临床资料,结果认为儿童HD多见于男性,高发年龄5岁~8岁,临床主要以浅表无痛性淋巴结肿大,CR714%,5年生存率为669%。儿童HD的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案的选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儿童甲状腺癌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儿童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原因,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7~1997年 治的14岁以下儿童甲状腺癌14例,按1989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临床病理分期标准复习病理和分期。结果 乳头状癌12例(83.3%),滤泡状癌2例(16.7%)。1期13例,2期1例。直接误诊7例。单侧胜颈清扫术11例,双侧颈清扫术2例,姑息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病理示颈淋巴结转移阳性者12例(8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睾丸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47例原发性睾丸肿瘤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患儿B超检查、血清AFP、病理类型、治疗、肿瘤分期和生存情况.结果:小儿睾丸恶性肿瘤血清AFP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小儿睾丸恶性肿瘤B超检查特征多表现为实质性占位,睾丸良性肿瘤多表现为囊实混合性占位,睾丸良恶性肿瘤间肿块性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例卵黄囊瘤中,Ⅱ、Ⅲ期2年生存率为75%,5年生存率接近50%.结论:小儿睾丸肿瘤以卵黄囊瘤多见,血清AFP、超声检查在术前小儿睾丸肿瘤良恶性的鉴别、预后评估及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儿童眼部肿瘤3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儿童眼部肿瘤的发病特点。方法:对341例儿童眼部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及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平均发病年龄4.2岁,341例儿童眼部肿瘤中,良性肿瘤12种233例(68.33%),恶性肿瘤3种108例(31.67%)。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105例(97.33%)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从发现症状到就医的早 ,视网膜母细胞瘤不同时期的平均发生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定期对5岁以内儿童进行眼部检查,对提高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存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32例双原发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双原发肺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手段。 方法: 对32例双原发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全组32例,其中同时性16例,异时性16例,占同期外科治疗人数的1.13%。同时性双原发肺癌(sDPLC)行肺叶切除10例,肺叶切除+局部切除6例。异时性双原发肺癌(mDPLC)第一原发肺癌行手术治疗分别为肺叶切除14例,袖状切除2例。第二原发肺癌行手术治疗分别为肺叶切除13例,局部切除3例。sDPLC术后五年生存率为16.9%,mDPLC组以首发癌计算,五年生存率为62.9%,再发癌五年生存率为32.3%。组中行肺叶切除者与肺叶+局部切除者5年生存率为分别为46.6%,25.0%。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12%。 结论: 手术切除为多原发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在保证肺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行肺叶切除,无论何种术式必须清扫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肺部炎性假瘤为肺实质内的一种炎性增生性肿瘤病变,临床上极难与肺癌相鉴别,手术前很少能明确诊断。我们收集了我院1980年以来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9例肺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就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作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例病例中,男13例,女6例,年龄14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肺部SF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该患者病理检查示肿瘤组织主要由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免疫组织化学示CD34+、bcl-2+、Vimentin+、SMA-、Ki-67(约5%阳性),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4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肺部SFT是一种比较罕见的梭性细胞肿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外科治疗是首选方法,术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男性腹膜后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984~2006年肿瘤医院收治的14例男性腹膜后原发的生殖细胞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14例患者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44%和44%.精原细胞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80%和80%,非精原细胞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16%和16%.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后是否达到C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37).结论 腹膜后原发的生殖细胞肿瘤对放疗、化疗敏感,与原发于睾丸的生殖细胞肿瘤类似.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10例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0例,其中5例单纯手术切除,3例术后放射治疗,2例术后化疗。结果10例患者中,6例生存1年以上,其中4例生存均超过2年,且3例超过3年。1年生存率为60%,2年生存率为40%。局部复发1例,远地转移1例,局部复发加远地转移3例,复发时间1~18个月。结论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预后较差,主要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术后放射治疗和化疗的疗效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12.
外科治疗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随着手术和麻醉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肺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肺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各种预后因素的影响度。结果全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33.5%。手术方式、手术性质、病理类型及分期均可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其中后三者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老年肺癌患者术前应全面检查,尽量避免单纯探查手术和姑息手术。手术以肺叶切除为标准术式,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行部分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PMGCT)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PMG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发病年龄26.1岁,肿瘤均来源于前纵隔,平均最大径16.0 cm。其中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PMSGCT)5例(17.2%),原发性纵隔非精原细胞瘤(PMNSGCT)24例(82.8%)。PMGCT最常见症状是憋气、咳嗽与胸痛,其治疗采用化疗、手术、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PMNSGCT组中化生存期为19.0个月, 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5.3%和28.1%。PMSGCT组均长期生存,预后优于PMNSGCT组(P= 0.00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局限于纵隔、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PMNSGCT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PMGCT以PMNSGCT为主,主要治疗手段是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PMNSGCT预后明显差于PMSGCT,并与病变范围、化疗与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肺LE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肺LELC患者中,男5例,女6例,均来自我国华南地区;年龄33~63岁,中位年龄41岁。肺LELC在组织学上表现为癌细胞呈合胞体状聚集成堆,细胞核呈空泡状,肿瘤间质有淋巴细胞浸润。11例患者的细胞角蛋白(CK)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原位杂交检测EBV小RNA(EBERs)的阳性率为88.9%。7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单纯手术2例,手术+化疗3例,手术+化疗+放疗2例;4例不能手术的患者接受了化疗或化疗+放疗。9例患者存活至今,其中6例为无瘤生存者,最长生存时间为52个月;3例为带瘤生存者,最长生存时间为89个月。结论原发性肺LELC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其对放疗和化疗有一定的敏感性,宜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肺癌与多原发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合并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以及原发性肺癌与多原发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64年至1992年间因原发性肺癌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结果:全组共1019例原发性肺癌,21例(2.1%),合并多原发性恶性肿瘤,其中71.4%,多发性肿瘤位于消化道,28.6%位于消化道以外的其它脏器。5例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为同时发生,16例异时发生。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容易患者其它脏器恶性肿瘤,术后除监测肺癌复发外,应定期监测多原发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多变量综合判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及划分高危人群。方法 1981-1994年间,158例接受手术治疗者进入本研究。其病理切片均被复阅,盲法评定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及血管有无受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an-ras、c-myc、c-erb B2、EGFR及p53等基因蛋白的表达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局控及远处转移率,Log-Rank法检验差异性。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进而计算预后指数PI(prognostic index),并据此划分高危人群。结果 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44%。能提示生存差的因子:晚期T和N(P=025和<0.001),淋巴管受侵(P<0.002),多个癌基因过度表达(P=0.018)。全组患者的PI中位值为1.71(0.23-3.75),根据PI值将患者划分成预后好组(PI≤1.3)42例,预后中组(1.3<PI≤2.2)63例,预后差组(PI>2.2)53例。三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7%、45%和21%,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能提示可手术NSCLC预后的因子为原发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N)、淋巴管受侵和多个癌基因蛋白的过度表达。根据预后方程计算的PI值可用于NSCLC高危人群划分。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肺癌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其作为肺癌诊断和预后评价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法),对32例原发性肺癌手术切除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并以7例肺良性病变作为对照。结果:32例肺癌组织端粒酶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及良性病变组织(P<0.001),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84.4%,癌 旁组织为9.4%,在良性组织中未检出端粒酶阳性,端粒酶活性随临床分期有升高趋势,伴淋巴结转移标本组中其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但与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端粒酶激活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可以成为一种用于肺癌辅助诊断,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志物并在肺癌的基因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双原发肺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双原发性肺癌的合理诊断及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34例双原发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双原发肺癌共34例,占同期收治肺癌患者的1.2%。异时性22例,同时性12例。异时第二原发肺癌行肺叶切除,局部切除11例,探查1例,手术并发病发生率、手术死亡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13.6%、4.6%和25.0%。同时双原发肺癌行肺叶及全肺切除各2例,其余均至少有1个肿瘤行局部切除,无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5年生存率14.3%。结论 双原发性肺 癌的诊断率较低,应加强术前检查、术后随诊及鉴别诊断。术式选择过于保守及淋巴结清扫不彻底,是患者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肺内肿瘤因呼吸导致运动的影响因素,寻找运动度大的肿瘤特征。方法 分别在平静吸气后屏气、平静呼气后屏气状态下接受CT扫描的肺内肿瘤患者30例,肺内可测量病灶30个。由同一位医生在两个时相的CT数据上勾画肿瘤大体肿瘤体积(GTV),分别测量GTV中心层面前后内外界在呼吸周期中左右、前后方向的运动幅度;肿瘤最上层及最下层上下方向的运动幅度。对与运动度可能相关的临床变量和解剖学因素进行讨论。结果 肺内大肿瘤位置相对固定,肿瘤中心层面各方向动度多数在3~5 mm,只有2例患者肿瘤的各个方向运动幅度>5 mm,均位于胸腔中下部及中后部,粘连系数较低,体积较小,为上下方向运动。95 %的肺内肿瘤中心层面的运动幅度在上下方向<3.8 mm,前后方向<5.8 mm,左右方向<1.1 mm。结论 呼吸导致的肺内肿瘤运动度受肿瘤位置、体积及粘连程度等因素影响,但运动幅度较小,下后带运动度最大,主要发生在上下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