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肺特异性X基因(lung-specific X gene,LUNX)mRNA检测在肺癌辅助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癌患者、肺良性疾病患者、肺外肿瘤特异性对照患者及体检健康者血浆LUNX mRNA,评估循环LUNX mRNA对肺癌的诊断意义。 结果:肺癌患者血浆LUNX mRNA相对含量(0.287±0.106)显著高于健康组(0.045±0.018)(q=30.34, P<0.01)、肺良性疾病组(0.064±0.041)(q=24.33,P<0.01)和特异性对照组(0.032±0.024)(q=30.44,P<0.01)。肺癌组血浆LUNX mRNA相对含量在不同性别、年龄段及病理类型的患者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期患者该基因含量(0.334±0.096)显著高于Ⅰ期(0.253±0.081)(q=4.09,P<0.05)和Ⅱ期(0.271±0.083)(q=3.49,P<0.05)患者。 结论:血浆LUNX mRNA检测对肺癌有特异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中肺组织特异性基因(LUNX)mRNA的表达与肺癌微转移的相关性,并探讨肺癌根治术中肺血管结扎顺序对LUNX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120例临床可行肺癌根治术的Ⅰ、Ⅱ期和部分ⅢA期(T3N1~2M0)NSCLC患者被纳入实验组,所有患者术前检查均明确无远处转移病灶。术前将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先结扎肺静脉)及动脉组(先结扎肺动脉)各60例,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第7日抽取外周血,采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其外周血LUNX mRNA的表达情况。另选取60名健康体检者及30例肺部良性疾病需行肺叶切除患者为对照组,同法检测外周血LUNX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前、术中、术后LUNX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61%及20%。静脉组与动脉组术前LUNX mRNA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组术中LUNX 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较术前高(P=0.017);术后2组LUNX mRNA表达阳性率均较术前低(P<0.001、P=0.022)。2组内术前不同TNM分期之间LUNX mRNA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04),LUNX mRNA表达阳性率均随分期上升而升高。术前2组间不同TNM分期LUNX mRNA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中动脉组不同TNM分期的LUNX mRNA表达阳性率均高于静脉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在Ⅰ、Ⅱ期肺癌患者中,2组LUNX mRNA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ⅢA期患者中,动脉组术后LUNX mRN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静脉组(P=0.011)。对照组均无LUNX mRNA表达阳性者。结论手术治疗有助于抑制肺癌微转移,但仍有部分患者有肺癌微转移可能,仍存在术后癌灶复发、转移的风险;肺癌根治术中应采用先结扎肺静脉的顺序;LUNX mRNA的表达也与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肺特异性X蛋白(LUNX)、细胞角蛋白(CK19)及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及其在NSCLC发生、转移、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56例NSCLC患者的肺癌组织及103枚区域性淋巴结LUNX mRNA、CK19 mRNA及CEA mR-NA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半定量。对照组为15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35枚淋巴结。对所有淋巴结进行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转移情况。结果(1)LUNX mRNA、CK19 mRNA及CEA mRNA在肺癌患者淋巴结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者淋巴结(P〈0.05)。(2)与常规病理学方法检查淋巴结相比,RT-PCR技术的敏感性显著增高(P〈0.05)。(3)LUNX mRNA、CK19 mRNA在淋巴结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肺癌病理类型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由于CEA mRNA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鳞癌及其他类型的肺癌(P〈0.05)。(4)区域淋巴结中LUNX mRNA表达的阳性率随TNM分期的升高而增加(P〈0.05)。结论LUNX mRNA与CK19 mRNA均可作为RT-PCR检测肺癌患者区域性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但前者在特异性和敏感性上优于后者。该方法的建立可能有利于早期诊断肺癌转移,从而指导临床分期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联合神经元特异度烯醇化酶(NSE)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住院治疗并经病理学确诊的肺癌患者47例作为肺癌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CEA、NSE水平,观察并研究CEA与NSE对肺癌诊断的意义。结果肺癌患者血清CEA、NSE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联合NSE检测的阳性率高于CEA、NSE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患者CEA联合NSE检测的阳性率高于CEA、NSE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病理类型CEA联合NSE检测的阳性率与CEA、NSE单独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联合NSE检测能够提高肺癌的诊断阳性率,在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中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特异性X蛋白基因检测对肺癌骨髓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荧光定量逆转录(RT)-PCR法检测51例肺癌、13例肺外肿瘤(乳腺癌4例、胃癌6例、肝癌3例)、22例良性疾病(结核性脑炎4例、伤寒2例、流行性脑炎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6例、粒细胞缺乏症7例)患者术前骨髓标本中LUNX mRNA,并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癌患者骨髓LUNX mRNA表达阳性率及中位拷贝数分别为58.8%(30/51)、35拷贝/ml;其他疾病组则均为0,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12,Uc=3.7329,均P〈0.01)。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肺癌微转移患者骨髓LUNX mRNA表达的特异性为100%;而且肺癌患者骨髓标本LUNX mRNA表达与组织病理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LUNX mRNA是诊断肺癌骨髓微转移特异性较高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克拉玛依地区健康体检者及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 p )的感染情况。方法对该院2404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和658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患者组)采用14 C 呼气试验(14 C‐UBT )法检测 Hp感染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阳性率(53.83%)明显低于患者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汉族阳性率明显低于少数民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克拉玛依地区 Hp感染率较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涂片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对婴幼儿肺炎感染类型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140例婴幼儿肺炎患者,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45例)和其他病原体感染组(95例),6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取其外周血涂片,进行瑞氏-姬姆萨染色,应用镜检法检测外周血200个白细胞进行分类,计算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和各组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结果其他病原体感染组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高于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细菌感染组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对鉴定诊断婴幼儿肺炎患者的感染类型有一定意义。病毒、肺炎支原体等非细菌病原体感染时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实验诊断肺癌血液播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肺癌血液播散的实验诊断方法。方法监测肺癌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mRNA(CEA mRNA),细胞角蛋白19 mRNA(CK19 mRNA),端粒酶活性(TA)和癌胚抗原(CEA)表达的变化,评估检测这些标志实验诊断肺癌血液播散的价值。结果CEA mRNA,CK19 mRNA,TA和CEA在肺癌患者外周血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肺病变患者和健康者(P〈0.01),其中CEA mRNA和T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K19 mRNA和CEA(P〈0.01),且在健康者外周血未见表达,在良性肺病变患者外周血阳性率低于CK19 mRNA和CEA,CEA mRNA和TA阳性者的生存期明显短于阴性者(P〈0.01)。结论检测外周血中CEA mRNA,CK19 mRNA,TA和CEA可用于监测肺癌外周血播散,CEA mRNA和TA比CK19 mRNA和CEA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黏蛋白1(Mucin 1,MUC1)mRN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NSCLC患者(NSCLC组)、5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各组受试人员血MUC1mRNA和cyfra21-1水平,分析MUC1 mRNA和cyfra21-1在NSC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不同病理特征NSCLC患者血MUC1 mRNA和cyfra21-1阳性率差异。结果:NSCLC组血MUC1 mRNA和cyfra21-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健康组(P0.05),而良性组和健康组血MUC1 mRNA和cyfra21-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UC1 mRNA诊断NSCLC的最佳临界值为MUC1 mRNA2.14,其诊断灵敏度为68.8%,特异度为94.4%;血清cyfra21-1最佳临界值为cyfra21-13.20 ng/mL,其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98.9%。MUC1 mRNA和cyfra21-1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87.5%,显著高于MUC1mRNA和cyfra21-1单独检测(P0.05),而特异度与两者单独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MUC1 mRNA和cyfra21-1表达阳性率与患者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组织类型无关(P0.05)。结论:血MUC1 mRNA和cyfra21-1检测有助于NSCLC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0.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检测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的检测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检测160例肺癌患者与151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TPS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腺癌、肺鳞癌、小细胞肺癌及大细胞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1.4%、78.4%、70.0%、72.5%,肺癌的总阳性率为75.6%,健康对照组的阳性率为7.1%。肺癌的总阳性率与各病理类型肺癌的阳性率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癌患者血清TPS阳性检出率较高,对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有应用价值,是诊断肺癌的一种敏感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肺特异性X基因(Lunx)mRNA,探讨两者对肺癌辅助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肺癌患者、肺良性疾病患者、肺外肿瘤患者及健康人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Lunx mRNA。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浆Lunx mRNA阳性率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χ2=113.10,P<0.01)、肺外肿瘤组(χ2=125.34,P<0.01)和健康组(χ2=100.33,P<0.01);Ⅲ~Ⅳ期肺癌患者血浆Lunx mRNA阳性率高于Ⅰ、Ⅱ期肺癌患者(χ2=7.07,P<0.05)。肺癌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LunxmRNA阳性率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χ2=32.79,P<0.01)、肺外肿瘤组(χ2=44.44,P<0.01)和健康组(χ2=44.44,P<0.01);Ⅲ~Ⅳ期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Lunx mRNA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肺癌患者(χ2=24.52,P<0.01)。血浆Lunx mRNA检测对肺癌辅助诊断的敏感性高于单个核细胞检测的敏感性(χ2=36.46,P<0.01),血浆检测的阴性预测值高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测的阴性预测值(χ2=16.37,P<0.01)。结论血浆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Lunx mRNA检测均可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前者敏感性较后者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甲状腺激素和脑钠肽(BNP)水平改变,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收集50例肺癌患者、30例其他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甲状腺激素及BNP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三碘游离甲状腺素(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癌症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并且TT3、FT3水平随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增加而降低(均P0.05)。血浆BNP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明显升高(P0.01),在Ⅰ、Ⅱ、Ⅲ期患者中随分期增高而增高(P0.05)。相关分析表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BNP水平分别与TT3、FT3水平呈负相关(r=-0.397、-0.303,均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甲状腺激素及BNP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相关,两者可能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ucin-1(MUC1)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MUC1 mRNA在NSCLC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结果NSCLC病人外周血中MUC1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t=2.01,P〈0.05);鳞癌与腺癌病人MUC1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NSCLC病人外周血中MUC1 mRNA表达与NSCLC的病理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F=25.62、34.61,t=2.05,P〈0.05)。结论NSCLC病人外周血中MUC1 mRNA表达与NSCLC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对判断NSCLC恶性程度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康青年人(青年组)、健康老年人(老年组)及老年肺癌患者(肺癌组)外周血中Helios+调节性T细胞分布比例。方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青年组、老年组及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Foxp3+、CD4+Foxp3+Helios+细胞所占比例,同时比较各组人群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青年组、老年组、肺癌组外周血中CD4+Foxp3+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77±0.53)%、(3.82±0.61)%、(6.00±2.40)%,青年组明显低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明显低于肺癌组(P<0.01)。2.青年组、老年组、肺癌组外周血中CD4+Foxp3+Helios+细胞占CD4+Foxp3+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7.67±4.53)%、(26.38±4.50)%、(16.76±4.13)%,青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明显高于肺癌组(P<0.01)。3.肺癌组中,Ⅰ期、Ⅱ期、Ⅲ期CD4+Foxp3+Helios+细胞占CD4+Foxp3+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8.52±2.99)%、(18.57±3.05)%、(12.13±3.23)%,肺癌Ⅰ期与Ⅱ期患者无明显区别,而Ⅲ期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Helios+调节性T细胞在青年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及肺癌组,早期肺癌明显高于晚期肺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I,C)患者外周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及与NSCLC分期、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87例病理证实为NSCLC并依据2009年国际抗癌联盟和国际肺癌研究会公布的第7版肺癌国际分期法为I~IV期的患者;4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I。ISA)法检测空腹外周静脉血中TGF—β1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和CD4+CD25+细胞比例,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NSCLC患者CD3+、CD4+、CD8+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GF-β1含量和CD4+CD25+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SCI。CI期和Ⅱ期患者CD3+、CD4+、CD8+细胞比例显著高于Ⅲ期和Ⅳ期患者(P〈0.01);而TGF—β1水平和CD4+CD25+细胞比例显著低于Ⅲ期和Ⅳ期患者(P%0.01);但I期和Ⅱ期之间、Ⅲ期和Ⅳ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病理类型之间TGF-β1水平和CD3+、CD4+、CD8+、CD4+/CD8+和CD4+CD25+细胞比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I。C患者外周血中TGF—β1和CD4+CD25+水平与患者的免疫功能呈负相关,TNM分期越晚,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越低,TGF-β1水平和CD4‘CD25+细胞比例越高;但TGF_B1含量在NSCLC不同病理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血栓烷B2(TXB2)、P-选择素(CD62p)检测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比浊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8名健康人和4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MAR、TXB2、CD62p,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AR、TXB2、CD62p水平明显增加。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指标MAR、TXB2、CD62p与临床分期、组织类型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化程度无关。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升高,且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因而有可能成为监测肺癌患者疾病发展、预测转移、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胸水以及肿瘤组织中骨髓基质细胞衍化生长因子(SDF-1)及其趋化性细胞受体因子4(CXCR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1例肺癌患者及12名正常人的外周血和/或胸水中的SDF-1表达,以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肺癌组织中CXCR4的表达。结果41例肺癌患者外周血SDF-1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晚期肺癌患者的表达高于早期患者,恶性度高的表达高于恶性度低的。但在胸水中SDF-1的表达没有差异。肺癌组织中CXCR4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化密切相关。结论肺癌外周血清SDF-1和肿瘤组织CXCR4的高表达与肺癌密切相关,且其高表达可能与肺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8.
肺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0例肺癌患者及30例健康者血清TGF-β1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TGF-β1水平(30.073±13.790)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787±12.863)ng/ml(P〈0.01);小细胞肺癌(SCLC)组血清TGF-β1水平(31.671±15.172)ng/ml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的(28.766±12.635)ng/m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Ⅳ期肺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Ⅰ~Ⅱ期肺癌患者(P〈0.01)。结论肺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与肺癌病理类型无关,随TNM分期进展而升高,TGF-β1可能是肺癌的一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并可作为病情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B-1)、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和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与狼疮性肾炎(LN)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AS)的关系。方法收集20例正常健康人、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无肾脏损害和35例LN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脂水平、HMGB1mRNA、TLR-4mRNA、血清HMGB1蛋白水平、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VCAM-1表达。结果 LN组患者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SLE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LN组患者血清中HMGB1表达量(9.86±1.54)g/L高于正常对照组(7.85±0.75)g/L和SLE组(7.46±1.53)g/L;HMGB1mRNA和TLR4mRNA表达亦升高(P0.01),SLE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LE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LN组单核细胞中CD14+/VCAM-1表达明显增强;在LN组患者外周血中HMGB1表达与TLR4、血脂(TG、LDL-C)呈正相关(r=0.915、0.536、0.448,P0.05或0.01)。结论在LN发病过程中晚期炎症介质HMGB1可能通过与TLR4结合,促进单核细胞表面VCAM-1表达,从而引起血脂异常,参与AS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水LunX mRNA表达及DNA异倍体分析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收集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水,22例非肺癌肿瘤胸水和15例肺部良性疾病胸水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LunX mRNA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胸水脱落细胞DNA倍体变化。结果良恶性胸水DI、增殖指数有显著差别((P〈0.05),肺外肿瘤组和非小细胞肺癌组胸水DI、增殖指数无差别(P〉0.05)。LunX mRNA阳性表达率在非小细胞肺癌组中为91.3%(42/46),显著高于其他两对照组(P〈0.05)。25例NSCLC患者胸水LunX mRNA及DNA异倍体分析为共表达,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通过对胸水LunX mRNA的检测联合DNA倍体分析可以提高肺癌患者胸水检测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断、复发、转移具有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