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同周期及病理状态下的扩散加权成像的特点,研究表观扩散系数(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在子宫内膜癌的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子宫内膜癌,9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者和26例正常对照者行1.5T MRI检查并进行ADC值的测定(b值为800s/mm2)。闭孔内肌作参比部位,测量正常子宫内膜及内膜癌的rADC值,将不同组别ADC、rADC值相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ADC、rADC值分别为〔(0.96±0.22)×10-3 mm2/s、0.72±0.22〕,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的ADC、rADC值〔(1.39±0.27)×10-3 mm2/s、1.02±0.22〕和子宫内膜良性病变ADC、rADC值〔(1.33±0.18)×10-3 mm2/s、1.02±0.28〕。萎缩期子宫内膜ADC、rADC值〔(1.62±0.37)×10-3 mm2/s、1.16±0.27〕显著高于增生期〔(1.29±0.14)×10-3 mm2/s、0.98±0.19〕和分泌期内膜〔(1.27±0.12)×10-3 mm2/s、0.94±0.12〕。结论 ADC有潜力鉴别子宫良性病变与子宫内膜癌,以闭孔内肌作为参比部位,所获得的rADC值可以很好的反映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子宫的扩散特征。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对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型(71例)与II型(2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及DWI检查,b值为0,1000s/mm2。由两位医师在ADC图上分别测量ADC值,并比较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的ADC值。统计学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ROC曲线分析及组内相关系数(ICC)。结果:Ⅱ型子宫内膜癌ADC中位数值为0.73[0.626,0.868]×10-3mm2/s,显著低于I型子宫内膜癌的ADC中位数值0.876 [0.813,0.972]×10-3mm2/s,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982,P<0.001)。ROC曲线显示ADC值鉴别Ⅱ型与Ⅰ型子宫内膜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782,当ADC阈值为0.743×10-3mm2/s时,敏感度为64%,特异度为90%,符合率为84%。结论:ADC值有助于鉴别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定量分析对子宫内膜癌术前组织学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MR资料,比较不同组织学分级间ADC值差异,分析ADC值与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ADC对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 不同观察者所测肿瘤的ADC值具有良好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为0.901;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包括:G1 27例,G2 60例,G3 18例,三者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90 ±0.128)×10-3mm2/s、(0.915±0.122)×10-3mm2/s、(0.851 ±0.104) ×1O-3mm2/s,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C值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356,P<0.001);平均ADC值鉴别高低级别子宫内膜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3(P=0.003),95%置信区间为0.584 ~0.802,最佳诊断界值为0.910×10-3 mm2/s,敏感度为74.1%,特异度为61.5%,阳性预测值为85.3%,阴性预测值为45.9%,准确度为71.4%.结论 ADC值定量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特征,具备无创评估肿瘤组织学分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5.
周欣  赵玉娇  黄黎香  张程  李青  沈文 《放射学实践》2021,36(12):1538-1542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病灶全容积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分析在鉴别Ⅰ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Ⅰa期子宫内膜癌32例,子宫内膜息肉30例。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动态增强及DWI检查。在病灶的每一层ADC图像上勾画ROI,得到整个病灶(VOI)的直方图参数,包括平均值、第1、10、50、90和99百分位数(percentile,Perc.)、方差、偏度和峰度,并选择病灶实性成分最大的3个层面测量ADC值,取平均值得到常规ADC值。比较两组病变的直方图参数值和常规ADC值,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项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Ⅰa期子宫内膜癌组的平均值、Perc.1、Perc.10、Perc.50、Perc.90、Perc.99和常规ADC值均低于子宫内膜息肉组,而偏度和峰度高于子宫内膜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c.1鉴别Ⅰ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的效能最高,AUC为0.959,以0.75×10-3mm2/s为截断值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5.71%。Perc.1与Perc.90、Perc.99、常规ADC值的AU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容积ADC直方图分析能够有效鉴别I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其中以第1百分位数ADC值的诊断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3.0T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肿瘤患者的DWI图像,所有图像(b值为800sec/mm2)均通过工作站重建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在ADC图中测量肿瘤实性部分ADC值。根据病理结果,将肾上腺肿瘤分为良、恶性两组,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之间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有统计学差异者绘制出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通过灵敏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确定区分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ADC阈值;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将良性组分为不同的亚组,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亚组中的ADC值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上腺良、恶性肿瘤ADC值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肾上腺恶性肿瘤的ADC值低于良性肿瘤;ADC阈值为1.09×10-3 mm2/s时,诊断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9%、81.0%,Youden指数为0.759,曲线下面积为0.944;亚组中的肾上腺节细胞瘤与腺瘤、良性嗜铬细胞瘤ADC值之间分别有统计学差异,腺瘤与良性嗜铬细胞瘤ADC值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ADC值对肾上腺良恶性肿瘤之间及良性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一定意义,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以应用于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ADC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前列腺癌49例患者资料,DW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EPI)。感兴趣区(ROI)包括前列腺癌、前列腺良性增生(BPH)和正常前列腺周围带,并计算相应的ADC值。结果49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平均为49.1ng/ml。肿瘤病灶ROI的ADC值在X、Y和Z轴方向分别有41、9和13例获得;前列腺良性增生分别在3个方向为39、11和13例;正常前列腺周围带为31、9和10例。前列腺癌在X、Y和Z轴方向平均ADC值分别为2.282×10^-3mm^2/s、2.293×10^-3mm^2/s和3.017×10^-3mm^2/s;BPH各个方向平均ADC值分别为2.559×10^-3mm^2/s、2.812×10^-3mm^2/s和3.585×10^-3mm^2/s;正常前列腺外周区组织3个方向的平均ADC值分别为2.892×10^-3mm^2/s、3.303×10^-3mm^2/s和4.112×10^-3mm^2/s。前列腺癌在X轴方向的ADC值明显低于相同方向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周围带的ADC值(P〈0.005)。结论DWI和ADC值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应用方便、易行,ADC值是区别前列腺癌组织和非肿瘤组织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40例前列腺疾病中17例前列腺癌及23例前列腺增生.所有病例行MR DWI扫描,b值为800 s/mm2.分析各病例的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并分别测量癌区、前列腺增生组织以及膀胱内尿液的ADC值,统计分析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17例前列腺癌中15例在DWI上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能直观显示肿瘤的范围.前列腺癌组织的平均ADC值为(1.03±0.32)×10-3 mm2/s,前列腺增生组织的平均ADC值为(1.62±0.16)×10-3 mm2/s,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2);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膀胱内尿液的平均ADC值分别为(3.24±0.30)×10-3 mm2/s、(3.25±0.29)×10-3 mm2/s,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834).结论 DWI可显示前列腺癌的位置和侵犯范围;根据DWI信号特点以及ADC值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扩散加权成像(RESOLVE-DWI)鉴别诊断T1期鼻咽癌(NPCT1)及淋巴组织增生(LH)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已经确诊的31例NPCT1和46例LH患者资料,将NPCT1和LH分为弥漫型和非弥漫型(中央或一侧隆起肿块)病灶并分别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ADC最小值(ADCmin)、ADC...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子宫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普通子宫肌瘤与变性肌瘤的区分,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术前病灶的检出、淋巴结转移的判定等,这些直接影响肿瘤的术前分期、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20例无子宫内膜病变者行盆腔T2WI和DWI,由2名MRI诊断医师采用盲法随机进行MRI阅片后,采用5分制评分,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比分析单纯T2WI与DWI结合T2W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对内膜癌和正常内膜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2名医师单纯应用T2WI与DWI结合T2WI检出子宫内膜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z)值分别为0.831与0.944、0.877与0.954,2名医师DWI结合T2WI对内膜癌诊断的准确性均高于单纯应用T2WI(P<0.05).Kappa一致性检验表明2名医师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43和0.898,P<0.01).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内膜的ADC值分别为(0.954±0.139)×10-3mm2/s、(1.468±0.161)×10-3mm2/s,子宫 内膜癌与正常内膜的ADC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17,P<0.01).结论 3.0T MR-DWI作为常规T2WI的补充检查序列可以明显提高对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子宫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子宫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普通子宫肌瘤与变性肌瘤的区分,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术前病灶的检出、淋巴结转移的判定等,这些直接影响肿瘤的术前分期、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量化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占位性疾病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组回顾性分析12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及对照组12例正常肝脏的影像资料,应用3.0T MR 行常规 MR 及 DWI,120例患者共检出179个病灶(其中53个肝癌、61个转移瘤、32个肝血管瘤及33个肝囊肿),分析其与对照组的 DWI 图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并测量 ADC 值,比较其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本组研究 b 值选择800 s/mm2,(1)其中33个肝囊肿呈低信号,51个肝癌、61个肝转移瘤及32个肝血管瘤呈高信号,肝囊肿的 DWI 图像信号与肝癌、肝转移瘤及肝血管瘤有显著性差异(P <0.05);(2)肝癌、肝转移瘤 ADC 伪彩图大体呈冷色系表现,肝囊肿、肝血管瘤 ADC 伪彩图大体呈暖色系表现;(3)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肝囊肿平均 ADC 值相互间行两两比较,总体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但肝癌与肝转移瘤之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通过结合背景肝,比较肝癌的病灶/背景肝 ADC 值与肝转移瘤的病灶/背景肝 ADC 值,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DWI 和 ADC 图分析及ADC 值测量可为肝脏占位性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恶性肿瘤(腺癌、鳞癌及间质肉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是否有区别,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子宫恶性肿瘤患者102例(子宫内膜腺癌36例,宫颈腺癌4例、宫颈鳞癌47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5例),以及怀疑有其他盆腔病变的女性患者47例(26例卵巢囊肿、21例子宫肌瘤),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盆腔磁共振扫描(包括常规序列及DWI,DWI选择b值为700 s/mm2),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子宫恶性肿瘤与正常子宫内膜ADC值之间以及不同病理类型子宫恶性肿瘤ADC值之间的差异。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鳞癌、内膜间质肉瘤及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分别为:(1.032±0.14) s/mm2、(1.063±0.21) s/mm2、(0.89±0.26)s/mm2、(1.55±0.13) s/mm2。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腺癌、鳞癌及肉瘤与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腺癌与鳞癌的ADC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与肉瘤、鳞癌与内膜间质肉瘤的ADC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ADC值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起源不同的子宫恶性肿瘤的ADC值之间有差异。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ADC值明显低于腺癌与鳞癌。结论 ADC值有助于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量化,对内膜间质肉瘤与腺癌和鳞癌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拟利用PCNA及Ki-67的特殊标记物功能,通过测定不同恶性程度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CNA和Ki-67不同表达程度,及其与DWI图像ADC值及rADC值的相关性研究,探讨应用DWI对于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分子水平定量研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术前行常规MRI检查并进行ADC值的测定(b值为800s/mm2)。闭孔内肌作参比部位,测量内膜癌的rADC值。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包括高分化8例,中分化10例,低分化5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法)检测23例子宫内膜癌标本中PCNA及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随着肿瘤恶性分化程度降低,各组的ADC及rADC值存在下降趋势。低分化组ADC、rADC值〔(0.79±0.14)×10-3mm2/s、0.55±0.11〕显著低于高分化组〔(1.05±0.18)×10-3 mm2/s、0.80±0.22〕,中分化组〔(0.89±0.15)×10-3 mm2/s、0.66±0.16〕ADC、rADC值与低分化组及高分化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子宫内膜癌PCNA、Ki-67表达程度与肿瘤ADC、rADC值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子宫内膜癌DWI成像ADC、rADC值的测量有助于评价并鉴别肿瘤不同病理级别并有潜力作为评价肿瘤增殖程度的无创性方法。子宫内膜癌PCNA、Ki-67表达程度与ADC、rADC值显著性负相关,提示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有潜力从分子水平反映细胞增殖程度。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儿童髓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66例儿童髓母细胞瘤患者的MRI特点,重点分析肿瘤实质的ADC值,从同时期儿童后颅窝室管膜瘤病例中选取20例作为对照。结果:66例髓母细胞瘤中50例位于后颅窝中线部(小脑蚓部),7例位于后颅窝非中线部(主要位于小脑半球),9例同时累及后颅窝中线部及非中线部,病变边界较清,周围均可见不同程度水肿;肿瘤实质呈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肿瘤呈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强化。DWI(b=1000s/mm2)图像上60例肿瘤实性部分呈高信号,6例肿瘤实性部分呈等信号。影像报告第一诊断准确率为68%(45/66)。髓母细胞瘤组及室管膜瘤组的肿瘤实质ADC值分别为(0.6815±0.1613)×10-3mm2/s、(1.0068±0.1736)×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肿瘤实质ADC值诊断髓母细胞瘤的准确度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942),最佳诊断分界点为0.7817×10-3mm2/s。结论:DWI图像及肿瘤实质ADC值可以提高儿童髓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同时肿瘤实质ADC值也可为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0T MR三维肝脏容积加速采集(LAVA)动态增强检查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分析不同病理级别内膜癌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差异.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前MR资料,评估LAVA增强检查分期各期(2009年FIGO分期标准)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比较各病理级别肿瘤间ADC值的差异.结果 以手术病理为标准,LAVA增强检查判断内膜癌Ⅰa、Ⅰb、Ⅱ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2%、77.8%、100.0%,83.3%、93.6%、100.0%,91.1%、91.1%、100.0%.G1、G2、G3级内膜癌平均ADC值分别为(0.78±0.14)× 10-3mm2/s、(0.64±0.06)×10-3mm2/s、(0.40±0.09)×10-3mm2/s,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3.0TMR 3DLAVA动态增强检查对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有较高的价值;测量ADC值对鉴别不同病理级别内膜癌有潜在价值,级别越高,ADC值趋于越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睾丸肿块的定量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睾丸占位患者47例,其中恶性病变33例,良性病变14例,47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DWI检查,其中27例行增强MRI检查.两位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ADC值测量,一致性分析运用组内/组间相关系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估子宫内膜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VS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将97例患者分为LVSI(+)组31例与LVSI(-)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最小ADC值(AD-Cmin)、平均ADC值(ADCmea...  相似文献   

20.
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是逐渐发展的病理过程,其中肝纤维化是唯一可逆性阶段。有关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是当今临床及医学影像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近年开发并趋向成熟的功能成像技术,尤其对肝纤维化有望成为其早期诊断无创而有效的手段。现就DWI的成像方法及其对肝纤维化病理分级、分期等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