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术前血小板(platelet,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初次就诊的57例SCLC患者术前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等指标,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生存期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发生率分别为7.0%、31.6%、19.3%,术前血小板和/或血浆纤维蛋白原和/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SCLC患者术后生存期有下降趋势。单因素分析提示,卡氏评分(P=0.038)、TNM分期(P=0.001)、淋巴结转移(P=0.049)及术前D-二聚体水平(P=0.003)均与 SCLC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TNM分期(P=0.005)、术前D-二聚体水平(P=0.021)为 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TNM分期为Ⅲ期、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SCLC患者预后较差。结论:术前伴有高血凝状态的SCLC患者预后较差,术前D-二聚体水平测定可作为SCLC预后预测的潜在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患者纤维蛋白原 (Fg)和D -二聚体含量与肺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同时探讨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Fg、D -二聚体含量的变化 ,以及二者水平变化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美国库尔特公司生产的ACL 2 0 0凝血象分析仪检测Fg ,D -二聚体用酶标测定。结果 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差者 ,Fg、D -二聚体明显升高。化疗完全缓解者 ,Fg、D -二聚体下降到正常值范围。临床分期越差 ,Fg、D -二聚体明显升高。化疗完全缓解者 ,Fg、D -二聚体下降到正常值范围。结论 临床分期越差 ,Fg、D -二聚体越高。化疗前后二者改变明显者 ,对化疗的效果好 ,生存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与直肠癌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 取250例直肠癌患者和4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应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采用乳胶凝集半定量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采用Clauss法测定。结果 250例直肠癌患者中,直肠癌初治组、难治转移组、治疗缓解组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治疗缓解组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初治组及难治转移组有明显下降。结论 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直肠癌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直肠癌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早期实验室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肿瘤患者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升高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初治的经病理证实为恶性实体肿瘤的患者467例,记录其临床基线资料,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均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观察上述指标与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关系。结果:恶性实体肿瘤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基线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年龄、KPS评分及分期有关(P均<0.01),但与性别无关(P=0.28、0.26,P均>0.01);不同疗效组(CR、PR、SD、PD)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19%、32%、50%、55%,纤维蛋白原阳性率分别为16%、27%、46%、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D-二聚体阴性者治疗无效率明显低于D-二聚体阳性者(P=0.000),治疗后纤维蛋白原阴性者治疗无效率明显低于阳性者(P=0.000)。结论:恶性实体肿瘤患者易处于血液高凝状态,且在高龄、体能状况差、晚期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中尤为明显。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的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其抗肿瘤治疗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介入灌注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介入灌注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介入灌注化疗后有效组血浆D-二聚体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介入灌注化疗前(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及疗效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患者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含量与肺癌临床分期伯相关性。同时探讨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Fg、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以及二者水平变化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美国库尔特公司生产的ACL200凝血象分析仪检测Fg,D-二聚体用酶标测定。结果 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差者,Fg、D-二聚体明显升高。化疗完全缓解者,Fg-D-二聚体下降到正常值范围,临床分期越差,Fg、D-二聚体明显升高。化疗完全缓解者,Fg、D-二聚体明显升高,化疗完全缓解者,Fg、D-二聚体明显升高,化疗完全缓解者,Fg、D-二聚体下降到正常值范围。结论 临床分期越差,Fg、D-二聚体越高。化疗前后二者改变明显者,对比疗的效果好,生存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与直肠癌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取250例直肠癌患者和4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应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采用乳胶凝集半定量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采用Clauss法测定。结果250例直肠癌患者中,直肠癌初治组、难治转移组、治疗缓解组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治疗缓解组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初治组及难治转移组有明显下降。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直肠癌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直肠癌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早期实验室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和化疗过程中体内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研究二者浓度变化与化疗效果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方法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收集并记录患者第1、2、3次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肿瘤病理类型、分期及无进展期。同时收集60例健康人员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作对照。结果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异常升高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病理类型均无相关性。对照组D-二聚体和FIB水平分别为0.47 mg/L和3.76 g/L,明显低于化疗前晚期NSCLC患者的(0.96 mg/L和4.32 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两个周期后,有效(PR+SD)的晚期NSCLC患者D-二聚体和FIB水平分别为0.65 mg/L和2.74 g/L,无效患者分别为1.72 mg/L和4.65 g/L,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NSCLC患者的PFS中位数为5.4个月,化疗前D-二聚体和FIB阴性的患者PFS明显长于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3次化疗前患者的D-二聚体和FIB水平进行对比,虽在不断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D-二聚体和FIB水平异常升高,能够提示肺癌的诊断。治疗过程中要监测肿瘤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延长患者PFS。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肠癌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接受根治术治疗的255例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其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55例结肠癌患者的术前纤维蛋白原为(3.17±0.88)g/L,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肿瘤大小、肿瘤位置、TNM分期、mGPS(modify glasgow prognostic)评分、白细胞计数、NLR(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PLR(platelet/lymphocyte ratio)及CEA均与纤维蛋白原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民族、BMI、分级、大体类型、神经/淋巴管浸润、AFP均与纤维蛋白原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RR=4.08, 95.0%CI:2.07~8.04, P=0.00)和PLR(RR=1.79,95.0%CI:1.02~3.14, P=0.04)与纤维蛋白原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吸烟、肿瘤大小、肿瘤位置、TNM分期、mGPS评分、白细胞计数、NLR、PLR及CEA与纤维蛋白原均具有相关性,白细胞计数与PLR可能成为影响纤维蛋白原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一发现为降低血清纤维蛋白原以纠正高凝状态、降低炎性微环境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特征及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06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浆D-D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组(≤0.3 mg/L)及升高组(>0.3 mg/L).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率,分析影响卵巢癌患者化疗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FIGO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及恶性腹腔积液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组患者中位OS及PFS分别为29.7个月(95%CI:27.6~31.8)、9.1个月(95%CI:7.7~10.4);正常组患者中位OS及PFS分别为38.6个月(95%CI:35.8~41.4)、16.1个月(95%CI:13.0~19.2);升高组患者中位OS及PFS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3.527、18.461;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FIGO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恶性腹腔积液、新辅助化疗、CA125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血浆D-D水平是卵巢癌患者化疗预后的影响因素(P﹤0.01),进一步经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FIGO病理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有恶性腹腔积液、无新辅助化疗、血浆D-D水平﹥0.3 mg/L是影响卵巢癌患者化疗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血浆D-D水平升高是影响卵巢癌患者化疗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卵巢癌患者化疗生存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明确诊断的SCLC患者260例,给予综合治疗(同步放化疗或化疗±放疗±手术),对比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生存期差异,采用Kaplan 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SPSS单因素、COX多因素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260例中局限期189例,广泛期71例,全组中位生存期25个月,局限期为29个月,广泛期为13个月,两者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全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21.5%、4.6%,其中局限期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7.1%、28.0%、6.5%,广泛期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0.3%、5.4%、0%.单因素分析示:一线治疗效果、分期、治疗方式、预防性颅脑放疗可影响生存期,伴有少量胸腔积液、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与局限期患者更相近,伴有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预后介于局限期及广泛期患者之间.多因素COX分析示:一线治疗是否有效、分期、治疗方法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对于一般情况良好的小细胞肺癌患者,T1~2No手术治疗、同步放化疗、提高完全缓解率、复发及进展后进一步治疗,均可提高其生存率,有利于患者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03例肺癌患者纳入肺癌组,另将同期体检的6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比较2组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并分析肺癌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ELISA检测结果显示,肺癌组的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29.24±5.37)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40.16±6.26)μg/l],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型的肺癌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端转移的肺癌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二羟维生素D3缺乏组(≤20μg/l)2年生存率为30.00%(18/60),正常组(>20μg/l)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63.83%(30/47),缺乏组患者2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组患者(P<0.05)。结论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降低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及恶性程度有关,提高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可能有助于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肺癌微血管定量分析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技术以FⅧ因子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199例原发性肺癌组织内微血管进行了定量观察,结果表明:淋巴结有转移组的肺癌微血管密度为53.6±24.2个/200×,无转移组的为35.7±19.8个/200×;淋巴结有转移组的微血管腔面积为5181.2±2522.4,无转移组为3491.1±2083.7,两者在两组间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P<0.02)。微血管密度在5年以上生存组为32.7±20.8个/200×,半年内死亡组为49.1±30.5个/200×,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微血管腔面积在三组不同生存期的患者间差异亦具显著性(P<0.01),腔面积不同,术后生存时间不同,提示微血管定量分析可以作为临床判断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小细胞肺癌(SCL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polymer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4例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水平。结果 64例SCLC患者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43.3%,且所有患者均为弱阳性表达。57例获随访的患者中,VEGF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4个月vs 21个月,P=0.539)。结论 VEGF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2017,12(10):1478-1488
The survival rate of lung cancer remains low despite the progress of surgery and chemotherapy. With the increasing comorbidity of obesity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new challenges are emerg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this patient population. A key issue of interest is the prognostic effect of obesity on surgical and chemotherapeutic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hich is fueled by the growing observation of survival benefits in overweight or obese patients. This unexpected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esity and lung cancer mortality, called the obesity paradox,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The evolving insights into the heterogeneity of obesity phenotypes and associated biological connections with lung cancer progression in recent years may help explain some of the seemingly paradoxical relationship, and well-designed clinical studies looking at the causal role of obesity-associated molecules are expected. Here, we examine potential biological mechanisms behind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obesity in lung cancer. We highlight the need to clarify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this relationship toward an updated intervention strategy in the clinical care of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nd obesity.  相似文献   

17.
18.
背景与目的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可发生贫血,然而贫血是否为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仍存在争议,故本文研究可手术的NSCLC患者贫血的发生情况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1018例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NSCLC手术患者贫血的发生情况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为252/1018(24.1%),无贫血患者总生存时间为(2425.98±50.03)天;贫血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是(2107.15±93.86)天,有无贫血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Ⅰ期NSCLC有无贫血患者的生存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但是在Ⅱ期(P=0.310)和Ⅲa期(P=0.458)患者中,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且Ⅰ期、Ⅱ期和Ⅲa期的NSCLC患者累积生存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SCLC患者的TNM分期、性别、肿瘤大小、是否淋巴结转移均与预后显著相关.结论 贫血可以作为NSCLC可手术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之一,但在Ⅰ期NSCLC患者中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9.
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含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影响.方法:用ELASA方法测定12例肺良性疾患和54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含量在术前及术后第1、3、7、14天的变化,测定12例健康者血清中HGF含量.结果:12例健康者和12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都有微量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而肺癌患者血清中HGF含量(470.7±378.4pg/ml)明显高于正常健康者和肺良性疾病患者(P<0.05),其含量与病理类型、病理组织分级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2年随访46例中死亡16例,其血清HGF含量明显高于30例生存者(P<0.05),21例血清HGF≥400pg/ml,其生存率明显低于<400pg/ml者(P<0.05).66倒手术患者术后血清HGF含量明显升高,术后第3天达高峰,而且肺癌患者术后第3天血HGF含量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P<0.05).术后第7、14天逐渐下降,而16例死亡病例术后第14天血清HGF仍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增高的血清HGF在肺癌中预示了一种更具有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血清HGF含量水平可作为早期肺癌患者的高危因素指标.术后2周血HGF含量对指导预后更有意义.血清HGF含量400pg/ml可望成为不良预后指标的参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