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某微细浸染型难处理金矿石金品位5.08 g/t,金矿物以包裹金为主,且粒度分布不均匀。针对该矿石性质,进行了重选、浮选、氰化浸出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单一浮选工艺,金回收指标不理想;采用重选—重选尾矿浮选工艺,金综合回收率为86.45%;对重选—重选尾矿浮选得到的尾矿进行氰化浸出,金综合回收率可提高至94.55%;采用联合工艺流程处理该矿石是可行的,可获得较好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贫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石硫含量较低,金矿物粒度微细等特性,进行了全泥氰化、单一浮选、重选—浮选、重选—氰化等选矿工艺探索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重选—氰化工艺可获得较好试验指标,在最佳试验条件下,重选金回收率9.67%,氰化金回收率77.87%,金总回收率达87.54%,较原矿全泥氰化提高13.16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难处理金铁矿石金4.06 g/t、铁25.10%。针对此矿石性质,通过对比分析原矿氰化浸出、重选、磁选、浮选—尾矿氰化浸出等工艺,选择适宜的处理工艺为氰化浸出—磁选联合工艺流程,且在最佳条件下,金浸出率为88.89%,铁回收率为75.28%,较好地实现了金和铁的综合回收,为选矿厂工艺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云南某贫硫化物稀疏浸染型金矿石进行了提金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氰化工艺不适宜处理该类矿石;采用原矿重选—浮选闭路工艺流程,可获得重选精矿金品位464.20 g/t,金回收率30.95%,浮选精矿金品位66.32 g/t,金回收率57.60%,总回收率88.55%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河南某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石中主要回收元素为金,主要为自然金和金银矿且多包裹在脉石矿物中,裂隙金和粒间金分布较少。回收难度较大,对矿样进行了重选、氰化浸出及浸渣浮选试验,获得重选作业金回收率4.75%;氰化浸出作业金回收率51.00%;浸渣浮选作业金回收率为86.78%,金精矿含金40.85 g/t,金矿石的选矿总回收率为93.83%的较好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老挝帕奔金矿进行了尼尔森重选-重尾氰化浸出和全泥氰化浸出试验研究,并从矿山建设投资成本、生产成本两方面对 2 种工艺进行了经济分析.研究表明,相比于全泥氰化浸出工艺,当采用重选-重尾氰化浸出工艺时矿山建设投资增加 176.63 万元,金的总回收率仅提高 0.17 %,矿山生产年净利润增加值为-78.11 万元,因此,推荐选择全泥氰化浸出工艺.分析表明,只有当金回收率可以提高 1 %以上时,在全泥氰化浸出前增加尼尔森重选工艺才具有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蒙古苏木那林桃勒盖金矿矿石为典型的含金氧化矿,矿石矿物以石英为主,金属矿物含量少,金主要以自然金及银金矿形式存在,赋存状态以裂隙金和粒间金为主,含少量包裹金。根据该矿的矿石性质,采用重选-氰化联合选冶工艺可取得较好的选矿效果。原矿经尼尔森选矿机,可获得含金618.44×10-6的金精矿,金回收率为71.12%,重选尾矿全泥氰化,金浸出率为94.66%,尾矿含金可降至0.17×10-6,金总回收率达98.46%。  相似文献   

8.
梁泽来 《黄金》2022,(10):78-81
某金矿石中可供回收的有价元素为金,品位为1.78 g/t,现场生产流程为全泥氰化浸出工艺,为解决矿山面临的环保压力,实现清洁生产,探索新的选矿工艺替代现有全泥氰化浸出工艺。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通过单一浮选、重选+浮选选矿工艺流程对比,确定采用重选+浮选工艺流程。结果表明:重选+浮选工艺流程获得的重选精矿金品位3 034.60 g/t,浮选精矿金品位16.85 g/t,重选+浮选金总回收率94.80%,金回收指标与现场全泥氰化浸出工艺指标相当。对浮选精矿进行金硫分离探索试验,获得了金品位68.25 g/t、金作业回收率84.95%的金精矿,硫品位42.21%、含金3.25 g/t的硫精矿。研究结果为同类矿山实现清洁生产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孙中健  薛长山  王海东  杨凤 《黄金》2010,31(5):47-49
乌拉嘎金矿西坑矿石中金属硫化物嵌布粒度较细,部分金以微细粒包裹于硫化矿物中。在小型试验基础上,对西坑矿石选冶工艺进行了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原处理能力的条件下,提高磨矿细度-0.074mm到82%以上,采用一次粗选、二次扫选、对粗精矿分级及分级溢流经二次精选、一次扫选工艺流程,获得金精矿和中矿;中矿采用氰化炭浸提金工艺生产合质金,金精矿采用焙烧—焙砂氰化炭浸提金工艺生产合质金及硫酸。该选冶联合工艺流程的应用,使金的理论回收率达到74.17%,比2007年金总回收率提高了15.86%。  相似文献   

10.
镇沅金矿难处理混合金矿石提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东 《云南冶金》2003,32(Z1):78-81
介绍了镇沅金矿难处理混合金矿石提金工艺研究结果.该矿石难处理的主要原因在于金嵌布粒度极微细,除有60%左右的裸露自然金外,其它为硫化矿物包裹金和致密氧化矿物包裹金.采用单一的选矿或氰化浸出工艺均难以获得好的选冶指标.本试验采用浮选-氰化浸出(树脂吸附)-重选的原则提金工艺流程,获得了金总回收率83.12%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郑艳平  徐祥彬 《黄金》2012,(5):39-43
对内蒙古某矿多金属含金矿石进行了综合回收试验研究。根据矿石性质,通过流程对比试验,采用原矿重选—重尾混合浮选—混合精矿氰化—氰渣浮选工艺流程,可实现就地产金、银,获得合格的铜精矿、铅精矿、锌精矿,金、银、铜、铅、锌、硫回收率分别为88.81%、93.38%、75.23%、55.36%、65.12%、83.83%。  相似文献   

12.
云南滇西某含金多金属氧化矿,含有Au、Pb、Zn等有用组分,矿石深度氧化,较为难选。对该矿石进行了氰化浸出提金、硫化优先浮选铅锌、磁选回收铁、全泥氰化提金—浸出渣磁选除铁—摇床重选回收铅锌等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采用全泥氰化提金—浸出渣磁选除铁—摇床重选回收铅锌试验流程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指标,金浸出率为83.33%;铅精矿品位达到合格产品要求(53.05%),回收率20.17%;锌精矿品位15.86%,回收率24.24%。  相似文献   

13.
常征  熊馨  孙晓华 《黄金》2021,42(1):55-58,63
青海某含砷含碳微细浸染型金矿石氧化率达40%,易泥化绢云母相对含量达26%。针对该矿石性质,进行了选矿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原矿全泥氰化、重选、浮选等单一流程,金回收指标均不理想;采用精扫选、中矿分流浮选—尾矿再磨、环保浸金剂浸出联合工艺,在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佳条件下,可获得金精矿金品位31.95 g/t,金总回收率88.05%的较好指标,实现了金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14.
煎茶岭金矿及其选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煎茶岭金矿的地理、地质概况,矿石特征,分析了已有的试验研究情况。探讨过的工艺包括氰化、浮选-氰化和预处理-氰化等。试验研究表明:对于包裹金含量低的矿石,以氰化法为宜,金浸出率85 %;对于含硫矿石以浮选-氰化法为宜,金回收率82 %;对于少硫、包裹金含量高的矿石,则以预处理-氰化法为宜,金回收率在90 %以上。为进一步提高煎茶岭难选矿石的金回收率,寻找更新更有效的预处理技术仍是当前的必须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东北寨难浸金矿提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北寨金矿为古砷碳镘细粒浸染贫金矿石,直接浸金的金浸出率几乎为零 采用阶段窖矿、载体浮选工艺得金品位18~92 g/t的精矿。金回收率91.52,并甩掉了大量尾矿。浮选精矿焙烧--氧化提金工艺获得了良好指标,金总回收率达85.32%  相似文献   

16.
浙江某金矿全泥氰化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胜来  周源 《湿法冶金》2012,31(2):103-105
对浙江某金精矿氰化浸出工艺进行改进,将贵液直接返回磨机边磨边浸,在富氧条件下直接全泥氰化浸出金,含氰污水全部返回流程。实践结果表明:工艺改进后不仅大大缩短了浸出时间,而且金、银总回收率均提高了5%以上,并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
对某多金属复杂金精矿的焙砂进行了"酸浸提取铜锌—盐浸提取铅银—氰化提取金银"工艺试验,获得了各工序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的综合试验表明,金、银、铜、锌、铁的回收率分别为94.63%、65.12%、90.45%、82.87%、98.92%,有效实现了各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