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传统的航海雷达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就是脉冲磁控管雷达,但是这种雷达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航海的雷达技术要求。现在的航海雷达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同时航海状况也日益复杂,这些使新型的雷达技术的出现成了必然的趋势。目前的航海雷达技术的研究和开放的主要方向还是以脉冲压缩技术体制、调频连续波技术体制为代表的新型雷达技术。文章通过研究和分析新型雷达技术在航海中对目标的感应能力,来介绍新体制固态航海雷达的特点和运用。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PD制导雷达在低空尾追情况下杂波区目标检测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用线性调频宽带PD新体制制导雷达,提高杂波区目标检测性能的新方法,并对线性调频宽带PD制导雷达的信号处理流程以及目标检测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将宽带线性调频技术应用于PD制导雷达可以显著地改善杂波区目标检测性能,适合弹载制导场景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冯建利 《电讯技术》2021,61(11):1365-1370
调频连续波雷达调频信号的非线性极易导致差频信号的频谱混叠,传统的研究都集中在调频信号非线性的克服或补偿上,但也只能提高较窄带宽范围内的线性,并不能提高雷达的抗干扰性能.基于跳频技术对调频信号进行频率调制,使雷达以跳频方式工作在超大带宽,克服了差频信号频谱混叠造成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保障了雷达测距测速的有效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雷达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4.
线性调频信号脉压技术是雷达较为常用的一种信号形式,它独特的信号形式改善提高了雷达的分辨力,研究线性调频信号的数字处理技术及其应用具有实用价值.本文利用仿真图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线性调频信号作为雷达系统中一种常用的脉冲压缩信号,在雷达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自行研制的雷达信号处理PCI卡为平台,提出了采用FPGA技术实现雷达线性调频信号,详细介绍了基于FPGA的DDS软件编程技术实现线性调频信号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并结合仿真结果说明了利用FPGA实现雷达线性调频信号的优势,为雷达线性调频信号的工程实现提出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利用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将尺寸较小的天线用数据处理的方法等效合成较大的天线孔径的雷达。随着雷达阵列技术的发展,机载数字阵列SAR成像技术得以工程应用。但因宽带数字阵列的时延补偿带来了带宽损失,在SAR成像过程中用于脉压的调频斜率须进行一定的优化,才能得到更好的成像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阵列SAR雷达的时延和相位补偿方法以及因时延补偿带来的调频斜率的变化,其次针对调频斜率的失配对脉压结果的影响分析及其内在原因,最后结合飞行试验和地面试验数据对宽带数字阵列SAR成像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该方法对数字阵列SAR雷达成像优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调频连续波雷达具有诸如低峰值功率,低截获概率以及高距离分辨率等优势.然而,其主要缺点是对收发天线较高的隔离度要求.这通常导致采用两个独立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一些方案采用调频间断连续波技术使得调频连续波雷达可以用一个天线工作提高收发隔离度.本文对调频间断连续波体制雷达信号进行分析,利用二次FFT处理算法解决频谱延展造成虚...  相似文献   

8.
《无线电工程》2016,(7):21-24
为弥补现有视频安防技术、红外安防技术等在特定环境下存在的固有缺陷,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被引入到安防技术体系中。目前,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产品绝大部分为车载雷达,其不能被直接用于安防监控系统中。为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基于线性调频技术对主动式安防雷达进行了研究,并开发出了主动式安防雷达原型机。为对雷达原型机进行验证和分析,在真实环境下进行了测量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表明研发出的雷达原型机的可监测距离可达77 m,可实时对单目标的方位、距离和速率进行测量。通过无监督背景学习方法的引入,雷达原型机可被应用于复杂场景中。  相似文献   

9.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光子辅助去调频接收技术的双波段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方案,该双波段雷达接收机基于平行架构光子混频器,能够利用同一套硬件设备同时接收双波段雷达的回波信号。接收机中使用一个双偏振正交相移键控(DP-QPSK)调制器,工作中将双波段雷达的两组参考信号和回波信号通过DP-QPSK调制器调制到正交偏振的光载波上,调制后的双带光回波和参考信号经过放大和滤波后,输入到偏振解复用相干接收机中进行光子辅助去调频处理。在发射机端,对于具有更高频率和带宽的发射信号,采用包含延时功能的光子倍频信号产生技术,产生参考信号与发射信号的同时,将发射信号延时,使得在接收机端对相同距离目标的双带回波信号去调频得到的中频信号可在频域分离。实验中通过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实验评估了该双波段雷达系统的性能,该双波段雷达系统工作在C波段和Ku波段,发射信号带宽分别为1 GHz和2 GHz,接收机模拟-数字转换器的采样率为100 MSa/s。实验结果证明微波光子技术能为双波段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提供有效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0.
Costas阵列编码与线性调频SFR信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性调频-Costas频率步进雷达信号是一种很有研究价值的雷达信号。针对线性调频-Costas频率步进雷达信号的需要研究总结了一套生成N阶Costas序列的方法,同时结合实际需要生成了多组64阶Costas序列。这些Costas阵列是具有良好相关特性的最佳离散信号,将Costas阵列编码与线性调频频率步进雷达信号结合起来构成了线性调频-Costas频率步进雷达信号。通过对该信号的模糊特性的理论和仿真结果的分析表明,这种信号不仅能够较大地抑制信号的模糊旁瓣的幅度。而且能解决距离-速度的多普勒耦合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多载波余码相位调制(MCPC)雷达信号实现同时极化探测,并通过频率捷变技术可提高MCPC雷达信号的距离分辨率。文中综合同时极化、频率捷变和MCPC雷达探测技术提出了同时极化频率捷变MCPC雷达系统结构,分析了工作原理,设计了同时极化频率捷变MCPC雷达探测波形,并对波形的信号峰值旁瓣比、信号间的独立性、距离分辨率和抗有源干扰能力做了分析和仿真说明。研究表明,同时极化频率捷变MCPC雷达信号能很好地实现同时极化探测,同时提高了原MCPC雷达信号距离分辨率,其抗有源干扰能力随着同时极化数和频率捷变脉冲数的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12.
谐波雷达是一种对非线性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系统。为了提高系统抗复杂电磁环境的能力,本文根据可变频发射谐波雷达探测系统的技术需求,提出了一种宽带谐波接收前端的设计方案。对涉及的合成扫频信号发生、基波抑制、镜像频率抑制、大动态范围宽带接收以及低噪声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对接收前端的关键器件给出了具体设计指标。通过对谐波雷达接收前端系统的仿真与分析,实物研制与测试,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由于电子对抗技术的飞速发展,低频段电子干扰设备已经非常完善,低频段主动雷达的工作效能相应地大幅度降低。为了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通过对国内外雷达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以及影响雷达系统抗干扰能力主要因素的分析。说明了采用更高频段的雷达导引头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以W波段雷达导引头技术发展及应用为前提,对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解,论述了W波段雷达导引头的基本实现方案、关键技术解决途径,得出W波段雷达导引头技术发展具有策略上的必要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杂波谱中心补偿是机载雷达动目标检测的关键步骤.杂波谱中心的估计方法主要有两种:惯导估计法和回波数据估计法.对于机载雷达的动目标检测所运用的估计方法利用回波数据进行估计杂波谱中心,然后利用惯导估计的杂波谱中心进行解模糊操作.但是在5km近距的杂波谱中心发现,传统的回波数据方法—重心法估计、相关法估计,仍然会使动目标检测出...  相似文献   

15.
常规体制单脉冲火控跟踪雷达面临着相控阵体制雷达的严峻挑战。介绍了中频数字化技术、数字脉冲压缩技术在火控雷达接收机中的应用,阐述了低功率发射机、宽带雷达接收系统的性能优势,提出了新的雷达成像技术在火控雷达中的应用,对火控雷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外隐身飞行器装备的迅速发展,米波雷达再次成为雷达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米波雷达具备阵元少、隐身目标反射面积大、可靠性高、成本低等优势,但基于米波频段较低的特点,俯仰维度波束宽度较宽,易受多路径影响,从而对米波覆盖空域、测高精度等性能产生了影响。结合当前数字阵列雷达技术发展,从米波雷达系统设计的角度,针对提高米波测高精度、空域覆盖连续性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将多输入多输出等新技术融入到米波雷达设计中来应对多路径问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郑钧耀  王磊 《通信技术》2011,44(2):144-145,148
现代雷达仿真系统日益复杂,仿真软件开发周期越来越长。为了提高雷达仿真软件的开发效率,应用新型的组件化技术,以静态链接库技术设计了雷达仿真系统。详细叙述了组件以及组件化、软件重用等设计方法,分析了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利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C++设计和测试了静态链接库雷达控制组件。对系统进行仿真,得出结论:组件化技术极大地方便了系统设计,增强了雷达仿真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频率分集雷达原理,并与单频雷达进行比较,分析了频率分集雷达的抗干扰效能,同时对其进行建模。该模型包括抗干扰改善因子的计算模型、雷达作用距离和发现概率的计算模型。通过建模分析得出:在总功率与单频雷达保持相同的情况下,频率分集雷达并不能改善雷达接收到的信干比,频率分集雷达实现抗干扰的途径是提高雷达工作的可靠性,而不是提高雷达对目标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9.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radar with multiple transmitters and multiple receivers can achieve a larger virtual antenna array and more system degrees of freedom; thus applying it to ground moving target indication (GMTI) radar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GMTI. Doppler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DDMA) waveforms are approximately orthogonal providing good minimum detectable velocity (MDV) performance. However, in such DDMA systems, a sufficient 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 (PRF) design freedom is required. Furthermore, these waveforms suffer from blind velocities which are serious problems, especially in radar systems with high carrier frequency or low PRF.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blind velocities problem and show that blind velocities are relative to variation of the PRF and/or the carrier frequency. Variable PRF techniques are widely used in conventional GMTI radar including multiple PRFs and variable pulse repetition intervals (PRI).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DMA MIMO GMTI radar, this paper proposed two methods to mitigate blind velocities: “multi-PRF DDMA” which employs multiple PRFs over successive coherent processing intervals, and “PRI-dithered DDMA” which employs nonuniform sampling by dithered PRI in slow tim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both the methods are effective ways to mitigate blind velocities in DDMA MIMO GMTI radar systems.  相似文献   

20.
牛志军  裴炳南  陈洁  高晓兵 《电视技术》2012,36(1):98-100,125
多输入多输出雷达(MIMO Radar)体制综合采用多通道、等效发射波束形成技术,为天波超视距雷达(OTHR)面临的杂波多普勒扩展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具有良好的自相关性能和低互相关电平的正交波形集是MIMO雷达体制应用的关键。从信号处理的角度出发,利用互模糊函数对正交频分线性调频信号(OFD-LFM)的互相关峰值幅度及位置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正交信号的设计规律,仿真实验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