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正脑卒中疾病主要是指患者的脑动脉系统发生病变,从而引发脑血管的痉挛、破裂或者是闭塞的情况,因此造成患者出现脑局部循环障碍以及肢体功能性的障碍。有研究表明,我国每年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致残概率的占比高达86.50%;各类致残的疾病中脑卒中为首要原因[1]。这一严峻形势要求临床治疗脑卒中患者时,不仅需要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还需要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术后康复计划;患者的偏瘫肢体能否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直接关系着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郭国际  郭铁成 《中国康复》1997,12(4):171-172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死亡率及致残率高,而肢体瘫痪是卒中患者致残重要原因之一,现将脑CT证实的以偏瘫为主要表现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肢体康复治疗,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10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男75例,女27例。平均年龄61岁。CT证实脑出血35例,脑梗塞67例。右侧偏瘫78例,左侧偏瘫24例。1.2方法102例患者待病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行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最长不要超过2周;一般缺血性脑卒中后24h即行息肢的被动运动。①康复护理:早期保持肢体功能位,定时变换体位和作肢体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心理治疗,使患者面…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成为重要的致残疾病,我国城市居民死因中脑卒中居首位,农村居于第2位。已成为重要的严重致残疾病,约有3/4存在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健康指导、肢体功能训练,以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运动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而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主要的残疾病征。据报道,脑卒中发病后1周的病人73%—86%有偏瘫,71%—77%有行动困难,47%不能独坐,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尽快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对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提高生存质量都是非常有意义的[1]。脑卒中偏瘫后痉挛性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能力的康复,针刺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和脑功能的恢复,通过对大脑可塑性和脊神经兴奋性的影响,缓解肌痉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有望成为治疗脑卒中…  相似文献   

5.
黄凤形  蒙兰青  梁连锦 《临床荟萃》2006,21(18):1344-1345
脑出血是当前危害人体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存活患者中大约3/4的有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有效的康复方法是预防和减轻致残的关键。笔者于2003年11月至2005年11月,对脑出血偏瘫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高压氧配合运动功能训练,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当今,脑卒中已成为最重要的严重致残疾病,由于患者愈后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所以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为了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我科自2006年3月-2008年3月对脑卒中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和早期功能锻炼的同时,实施了早期良肢位的摆放与保持,采用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体位和抗痉挛的模式,取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制自动化运动治疗设备是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和家属的迫切要求,而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相对昂贵.目前国内外尚无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结构合成一体,体现出两者作用相辅的运动治疗仪.目的:应用自行研制的电脑多功能运动治疗仪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训练,观察其训练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手法,如Bobath握手、桥式运动、翻身、PNF技术训练、坐位平衡和站立平衡功能训练等.试验组在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基础上,采用自行研制的电脑多功能运动治疗仪训练偏瘫侧上下肢体.治疗30 d后采用Brufinsfrom方法评定2组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以BartheI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0 d后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较明显改善,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自行研制的电脑多功能运动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运动训练有利于其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尽早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  相似文献   

8.
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脑卒中是中国人群疾病谱中最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由于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运动功能多存在障碍,从而严重影响了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目前针对脑卒中后肢体瘫痪的康复治疗中,电刺激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电刺激治疗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本文仅就国内外关于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stroke)是临床上常见的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一类疾病。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脑卒中后患者存活率不断提高,但大部分都残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偏瘫,严重影响到患者生存质量。近年来针刺结合康复技术缓解肢体偏瘫的优势日趋显现。因此本文将从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方法和其机制两方面对近几年来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方法1.1体针结合康复技术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循环障碍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我国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17/10万人,全国每年发病人数逾150万人,致残率高达86.5%[1]。在美国,每年约有75万人首次发病或复发[2],40%的患者会留下轻度功能障碍,15%-30%的患者会留下重度残疾,脑卒中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成为首要的致残原因[3]。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已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近10年来国内学者主张在发病后进行康复护理对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效果更显著,可最大程度地促进功能恢复,减轻残疾[4、5]。  相似文献   

11.
正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常见慢性难治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脑卒中是突发疾病,但可导致对个人显著的长期影响,如吞咽困难、失语、偏瘫、情绪障碍、沟通障碍等多种功能障碍,引起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减少在社会中的角色,造成与社会隔离~([1])。有研究表明,患者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健康行为、肢体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2])。因此,积极提高患者的自我  相似文献   

12.
<正>急性脑卒中具有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患者预后效果较差,存活的患者有70%~80%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情况将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研究表明[2],早期的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肢体恢复功能,改善患者焦虑心理,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院对老年偏瘫妇女应用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优质的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方法 对2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和功能独立性能力测评对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28例脑卒中患者通过康复护理、康复指导、系统的康复治疗,偏瘫肢体运动能力达到最大化提高,Barthel指数也明显提高,功能独立性明显增强.结论 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稳定情绪、乐观面对、积极主动配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偏瘫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01-2010-12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机体30 d肌力提高情况、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上下肢肌力情况、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训练可预防和减少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残疾,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指脑动脉系统疾病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具有发病率、死亡率、复发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我科自2003年9月-2005年9月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1],存活者大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尤以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2],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因此,采用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最大限度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3]. 临床研究证明,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是一种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4-6],临床应用时多以单通道或双通道FES为主.近年来,多通道FES临床报道日益增多[7-9].本文就多通道 FES及其在脑卒中偏瘫侧肢体康复中的应用做一介绍,为其今后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为提高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照顾者的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IEF)、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23名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照顾者家庭功能较低,生活质量较差;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在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4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P0.01);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与家庭功能呈负相关(P0.01);不同性别、文化程度、患者自理能力及与患者不同关系的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照顾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其生活质量与家庭功能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在促进患者康复的同时,也要关注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行为干预在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本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同样的系统康复治疗,包括针灸、理疗、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等。观察组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肢体功能训练方式采用行为干预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康复治疗3个月后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日常生活中,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行为干预护理,能显著提高肢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上升,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其预后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感觉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偏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2组患者均给与常规药物治疗及偏瘫的常规运动治疗,同时针对感觉障碍进行感觉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tDCS治疗,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定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经4周治疗后,2组患者偏瘫侧肢体感觉功能评分、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评分、ADL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tDCS结合感觉功能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肢体的本体感觉功能,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