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矿渣混凝土硫酸盐腐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矿渣混凝土在5%Na2SO4溶液中浸烘循环,其相对动弹性模量、幅值及抗压强度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先下降,后上升,再保持稳定,最后下降直至破坏;其幅值在前100次保持稳定,后下降直至破坏.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能力随矿渣掺量的增加而增加.相比于普通混凝土,随矿渣掺量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损失率下降了28%~62%.混凝土在硫酸盐溶液中浸烘循环,其腐蚀产物为钙矾石和石膏.膨胀性腐蚀产物导致了混凝土浆集界面区和浆体区开裂,并最终导致混凝土破坏.  相似文献   

2.
以内掺复合掺合料、中砂、细石、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及抗硫水泥制成的细石高性能混凝土作为研究对象,在硫酸盐溶液中进行一百次干湿循环后,以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变化来说明硫酸盐侵蚀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并通过对混凝土SEM形貌分析,从微观结构角度说明掺加矿物掺和料能够与水泥水化物中的不利成分Ca( OH)2发生二次水化反应,生成...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结构硫酸盐腐蚀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光辉 《混凝土》2012,(1):49-54,61
硫酸盐腐蚀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一种重要的化学劣化因子。系统地阐述了混凝土结构硫酸盐腐蚀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针对混凝土结构硫酸盐腐蚀耐久性研究领域提出了需要继续研究和深入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5.
耿维恕  尚建丽 《建筑技术》1992,19(8):472-474
本文根据化学分析、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以及碱骨料试验等观察试验结果.分析论证了某地1982年建造的钢筋混凝土公路桥1989年即严重腐蚀损毁的主要原因是所用臂料中含有大量硫酸盐。鉴于含硫酸盐的岩石在我国西北地区有一定范围的分布,建议该地区应对已用该类岩石作骨料的混凝土建筑物进行观察检测,并注意作好今后选用混凝土骨料的质量鉴定及相应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再生混凝土的硫酸盐腐蚀是影响其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发生硫酸盐腐蚀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掌握其规律,为再生混凝土在建设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采用清华大学冯乃谦教授推荐的干湿循环试验方法,进行了水胶比、再生骨料取代率、矿物质掺量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降低水胶比、掺加粉煤灰,不仅能够改善再生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结构,还可使骨料间隙中石膏与钙矾石结晶的速度和数量明显减小,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硫酸盐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受硫酸盐溶液腐蚀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其在经受硫酸盐短期和长期腐蚀后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长期腐蚀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承载力折减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硫酸盐腐蚀下结构耐久性及其修复,本文主要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硫酸盐腐蚀的机理,论述了受蚀前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措施,探讨了修复和加固受蚀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方法,并以一化工厂为例,在其受蚀后,采用添加一定比例外加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修复,结果表明新老混凝土结合良好,工作状态正常。通过分析其腐蚀机理得到的修补措施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室加速腐蚀的试验方法,在对变形钢筋进行的拔出试验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腐蚀程度的混凝土与钢筋的平均黏结强度与相对滑移的曲线,获得了硫酸盐腐蚀后混凝土与钢筋黏结性能随不同混凝土腐蚀程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腐蚀的进行,变形钢筋与腐蚀混凝土之间的极限黏结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同时,对受腐蚀混凝土进行了超声检测,得到了不同腐蚀时期混凝土的损伤层厚度,根据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建立了极限黏结强度降低系数与损伤层厚度的数学表达式,给出了混凝土腐蚀后,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强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疲劳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硫酸盐腐蚀寿命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已有水泥混凝土硫酸盐腐蚀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疲劳荷载影响的硫酸根离子有效扩散系数,分析不同参数对疲劳荷载作用下水泥混凝土硫酸盐腐蚀寿命的影响;通过大量的均匀设计计算,回归出疲劳荷载作用下道路混凝土受硫酸盐腐蚀寿命的计算公式,可为疲劳荷载作用与硫酸盐腐蚀工况下的水泥混凝土材料设计及寿命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硅烷浸渍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微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硅烷浸渍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对混凝土试件进行表面喷涂硅烷浸渍剂防腐涂层,采用干湿交替的实验室加速腐蚀方法对硅烷浸渍混凝土试件进行硫酸盐腐蚀,针对不同浸渍层数(0层、1层、2层和3层)和不同腐蚀时间(0天、60天、120天和180天)探讨硅烷浸渍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通过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测定了不同工况混凝土试件的氯离子扩散系数;通过压汞试验(MIP)测定了不同工况的混凝土的孔隙率,分析了孔径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受硫酸盐腐蚀的硅烷浸渍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系数和孔隙率的变化与涂刷层数和腐蚀时间之间存在定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董必钦  罗帅  邢锋 《混凝土》2007,(9):33-36
研究了不同水灰比配制的混凝土在浸泡,干湿循环,弯曲荷载及其复合作用下的硫酸盐侵蚀规律;并用XRD等微观方法对侵蚀机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混凝土在单一破坏因素作用下侵蚀规律与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侵蚀规律并不相同,多因素侵蚀作用的规律能更准确地反映实际工程中的侵蚀规律.  相似文献   

13.
黄战  邢锋  董必钦  殷慧  罗帅 《混凝土》2008,(2):66-69
本试验研究了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硫酸盐腐蚀,采用在线测定方法对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与干湿循环有关的SD 和MDF耐久性试验,研究荷载、干湿循环和硫酸盐侵蚀等破坏因素的单独作用及其复合作用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规律;以相对动弹十模量为评价指标对多因素协同作用下的不同水灰比混凝土试件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动弹性模量在硫酸盐侵蚀条件下自变化,探索更为实用的混凝土抗硫酸盐性能的评价方法,对防治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琴 《山西建筑》2010,36(32):156-158
针对干湿交替环境下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研究,考察了混凝土干湿循环对混凝土腐蚀的影响,结合工程环境,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干湿循环和硫酸盐侵蚀对混凝土损伤的影响,分析了双因素作用下混凝土的损伤机理,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干湿交替环境下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干湿交替和盐浸双重作用环境下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研究,考察了混凝土干湿循环及硫酸盐腐蚀的双重影响,结合工程环境,采用对比试验的方式对普通混凝土在两种状态下的损伤变化进行比较,分析了各自损伤机理,对实际工程维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试验室干湿交替快速试验的方法,通过对掺合料混凝土试块外观变化、质量损失、抗压强度的记录和微观结构的扫描。比较和分析在不同浓度和种类硫酸盐溶液中,掺合料混凝土腐蚀破坏机理;考察和研究硫酸盐浸泡溶液浓度和种类的不同,对掺合料混凝土抗腐蚀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胡波  杨德斌 《山西建筑》2007,33(15):165-166
介绍了水泥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机理及侵蚀产物,从材料和环境两方面阐述了影响硫酸盐侵蚀的因素,论述了硫酸盐侵蚀实验及检测方法,为其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氧化镁掺入普通混凝土中遇水溶解,生成氢氧化镁晶体,氢氧化镁晶体相互挤压,填充孔隙,并形成宏观膨胀,基本不与水泥浆体中的其他组分发生反应,从而达到降低普通混凝土的孔隙率,改善孔结构,提高密实性的目的,保障了体积稳定性,提高了抗渗性能及抗腐蚀性能。本文根据氧化镁膨胀剂不同掺量条件下的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并通过普通混凝土抗渗性能测试进行验证,最终确定了氧化镁膨胀剂的最佳掺量。通过对比试验,研究氧化镁膨胀剂在0掺量和同掺量两种条件下,对浸泡相同浓度不同离子(SO42-、Mg2+)、不同养护龄期下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膨胀性能的影响,分析外掺氧化镁膨胀剂混凝土在水泥水化初期后对降低普通混凝土的孔隙率、提高密实性的重要作用,得出外掺氧化镁膨胀剂混凝土较0掺量普通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离子侵蚀能力,在工程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戴焕文  霍志刚  刘海峰 《山西建筑》2009,35(12):169-170
系统的阐述了硫酸盐的侵蚀机理,结合北同蒲增建四线工程,进行胶凝材料、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快速试验,并验证其耐久性,以生产出抗硫酸盐侵蚀的高性能混凝土,从而可以有效的节约国家资源。  相似文献   

20.
A three-dimensional reinforced concrete (RC) deteriorating beam finite element for nonlinear analysis of concrete structures under corrosion i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The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 accounts for both material and geometrical nonlinearity. Damage modelling considers uniform and pitting corrosion and includes the reduction of cross-sectional area of corroded bars, the reduction of ductility of reinforcing steel and the deterioration of concrete strength due to splitting cracks, delamination and spalling of the concrete cover. The beam finite element is validat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tests carried out on RC beams with corroded reinforcement. The application potentialities of the proposed formulation are shown through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RC beam and a three-dimensional RC arch bridge under different damage scenarios and corrosion penetration level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sign for dur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s exposed to corrosion needs to rely on structural analysis methods capable to account for the global effects of local damage phenomena on the overall system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