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确立复方天麻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成型率、圆整度、丸重差异等作为评价指标对复方天麻提取物与基质的配比、滴制的温度、滴距等进行考察,筛选出了复方天麻滴丸的最佳成型处方组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提取物与基质的配比、滴制的温度、滴距等进行优选。结果:最佳成型处方组为:提取物:PEG4000∶PEG6000为1∶2∶1;成型工艺条件为:熔融温度80~85℃、滴制温度65℃、滴速60滴/min、滴距5cm、丸重50mg(滴头口径4.0mm)、冷却剂为二甲基硅油、冷却温度5~10℃、冷却柱长160cm。结论:该工艺简便、稳定、可控、易行,评价指标可靠、合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复方泽泻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滴制法结合评分法对影响滴丸成型因素进行了考察。从基质、冷却剂的温度、提取物与基质用量的配比以及药液温度等方面用正交实验法进行考核。结果:优选制备工艺条件为:B3A1D1C1,即基质(PEG4000:PEG6000=3:1),药物与基质(1:4),料温为75℃,滴距5-8cm,滴速为45d/min,冷凝剂为液体石蜡,冷凝剂的温度为0-2℃。结论:采用优选制备工艺条件所得复方泽泻滴丸外观质量良好、丸形圆整、色泽均一,证明该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复方红景天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以滴丸的圆整度、硬度、滴制情况、平均丸重为评价指标,对基质种类、药粉与基质的配比、冷却剂、滴头内,外径、冷却液温度进行筛选;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滴丸的丸重差异和外观质量为评价指标,对料液温度、滴速和滴距进行筛选。结果:确定最优滴丸成型工艺为:药粉与PEG4000。配比为1:2.0,滴口内,外径2.5/3.5mm,冷却剂为二甲基硅油,冷却液温度采用梯度冷却方式(15℃-20℃),药液温度95℃,滴速50~60滴/min,滴距8cm。结论:优选的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丹茵滴丸成型工艺,确定其最佳参数。方法以滴丸的滴制情况、圆整度、硬度、拖尾及黏连情况为评价指标,基质的种类、药物与基质的配比、滴速、冷凝剂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考察法进行初步筛选;以丸重变异系数、溶散时限、圆整度为考察指标,滴距、冷凝剂温度、药液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滴丸的成型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滴丸最佳成型工艺为PEG4000∶PEG6000(1∶1),药物:基质(1︰2),冷凝剂为液体石蜡,药液温度为85℃,冷凝剂温度为5℃,滴距6 cm,滴速25滴/min。结论工艺稳定可靠,滴丸成型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均匀设计实验优选珍珠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安排实验,以滴丸的圆整度、溶散时限、丸重差异为评价指标,考察滴丸成型的各主要影响因素,优选合理的成型工艺.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为基质选用PEG6000;基质与药料的比例为2∶1,料罐温度90℃,滴头温度80℃,冷却柱管口温度50℃,滴距10 cm,滴速30滴/min,冷凝液为二甲硅油,温度为15℃.结论 通过上述最佳工艺条件制得的滴丸成型良好,丸重差异、溶散时限符合<中国药典>规定,适合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乌兰温都顺-7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基质的配比、药物与基质的配比、药物与水的配比为主要考察因素,对滴丸的处方组成进行筛选;以滴距、滴制温度、冷凝温度为主要考察因素,对滴丸滴制工艺进行优化,最终对出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结果:确立乌兰温都顺-7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为采用PEG4000作为基质,药物与基质总量的质量比为1∶4,药物与水的质量比为1∶0.5;冷凝液为二甲基硅油,滴速为20 ~30滴/min,滴距为4cm,滴制温度为85℃,冷却温度为10℃.结论:此方法工艺简单稳定,可行性、重现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水飞蓟素-丹参素复方滴丸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和Poloxamer188为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熔融法制备复方水飞蓟素-丹参素滴丸,考察了基质组成、药物与基质配比、药液温度、滴距、滴速、冷却剂与冷却温度等因素对滴丸成型的影响,以丸重差异、圆整度、溶出度为指标进行工艺条件的优化。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基质组成为PEG4000∶PEG6000∶Poloxamer188为5∶5∶1,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2,滴制时药液温度为90℃,滴距为5cm,滴速40滴?min-1,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冷却温度在10~15℃。结论:优选的复方水飞蓟素-丹参素滴丸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对主药有良好的增溶效果。  相似文献   

8.
复方红花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复方红花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以PEG6000作为基质,液体石蜡为冷却剂,药物与辅料以1∶5配比,料温70℃,滴口内外径1.2/1.3(内/外,mm/mm),滴距100 mm,滴速20滴/m in,梯度冷却为最佳制备条件。结论该工艺可为复方红花滴丸的制备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青钱柳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基质(聚乙二醇4000)与药物的比例、料液温度、滴距为考察因素,以外观质量和溶散时限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青钱柳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结果青钱柳滴丸最佳成型工艺为:基质(聚乙二醇4000)与药物的比例2. 7:1,料液温度84℃,滴距4 cm。结论青钱柳滴丸的成型工艺合理可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木糖醇和淀粉组成的新基质制备丹红双参滴丸并优选成型工艺,确立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木糖醇和淀粉为载体材料,熔融法制备丹红双参滴丸。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新基质材料、药物与基质配比、冷凝剂、滴距对滴丸成型的影响;以圆整度、丸重差异、溶散时限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药物与基质配比、滴速、滴制温度、冷凝温度等制备工艺条件。结果: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木糖醇与淀粉按5∶1组成新基质,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4,滴制温度为85℃,滴距为7 cm,滴速为50滴/min,二甲基硅油为冷凝剂,冷凝温度为0℃。结论:工艺优化后制备的新基质丹红双参滴丸成型性好,重现性好。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