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海水浸泡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肌和肝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2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平原休克组和海水休克组,每组8只。测定血液动力学及心肌和肝细胞线粒H^ -ATP酶、琥珀酸脱氢酶(SDH),Ca^2 -Mg^2 -ATP酶,质子转运及线粒体总钙的变化。结果: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液动力学,心肌和肝细胞线粒体H^ -ATP酶,SDH,Ca^2 -Mg^2 -ATP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平原休克组,线粒体总钙含量显著高于平均体克组,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亚线粒体质子跨膜转运能力与平原休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肌和肝细胞线粒体酶活性显著下降,线粒体钙含量升高,伤情显著加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 1 5℃低温海水浸泡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和一些生化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雄性 Wistar大鼠 ,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n=8) ;失血性休克组 (n=8) ;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组 (n=8)。测定血流动力学 ,血乳酸 (L A)、乳酸脱氢酶 (L DH )、磷脂酶 A2 (PL A2 ) ,血液和组织 MDA,分离肝线粒体 ,测定线粒体 H - ATP酶和琥珀酸脱氢酶 (SDH)。结果 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浆L A、L DH、PL A2 、血浆和组织 MDA均显著高于失血性休克组和对照组 ,而血流动力学、肝细胞、心肌细胞线粒体 H - ATP酶和 SDH均显著低于失血性休克组和对照组。结论  1 5℃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大鼠伤情明显加重 ,血流动力学减弱 ,缺血再灌流损伤加重 ,线粒体酶及能量合成和分解均下降 ;代谢性酸中毒加重 ,磷脂酶活性升高 ,膜通透性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失血性休克兔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失血休克组、药物治疗组,分别于休克前(S0)、治疗起点(S1)及再灌注1h(REP1)、2h(REP2)、4h(REP3)、6h(REP4)、8h(REP5)、12h(REP6)取肠黏膜静脉血做细菌培养,同时于上述时间点测定肠黏膜静脉血内毒素浓度。结果:休克组与再灌注4h后细菌培养阳性率及肠系膜静脉血内毒素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升高显著;治疗组应用卡托普利后,细菌培养及肠系膜静脉血内毒素浓度与休克组相比明显较低。结论:失血性休克早期应用卡托普利能明显防止肠道细菌内毒素的移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ATPase 6 ,8基因表达及线粒体功能的改变 ,为阐述休克肠道靶学说和线粒体能量代谢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 方法  2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休克前组和休克 1,2 ,3,4 ,5h组。采用RT -PCR方法观察线粒体ATPase 6 ,8mRNA量的改变。用透射电镜观察、生物体视学测量线粒体形态 ,用Clark氧电极测线粒体呼吸功能。 结果 失血性休克 1,2h ,ATPase 6 ,8基因表达增强 ,以后渐减弱 ,至休克 5h表达最低 ,ATPase 6 ,8基因表达分别降为正常的 6 9.3%和 78.4 % (P <0 .0 1和P <0 .0 5 )。失血性休克 2h和5h ,线粒体平均截面积、长径、面密度、体密度均显著增加 (P <0 .0 1) ,休克 5h时分别为休克前的2 .0 ,1.4 5 ,1.4 7,2 .2 2倍。休克 5h ,线粒体比表面和数密度分别下降 32 %和 2 4 % (P <0 .0 1和P <0 .0 5 ) ,嵴和基质破坏明显。失血性休克后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和氧化磷酸化效率比休克前显著降低 (P <0 .0 1)。 结论 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ATPase 6 ,8基因表达下调 ,线粒体呼吸功能出现障碍 ,线粒体超微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通过对有氧运动训练 (无负重游泳 6 0分钟 /天 ,7天 )大鼠游泳运动后的骨骼肌、心肌线粒体质子跨膜转运能力及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发现有氧运动训练的大鼠在定量运动负荷后 (6 0分钟无负重游泳 ) ,骨骼肌线粒体的质子跨膜转运能力显著提高 (P <0 0 5 ) ,以及线粒体的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未经训练之大鼠 ,P <0 0 0 1)。而心肌线粒体的以上两项指标变化不甚明显。结果显示 ,骨骼肌线粒体对有氧运动训练的适应过程与其质子跨膜转运能力的提高及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活性增加有关。提示骨骼肌线粒体在慢性高氧化磷酸化状态刺激下 ,可能同时导致DNA生物合成的增加 ,即线粒体基因组对其功能变化产生应答反应。心肌线粒体的运动适应过程与骨骼肌线粒体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钙超载的三磷酸腺苷 (ATP)酶机制。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休克开始组 (S0组 )、休克后 2 ,4h组 (分别为S2和S4组 ) ,每组 6只。以改良Wigger法 ,即股动脉插管放血并维持血压 4 0mmHg 2h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 ,观察休克后大鼠VSMC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及细胞膜、线粒体膜Ca2 +-ATPase ,Na+ -K+ -ATPase活性变化。 结果 C、S0、S2、S4组VSMC胞浆游离Ca2 + 浓度平均通道荧光对数值分别为 2 .0 3± 0 .15、2 .37± 0 .32、2 .5 5± 0 .4 6、2 .80± 0 .4 3,呈休克时间依赖性升高 ,S0组显著大于C组 (P <0 .0 5 ) ,S2、S4组非常显著地大于C组 (P <0 .0 1)。细胞膜Ca2 + -ATPase活性 :C组为 (36 .0± 7.2 ) μmol·mg- 1 ·h- 1 ;S0组 [(35 .3± 8.5 ) μmol·mg- 1 ·h- 1 ]与C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S2、S4组分别为 (2 6 .5± 6 .9)、(2 4 .3± 4 .7) μmol·mg- 1 ·h- 1 ,均显著低于C组 (P <0 .0 5和P<0 .0 1) ;细胞膜Na+ -K+ -ATPase活性 :C组为 (34.0± 5 .8) μmol·mg- 1 ·h- 1 ;S0、S2组分别为 (37.3± 6 .9)、(32 .2± 6 .3) μmol·mg- 1 ·h- 1 ,与C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S4组为 (2 7.0±4 .9) μmo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对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编码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的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失血性休克模型,提取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对细胞色素氧化酶(COXI、COXII、COXm)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细胞色素氧化酶COX工、COXII基因序列产生散在性点突变,其中1只休克鼠细胞色素氧化酶COX工基因从5545~6838出现了35个散在性点突变;1只休克鼠COXII序列在7191~7542有5个点突变(t7191c、t7212c、a7386g、a7483g、c7542g);COXm未出现突变。结论失血性休克缺血缺氧可造成线粒体DNA编码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解偶联蛋白2(UCP2)在肠上皮线粒体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 分别于休克前、休克90分钟及复苏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取小肠上皮,用Western-blot法测线粒体UCP2的含量,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UCP2对线粒体膜电位(MP)、线粒体内活性氧(ROS)产生的影响作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结果 (1)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肠上皮线粒体中UCP2含量增高 (P<0.05);(2)UCP2可降低MP并抑制线粒体内ROS产生,但UCP2对线粒体内ROS产生的调节作用受MP影响;(3)失血性休克后,肠上皮组织中ATP含量明显下降,是对照组的20.81%,复苏后24小时,其水平仍低于正常.结论 UCP2可能参与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肠上皮线粒体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Rg1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对大鼠肠黏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大鼠存活情况、肠上皮黏膜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人参皂苷单体Rg1对大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紫外分光法测定各组动物处理后肠黏膜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LDH活力;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肠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观察各组动物存活情况及肠黏膜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果失血性休克导致实验大鼠肠黏膜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LDH活力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1)。Rg1治疗显著提高肠黏膜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LDH活力;稳定肠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P〈0.01),显著改善动物存活情况及病理形态改变。结论Rg1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道上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异常凋亡、抗脂质过氧化、保护线粒体功能及结构完整有关。  相似文献   

10.
海水浸泡对大鼠晶状体Na+,K+-ATP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3,他引:0  
目的研究大鼠晶状体海水浸泡伤后Na^+,K^+浓度和Na^+,K^+-ATP酶在mRNA水平的表达与形态学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大鼠晶状体Na^+,K^+-ATP酶α亚单位在mRNA水平的表达状况,并与Na^+,K^+浓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海水浸泡大鼠晶状体Na^+,K^+-ATP酶的α1,α2,α3亚单位mRNA水平的表达首先代偿性增高,随后呈失代偿性降低,并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海水浸泡30min缝合伤口观察1周组的α1及α2亚单位的表达高于对照组,α3亚单位的表达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在晶状体海水浸泡伤的病变过程中,Na^+,K^+-ATP酶亚单位活性的表达有不同变化。  相似文献   

11.
低温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液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研究低温海水浸泡对失血性休克动物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41只雄性大鼠分为六组 :陆地轻度失血性休克组 ;陆地中度失血性休克组 ;陆地重度失血性休克组 ;海水浸泡轻度失血性休克组 ;海水浸泡中度失血性休克组 ;海水浸泡重度失血性休克组。运用四道生理记录仪观察伤前、伤后即刻、10、30、6 0、90分钟动物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动物心率显著减慢 ,LVSP、±dp/dtmax均比对照组非常显著下降 ,海水浸泡早期血压升高 ,但很快下降 ,且低于对照组。结论 低温海水浸泡使失血性休克动物血液动力学状态明显恶化 ,死亡率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不同休克条件下循环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实验发现内毒素休克时TNF呈陡直的单峰曲线,持续时间较短(3~4小时);绿脓杆菌败血症休克时TNF呈平坦的单峰曲线,持续时间较长(6小时);阑尾结扎穿孔(ALP)感染性休克时TNF呈前峰极低、后峰较高的双峰曲线,持续时间更长(16小时)。结合不同剂量脂多糖(LPS)在体外对肝Kupffer细胞释放TNF的影响以及不同休克条件下血浆TNF的变化特点,结果提示内毒素、绿脓杆菌败血症、ALP感染性休克时循环血中TNF不同动态变化特点可能主要取决于循环血中LPS的不同浓度和不同持续时限。  相似文献   

13.
采用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模型,观察了SD大鼠急性运动至力竭后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内膜流动性和ATP酶活性的变化。发现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内膜荧光偏振值和微粘度均较安静时增高,示内膜流动性显著降低(均P<0.01);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内膜ATP酶活性分别较安静时下降74.3%和45.7%(P<0.01和P<0.05)。研究提示,力竭性运动后大鼠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内膜分子动力学改变直接影响内膜磷酸化过程,可能是运动性疲劳的线粒体膜分子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休克后重要器官内几种主要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产生机制及其作用.方法:采用RT-PCR、ELISA等方法观察失血性休克时肝、肺、肾、肠组织内TNFα、IL-1β、IL-6mRNA表达,TNFα释放,器官功能损害及内毒素组织移位等变化.结果:(1)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组织内TNFα、IL-1β、IL-6mRNA可相继表达增加,以TNFα表达最早,IL-6虽表达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2)休克及复苏后,肝、肺、肾组织及循环内TNFα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组织内TNFα水平在数量和持续时间上大于循环内TNFα水平;(3)失血性休克时肝、肺、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4)休克后肝、肺、肾组织内毒素水平先后明显升高,且与休克后组织内细胞因子基因表达、TNFα释放有一定内在联系.结论:休克后组织内细胞因子表达、释放在局部器官损害中起一定作用,其产生与休克后内毒素的组织移位有关.  相似文献   

15.
体外反搏对休克犬血中SOD和MDA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复制犬失血性休克模型。用改良的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用光化学扩增法测定全血超氧歧化酶(SOD)活性。观察WFB-Ⅴ型电脑控制的增强型体外反搏机治疗失血性休克后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犬失血性休克后血浆MDA明显升高,全血SOD活性显著下降。体外反搏治疗可使升高的MDA含量降至正常水平,SOD活性明显恢复,从而证明体外反搏治疗失血性休克时,并没有因微循环灌流的改善而带来  相似文献   

16.
余文静  林燕 《西南军医》2011,13(2):222-225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兔内毒素休克时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可能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LPS+XNJ组,每组各6只。用耳缘静脉推注LPS复制兔内毒素休克模型,再推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于0h、1h2、h、3h取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LPS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时间点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血沉(ESR)、全血还原粘度(ηre)、红细胞聚集指数(EAI)、血沉方程K值(ESRK)均显著增高(P<0.05);LPS+XNJ组与LPS组比较,ηb、ηp、ESR、ηre均降低(P<0.05),且随时间延长其下降更加明显。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改善内毒素休克兔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查明重症失血性休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pH改变 ,阐明细胞内酸中毒与血管反应性降低间的关系。方法 分离细动脉平滑肌细胞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荧光探针标记的休克平滑肌细胞内pH值 (pHi) ;以碱性液体及ATP敏感钾通道 (KATP)阻滞剂优降糖对休克及单纯酸中毒大鼠进行局部和全身治疗 ,观察对血管反应性的影响。结果 重症失血性休克时血管反应性明显降低 ,平滑肌细胞内发生酸中毒 ;碱治疗能改善细胞内酸中毒 ,但仅部分恢复血管反应性 ;优降糖能提高休克及单纯酸中毒引起的低血管反应性。结论 重症失血性休克时平滑肌细胞内发生酸中毒 ,是血管反应性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细胞内酸中毒激活KATP 通道 ,参与介导低血管反应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腺苷A3受体(adenosine A3 receptor,A3AR)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对α受体激动剂(去甲肾上腺素)收缩反应性的调控作用,并初步探讨钾通道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建立失血性休克(40mmHg)诱导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低反应性模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对NE诱导的收缩反应性采用离体小血管张力测定仪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在大鼠失血性休克后0~4h,其肠系膜上动脉1级分支血管对由NE诱导的收缩反应性呈现"双向性"变化;A3AR激动剂(IB-MECA)可明显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1级分支由NE诱导的收缩反应性,且该作用可被A3AR阻断剂(MRS1523)所拮抗;此外,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开放剂NS1619可部分拮抗IB-MECA休克血管反应性的恢复作用;但ATP依赖钾通道(KATP)开放剂吡哪地尔对IB-MECA对休克血管反应性的恢复作用无显著影响。结论A3AR参与失血性休克血管低反应性的形成,其机制可能部分与BK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9.
烧伤对大鼠心肌组织磷脂酶A2和ATPase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伤后心脏功能受到明显抑制,其原因可能和心肌细胞器质性损伤有关。采用大鼠烧伤模型,研究30%Ⅲ度烧伤对大鼠心肌细胞磷脂酶A2和ATPase活性的影响。提示烧伤后心肌存在能量代谢障碍,造成心肌内磷脂酶A2活性升高,进而导致心肌细胞器质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