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激光驾束制导仪的基本原理,设计了采用CO_2激光器作为辐射源的10.6μm激光驾束制导仪激光编码调制器.利用频率编码调制技术,提出系统参数能满足该制导仪的编码方式和光学调制码盘.根据制导控制要求,通过计算偏离中心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合理的编码频率.由频率和调制码盘的尺寸,得出了每个部分的光栅数量和宽度,以满足高速飞行器激光驾束制导的应用需要.激光编码调制器的各参数设计合理并满足制导仪的精度要求.经过室内外大量的实验证明:该设计的系统性能可靠、灵敏.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采用CO2激光器作为激光辐射源的10.6μm激光驾束制导仪激光编码调制器。利用频率编码调制技术,提出系统参数能满足该制导仪的编码方式和光学调制码盘。根据制导控制要求,通过计算偏离中心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合理的编码频率。由频率和调制码盘的尺寸,得出了每个部分的光栅数量和宽度,以满足高速飞行器激光驾束制导的应用需要。激光编码调制器的各参数设计合理并满足制导仪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通过设计火炮预置射角使激光驾束制导炮弹从最佳导入点进入波束并达到理想的导入过程的方法。以发射某激光驾束制导炮弹为例,计算了理想的火炮预置射角,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该预置射角下制导炮弹可以快速、顺利的导入波束。  相似文献   

4.
赵志刚  刘虎  尚乾  陈明亮  郭云峰 《激光与红外》2022,52(12):1747-1751
激光驾束制导是以近程战术目标为主要作战对象的性价比较高的一种光电精确制导模式。介绍了激光驾束制导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详述了炮射导弹、防空导弹和反坦克导弹三类激光驾束制导弹药的研发和装备现状,重点关注了俄罗斯-乌克兰军事冲突中激光驾束制导弹药的应用,并对激光驾束制导弹药的未来走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激光制导武器的3种制导体制:激光半主动制导、激光驾束制导、激光主动成像制导。通过对3种激光制导体制原理的分析,以及激光制导武器装备的性能比较,分析了3种不同制导体制的优缺点,重点对激光主动成像制导原理和研制情况进行了论述,指出了激光制导武器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激光驾束制导,提出一种新型的10.6μm激光束空间编码方案。该方案中的光电制是基于10.6μm激光在锗半导体-氧化物-特种合金层上的电流调制效应的基础上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激光驾束制导中发动机烟雾对制导激光场信号的衰减问题,采用van de Hulst近似计算方法,模拟研究了烟雾对1.06μm,1.55μm,10.6μm波长的激光在不同复折射率参量下的吸收、散射、衰减效应。结果表明,复折射率不变时,烟雾对长波长激光的吸收衰减较小;烟雾对激光的衰减峰值随着折射率虚部的增大而变小;峰值的位置随着激光波长的增加向粒子半径增大的方向移动。该研究结果对激光驾束制导武器的研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激光驾束制导原理的分析,设计了一套激光驾束制导信息光场的模拟发射和接收系统;模拟发射系统采用可编程器件(FPGA)实现,通过按键输入的仿真制导指令通过一系列逻辑处理后输出为符合光信息场调制规律的电脉冲信号,通过该信号对激光器进行调制,从而获得特定的光信息场;模拟接收部分采用PIN光电管作为探测器,接收模拟发射系统...  相似文献   

9.
陈阳  储海荣  郭立红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6):631001-0631001(6)
积分比例导引制导是适用于全捷联半主动激光导引头的一种典型制导方案。为解决该制导方案下的命中精度分析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伴随法的精度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积分比例导引制导律模型,并给出了一种具有较强工程实用性的积分比例导引制导律实现方法;其次,在分析制导回路各项误差源特性的基础上,利用伴随法得到了各误差源对脱靶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制导精度与比例导引导航比、自动驾驶仪的动态特性密切相关。得到的结论可以为工程上利用全捷联半主动激光导引头进行制导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付伟 《激光集锦》2001,11(2):13-14,30
目前激光制导武器多采用激光半主动或激光驾束制导,不能实现“发射后不管”,所以先进国家正在研究激光-图象复合制导和激光主动制导技术,并已有产品问世。本文概述了的激光-图像复合制导技术和激光主动制导技术。  相似文献   

11.
激光引信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中介绍了为建立目标和背景的激光反射特性数字模型而研制的用于脉宽几十纳秒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工作方式。针对测量窄脉冲信号幅值及实现不间断连续采集过程的使用目的,将窄脉冲回波信号的身值展宽成100us的方波,以系统设置的发射 基信号或回波信号自身作为采集的同步控制信号,并将基准信号展宽为5-50us的方波,以其上升沿触发采集,实现发射与采集同步,提高了采集存储的有效性;而且,在作用距离范围内,不管目标或背景位于多远处,都能保证于脉宽峰值处采集,保证了采集精度。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使用要求并经过了测试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2.
在机载激光探测水下目标过程中,若采用偏振激光代替激光脉冲进行探测,不但可以压缩回波信号的动态范围,减少水面回波的影响,而且还能增加新的信息和可探测性。文中研究某些特定的磁性目标(潜艇、沉船等)对偏振激光的影响并试图从中获得识别这些特定目标的参数和提高识别概率。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邻域相关处理技术和由此设计的激光报警装置调试方法,邻域相关处理技术在光电二极管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使激光报警分辨率提高一倍。应用这种技术研制了一台激光报警装置。该装置的调试方法对邻域相关处理技术的实现有重要作用,为此设计了相应的调试方法,应用这种方法进行调试,通过激光报警装置的原理性接收实验,证明激光报警装置的分辨率较原来提高了一倍,邻域相关处理技术是可行的,调试方法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4.
散斑噪声污染的激光水下图像滤波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是一种特殊的介质,在激光水下图像中总存在因水的后向散射引起的散斑噪声。充分利用形态学的不同结构多元方向形态滤波的多分辨率特性,以及形态学运算固有的能将大量的复杂图像处理运算转换为基本的逻辑与移位运算的组合来完成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多方向的形态滤波算法。不仅有效地抑制了因海水后向散射引起的散斑噪声,同时保留了激光水下目标图像的几何结构细节特征,实验表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滤除水下激光图像散斑噪声的快速滤波算法。  相似文献   

15.
导弹逼近光电综合告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战场上大量的应用,光电综合告警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近年来发展迅速。光电综合告警可对激光制导武器(激光制导导弹、炸弹和炮弹)以及各种导弹进行告警,并能引导各种激光、红外干扰设备实施干扰,使军事平台的战场生存能力大大提高。文中介绍了红外、激光和紫外综合告警设备的组成、工作原理、信号处理、数据融合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地面目标激光回波特征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对地观测激光扫描成像直接利用激光回波信息生成目标的灰度像,进行目标分类识别,因此,需要研究并建立激光回波特征与地面目标特征之间的关系模型。运用对地观测激光成像原理试验系统的实验结果分析了地面目标的脉冲激光回波的功率与波形等主要特征,探讨了目标后向散射率特性。通过机载信息获取与数据处理得到了由激光回波生成的局部区域灰度像,并且与被动红外成像结果的比较初步得到了地面目标与其激光回波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地面目标的激光三维成像与分类识别提供了部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DF激光作用下氟玻璃破坏阈值的测量及机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实验测量了氟铝酸盐玻璃对3.8μm激光的透射率以及在高功率连续DF激光作用下的破坏阈值,根据实验结果,应用耦合热弹性理论和大型有限元程序,模拟了氟玻璃窗口在矩形光斑作用下的温度响应和力学响应,分析了氟玻璃破坏的机理,由此推断靶材断裂的危险点,并和实验情况相比较,最后,对氟玻璃材料作为高功率激光器输出窗口的可行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相位掩模法制作光纤光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分子激光照射相位掩模后,在近场形成周期的条纹分布,利用近场光强对光敏光纤进行曝光,可以在纤芯中写入光栅,从衍射的频谱理论出发,导出具有一定发散的准单色准分子激光照射掩模时产生的近场光强分布,分析了光源发散角及掩模衍射特性对纤芯 强分布及光纤光栅制作的影响,并把分析结果与实验现象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激光多周期测距方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介绍了脉冲激光测距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脉冲激光测距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激光多周期测距方法,即用接收到的回波信号驱动发射激光主波脉冲,从而形成振荡,通过测量多个周期内的时间积累后取平均而计算距离的一种方法。阐述该方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就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实现该方法的系统组成框图,分析了提高其精度的关键技术,实验证明该方法是一种成本低,测量速度快,精度高的短距离测距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能激光器气动窗口光束质量测量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参考文献[1]所指出的气动窗口光束质量的评价方法,给出几种与其相配套的光束质量实验测量的实用方法,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给出相应的实验结果,为气动窗口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理论与实验的对比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并达到了与气动窗口类别无关的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