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分析了现有的各种安全事件关联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机的攻击场景重构技术.基于状态机的攻击场景重构技术将聚类分析和因果分析统一起来对安全事件进行关联处理,为每一种可能发生的攻击场景构建一个状态机,利用状态机来跟踪、记录攻击活动的发展过程,以此来提高关联过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最后通过DARPA2000入侵场景测试数据集对所提出的技术进行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电子取证入侵重构多用人工分析的方式导致效率低的问题,将AI领域中加权模糊推理方法引入电子取证入侵重构分析中,建立了基于加权模糊推理的电子取证入侵重构专家系统,该系统采用预先定义好的入侵特征,与取证现场获取的入侵痕迹相匹配,并结合相应的权值来推断实际可能的攻击场景。  相似文献   

3.
就单一传统入侵检测系统而言,其异构性和自治性使得针对同一攻击行为产生的警报,在包含内容、详略程度、不确定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大量重复性警报涌现.而这些大量、重复的警报信息不仅影响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又不能体现出完整的黑客入侵过程.为了有效地分析和处理入侵警报,提出了一种入侵场景构建模型--BPCRISM,其能够利用警报的检测时间属性的接近程度将警报关联分为两大类:警报概率关联和警报因果关联,然后给出了概率关联和因果关联的算法,并从关联的警报信息中分辨出完整的黑客攻击流程和重构出入侵场景.初步实现该模型后,使用DARPA Cyber Panel Program Grand Challenge Problem Release 3.2(GCP)入侵场景模拟器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面向入侵的取证系统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常见入侵攻击的基础上抽象出入侵过程的一般模式,提出针对入侵攻击的取证系统应满足的特征。提出了入侵取证模型,并基于这一取证模型在操作系统内核层实现了取证系统原型KIFS(kernel intrusionforensic system)。在对实际入侵的取证实验中,根据KIFS得到的证据,成功记录并重构了一个针对FreeBSD系统漏洞的本地提升权限攻击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可信报警事件的在线攻击场景重构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仅提供大量独立的、原始的攻击报警信息,不利于用户和入侵响应系统对攻击及时做出响应,迫切需要根据低层的报警信息,建立高层的攻击场景,提高安全管理员对当前发生的攻击的认知度。本文利用贝叶斯规则首先对多个安全设备产生的报警信息进行过滤,生成了可信的报警事件集,在此基础上完成攻击场景的重构工作,减少了安全设备产生的误报信息对关联算法的影响,提高了关联算法的健壮性和可扩展性。描述的关联方法可以使报警事件的聚合操作和攻击场景重构同时进行,实现了对报警事件的在线分析功能,弥补了现有算法的不足。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场景重构和报警事件约减两个方面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云计算环境下的攻击行为逐步表现出隐蔽性强、攻击路径复杂多步等特点,即一次完整的攻击需要通过执行多个不同的攻击步骤来实现最终目的。而现有的入侵检测系统往往不具有必要的关联能力,仅能检测单步攻击或攻击片段,难以发现和识别多步攻击模式,无法还原攻击者完整的攻击渗透过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因果知识和时空关联的攻击场景重构技术。首先,利用贝叶斯网络对因果知识进行建模,从具有IP地址相关性的告警序列中发掘出具有因果关系的攻击模式,为后续关联分析提供模板依据。然后,借助因果知识网络,从因果、时间和空间多维度上对告警进行关联分析,以发现潜在的隐藏关系,重构出高层次的攻击场景,为构建可监管、可追责的云环境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入侵检测系统所生成的报警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和重构入侵攻击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攻击图与报警数据相似性分析的混合报警关联模型。该模型结合攻击图和报警数据分析的优点,首先根据入侵攻击的先验知识定义初始攻击图,描述报警数据间的因果关联关系,再利用报警数据的相似性分析修正初始攻击图的部分缺陷,进而实现报警关联。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关联模型能够较好地恢复攻击场景,并能够完全修复攻击图中单个攻击步骤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朱梦影  徐蕾 《计算机应用》2014,34(1):108-112
为了揭示入侵检测系统所生成的报警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和重构入侵攻击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攻击图与报警数据相似性分析的混合报警关联模型。该模型结合攻击图和报警数据分析的优点,首先根据入侵攻击的先验知识定义初始攻击图,描述报警数据间的因果关联关系,再利用报警数据的相似性分析修正初始攻击图的部分缺陷,进而实现报警关联。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关联模型能够较好地恢复攻击场景,并能够完全修复攻击图中单个攻击步骤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张连华 《微型电脑应用》2011,27(8):36-38,73
入侵检测系统的广泛使用产生了许多告警信息流,这些告警事件信息流基本上都是基于低层的攻击步骤检测,且具有较大的误告警率;各种分布式攻击进一步加剧了入侵检测系统告警事件信息流的复杂性。研究介绍了关联分析的基本原因、关联分析的基本概念,然后提出智能化入侵检测关联分析层次模型。该模型从误告警验证和抑制,到一个攻击一个告警,再到一个攻击过程对应一个场景刻画,形成一个层次。在不同的层次上,防御者对攻击的视图越来越清晰,从而为响应措施提供了精确的决策依据,进一步提高了整个入侵检测系统的智能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入侵检测系统(IDS)存在的误报、漏报等问题,首先分析了存在误警的原因,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入侵检测报警信息融合系统的模型。该模型提出一种相似隶属函数对报警事件进行关联,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减少报警数量,降低误报、漏报率,从而提高了报警的有效性。同时通过事件关联完成攻击场景的重构,为加深对攻击者攻击意图的了解带来了方便,达到预警的目的,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季雨辰  伏晓  石进  骆斌  赵志宏 《计算机工程》2014,(1):315-320,F0003
针对计算机入侵取证中计算机证据具有易删改、易丢失、来源众多、内容繁杂等特点,论述入侵事件重构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从系统应用层对象/事件和操作系统层对象/事件2个方面分析入侵重构的主要证据来源,介绍现有入侵事件重构中主流的重构工具,研究常用的入侵事件重构方法,包括基于时间戳的日志分析、语义完整性检查、基于操作系统层对象的依赖追踪技术、基于有限状态机模型的事件重构模型等,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重构效率、重构误报率、证据可信度、证据真实性和重构环境等方面对入侵事件重构方法进行比较,讨论入侵事件重构技术未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2.
入侵过程由一系列入侵行为组成,每个入侵行为包含一个或多个入侵事件,这些事件间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该文对入侵事件特征进行研究,从检测角度对入侵事件进行分类。定义了入侵事件,建立了入侵事件的一般模型。从时间、空间和功能方面分析了事件间的内在联系,并依据这些关系建立了入侵事件逻辑、统计和模糊模型,以描述不同的入侵行为,并举实例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动态取证主要是用于计算机网络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为了实现入侵的动态取证,及时分析入侵企图,文中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人侵动态取证系统。通过事先建立系统行为特征轮廓,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分析系统行为,及时分析人侵企图,达到动态取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吴玉  李岚  朱明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17(7):139-141,144
行为数据辨析的目的是提取大量行为数据以识别趋势及特定活动。行为数据辨析强调入侵检测的判定支持能力的过程。基于数据挖掘关联行为分析方法的入侵检测系统,能够提升安全策略并降低入侵检测系统中的误报率。  相似文献   

15.
吴玉  李岚  朱明 《微机发展》2007,17(7):139-141
行为数据辨析的目的是提取大量行为数据以识别趋势及特定活动。行为数据辨析强调入侵检测的判定支持能力的过程。基于数据挖掘关联行为分析方法的入侵检测系统,能够提升安全策略并降低入侵检测系统中的误报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自动获得入侵证据,提出一种基于攻击特征的自动证据筛选方法.其原理是首先根据被调查攻击的特征重构出攻击行为细节,并从中抽取筛选证据需要的"特征信息".然后,再根据候选数据与这些特征信息的匹配程度筛选出该攻击相关的证据.基于DARPA 2000的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具有很高的准确率,其完备性更是接近100%.而与现有方法的...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入侵检测系统的现存问题,总结了入侵事件关联系统的最新进展和缺陷,提出一个基于人机交互式知识发现的入侵事件关联系统.该系统离线部分在入侵事件关联领域首次引入FP-Tree和WINEPI算法进行交互式知识发现,并将发现的频繁模式和序列模式转化成人侵事件关联规则;在线部分利用先验知识和交互式知识发现的关联知识,以嵌入式CLIPS推理组件作为推理引擎,对多个入侵检测器上报的事件进行高效关联和归并.在集成化网络安全监控及防卫系统Net-Keeper中的实际应用表明本系统是一个开放、高效的入侵事件关联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事件检测的视频取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威  陈龙  周宏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5):1710-1712
目前计算机视频取证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如何快速准确地在海量视频中定位犯罪事件发生的时刻和地点,最终形成视频证据。针对复杂背景条件下丢弃或拾起等事件的监控视频,提出一种基于光流特征和形状特征结合的事件检测方法。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在视频事件分析取证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高级持续性威胁(APT,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防御和检测APT攻击,学者提出了基于系统审计日志的入侵取证方案。系统审计日志可以详细记录主机上的系统调用过程,因此非常适用于入侵取证工作。然而,系统审计日志也有着致命的弊端:日志庞大冗余。再加上APT攻击往往长期潜伏、无孔不入,企业不得不为每台联网主机长期保存日志,因此导致巨大的存储计算成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模仿二进制动态污点分析的日志压缩方案T-Tracker。T-Tracker首先检测日志内部与外部数据发生交互的系统调用,生成初始污点集合,然后追踪污点在主机内的扩散过程,这个过程中只有污点扩散路径上的系统调用能被保留下来,其余均不保留,从而达到日志压缩的目的。本研究的测试表明,该方案可以达到80%的压缩效果,即企业将能够存储相当于原来数量五倍的日志数据。同时,T-Tracker完整保留了受到外部数据影响的日志记录,因此对于入侵取证而言,可以等价地替换原始日志,而不会丢失攻击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