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广播电视类节目中,无论是新闻类节目还是文艺类节目一般都设有热线电话栏目,如"热线点歌"、"热线投诉"、"热线咨询"等。随着都市类报纸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热线电话"在都市类报纸中也发挥了越来越  相似文献   

2.
孙苏卫 《青年记者》2006,(14):89-90
近年来,一些地市电台相继开设了诸如“市民热线”、“行风热线”等投诉类节目,这类节目注意把目光投向社会的底层,替社会弱势群体伸张正义,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适时对热线投诉类节目进行总结、研究和探讨,有利于广播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热线投诉类节目在各地很受欢迎。但是,热线类节目不能仅仅成为听众的单向投诉及广播电视台被动地为受众排忧解难的一种工具,而应该变成广电媒体对事件主动地参与,正确地引导,及时地解答,得当的表态,要积极增强它的社会服务功能。一、宣传政策措施、决定和法律、法规鉴于以往投诉的分析和归纳,由于听众对政策措施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知之甚少,或了解不详,一些地方的热线节目可以定期不定期地选择一些普遍涉及广大听众的问  相似文献   

4.
《热线追踪》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新闻频率的一档热线投诉类节目,每天上午10:00播出,节目时长35分钟。自2008年1月9日开播以来,《热线追踪》火速升温,截至3月底,《热线追踪》接听电话600多个,收到来信73封,反馈率100%,其中老百姓反映的问题98%得到了妥善解决,很好地拉动了频率每天上午冷时段的收听率,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掀起了一股热浪。从听众诉求电话的解决当中,从职能部门”感谢你们清理了我们工作中的死角”的道谢声中,从听众送来的一面面锦旗中,我们看到了《热线追踪》这类热线投诉类节目的持久生命力。《热线追踪》为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造成为一个品牌?它的开播是基于什么样的契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自身特色又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5.
正在国内广播界行风热线类节目遍地开花之时,深圳广播电台《民心桥》节目迎来10周年生日。作为深圳市纪委、市监察局和深圳广电集团共同举办的一档广播行风热线直播节目,《民心桥》从2004年8月开播以来,一步步走向成熟,从一般意义的行风热线类节目,解决老百姓投诉问题,发展成为政府阳光施政的好助手,体现民情民意、汇聚民智的公众参与新平台。  相似文献   

6.
行风热线类节目是近几年出现的广播节目的新形态,因其"替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的节目宗旨,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和政府的倚重.其节目的基本形态是邀请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到电台的直播间接听热线电话,听众通过热线电话与上线单位嘉宾进行交流和沟通,上线单位负责人现场接受听众的咨询和投诉.  相似文献   

7.
今年2月底,国家广电总局在石家庄召开“全国广播电台政府与群众互动热线类节目经验交流会”,对《阳光热线》、《行风热线》类节目进行研讨,引发了业内对这类节目发展更深层次的思考。近几年,继河北电台在全国省级电台首家开办《阳光热线》之后,全国有30多家省、市级电台开办了这种时政监督类热线直播节目,采取邀请政府相关部门人员走进直播室、直接与群众对话交流的形式,讲解政策、受理投诉、解决问题,实现了嘉宾、主持人、听众的三方互动,在社会上有着广泛影响。作为广播创新的一种模式,怎样才能常办常新,永葆生命力,关键是要在服务性上下…  相似文献   

8.
正"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咨询、受理群众投诉、树立行业风气、优化发展环境、架设沟通桥梁"是宜昌人民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开办的宗旨。2004年,宜昌人民广播电台凭借广播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独特优势,开办了一档舆论监督类节目《政风行风热线》,以电波为纽带,担当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展示部门与行业  相似文献   

9.
在一般的谈心热线、游戏热线、点歌热线节目中,时时透露和流淌着一种亲切、平等、和谐的气氛,主持人同参与者跨越空间的隔断,像面对面的朋友一样进行着交流。 而在另一类热线节目──投诉热线节目中,除了主持人同参与者之间和谐统一的交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见仁见智的交锋。其形式上表现为投诉方与被诉方的交锋、主持人与被诉方的交锋、主持人与投诉方的交锋、旁听者与当事者的交锋;其内容上表现为道德感情的交锋、思想觉悟的交锋、政策法律的交锋、社会责任的交锋。 热线投诉节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最早的热线投诉节目,主持人只在…  相似文献   

10.
各地广播电台开办了很多"行风热线"投诉直播节目.听众打进热线电话投诉及反映问题,由政府部门有关领导担任的节目嘉宾当场给予答复,深受听众欢迎.  相似文献   

11.
广播热线理政类节目方兴未艾,亟待寻求新的突破进入21世纪,由政府、广播电台和听众共同参与的热线节目样式逐渐发展,"政风行风热线"等节目在全国各省级电台相继创办并迅速形成影响力。2005年~2007年连续三年,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的《政府在线》、河北电台的《阳光  相似文献   

12.
宋立红 《大观周刊》2012,(34):68-68
情感热线节目是结合了早期的热线节目和谈话类节目发展而来,在中国可以认为是始创于1996年浙江文艺广播电台的“万峰时间”——《伊甸园信箱》。进入二十一世纪时代之后,情感热线节目如雨后春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阵“情感热线旋风”。各地电台纷纷推出自己的情感热线类节目,如辽宁电台的《轻风夜话》,天津人民电台的《夜访百家》,深圳电台的《夜空不寂寞》,哈尔滨文艺广播电台的《午夜倾情》,黑龙江都市女性广播电台的《叶文有话要说》等等。  相似文献   

13.
王火炬 《声屏世界》2000,(12):41-42
热线投诉节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最早的热线投诉节目.主持人只在直播室记下听众的投诉内容,在节目之后进行采访、调查、取证,在日后的节目中反馈采访过程和调查结果:在节目后的调查过程中.虽然也会因看法不同,有主持人与正反双方的交锋,但因为它没有出现在直播的节目中.因此这种交锋不会影响节目的直播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不管是“百姓热线”“、市民热线”“、监督热线”“、阳光热线”“、新闻110”“、今日热线”,还是直接冠之以“行风热线”“、投诉现场”“、关心热线”等,都奉行“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为节目宗旨,邀请行政执法机关领导直接坐台,现场投诉,现场受理“。热线”被誉之为“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解决社会矛盾的减压阀,行风建设的监督台,政府形象的展示台”,成为政府和公民治理社会的有力助手。本文拟就“投诉热线”作为一档舆论监督节目,在参与社会管理过程,提高人民的权利意识、促进民主政治建设,架起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连心桥,在构建…  相似文献   

15.
孟祥秋 《中国广播》2009,(10):69-71
本文探讨广播行风热线类节目创新,借鉴了王国维提出的艺术创作“三种境界”说,深入分析了行风热线类节目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吉林电台《政行风热线》节目几年来的创新举措,从机制保障、务实态度、敢于碰触难点敏感问题等多方面,探讨了行风热线类节目创新的思路,提出应以建设性的思考、举措和方法解决问题,使行风热线类节目走上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升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6.
杜刚 《中国广播》2007,(4):73-74
公信即公众信誉,是在一定区域人群中的社会威信。作为电台主持人,尤其是接听处理各种群众诉求的行风热线类节目主持人,公信力的强弱,是节目成败的重要因素。虽然一个栏目由许多编辑、记者、导播在和主持人一起工作,但作为广播节目的末端表达者,主持人是听众和嘉宾心目中的代言人和知心朋友,只有信任你,才能信任你的节目。塑造行风热线类节目主持人的公信力,有利于发挥栏目沟通政府与群众的桥梁作用,有利于媒体“二贴近”的实现。本人从事行风热线类节目主持工作年多,对如何塑造热线类节目主持人公信力有一些心得体会,愿与同行们交流。  相似文献   

17.
高芳 《东南传播》2011,(11):133-134
广播热线监督类节目是广播节目最贴近民生、最贴近百姓的一种类型节目。而如何运作好广播热线监督类节目呢?很显然,就是广播人怎样充分抓住广播的自身优势(互动、快捷、服务、真实),在节目形式、内容等运作理念方面凸显广播独特优势。而如何把这些广播的理论优势转化为我们办节目的现实优势,避免“纸上谈兵”,本文试从广播优势的四个方面,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进行较为深入地阐述、挖掘,相信对运作好广播热线监督类节目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编织的新闻时空下,广播媒介开掘互动传播优势,主动构建受众、媒介和政府之间的沟通平台.自2002年以来,以河北台<阳光热线>为代表的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在国内广播新闻节目中蓬勃兴起,并迅速成长为各省级和地市级电台的"金牌栏目".这类由政府、广播电台和听众共同参与的节目样式,以沟通交流,接受咨询,受理投诉,协调解决问题为己任,重新掀起了公众参与的热潮.  相似文献   

19.
李双全 《新闻世界》2014,(10):67-68
广播在办好民生热线类节目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节目往往因为策划不到位,服务意识跟不上,解决问题力度欠缺,节目可听性差等原因,导致节目收听率和参与度降低。笔者认为,只有坚持民生视角、强化服务功能,真正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使节目生动可听,才能真正打造广播民生热线类节目的持久生命力,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新闻媒体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全国省级电台从事《阳光热线》类节目的同志一起交流。在一次座谈会上,我曾经把这类节目定位为是一种热线理政节目。如果把这类节目视为《阳光热线》或《行风热线》,其含义就停留在原来的监督层面上;而如果把它视为“理政热线”,则是从政府行政角度观察其功能,表明传媒的一个热线节目发挥了理政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