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估唑来膦酸治疗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名年龄≥70岁的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9)每日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组(n=37)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一次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g。随访12个月后观察所有研究对象骨密度和骨代谢标记物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椎骨、全髋骨和股骨颈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骨代谢标记物β-CTx、PINP和BSAP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32%和2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一年后可以显著提高患者骨密度和降低骨代谢标记物水平,降低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危险。  相似文献   

2.
降钙素与钙尔奇D联合治疗骨质疏松症骨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降钙素与钙尔奇D联合治疗6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OP)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选择年龄≥60岁,经放射吸收法(RA)确诊的OP骨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确诊的60岁以上OP骨痛患者83例,治疗组43例接受降钙素、钙尔奇D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仅接受钙尔奇D治疗。结果治疗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不但骨痛缓解快,骨痛改善总有效率高(93.03%对30.00%,P〈0.05),而且骨矿密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钙、血磷和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但治疗组碱性磷酸酶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降钙素与钙尔奇D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60岁以上OP骨痛患者症状并提高骨矿密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PEMFs治疗,40min/次,1次/d,每周治疗5次,共6周为1个疗程,观察其治疗作用。结果:治疗后在16例有疼痛症状的患者中,疼痛消失或缓解11例(P&;lt;0.05),总有效率为69%。血清骨钙素水平提高16.83%(P&;lt;0.05)。血总碱性磷酸酶水平无明显变化(P&;gt;0.05)。两个月后复查骨密度显示平均股骨颈骨密度提高4.34%(P&;lt;0.05),平均髋部Wards三角区骨密度提高10.19%(P&;lt;0.05),平均腰椎(L2-4)骨密度无明显提高(P&;gt;0.05)。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血钙、血磷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PEMFs能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促进骨形成从而提高骨密度。PEMFs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金天格胶囊对骨矿含量下降性糖尿病患者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对照组75例。观察组口服金天格胶囊,1.2克/次,3次/日,疗程3个月。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片,0.6克/次,2次/日,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骨密度,血清钙、磷及血碱性磷酸酶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右足跟骨超声波传递速度T值均升高,观察组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 <0.05),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 T值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钙较治疗前升高(P <0.05),但在正常范围,对照组治疗前后血钙无明显变化( P >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磷,碱性磷酸酶均无明显变化( P >0.05)。【结论】金天格胶囊对骨矿含量下降的糖尿病患者有明显改善作用,可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了216例老年人血清中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骨钙素(BGP),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骨碱性磷酸酶(BAKP),血钙(Ca),血磷(P)的水平,并且对其中患有老年骨质疏松症的79例患者进行了维生素D_360万单位,每月一次肌肉注射连续三月。在此基础上加用钙剂每日1~2克的治疗,发现经治疗后患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痛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好转。血中甲状旁腺素,降钙素,血碱性磷酸酶的水平向有利于老年人的骨代谢方面转化。提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具有调节骨代谢作用的维生素D_3治疗,可以减轻或消除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痛症和改善与骨代谢有关的激素和酶的水平。在初治患者,采用每月60万单位连续用药三月的剂量治疗,未见副作用出现。  相似文献   

6.
阿仑膦酸钠在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ALN)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LN治疗77例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骨折内固定后进行为期1年的对照研究,治疗结束后测定骨密度及生化指标等。结果:用药组患者骨痛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前后骨密度平均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尿D-Pyd/肌酐(C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尿钙/肌酐比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术后应用ALN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骨痛症状及骨质量,增强骨强度,提高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髋部骨折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骨松宝对45~70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骨代谢以及临床证候变化进一步理解中医补肾壮骨的特点。方法选择54例有肾阳虚证,同时用法国Challenge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骨量丢失≥25%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口服骨松宝颗粒,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肾阳虚证症状体征、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血清碱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等变化。结果54例患者治疗后肢冷、腰膝酸痛症状明显缓解,治疗前后比较t=10.561,P<0.01。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BMD-L2~4上升值(0.018±0.052)g/cm2,P>0.05,股骨近端骨密度略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尿羟脯氨酸、血清碱性磷酸酶、尿钙、血清钙磷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骨松宝颗粒能明显缓解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减缓增龄性骨量丢失的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6 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单独应用5 mg唑来膦酸钠1次,两组同时服用阿法D3胶丸。比较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和骨密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背痛、体位更换痛及活动不便等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骨密度值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骨密度值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结果表明唑来磷酸钠能明显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痛,并能有效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产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6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n=49)和利培酮两组(n=47),分别采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阿立哌唑组显效率81.63%,利培酮组为80.85%,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阿立哌唑组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不良反应比利培酮更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48例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并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注重情志调护、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和及时落实各项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结果】经过穴位埋线治疗和全面完善的护理后患者腰、髋部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全面、完善、及时的护理配合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口服补充复方钙剂结合运动处方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32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口服补充复方钙剂组,158例)、观察组(口服补充复方钙剂结合运动处方组,162例),分别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L1~L4腰椎骨骨密度.[结果]治疗前两组骨密度及典型临床症状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临床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观察组临床优良率及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骨密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口服补钙能快速减轻骨质疏松症不良症状,促进骨钙沉积,增加骨密度,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潘惠娟 《全科护理》2013,(30):2789-2790
[目的]观察密固达(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骨痛及骨密度(BMD)的疗效.[方法]将9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钙剂及维生素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密固达联合护理干预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痛程度及BMD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骨痛症状缓解,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固达联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的BMD,改善骨痛症状.同时,通过护理干预能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rhPTH(1-34)]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临床研究,纳入2008年3-5月就诊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共39例,予rhPTH(1-34)20μg1次/d皮下注射,疗程18个月。治疗期间均同时口服钙制剂600mg/d及维生素D3125U/d作为基础治疗。患者治疗前采用双能X线检测腰2~4椎体(L2~4)和股骨颈骨密度(BMD)、肝肾功能、血钙、血磷,治疗后6、12、18个月复查BMD和上述生化指标改变,记录患者不良事件,对患者治疗前后L2~4、股骨颈BMD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完成全疗程治疗,其中男2例,女33例;平均年龄65岁,平均病程6.5年;治疗6、12、18个月时L2~4BMD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而股骨颈BMD在治疗6、12个月时改善不明显(P〉0.05),18个月时表现出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腰椎平均BMD增长率为12.27%,股骨颈BMD增长率为4.11%;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均不需特殊处理而自行好转。结论 rhPTH(1-34)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对改善椎体BMD疗效迅速明显,对改善股骨颈BMD起效慢;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效果及用药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的26例老年女性O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6个月后,26例患者的骨密度(bone minaral density,BMD)、腰背疼痛程度较用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用药后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关节痛、肌痛、骨痛)12例,予以对症处理后缓解;上腹饱胀不适3例,能耐受,均在3d内缓解;用药6个月内未发生骨折。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女性OP患者,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一钙制剂和钙制剂联合维生素D(Vd)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共纳入380例男性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补钙组(单一钙制剂)和联合补钙组(钙制剂+Vd),各190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个体的骨密度和骨质疏松各项指标。结果在治疗3个月后,两组老年患者中全身腰椎2~4、股骨颈和大转子部位的骨密度(BMD)均有所增加,其中Vd+钙制剂组中各BMD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6个月末两组之间BMD无显著差异,血清羟脯氨酸水平在Vd+钙组中显著降低(P0.05)。结论补充适宜的钙和Vd对于按男性老年骨质疏松的预防有一定作用,单纯补钙不如同时补充钙和Vd对体成分和BMD的改善效果明显。补钙的同时服用Vd可以显著提升体内的Vd水平和短期内骨组织的密度,预防老年人的骨钙流失。  相似文献   

16.
戴燚  杨欢  甘宁  王政 《华西医学》2013,(11):1651-1654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血清含量,分析其在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09年3月-2012年9月选取武汉附近地区129例49~63岁绝经后妇女,根据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的骨密度数值,分为正常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MMP-13、TIMP-1以及雌二醇(E2)、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骨保护蛋白(OPG)及其配体(OPGL)的含量,统计MMP-13/TIMP-1比值。结果①骨质疏松组中血清MMP-13水平[(44.254-1.21)肛班】高于正常组[(27.08±1.41)μg/L】(P〈0.05);②骨质疏松组中血清MMP-13与骨密度、血清E2、OPGL水平存在明显负相关性(P〈0.05),和OPG、PINP和CTX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5);③低骨量组中MMP.13略高于骨质疏松组,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同时与骨密度和血清E2、OPG、OPGL、PINP和CTX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MMP.13和MMP-13/TIMP-1比值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和绝经后低骨量组妇女骨代谢指标具有关联性。两者升高可能为绝经后妇女早期骨代谢尤其是胶原代谢过程增快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应用替米沙坦或贝那普利治疗前后血清内皮脂肪酶(EL)和脂联素(APN)水平的变化。【方法】将63例轻度EH患者随机分成替米沙坦组(n=32)和贝那普利组(n=31),进行12周的药物治疗,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健康人及EH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L和APN的水平。【结果】EH患者治疗前血清E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AP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替米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治疗后血清EL水平显著降低,而APN水平显著升高(P〈0.01),其中替米沙坦组EL水平下降,APN水平升高的幅度显著大于贝那普利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均能使EH血清EL活性降低及APN水平升高,但替米沙坦更显优越。  相似文献   

18.
谈建  叶剑  周敬萧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88-1890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中重度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6例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瘤伴随中重度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3例,其中研究组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内分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内分泌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疼痛总缓解率(84.8%),生存质量总有效率(81.8%),骨病灶总有效率(30.3%)均明显高于照组(54.5%,60.6%,12.1%),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为轻度的发热、全身关节痛和(或)肌肉痛、一过性的血压下降和局部红肿,经对症处理后逐渐缓解.[结论]唑来膦酸配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瘤疼痛是有效、安全的,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与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择122例老年2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MNGF注射)和对照组(维生素B1联合维生素B12).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速度、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症状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血清MDA明显减少,SOD及TAOC明显提高(P〈0.05).[结论]丹参酮ⅡA与MNGF联合治疗老年DPN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