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禽(番鸭)呼肠孤病毒分离株S1基因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RT-PCR技术,分别以DRV-YH、DRV-YJL两株中国禽(番鸭)呼肠孤病毒RNA为模板,扩增了S1全基因的cDNA片段.将S1 cDNA克隆到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的cDNA片段长1643个核苷酸,包含了完整的S1基因的三个开放阅读框架(ORF1,ORF2和ORF3)和基因两端的非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DRV-YH与ARV-S1133,176分别有6个,10个核苷酸的差异,DRV-YJL与ARV-S1133,176分别有8个,12个核苷酸的差异,DRV-YH与DRV-YJL有4个核苷酸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番鸭呼肠孤病毒MW9710株S1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参考GenBank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S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对番鸭呼肠孤病毒MW9710株S1基因进行RT-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显示扩增产物为300bp,与预期的目的片段大小一致,经PCR、酶切反应鉴定后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核苷酸序列经BLAST软件分析表明:番鸭呼肠孤病毒MW9170株S1基因的目的片段与番鸭呼肠孤病毒法国89026株同源性为91.7%,与鸡关节炎病毒S2基因同源性为68.7%,结果提示番鸭呼肠孤病毒MW9710株与鸡关节炎病毒亲缘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福建省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变异情况,2021—2022年从福建省番鸭集中饲养区,收集疑似MDRV感染临床病例的病料样品125份,进行MDRV病原学检测以及MDRV病原分离、攻毒试验、疫苗免疫攻毒试验和S4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在115份免疫过MDRV活疫苗的临床病例病料中未检测到MDRV阳性,在10份未免疫MDRV活疫苗的临床病例病料中,检出6份MDRV阳性;从阳性病料中分离出的6株MDRV毒株均能致死番鸭胚,对雏番鸭的致病率为60%~100%,致死率为40%~60%;对1日龄番鸭免疫MDRV活疫苗后,在7日龄时进行分离毒株攻毒试验,未见番鸭发病死亡;6株MDRV分离毒株S4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大于99%,与1997年流行株MDRV-MW9710同源性为98.6%~99.4%,属于同一分支。结果表明:MDRV在福建省番鸭群中依然存在,对未免疫番鸭群的致病性较高,其致病性和S4基因序列特性与最初流行毒株变化不大,当前疫苗仍可有效预防MDRV感染,因此要重视MDRV活疫苗的免疫。  相似文献   

4.
番鸭呼肠孤病毒非结构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参考GenBank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和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非结构基因(NS)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对番鸭呼肠孤病毒S14和C4株NS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并对克隆产物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番鸭呼肠孤病毒NS基因由1 291 bp核苷酸组成,与禽呼肠孤病毒NS基因相比,在非编码区第1155位少一个碱基,本文第一次证实1291bp是番鸭呼肠孤病毒NS基因特有的长度;番鸭呼肠孤病毒S14和C4株NS基因的5'末端和3'末端分别为5‘GCTTTT和TCATC-3',是禽类呼肠孤病毒基因末端特有的碱基序列,S14和C4株NS基因的的有效阅读框(24~1127bp)编码36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分子量约为40kDa;番鸭呼肠孤病毒S14和C4株NS蛋白等电点分别是7.3和7.0,GC含量分别为54.26%和53.71%,番鸭呼肠孤病毒S14和C4株NS基因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3%,仅有4个氨基酸差异,S14和C4与法国番鸭呼肠孤病毒89026株NS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7.8%和87.9%,与鸡关节炎病毒S1133 NS基因同源性分别为79.0%和79.3%;进化树分析表明本研究中的两株番鸭呼肠孤病毒非结构基因(NS)与番鸭呼肠孤病毒的亲缘关系比禽呼肠孤病毒近的多,建议番鸭呼肠孤病毒应归属为正呼肠孤病毒属第二个亚群中不同于禽和内尔森贝海湾呼肠病毒独立基因群.  相似文献   

5.
番鸭呼肠孤病毒ZJ99株σC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已发表的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的S4序列设计了S4对扩增σC蛋白基N的引物,对mDRV ZJ99株的RNA抽提物进行RT—PCR扩增,获得了特异性的扩增片段。将PCR产物克隆测序,序列经同源性比较,发现mDRV ZJ99株σC蛋白基N序列与福建MW9710株对应基N的同源性为99.5%,与法国89026株对应基因的同源性为94.2%,与法国89330株对应基因的同源性为95.0%;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9%、94.1%、93.7%。基于σC基因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预测结果,与国外学者对mDRV σC蛋白的报道相似。  相似文献   

6.
1株番鸭源新型鸭呼肠孤病毒(QY株)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清远地区临床病变为发病鸭软脚,肝、脾肿大,有点/块状出血、坏死,其他各脏器不同程度出血的病死雏番鸭肝、脾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通过形态观察、核酸图谱鉴定、RT-PCR扩增、基因序列分析、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该病毒为一株不同于以往番鸭呼肠孤病毒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并命名为DRV-QY株.  相似文献   

7.
番鸭呼肠孤病毒MW9710株δC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发表的番鸭呼肠孤病毒(DRV)δC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应用RT-PCR技术,扩增番鸭呼肠孤病毒δC蛋白基因,经T/A克隆,插入到pMD18-T载体上,测序分析结果表明MW9710株δC蛋白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810nt,编码由269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29.4Ku的δC蛋白,应用BLAST等分子生物学软件分析,其与法国DRV89330株的δC蛋白基因的同源率达93%,所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率达93%,与ARV的核苷酸无同源性,推倒的氨基酸的最大同源率为26%。经Antheprot 5.0蛋白质软件分析表明:MW9710株δC蛋白具有较大的疏水性和抗原性,无跨膜区,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表达和研制基因工程疫苗及诊断试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番鸭呼肠孤病毒B3分离株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用番鸭呼肠孤病毒B3分离株接种番鸭胚,半番鸭胚和鸡胚,导致接种胚死亡,并产生基本一致的病理变化,死亡胚周身出血,肝,脾有灰白色坏死点,感染番鸭肝细胞出现颗粒变性,随后崩解,该 病毒具有经胚蛋,滴鼻,饮水,肌肉和爪垫注射与同居感染的能力,潜伏期3-11天,不同途径接种1日龄敏感番鸭死亡率达100%,接种1日龄番鸭,半番鸭和雏鸡爪垫可引起注射部位炎性反应,爪垫和肌肉注射1日龄半番鸭和雏鸡不引起死亡。感染番鸭主要可见肝,脾,心肌,肾,法氏囊,腺胃,肠粘膜下层等组织局灶性坏死,其中以肝,脾尤为显著,肝组织和脾白髓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肝,脑血管周围和肾间质,肺间质,心肌间有淋巴样细胞或/和吞噬细胞聚集,法氏囊淋巴细胞变性和坏死,电镜观察感染胚肝细胞和脾淋巴细胞胞浆内有大量病毒样颗粒及近核包涵 体,感染细胞多核化,空泡化及颗粒化,可见含有病毒样颗粒的凋亡细胞,吞噬细胞胞浆内和凋亡小体内有病毒样颗粒。  相似文献   

9.
番鸭呼肠孤病毒σB和σNS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GenBank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DRV)σB和σNS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对番鸭呼肠孤病毒MW9710株σB和σNS基因进行RT-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分别为1154bp和1113 bp,与预期的目的片段大小一致。核苷酸序列经BLAST软件分析表明:番鸭呼肠孤病毒MW9710株σB基因与番鸭呼肠孤病毒法国89026株同源性为88.1%;氨基酸同源性为94.0%:σNS基因与法国89026株和89330株同源性分别为93.8%和93.1%;氨基酸同源性为95.9%和95.1%。而σB和σNS基因与禽呼肠孤病毒的同源性约为60%~80%。表明番鸭呼肠孤病毒是不同于禽呼肠孤病毒的独立基因群。  相似文献   

10.
对番鸭呼肠孤病毒S12和S14毒株S基因组(S1-4)中σA、σB、σNS和σC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鸭呼肠孤病毒(DRV)与禽呼肠孤病毒(ARV)的σA和σNS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76.0%~77.1%和78.4%~79.6%,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9.5%~91.2%和91.6%~92.7%;而具有诱导群特异性和型特异性中和抗体的σB和σC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60.3%~64.4%和2.7%~9.9%,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61.4%~62.0%和22.6%~26.7%;DRV和ARV抗原性存在差异。而DRVS12/S14与法国89026株σA、σB、σNS和σC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0.0%、93.6%、87.9%~88.0%和93.1%,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1%、94.3%、95.7%~95.9%和93.7%。进化树分析表明,DRV与ARV形成不同的分支,DRV是正呼肠孤病毒属中不同于ARV的一种新的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1.
番鸭呼肠孤病毒诱导雏番鸭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番鸭呼肠孤病毒腿部肌肉接种10龄健康雏番鸭,复制番鸭"花肝病",并研究其不同时期诱导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的能力.结果表明,雏番鸭在感染病毒后的12 h、24 h、48 h、72 h、144 h均能观察到胸腺、脾脏、法氏囊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学变化,在12~24 h达到高峰,72 h后逐渐降低.由此可知,雏番鸭呼肠孤病毒对雏鸭免疫器官的细胞凋亡具有诱导作用.揭示该病毒致病机理与淋巴细胞凋亡从而引起的免疫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 AIV)共感染对番鸭法氏囊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将MDRV或/和H9 AIV人工感染8日龄番鸭,观察法氏囊病理组织学变化,检测法氏囊B细胞增殖能力及RE-5 AIV疫苗免疫后抗体变化规律.结果显示:H9 AIV感染组番鸭发病率低(10%),无死亡,法氏囊无病理变化,显著抑制番鸭法氏囊细胞增殖反应;MDRV感染番鸭发病率70%,死亡率40%,生长迟缓,法氏囊病理变化为萎缩,淋巴细胞减少,局部出现范围较小的坏死灶,番鸭法氏囊细胞增殖反应下降;共感染组番鸭发病率100%,死亡率80%,番鸭生长迟缓,法氏囊萎缩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下降程度均比单一病毒感染组严重.病毒感染使番鸭对RE-5 AIV疫苗免疫应答能力明显下降,其共感染组抑制抗体应答程度最严重;共感染组的病毒检出时间早于并且检出率大于单一病毒感染组.表明MDRV与H9 AIV共感染在番鸭免疫应答抑制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蜂胶佐剂灭活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番鸭病毒性传染病。自在我国发生以来,给番鸭养殖业造成了严重损失。为防制本病,我们用分离毒NH9908株作为种毒,研制成一种蜂胶佐剂灭活疫苗。试验表明该疫苗抗原性良好、使用安全和免疫保护效果确实。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用本疫苗免疫7d、14d、49d后攻毒保护指数分别为77.8、100、100。中试试验结果表明,保护率达95%。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认识我国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的现状,对2018年11月前中国知网数据库的177篇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文献的发表时间、发表刊物、研究机构、作者信息以及研究主题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文献发表期刊整体质量较高,研究机构和作者以福建农林大学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占优势,对病原学、致病机理及分子流行病学等方面研究不够深入,对免疫学和防控技术的研究较为欠缺。  相似文献   

15.
番鸭呼肠孤病毒弱毒株在免疫番鸭体内的分布及排毒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DRV)B37弱毒株经肌内免疫1日龄雏鸭,应用RT-PCR检测病毒核酸,以阐明病毒在体内分布及排毒规律。结果表明,B37株免疫雏鸭后4h,即可在血液、心、肝、脾组织中检出DRV RNA;接种后8h,血液、心、肝、脾、肺、肾、胰腺均可检测到DRV RNA;接种后3d,喉头和泄殖腔棉拭子可检出DRV RNA;接种后14d,喉头和泄殖腔棉拭子已不能检出DRV RNA;接种后28d,肺、肾和胰腺均已不能检出DRV RNA;接种后42d,血和心脏已不能检出DRV RNA;接种后49d,所有组织均已不能检出DRV RNA。因此,DRV弱毒在血液、心脏中分布时间为接种后4h~35d,在肝、脾组织中分布时间为4h~42d;肺、肾和胰腺的分布时间为8h~25d;向外界排毒时间为3~14d。  相似文献   

16.
参考GenBank中禽呼肠孤病毒S3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禽呼肠孤病毒内蒙古分离株(C-98)基因组RNA为模板,应用RT-PCR方法获得病毒的S3基因,并克隆到pMD19-T载体后测序。应用计算机软件将所测定序列与参考毒株ARV 176、ARV S1133、ARV 138的S3基因序列进行比较,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8%,99.6%,87.7%,推导其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5%,98.9%,94.8%。应用PHD程序和DNAStar软件,对S3基因所编码的σB蛋白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σB蛋白为结构紧密的球状蛋白分子。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鸭圆环病毒(DuCV)不同分离株ORF3基因变异情况及分析其同源性,本研究从临床病料中分离10株DuCV,扩增ORF3基因并测定其序列.通过与已知序列比对分析发现,DuCV ORF3基因分为两种基因型,大小分别为237 bp和297bp.ORF3基因同一基因型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8%~100%,氨基酸同源性为88.6%~100%,而不同基因型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仅为87.8%~91.6%,氨基酸同源性仅为72.2%~8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