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临床超声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直观观察成人68例跟腱标本的一般解剖;超声观测60人次跟腱的正常超声图像。结果①跟腱下段外侧份主要由呈螺旋走行的腓肠肌腱纤维构成,内侧份由斜向走行的比目鱼肌腱纤维构成。②超声图像显示跟腱呈均质性较强回声。③超声测量跟腱横截面积以中点处最小,男68.3mm2±17.3mm2,女54.6mm2±11.6mm2。结论跟腱部分断裂易发生于内侧,急性跟腱断裂以中点处常见;超声检查有利于跟腱部分断裂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马合群 《柳州医学》2005,18(2):78-78
本文回顾了1997年10月至2000年8月超声诊断9例跟腱损伤的超声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高频超声对27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患侧及健侧跟腱进行纵向、横向扫查和动态探测,分析声像图特征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27例患者中,24例患者超声诊断为跟腱完全断裂,声像图可见患侧跟腱回声连续性中断,断端间可见低回声区或无回声区;3例患者超声诊断跟腱部分断裂,声像图可见患侧跟腱部分纤维中断.术中所见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与超声诊断相符.结论 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跟腱的结构变化,对临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闭合性跟腱断裂中的应用.方法 对11例患侧跟腱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患者取俯卧位,双小腿暴露,作伸屈踝关节动作,沿跟腱走形行纵向和横向滑行扫查,观察跟腱的连续性,判断断裂的部位、两断端的分离及内部情况,并与健侧跟腱作对比,6例同时行X线检查,8例行MRI检查,并与手术结果作对照.结果 11例闭合性跟腱断裂中7例为跟腱完全断裂,声像图表现为:患侧跟腱回声中断,其间可见低或无回声,断端为不规则强回声,两断端之间距离在伸屈踝关节时可见有明显动态变化.4例为跟腱部分性断裂,声像图表现为:患侧跟腱内出现部分纤维中断或局灶性低回声,其内部或边缘仍可见连续的跟腱回声.6例行X线检查均不能明确提示跟腱断裂,8例行MRI检查均明确提示跟腱断裂,11例均经手术证实.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全部符合.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跟腱的连续情况,能对跟腱断裂的部位、两断端的分离及内部情况作出评估,价格相对较低,无创伤,可反复操作,可作为跟腱断裂的首选影像检查技术,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跟腱(Achilles tendon,AT)在人体运动中承受了巨大的应力,它的力学特性,尤其是撕裂后的力学特性,引起了大量的研究兴趣.在康复治疗中,运动的类型和强度是防止修复的肌腱受到再损伤的关键.治疗师通常根据肿胀、炎症反应等临床症状来定性评估病人的康复训练适当与否.本研究采用了7.5MHz的线阵型超声探头,对等长收缩下修复跟腱的应变进行了测量.实验中6名进行了跟腱修复手术的男性受试者的年龄介于28~51岁之间,撕裂距离跟腱附着点2~7cm.手术后12.8±1.3个星期进行测量,以受试者的健康脚为对照组.研究还对三位健康男性受试者惯用脚和非惯用脚跟腱弹性特征的差异进行了测试.超声图像取自沿肌腱方向的撕裂处,采用Cybex 6000同时在体采集等长收缩条件下跟腱的超声图像以及腓肠肌-比目鱼肌产生的扭矩.定制的踝足矫形器可用于超声成像平面与肌腱位置的校准,以便由超声图像提取肌腱特定部位的应变信息.实验利用成像技术对离体猪肌腱的测量,证明了超声测量的有效性.我们发现跟腱撕裂修复位置的应变较对侧健康腿小14.8%±12.6%,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17).今后可进一步研究沿肌腱方向上应变的分布以及康复过程中分布的变化.本研究将有助于跟腱修复手术后病人训练计划的制定和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超声在跟腱断裂术后并发症的应用.方法 对83例跟腱断裂术后中发生并发症的7例患者进行超声扫查,观察跟腱的的连续性、腱体的形态、内部回声及腱周软组织的回声,跟腱及腱周软组织的彩色血流、跟腱动态活动情况等指标.结果 7例发生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8.4%,其中术后感染2例,跟腱再断裂2例,腓肠神经损伤2例,发生率分别均为2.4%,跟腱粘连1例,发生率为1.2%.各种并发症的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论 超声可以应用于跟腱断裂术后并发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跟腱外伤诊断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跟腱外伤患者20例,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对特征性表现回顾.结果 本组选取的病例,经MRI检查示,9例跟腱完全性损伤,MRI以跟腱肌腱形态经观察显示极不规整,存在广泛增粗,检测跟腱肌腱束,呈中断状态,T1WI、T2WI在肌腱内表现为混杂性信号为;11例跟腱部分性损伤,MRI以肌腱增粗,肌腱在T1WI、T2WI上,呈局限性高信号,观察肌腱束,呈不规则和毛糙状特征表现.手术病检示,9例为完全性损伤,11例为部分性损伤.敏感度为100%.结论 核磁共振成像可对跟腱图像清晰显示,可观察跟腱肌腱内形态及发生病变的情况,对跟腱损伤程度、范围、位置准确评估,并可对跟腱损伤性质判断,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可靠、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倒"V-Y"肌腱成形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跟腱陈旧性断裂的修复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自2000年2月~2007年6月共收治15例跟腱断裂患者,均采用倒"V-Y"肌腱成形术向下推移修复.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结果 进行倒"V-Y"肌腱成形术修复的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根据Amer-Lindholm评定标准:优11例,良4例.未发现跟腱再次断裂.2例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结论 用Abraham倒"V-Y"跟腱成形术重建陈旧性跟腱断裂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技术探讨痛风患者跟腱病变情况的分布及频率特征。方法:选取36例痛风患者作为痛风组,以及同性别、同年龄组的36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通过二维灰阶及能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以下超声特征进行评估:痛风石、跟腱内强回声、跟腱内血流、跟腱及滑囊形态学。结果:痛风组大多数患者为中年男性(33/36,92%)。痛风组74%跟腱内存在痛风石(53/72),而对照组无(P <0.01)。与对照组相比,痛风组出现强回声点(P <0.01)和跟腱内能量多普勒信号(P <0.01)更频繁。跟腱结构损伤几乎为0。跟腱近段出现强回声点较中远段更普遍(P <0.01)。结论:痛风患者存在尿酸盐沉积、痛风石及血流信号的超声特征。除了尿酸盐沉积,其他跟腱内结构改变不常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跟腱断裂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6例跟腱断裂伤术后的声像图特征,重点观察跟腱包膜、连续性、内部回声及周边软组织情况。结果156例患者中,连续性完整119例,部分再断裂17例,完全再断裂11例;合并感染4例;合并粘连10例;异物残留4例。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评价跟腱断裂伤术后愈合情况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跟腱断裂患者发生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正确的手术方法以及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40例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经断端修整后直接缝合的为20例,进行腓肠肌腱翻转成形术修补的为14例,运用跖肌腱扇形膜片修补及Abraham法倒V-Y肌腱瓣成形术的为4例,运用Bosworth法及跖肌腱扇形膜片修补跟腱的为2例.结果对所有手术患者进行6~16个月的随访,根据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判:优34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达到了97.5%.结论跟腱断裂进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疗的关键,要根据每个患者的损伤部位及缺损情况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法,同时术后要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这是促进预后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跟腱是人体最强的肌腱,其主要功能是站立时固定踝关节,防止身体前倾,同时对负重、奔跑、跳跃等活动均起一定的作用.因此,当跟腱损伤时,下肢活动及其功能均受到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周原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1):158-159
目的:探讨Lindholm改良成形加固术修复类固醇注射致跟腱断裂。方法:2005年1月。2008年6月笔者收治局部注射类固醇致跟腱断裂患者5例,均采用跖肌腱与跟腱混合编织的Lindholm改良成形加固术修复跟腱。结果:优4例,良1例。结论:局部注射类固醇易导致跟腱断裂,采用跖肌腱与跟腱混合编织的Lindholm改良成形加固术修复跟腱,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刘辉  张巍 《辽宁医学杂志》2006,20(4):253-254,F0003
跟腱是人体中最大最强有力的肌腱,人体的行走、跑、跳就依仗着这条肌腱。诸多因素都可以引起跟腱的断裂,而外伤是造成跟腱断裂的最常见病因。临床上对跟腱断裂的诊断常常会遇到困难,易造成误诊、漏诊,延误手术治疗的时机,造成预后不良。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运动中所致跟腱断裂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治疗思路和手术方法 的选择.方法 对12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患者采用腓骨短肌肌腱转位结合跖肌肌腱进行重建修复,术后采用石膏外固定制动6~8周结合康复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12例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根据Termann跟腱损伤的临床评价标准,优11例,良1例.结论 对于活动较多且缺损明显的陈旧性跟腱断裂,采用腓骨短肌肌腱转位结合跖肌肌腱进行重建修复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跟腱外伤病变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人体跟腱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应用磁共振成像分析14例有跟腱病变病例,归纳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兽根据MRI图像诊断跟腱完全撕裂6例,磁共振特征性表现为跟腱肌腱不规则增粗,跟腱肌腱束连续性完全中断,跟腱肌腱断端交错改变,在T2WI、T2wI上其内呈混杂信号;部分撕裂8例,MRI表现为跟腱肌腰增粗、宽径/前后径比值变小,在T2wI、T2wI上肌腱内局限性高信号,肌腱束部分毛糙、不规则,在矢状位至少有1个层面是连续的;跟腱外伤所致炎性感染2例,MRI表现为肌腱增粗,边缘毛糙、模糊不清,周围软组织肿胀。手术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完全撕裂8例,部分撕裂6例,外伤所致爽性感染1例。结论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跟腱病变,完全可以准确评估损伤撕裂的位置及程度,可以对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并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春吉 《中原医刊》2009,(23):32-34
目的分析腓骨长肌腱用于修复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和经验。方法将腓骨长肌腱在远端处切断,经皮下隧道移位修复跟腱断裂24例。结果根据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24例中优14例,良10例。未发生跟腱再次断裂。2例出现伤口感染,1例出现皮肤与跟腱粘连。结论对疑有跟腱断裂的患者未进行认真的体检是导致跟腱断裂误诊的重要原因。避免误诊、尽早手术及循序渐进的术后康复锻炼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用腓骨长肌腱重建陈旧性和某些急性跟腱断裂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双锚钉技术联合腓肠肌腱膜瓣治疗跟腱炎激素治疗后跟腱断裂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3月~2009年4月我科收治的确诊为跟腱炎并有使用激素病史的13例跟腱断裂患者,采用双锚钉技术联合腓肠肌腱膜瓣修复断裂的跟腱,术后给予长腿石膏外固定,3周后改小腿石膏再外固定5周,拆除石膏后行常规功能锻炼,根据Arner-Lindholm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13例患者的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及排斥反应发生,其中一例出现切口皮肤坏死跟腱外露,对采取跟腱后正中切口的患者,给予伤口换药后局部转移皮瓣加游离植皮术后痊愈。按照Arner-Lindholm标准,优9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2.31%。结论双锚钉技术联合腓肠肌腱膜瓣治疗跟腱炎激素治疗后的跟腱断裂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对115例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病人行超声显像检查,观查肿物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及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总结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声像图特征.结果 皮质腺瘤瘤体直径小于5 cm,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内为分布均匀的低回声;醛固酮瘤瘤体小,边界规整,球状均匀的低回声;皮质腺癌为大的肿物回声是多样,杂乱.嗜铬细胞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强回声包膜,内部回声大多数为均匀的低回声,少数为等回声,个别为强回声合并出血坏死时可见无回声区;髓样脂肪瘤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呈强回声,网格样;转移癌随着肿瘤生长而形态变化的不均质低回声;出血呈不规则无回声;畸胎瘤包膜厚而完整,内回声杂乱,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团和无回声及大量细密的点状回声等.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声像图表现有所不同,相同类型的大多具有相同的声像图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43岁 ,主因行走无力、剧痛难忍、不能迈步来院就诊 ,检查发现在跟腱有一处空虚跟腱不连续且有压痛 ,足背伸无力 ,诊为自发性跟腱断裂。问病史时 ,发现此前约一个月左右因跟腱附着处足跟痛 ,在院外用醋酸强的松龙局部封闭 6次(每周一次 )。2 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下 ,在跟腱正中切开长 8cm切口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 ,见跟腱在附着点以上 3 cm处横断 ,足跖屈后肌腱尚能对合 ,张力不大 ,同时在跟腱附着点处肌腱下及肌腱周围发现大量白色粉沫状附着物 (考虑为未吸收的醋酸强的松龙沉淀物 )清除附着物后用 Abraham' s法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