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鼠切牙根端牙源性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鼠切牙根端上皮细胞并观察其体外生物学特征。方法:体视显微解剖获取大鼠下颌切牙根端组织,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分离牙源性上皮细胞,形态学结合免疫细胞化学观察其体外生物学特征。结果:牙源性上皮细胞自切牙唇侧颈环处迁出,呈圆形或方形的典型上皮细胞形态,Brdu标记显示其较强的体外增殖活力,上皮干细胞标记分子P63强阳性表达;随着传代,细胞趋向终末分化,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结论:鼠切牙唇侧颈环处可能存在牙源性上皮干细胞或前体细胞,为进一步研究牙源性上皮分化和牙组织工程提供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2.
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在牙源性病损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B)和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中hTERT 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AB、OKC中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mRNA原位杂交法对口腔颌骨内54例AB、16例OKC及7例口腔正常粘膜,进行了hTERT mRNA的检测。结果 94.4%(51/54)AB、87.5%(14/16)OKC及1/7正常口腔粘膜有hTERT mRNA表达,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hTERT与AB不同组织学类型、病损发生部位、单房与多房无关(P>0.05),在AB外周细胞及星网状多边形细胞中有表达,在角化退变样细胞及颗粒样细胞中缺乏表达。结论 ①hTERT活化在AB及OK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②hTERT活性阳性率与病变中的细胞分化,临床生物学行为有关,随着组织学分级增高hTERT mRNA阳性率及信号强度均增高。  相似文献   

3.
牙源性囊肿及成釉细胞瘤细胞核DNA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角化囊肿、根尖囊肿、含牙囊肿和成釉细胞瘤上皮细胞的增殖特点。方法对角化囊肿、根尖囊肿、含牙囊肿上皮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及成釉细胞瘤外周柱状细胞和中央星网状细胞进行细胞核DNA含量测定 ,结合倍体和直方图分析。结果 牙源性角化囊肿及成釉细胞瘤细胞DNA增殖倍体含量较高 ,细胞增殖相对活跃。角化囊肿棘细胞增殖较基底细胞活跃。根尖囊肿DNA含量高与炎症刺激细胞增生有关 ,含牙囊肿细胞增殖不活跃。结论 细胞增殖活跃可能是牙源性角化囊肿及成釉细胞瘤具有局部侵袭性生长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且与肿瘤的病理进展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AB)及牙源性角化囊肿 (odontogenickeratocyst,OKC)与肿瘤血管生成及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的关系少见报道。1 .材料与方法 :78例AB(原发 36例、复发 35例、恶变 7例 )、1 8例OKC为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与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蜡块 ,全部病例均有完整临床资料并随访。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试剂盒 (超敏 ) ,DAB显色剂 ,CD…  相似文献   

5.
牙源性角化囊肿上皮细胞增殖动力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角化囊肿上皮细胞增殖特性,进一步了解角化囊肿的生物学行为,为临床治疗和预防复发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免疫组化法和细胞核DNA含量分析,对牙源性角化囊肿、根尖囊肿、含牙囊肿和造釉细胞瘤上皮细胞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角化囊肿上皮细胞增殖活跃,与造釉细胞瘤相似。提示角化囊肿生物学特性为上皮细胞主动生长,而非被动性膨胀生长。结论角化囊肿可视为具有侵袭性生长的良性肿瘤,提出命名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更能反应其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人颌下腺腺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模型。方法 取口腔癌患者未受累及的颌下腺组织块 ,采用机械法和消化法 ,在 10 %血清浓度下 ,分别加入EGF、胰岛素、转铁蛋白等附加因子 ,37℃ ,5 %CO2 开放培养。选用苏木精 -伊红、PAS染色及S -P法免疫组化染色 ,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其生物学性状。结果 通过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电镜观察证实了体外培养细胞的腺上皮属性 ,细胞在 4d内可保持分化状态和分泌功能 ,可存活 1周以上。结论 成功建立了人颌下腺腺上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人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在裸鼠体内构建牙齿样结构。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牙源性上皮细胞和经生长因子诱导后的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分层接种于经塑形的陶瓷化骨或Collagraft三维支架上,将形成的细胞/支架复合物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的皮下,建立牙源性上皮细胞复合间充质细胞的体内立体培养模型。14~18周后取材,采用HE染色、改良丽春红三色法、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移植物中的组织新生情况。结果:细胞在三维支架上形成了包含釉质样组织和牙本质牙髓复合体的牙齿样结构。新生的釉质样组织表达人成釉蛋白,其周围残留的牙源性上皮细胞表达人釉原蛋白mRNA。同时,人DSP蛋白在牙本质样组织中呈阳性表达。所有对照组标本中均未观察到该现象。结论:以优选出并经塑形的三维支架为载体,在裸鼠体内建立牙源性上皮细胞复合间充质细胞的立体培养模型,成功构建出组织工程化牙齿样结构。  相似文献   

8.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作为颌骨中心性上皮肿瘤占口腔颌面部肿瘤3.05%, 牙源性肿瘤63.2%[1]。上皮和基质同时恶变成为癌肉瘤, 极为罕见[2]。目前文献中仅有Shinoda(1992)[3]报告了1例术后5次复发, 放化疗后恶变为癌肉瘤。现将我院确诊的1例成釉细胞瘤恶变为牙源性癌肉瘤的病例, 谨供参考,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病史 钟某, 女, 44岁。10年前右颏部出现一无痛性包块(0.5 cm×0.5 cm), 渐进性长大。9年前到华西口腔医院治疗, 因不愿手术出院后在县医院行1周大剂量放疗。2年前54|自行脱落, 右下唇间歇性麻木, 半年前加…  相似文献   

9.
《口腔医学》2018,(4):320-323
目的回顾发生于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和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锥体束CT(CBCT)影像资料,寻找两者影像特点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下颌骨原发性成釉细胞瘤和牙源性角化囊性瘤CBCT影像资料,分为成釉细胞瘤(AME)组和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COT)组,对比观察两组CBCT影像特征。结果 AME组与KCOT组纳入患者各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灶部位、内部分隔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ME组病灶侧骨皮质膨隆程度(1.82±0.55)远高于KCOT组(1.16±0.24);AME组病灶侧颊和/或舌侧骨壁不连续17例,累及牙齿牙根吸收16例;KCOT组病灶骨壁不连续共9例,累及牙齿牙根吸收3例,统计显示骨皮质膨隆、骨壁连续性以及累及牙根吸收情况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BCT下病灶骨皮质膨隆程度、骨壁连续性以及累及牙根吸收的影像表现是鉴别下颌骨成釉细胞瘤与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成釉细胞瘤及牙源性角化囊肿中ICAM-1和VCAM-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成釉细胞瘤(AB)及牙源性角化囊肿(OKC)中的表达及其与AB、OKC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对38例AB、10例OKC、7例正常口腔黏膜(NOM)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结合病例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ICAM-1和VCAM-1在AB、OKC和NOM3组表达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ICAM-1在AB中的阳性率达65.2%,显著高于NOM(14.3%),OKC(60.0%)与NOM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VCAM-1在AB中的阳性血管数也显著高于OKC和NOM。ICAM-1和VCAM-1表达与AB的组织病理分型、年龄、性别和发生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细胞黏附分子ICAM-1和VCAM-1与AB及OKC的发生、发展及细胞分化与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1.
体外持续培养对人牙髓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人牙髓细胞在体外持续培养时,其分化能力的变化趋势。方法:体外持续培养人牙髓细胞,检测不同代次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钙化能力及Ⅰ型胶原表达,并对比分析。结果:随着体外培养细胞代次的增多,在同等刺激分化条件下,人牙髓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钙化结节的数目和面积逐渐减少,Ⅰ型胶原表达合成逐渐减少。结论:人牙髓细胞在体外持续培养时,分化能力逐渐下降,可能与其含有的未分化细胞(人牙髓干细胞)数目逐渐减少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作者观察了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以及DMEM和RPMI1640二种常用培养液在人牙髓细胞体外培养中的效果。结果表明,组织块法培养出的牙髓细胞为单一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用DMEM时,其传代成功率明显高于用RPMI1604;胰蛋白酶消化法、胰蛋白酶和胶原酶联用可培养出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少量的校形细胞和内皮样细胞,但细胞数量较少,生长缓慢,达不到传代要求。DMEM在培养板和组织培养瓶中均较适合牙髓细胞的生长,而RPMI1640效果不理想。提示组织块法和DMEM适合于人牙髓细胞的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人牙囊细胞 (dentalfolliclecells ,DFCs)的体外培养方法 ,为牙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可靠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 :分离人 8月龄胚胎下颌磨牙牙胚 ,胰酶消化后分离牙囊组织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相结合原代培养人牙囊细胞 ,利用牙囊细胞和上皮根鞘细胞对胰酶的耐受性差别分离纯化 ,通过倒置显微镜及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 ;采用免疫组化波形丝蛋白 (vimemtin ,Vim)、角蛋白(cytokeration ,CK)、Ⅰ型胶原 (typeⅠcollagen ,ColⅠ )、Ⅲ型胶原 (typeⅢcollagen ,ColⅢ )、纤维连接蛋白 (fibronectin ,FN)和早期矿化相关的标志骨桥蛋白 (osteopontin ,OPN)、骨涎蛋白 (bonesialapretion ,BSP)的表达情况对细胞做表型鉴定。结果 :原代培养的人牙囊细胞生长良好 ,但其中混有少量上皮根鞘细胞 ,经传代可完全分离 ,传至 11代仍保持原有活力 ;牙囊细胞为长梭型 ,成纤维样 ;电镜下见细胞核浆比例大 ,核仁明显 ,含有溶酶体、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体 ,含有大量的中间丝。电镜结果显示细胞代谢旺盛 ,增殖活性高 ,含有牙囊细胞特有的高密度电子颗粒 ,免疫组化Vim、ColⅠ、ColⅢ、FN、OPN、BSP呈阳性着色 ,抗角蛋白呈阴性着色。结论 :本实验培养的是牙囊细  相似文献   

14.
人牙囊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应用酶消化法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合法引产人胚胎乳牙胚的牙囊组织,消化法获得人牙囊细胞,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波形丝蛋白、Ⅰ型胶原表达,RT—PCR检测细胞的骨钙素、骨涎蛋白、碱性磷酸酶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的人牙囊细胞呈成纤维细胞形态,有部分一上皮成分混杂,经纯化后可排除;在牙囊细胞中Ⅰ型胶原和波形丝蛋白的表达呈阳性,定位于细胞的胞质中;RT—PCR结果显示骨涎蛋白、骨钙素、碱性磷酸酶表达。结论:体外培养的人牙囊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的特性,具有合成Ⅰ型胶原的能力;不同程度表达Ⅰ型胶原、骨钙素、骨涎蛋白、碱性磷酸酶等矿化相关蛋白。  相似文献   

15.
体外培养的人牙髓细胞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培养来源于人体的牙髓细胞并对其细胞表型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培养人牙髓细胞,根据牙髓的细胞成分选择特异性抗体,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其细胞表型进行分析。结果:Ⅲ型胶原在体外培养的牙髓细胞中广泛表达,ON和OPN表达也较广泛,阳性细胞呈星形,伸出多个胞浆突起互相连接;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CD34表达细胞为集落状,前者呈细长的梭形,后者呈圆形;Ⅰ型胶原、BSP和OC仅在少量细胞中表达,且细胞形态不规则;DSP、NF、CD14及CD45均为阴性。结论:体外培养的人牙髓细胞表型呈现多样性,表达平滑肌、内皮细胞及骨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体外培养大鼠牙囊细胞(RDFCs),鉴定其细胞来源及表型,为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选择出生后6-7d SD仔鼠,分离上、下颌第一、第二磨牙牙胚,取牙囊组织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波形丝蛋白(Vimentin,VIM)和角蛋白(Cytokeratin,CK)鉴定其细胞来源;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细胞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Ⅰ型胶原(type Ⅰ collagen,CoL-Ⅰ)、Ⅲ型胶原(typeⅢ collagen,CoL-Ⅲ)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结果:细胞形态呈多形性,有长梭形,纺锤形、不规则三角形等,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角蛋白染色阴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OPN、BSP、CoL-Ⅰ、CoL-Ⅲ、FN在胞浆中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结论:大鼠牙囊细胞来源于外胚间充质,具有成纤维细胞的形态特征及成骨/成牙骨质细胞表型特征,可将牙囊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再生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人牙髓干细胞在体外成骨向分化潜能。方法:用免疫磁珠法分选人牙髓干细胞并检测其干细胞表面标志物Stro-1、CD29、CD34、CD44、CD45、CD90、CD105的表达。体外诱导人牙髓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诱导后细胞的成骨活性和矿化结节形成情况,通过real-time PCR分析成骨相关基因ALP、col I、RunX2、OC的表达,未成骨诱导细胞作为对照。结果:人牙髓干细胞阳性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Stro-1、CD29、CD44、CD90、CD105,阴性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CD45。成骨诱导5d、7d、14d ALP染色阳性,21d茜素红染色仅诱导组可见明显钙结节形成,对照组为阴性。成骨相关基因ALP、RunX2和Col I mRNA在成骨诱导早期高表达,OC mRNA在成骨诱导14d表达开始逐渐升高。结论:经磁珠分选纯化的人牙髓干细胞在成骨诱导条件下可向成骨细胞分化,形成钙盐沉积和矿化结节,ALP、col I、RunX2、OC参与了成骨向分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Mineralized nodule formation by human dental papilla cells in culture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Human dental papilla cells were enzymatically separated from deciduous tooth germs of an 8-month-old embryo legally aborted. the second passage cells were cultured up to 35 days in 3 groups. The β-gp group was cultured in the Dulbecco MEM containing ascorbic acie and β-glycerophosphate supplemented with 15% fetal bovine serum. The Dex group was in the same medium, in addition containing dexamethasone. The Control group contained none of the 3 chemicals, Mineralized nodules were formed after 15 days in the β-GP and Dex groups. Only in the presence of ascorbic acid and organic phosphate did they mineralize. The addition of dexamethasone caus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nodules. By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nodules contained needle-shaped crystals associated with a network of collagen fibrils. Calcium and phosphorus were detected by energy-dispersive X-ray diffiractometry. Cells showed high levels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which was increased 2∼3 times in the presence of the 3 chemical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uman dental papilla cells have the ability to from dentin in culture. The formation of mineralized nodules by human dental papilla in vitro provides a useful model for studying the morphogenesis and differentiation of dental papilla cctomesenchy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