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这是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也是对执政規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共产党执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这是一个重大的命题和要求.把"三个代表"与党的执政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在深入思考我们党长期执政以及世界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执政规律是党的自身建设规律与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的辩证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规律.认识党的执政规律,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党必须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意识;把发展做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实现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推进理论创新的统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统一,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李彦平 《理论界》2009,(6):40-42
党的执政能力是党的政治能力的体现,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的具体保障,关系到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党的执政能力的形成与党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党的执政规律是分不开的,是党自我认知、自我改善、自我成熟的体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突出表现为党的执政理念的转换,党的执政方式的变化以及对党的执政绩效评价体系的转换.党的执政能力的不断提升给我们很多重要的启示,对于我们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完成党的历史使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芳  袁潇 《社会科学》2005,(6):28-33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觉坚持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本质、执政能力与执政规律、执政能力与执政体制、执政能力与执政方式的辩证统一,既是科学理解和全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辩证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党把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更加遵循客观规律基础上的重要标志,更是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达到新高度和新境界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6.
基于政党政治视角,处理好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特殊规律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执政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的关系,对于深化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总结党的执政得失,维护执政地位是尤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从一般到特殊: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握执政规律 ,是任何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关键。在 2 1世纪 ,中国共产党能否完全掌握和科学运用执政规律 ,事关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 ,必须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即把认识世界上一切政党执政的普遍规律、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作为切入点 ,选择世界一切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一切共产党政党执政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特殊规律这样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8.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这是党的建设一个重大的课题。我们必须遵循执政为民等执政规律,才能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党的执政规律的研究。他不仅向全党提出了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新要求,而且对深化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根本指导思想、客观依据、研究重点、目标要求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从而形成了一整套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执政规律是社会主义条件下 ,执政的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及其与先进社会生产力、与先进社会文化、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时代的发展变化的关系互动规律。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既受时代发展的影响 ,也受各国国情条件的制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 ,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包含了对执政规律认识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11.
党的执政能力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自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与具体实践。市场经济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逻辑起点;世界历史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方位;社会利益整合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其实质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执政任务和执政目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亦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应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布局由"四位一体"提升为"五位一体"。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和伟大创新,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我们党落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是对全球气候变暖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前瞻性回应,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时代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政党执政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深化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是历史与现实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一个崭新的重大理论课题。执政党必须提高执政绩效,以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执政党必须全心全意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不断扩大其社会基础;执政党必须善于把握执政方式,处理好党同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处理好同其它党派的关系;执政党必须从严治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4.
执政合法性与执政党所秉承的执政逻辑、倡导的执政伦理以及对执政规律的遵循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决定执政党长期执政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在由革命逻辑向执政逻辑转换的过程中,通过增强执政合理性来提高执政有效性,使执政的价值追求与执政实践相耦合、执政理念的正当性与执政行为的正义性相统一、执政绩效的提高与执政的合规律性相一致,不断获取执政合法性资源,巩固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从而实现长期执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时期的党内矛盾和争论主要围绕怎样"夺取政权"问题进行,在执政时期则主要围绕如何"治国理政"问题开展.执政时期的党内矛盾,主要是大政方针方面的意见分歧,有时是党内政治权力之争.当两者交织在一起时,党内矛盾和争论就显得特别激烈.研究苏共在执政时期如何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如何对待党内争论和组织处理的关系,如何看待党内出现的派别和争论等问题,可以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的唯一执政党.总结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就必须在执政实践中坚持先进的、科学的执政理念,并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改进和完善执政方式、遵循执政规律.探析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期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根据新时期新形势而提出的重要思想。本文阐述了共产党执政规律主要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严治党,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等规律。不断深化对这些规律的认识对于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我们就能够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其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的认识,给从事党建研究的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对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共产党的执政威信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记者宋奇、杨义芹专程走访了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生导师、教授蔡长水,请蔡教授就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问题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总结执政经验,把握执政规律,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必须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执政为公,实现党的根本宗旨;必须坚持转变执政方式,实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20.
政党的执政规律是执政党在控制和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反映政党政治本质和必然性的法则和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不但具有执政规律的一般性,也有不同于资产阶级政党的特点,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探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熟知与掌握执政规律可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还要继续深化对执政规律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