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浆水作为菌株分离源,分离筛选产γ-氨基丁酸(GABA)乳酸菌,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GABA,并对筛选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种属鉴定、发酵特性分析及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共分离筛选出21株乳酸菌,具有产GABA能力的有6株,经鉴定其中5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株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ans)。选取GABA产量最高的一株植物乳杆菌,编号为2,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确定其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 pH值5.8,发酵温度36 ℃,发酵时间60 h。在此优化条件下,GABA产量可达0.78 g/L,比优化前产量(0.22 g/L)提高约3.5倍。  相似文献   

2.
采用MRS-碳酸钙培养基从清香酒醅中筛选出具有明显溶钙圈的47株细菌,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47株乳酸菌中有20株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16株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7株布氏乳杆菌(L.buchneri)和4株戊糖乳杆菌(L.pentosus)。利用比浊法对47株乳酸菌自溶度进行测定,其自溶度为5.01%~29.27%,自溶度大小与菌种没有明显相关性,表现出自溶度菌株特异性。进一步考察了自溶度较高的9株乳酸菌的自溶特性,发现大多数菌株的自溶度随环境温度和pH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为得到高抗氧化性功能的益生乳酸菌,从四川、新疆等地自然发酵泡菜样品中筛选得到8株具有良好过氧化氢耐受性的菌株,通过无菌体细胞发酵液和完整细胞菌悬液的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O2-·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以及GSH-Px活性试验,发现5株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通过酵母细胞存活模型试验进一步筛选,得到对酵母细胞保护作用较强的AR247、AR281和AR308,其无菌体细胞发酵液加入后,酵母存活率提高为原来的3~4倍。经16S r DNA鉴定其分别为短乳杆菌、短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乳杆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产量以及其与谷氨酸脱羧酶系统关键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实验结合GABA产量、基因组学调查和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系统基因的扩增结果,发现产GABA的菌株在短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中分布较多,这2个种属可作为产GABA菌株的主要筛选对象。通过qRT-PCR研究短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不同生长时期GAD相关基因转录情况,结果表明,短乳杆菌的gad B和gad C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相似,且在对数后期或稳定前期达到高峰。文中的短乳杆菌高产GABA可能与其gad C和gad B的高表达有关。植物乳杆菌的gad B表达变化与短乳杆菌类似,但是与GABA的产量之间相关性较弱,可能存在其他因素的影响。该研究为产GABA菌株的筛选,乳杆菌中GAD基因的表达调控,GABA发酵工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得到一株GABA产量较高的乳酸菌,以酸马奶样品中分离得到的17种乳酸菌为试验菌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其GABA产量,筛选出一株产GABA能力较强的乳酸菌,其编号为43。通过菌株43的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分析,对其进行同源性比较并绘制系统发育树,将菌株43鉴定为植物乳杆菌。以菌株43作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诱变研究。通过诱变处理最终得到一株GABA产量较高的突变菌株43-7,其GABA产量为1.051 g/L,GABA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3.6%,其经10次传代后稳定性较好。为微生物发酵法生产GABA提供了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正行  岳喜庆 《食品科学》2015,36(9):125-129
从腌虾蛄中分离49 株疑似乳酸菌株,通过菌株的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初步筛选出L14、L22、L28这3 株乳酸菌菌株。再通过16S rDNA序列测定和分析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菌株L14与屎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ium)的相似性达到99%,菌株L22与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的相似性达到98%,菌株L28与棒状乳杆菌扭曲亚种(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 subsp. torquens)的相似性达到99%。对3 株菌株的生长情况、产酸、耐温和耐盐等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 株菌株在24 h内生长情况OD600 nm值均超过1.0,测定24 h内菌株产酸pH值均在4.0左右,菌株L22最低可达到pH 3.97,3 株菌株在25~35 ℃之间生长性能良好,均能在食盐质量浓度为60 g/L的情况下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东北酸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耐酸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高耐酸性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分析技术,对自然发酵酸菜中分离纯化的乳酸菌菌株进行初步鉴别,随后利用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进行种属鉴定,并筛选在pH 3.0条件下存活率较高的菌株。结果表明,72 株分离乳酸菌包括62 株乳杆菌和10 株乳球菌,其中有21 株菌的指纹图谱不相同,经鉴定,分别为乳肠球菌(Enterococcus lactis)、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米曲霉乳杆菌(L. oryzae)、短乳杆菌(L. brevis)、副干酪乳杆菌(L. paracasei)、棒状乳杆菌(L. coryniformis)。pH 3.0条件下存活率在75%以上的菌株有8 株,管家基因rpo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高耐酸性的两株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为开发功能性乳酸菌食品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李欣  武俊瑞  田甜  岳喜庆 《食品科学》2014,35(1):150-154
从黑龙江大庆地区采集7份采用传统方法制作的自然发酵酸菜发酵液,从中分离和筛选出14株乳酸菌疑似菌株,提取其16S rDNA,并经测序、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等方法,对其属种进行鉴定。初步筛选出在pH值为2.5、3.0和3.5的酸性条件下均能够生长的耐酸菌株6株,并进一步利用活菌计数法得出菌株在pH3.0条件下的存活率。结果表明:14株菌株均为乳酸菌,其中4株为弯曲乳杆菌(HD12-1、HD13-5、HD14-1和HD15-1),1株为短乳杆菌(HD18-2),3株为清酒乳杆菌(HD12-2、HD13-1和HD16-5),1株为肠膜明串珠菌(HD18-3),5株为植物乳杆菌(HD14-3、HD15-2、HD16-2、HD17-3和HD17-4),且筛选出pH 3.0条件下存活率在2%以上的6株菌株,分别为HD12-1、HD13-1、HD14-1、HD15-1、HD16-2和HD16-5。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利用传统培养法从自然发酵的新疆特色食品中分离筛选出3株菌,通过菌株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L-6、L-7和L-8分别被鉴定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及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产酸试验结果表明,这3株菌均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发酵12 h后发酵液pH值可达4.0以下,其中菌株L-7产酸能力最强,在15 h后其发酵液pH值在3.5以下,可用于辣椒酱或其他发酵食品发酵剂的研制。  相似文献   

10.
从传统发酵鱼酱酸中筛选出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乳酸菌并分析其菌株发酵特性。通过薄层色谱法定性、Berthelot比色法定量获得产GABA菌株,并进行耐酸、耐胆盐、氨基酸脱羧酶活性、抑菌性、生长曲线及pH值、产酸速率等菌株发酵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分离自鱼酱酸不同发酵阶段的387 株乳酸菌中,获得15 株典型产GABA菌株,包括2 株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1 株熊蜂魏斯氏菌(Weissella bombi)、11 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1 株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15 株乳酸菌产GABA能力及发酵特性在主成分分析图上差异显著,其中食窦魏斯氏菌Y113产GABA量为0.239 mg/mL,高于其他菌株;植物乳杆菌Y279和Y64展现出较好的耐酸性、耐胆盐性、抑菌性、无氨基酸脱羧酶活性、生长速率及产酸速率快的特点。鉴于其优良的发酵特性、益生特性及产GABA能力,菌株Y279可作为鱼酱酸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的潜在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1.
采用薄层层析色谱法结合Berthelot比色法,从东北传统腌渍蔬菜中筛选产γ-氨基丁酸(GABA)乳酸菌。采用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RNA测序鉴定乳酸菌。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耐酸、耐胆盐、抗氧化、抑菌性及产酸速率等生物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具有良好生物特性的乳酸菌。结果表明:从源于传统腌渍蔬菜的40株乳酸菌中获得5株典型产GABA乳酸菌菌株,经鉴定1株为坎氏魏斯氏菌HJL2,另4株均为植物乳杆菌,分别是菌株PJ-7、HJG1-3、L-9、L-11。其中,分离自发酵萝卜的植物乳杆菌PJ-7合成GABA的能力较好,产量达0.48 mg/mL。5株乳酸菌的耐酸、耐胆盐、抗氧化等生物特性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植物乳杆菌PJ-7的生物特性综合评分位列第一。植物乳杆菌PJ-7优良的GABA合成能力以及良好的生物特性可为研发富含GABA的腌渍蔬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12):120-125
利用薄层层析法从泡菜乳酸菌中筛选出1株高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菌株,通过API50CHL糖发酵测定、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短乳杆菌,并命名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PD1-2。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该菌在含10 g/L谷氨酸钠(sodium glutamate,MSG)的MRS培养基中发酵48 h,生产GABA的转化率达100%;在含50 g/L MSG的MRS培养基中发酵72 h,GABA的转化率达93.7%。通过抗菌性实验发现,该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藤黄微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大肠杆菌均具有抗菌性,且初步确定抑菌物质为细菌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传统的可培养方法对广西青年人肠道乳酸菌进行了分离与纯化,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并将筛选菌株作为酸奶发酵剂应用。结果表明,分离到的23株乳酸菌中被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11株,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6株,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2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1株,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e)2株和口乳杆菌(Lactobacillus oris)1株。筛选乳酸菌制作的酸奶之间芳香类物质差异并不显著(P>0.05),而酸奶样品间酸味、后味A和丰度差异较大。进一步分析表明,副干酪乳杆菌HBUAS54287、唾液乳杆菌HBUAS54223与HBUAS54248、格氏乳杆菌HBUAS54233、发酵乳杆菌HBUAS54238与HBUAS54318乳酸产生能力较强,可进一步筛选用于酸奶复合发酵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得到一株高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乳酸菌,本研究选取传统发酵食品作为菌株来源,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分离出的20株乳酸菌的GABA生产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高产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及产GABA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得到一株GABA高产菌株14#,其发酵液中GABA含量为2.30 g/L,经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研究其产GABA的影响因素并确定发酵优化条件为:MRS基础发酵培养基中以15 g/L的葡萄糖作为碳源,以10 g/L的酵母粉和15 g/L的牛肉膏作为复合氮源,添加1.5% L-谷氨酸钠,接种量为4%,初始pH为6.0,37 ℃静置培养48 h。优化后GABA含量可达9.12 g/L,比优化前产量(2.30 g/L)提高了近3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具有优良发酵特性的乳酸菌进行南瓜汁发酵,从不同品牌酸奶及泡菜浓浆中,通过MRS培养基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菌种分离,初步得到乳酸菌9株。通过对得到的菌株进行产酸能力、耐酸及耐胆盐能力测定筛选出St1、St3、St5、St8 4株乳酸杆菌。将筛选出的菌株接种于南瓜汁中发酵,得到的发酵液酸度适中、乳酸菌生长良好。因此,确定这4株菌作为后续发酵菌株。对优选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这4株乳酸菌分别为: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及鼠李糖乳杆菌。  相似文献   

16.
从自然发酵泡菜汁中分离筛选乳酸菌优良菌株,并对其生长与发酵特性进行研究.从分离到的13株乳杆菌中筛选出11株产乳酸菌株,通过测定菌液OD值、pH值和亚硝酸盐降解率,筛选出2株生长速度快、发酵活力高、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强的优良菌株;通过测定不同初始pH、不同培养温度、不同盐浓度下的菌液OD值和总酸度,得2株优良菌株最佳生长和产酸条件.试验可为纯菌种泡菜发酵剂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一种快速的分离筛选法,即利用pH 2.5和1% 胆盐的MRS液体培养基,对自然发酵肉制品中耐高酸耐胆盐的乳杆菌进行富集,从中分离纯化得到77株乳杆菌.通过对分离菌株进行耐高酸(pH值2.5)、0.3%胆盐的生长的进一步测定,筛选出了21株耐酸及胆汁酸盐菌株,最后运用API 50CHL对筛选菌株进行了鉴定.这些菌株可活体摄入人体肠道,发挥其益生性,为益生性发酵剂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γ-氨基丁酸发酵乳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内蒙古发酵乳制品中分离出的高产γ-氨基丁酸(GABA)的菌株与传统发酵酸奶的菌株(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相结合,研制出GABA发酵乳。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了属种鉴定;通过菌株复配、优化发酵温度和接种量,使最终的产品性状优良,且保证GABA的产量相对较高;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产品中GABA的含量。结果表明:分离出的高产GABA的菌属于植物乳杆菌;当植物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比例为0.5∶0.5∶1.5,接种量为2%,发酵温度为43℃时,产品的性状最优,且GABA的产量也相对较高;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发酵乳中GABA的含量为1.515 1 g/L。该菌株作为发酵剂,将对今后开发新型功能性乳制品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金华火腿、光明酸奶、光明奶酪、味全乳酸菌饮品及泡菜等样品中分离得到100余株乳酸菌菌株,利用高胆固醇MRS-CHOL培养基测定其体外胆固醇去除能力,从中筛选得到一株高效去除胆固醇的菌株JH-1,去除率达到48.68%。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菌株JH-1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研究了培养时间、接种量、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以及基质中胆固醇胶束质量浓度对胆固醇去除率的影响,发现短乳杆菌JH-1分别在时间为48 h,接种量体积分数为3%,培养温度为37℃,初始pH值为6,胆固醇胶束质量浓度为1 mg/mL时,胆固醇去除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0.
对10?株分离于水果发酵液等不同来源的乳酸菌进行耐受性筛选,得到性能优良的植物乳杆菌ZG2和干酪乳杆菌GG8作为梨汁发酵菌株,并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梨汁的活菌数、pH值、有机酸与挥发性成分对2?株乳酸菌的发酵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ZG2发酵前期活菌数下降迅速,发酵持续时间较短;GG8发酵结束后pH值低于ZG2;2?种发酵液中有机酸种类相似,ZG2产乳酸能力较强,GG8发酵产柠檬酸和总酸含量明显多于ZG2;发酵前后构成梨汁主体风味的物质相似,分别为2-甲氧基-3-甲基吡嗪、芳樟醇和松油醇,2?株菌均在发酵中期产生的挥发性成分最丰富,发酵后期GG8产挥发性风味物质较丰富。相较植物乳杆菌ZG2,干酪乳杆菌GG8具有更大发酵潜力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