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中CD44V6(细胞粘附分子44变异体6)的表达及其与乳腺良恶性肿瘤、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90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45例,阴性45例)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中CD44V6的表达,分析CD44V6的表达与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CD44V6阳性表达率为71.1%,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15%;伴淋巴结转移组CD44V6阳性表达率为88.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3.3%;不同病理分型乳腺癌中CD44V6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临床分期和生存期乳腺癌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不同。结论:CD44V6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否的判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中CD44V6(细胞粘附分子44变异体6)的表达及其与乳腺良恶性肿瘤、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90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45例,阴性45例)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中CD44V6的表达,分析CD44V6的表达与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CD44V6阳性表达率为71.1%,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15%;伴淋巴结转移组CD44V6阳性表达率为88.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3.3%;不同病理分型乳腺癌中CD44V6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临床分期和生存期乳腺癌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不同。结论:CD44V6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否的判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正常乳腺组织、不典型增生、原位癌以及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相关病理指标及临床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148例不同乳腺病理组织(28例不典型增生、40例导管内癌及80例浸润性乳腺癌)以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使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中iNOS的表达水平。分析浸润性乳腺癌中iNOS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受累情况、TNM分期等临床病理指标,以及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iNOS在乳腺正常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而在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原位癌组织及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25.0%、52.5%及78.8%,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浸润性乳腺癌中,随着临床分期越晚及肿瘤直径越大,iNOS染色阳性率逐渐升高。在原位癌中iNOS染色阳性组5年无病生存率(61.9%)低于阴性组(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浸润性乳腺癌中,iNOS染色阳性组5年无病生存率(63.5%)与阴性组(70.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NOS在乳腺癌发生的早期阶段(不典型增生)即已出现表达升高,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与肿瘤直径相关,并影响原位癌患者预后。因此,iNOS可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JAM-A、p53和Ki67在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1例正常乳腺组织和51例乳腺癌组织的JAM-A、p53和Ki67的表达。结果:JAM-A在正常乳腺组织、不伴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和伴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AM-A的表达和乳腺癌患者病理分期相关,乳腺癌分期越晚,阳性率越低(P<0.05)。p53和Ki67在正常乳腺组织不表达,在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在TNBC中阳性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JAM-A、p53和Ki67在乳腺癌的治疗决策、预后评估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类固醇硫酸酯酶(steroid sulfatase,STS)蛋白及其mRNA在乳腺癌组织及相对应的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法检测4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STS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分析STS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STS蛋白主要表达于乳腺癌细胞和正常乳腺组织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内,有3例患者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核中可见STS蛋白的表达,乳腺间质组织未见STS蛋白表达.乳腺癌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STS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其mRNA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乳腺癌组织中STS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0.0%)明显高于其对应的正常乳腺组织(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分层分析显示,绝经前、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较晚的乳腺癌患者,其乳腺癌组织中STS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对应的正常乳腺组织(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可能通过高表达STS以促进自身合成雌激素,提高肿瘤局部的雌激素水平,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同时,随着肿瘤的生长,肿瘤局部合成的雌激素在肿瘤生长中的作用可能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ARID1A及PTE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并经病理科诊断为乳腺癌92例、乳腺纤维腺瘤55例及癌周正常乳腺组织38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各组中ARID1A及PTEN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在各组间表达的差异性及相关性;将乳腺癌组按照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组,统计分析这两种蛋白在各组间表达的差异性及与预后相关性。结果: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ARID1A及PTEN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乳腺纤维腺瘤及癌周正常乳腺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ID1A及PTEN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分子分型、远处转移等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ARID1A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T分期及脉管侵犯有关,而PTEN与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侵犯有关(P<0.05)。实验结果还显示ARID1A和PTE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43,P<0.05);ARID1A及PTEN蛋白表达缺失组的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阳性组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结论:ARID1A及 PTEN在乳腺癌中均存在低表达的状态,并与肿瘤的脉管侵犯、高级别组织学分级等恶性生物学特征间存负向关联性,有望成为提示乳腺癌预后的两项可供参考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P-gp、MRP和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gp、MRP和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40例乳腺良性病变旁正常组织中P-gp、MRP和C-erbB-2的表达水平。结果:(1)P-gp和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在乳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1),MR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在乳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2)P-gp、MRP在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C-erbB-2在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P<0·01)。(3)P-gp的表达率在C-erbB-2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C-erbB-2阴性的乳腺癌(P<0·05)。结论:P-gp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原发耐药机制,C-erbB-2的水平高低可能对P-gp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ampt)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确定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83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Nampt的表达情况。Nampt表达与临床病理变量间的关系采用χ2检验;Nampt对总生存率的预后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评价。结果 Nampt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其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在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阴性的癌组织中Nampt表达更高;Nampt高表达与较低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相关。结论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的Nampt与更多的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及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
邢志浩 《现代肿瘤医学》2018,(13):2037-2040
目的:探讨CITED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128例乳腺癌组织中CITED2蛋白的表达,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 CITED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CITED2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与ER及PR的表达呈负相关,与HER2的扩增呈正相关,与Ki-67增殖指数呈正相关,CITED2与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患者年龄、肿瘤体积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ITED2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并且不同免疫表型的乳腺癌组织中CITED2蛋白也有差异,这为临床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预测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耿姗姗  赵晶  顾林  许旭  刘红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2):1286-1289
目的:检测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K(HERV-K )包膜蛋白(env 蛋白)在不同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HERV-K env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ERV-K env 蛋白在95例乳腺癌组织、3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χ2检验用于分析HERV-K env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ERV-K env蛋白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浆,该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多呈强阳性或中度阳性表达,而在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多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HERV-K env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8.4%)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织(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HERV-K env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某些预后因素存在相关性。在HERV-K env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该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ER的表达状况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 均<0.05),而与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级以及PR的表达状况无相关性(P 均>0.05)。 结论:HERV-K env蛋白在乳腺良性肿瘤中多为阴性表达,而在乳腺癌中多呈阳性表达,并且可能与乳腺癌的发展及预后相关,该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可能是一种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 E in breast cancer tissu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 E, HER-2/neu, nm23-H1 and actin was detected in 80 breast cancer tissues and 18 benign breast tumor tissues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yclin E and the remaining genes or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over expression rate of cyclin E in malignant tissues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benign tumor tissues (P〈0.01). The over expression of cyclin E in later stage of diseas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early stage of disease (P〈0.05).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 E in ER positive tissue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ER negative tissues (P〈0.05).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 E in PR positive tissues and PR negative tissue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 E in HER-2/neu positive tissue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HER-2/neu negative tissues (P〈0.05). And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 E in ER, PR and HER-2/neu all positive tissues was much higher (P〈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 E between nm23-H1 positive tissues and nm23-H1 negative tissues (P〉0.05).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 E in actin positive and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tissue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actin negative or discontinuous distribution tissues (P〈0.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 E has a strong correlation to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bcl-2蛋白表达及DNA倍性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CM)定量分析63例原发性乳腺癌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22例乳腺良性肿瘤中bcl-2蛋白表达及DNA倍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DNA指数(DI)、S期比例(SPF)和增殖指数(PI)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和乳腺艮性肿瘤(P<0.05),而后两者在上述指标上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患者DI、SPF和Pl明显高于早期浸润癌患者和浸润性特殊类型癌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患者DI和SPF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P<0.05)bcl-2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癌组织bcl-2蛋白表达水平与SPF和PI呈负相关(P<0.05)结论:bcl-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DI和SPF与淋巴结转移有关;DNA含量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定量测定乳腺良恶性肿瘤弹性模量值,评价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415例女性乳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乳腺病变组织最大弹性模量值(Emax)和平均弹性模量值(Emean),分析与乳腺癌不同临床分期、分级及肿瘤大小的相关性,绘制ROC 曲线,并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乳腺癌晚期(Ⅲ期+Ⅳ期)Emax和Emean高于早期(Ⅰ期、Ⅱ期),且Ⅱ期Emax和Emean高于Ⅰ期,组织学分级Ⅲ级(低分化)Emax和Emean高于Ⅱ级(中分化)、Ⅰ级(高分化),且Ⅱ级(中分化)高于Ⅰ级(高分化);肿瘤大小与Emax和Emean呈正相关。ROC曲线显示,良恶性肿瘤诊断Emax及Emean临界值分别为:605 kPa、315 kPa,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08%、962%、935%和899%、919%、908%。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技术对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乙酰肝素酶(Hp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乙酰肝素酶mRNA及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pa 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3%(33/45),相对表达水平为0.65±0.37,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0.39±0.49/0.31±0.52),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Hpa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胞质,在卵巢癌组织中染色以(++)-(+++)为主(44.44%),明显强于卵巢良性肿瘤(13.33%)和正常卵巢组织(0.00%).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Hpa蛋白及mRNA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FIGO分期Ⅲ-IV的癌组织表达高于I-Ⅱ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rank 分析显示Hpa 表达阳性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p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病人的生存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上皮性卵巢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组织中bag-1、ER和PR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贠军  王岭  王廷  凌瑞  易军 《现代肿瘤医学》2005,13(4):464-465
目的检测bag-1,ER和P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情况,探讨bag-1、ER和PR的表达水平在乳腺癌发病、早期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了100例乳腺癌与35例乳腺良性肿瘤及1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石蜡标本切片中bag-1,ER和PR的表达与分布情况。结果bag-1在乳腺癌组织中,乳腺良性肿瘤中,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11.5%,10.0%,差异明显(P<0.05)。ER在乳腺癌组织中,乳腺良性肿瘤中,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0%,28.6%,30.0%,差异明显(P<0.05)。PR在乳腺癌组织中,乳腺良性肿瘤中,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0%,31.5%,30.0%,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乳腺癌发病过程中,bag-1,ER和PR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检测bag-1、ER和PR的表达与分布情况,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53蛋白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以及在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甲状腺肿瘤患者100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组织中VEGF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甲状腺恶性肿瘤VEGF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90%和48.39%,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P<0.01);VEGF和p53蛋白在不同年龄、性别、TNM分期、病理类型及肿瘤直径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中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恶性肿瘤伴淋巴结转移患者VEGF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10%和68.97%,明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VEGF判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灵敏度为62.90%,特异度为89.47%,阳性预测值为90.70%,阴性预测值为59.65%;p53蛋白判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灵敏度为48.39%,特异度为84.21%,阳性预测值为83.33%,阴性预测值为50.00%;VEGF联合p53蛋白判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灵敏度为70.97%,特异度为89.47%,阳性预测值为91.67%,阴性预测值为65.63%.结论 VEGF和p53蛋白表达上调可能与甲状腺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同时在鉴别良恶性甲状腺肿瘤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PN在54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20例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2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OPN在恶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7.80%,显著高于交界性卵巢肿瘤的35%和良性卵巢肿瘤的15%,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1)。OPN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无表达。OPN在Ⅲ~Ⅳ期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29);在有卵巢外转移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19)。OPN表达阳性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OPN阴性组(P=0.038)。OPN表达是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OPN在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OPN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卵巢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体检相关因子的合理选配对恶性肿瘤的早期防控意义,探讨如何提高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恶性肿瘤检出率.方法 以近3年健康体检上海电力职工89630例中发现并病理确诊的19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各种肿瘤检出率以及相关因子表达.结果 病理确诊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0.212%(190例).前4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0.125%(112例)、结直肠癌0.016%(14例)、肝癌0.011%(10例)和乳腺癌0.010%(9例).各种肿瘤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其中AFP在肝癌患者中表达水平最高,CA15-3在乳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最高,CEA在肠癌患者中表达水平最高,P<0.05,各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健康体检是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的重要途径,而不同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的检出作用各有特点,4项恶性肿瘤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体检相关因子对恶性肿瘤的早期防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IL-8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因子及生物学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IL-8、ER、PR、VEGF和CD105的表达。结果:1)103例乳腺癌组织中,IL-8阳性表达率为79.6%(82/103),正常及良性组织IL-8阳性率为13.8%(4/2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MVD计数值范围为0~17.67,中位数为5.33。3)IL-8与VEGF和MVD表达均呈现正相关性,rs值分别为0.332和0.425,P值均为0.000。4)IL-8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值分别为0.002和0.024。5)IL-8与ER、PR、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无关,P值分别为0.449、0.467、0.921和0.145。6)IL-8表达和MVD与乳腺癌预后有关,P值分别为0.006和0.002。结论:IL-8表达和MVD与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因素相关,IL-8和MVD高表达,预后差,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