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TrustZone的可信移动终端云服务安全接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冯登国  秦宇  张英骏 《软件学报》2016,27(6):1366-1383
可信云架构为云计算用户提供了安全可信的云服务执行环境,保护了用户私有数据的计算与存储安全. 然而在移动云计算高速发展的今天, 仍然没有移动终端接入可信云服务的安全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了一种可信移动终端云服务安全接入方案, 方案充分考虑了移动云计算应用背景, 利用ARM TrustZone硬件隔离技术构建可信移动终端, 保护云服务客户端及安全敏感操作在移动终端的安全执行, 结合物理不可克隆函数技术, 给出了移动终端密钥与敏感数据管理机制. 在此基础之上, 借鉴可信计算技术思想, 设计了云服务安全接入协议, 协议兼容可信云架构, 提供云服务端与移动客户端间的端到端认证. 分析了方案具备的6种安全属性, 给出了基于方案的移动云存储应用实例, 实现了方案的原型系统. 实验结果表明, 可信移动终端TCB较小, 方案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安全可控性, 整体运行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围绕嵌入式设备启动过程的安全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安全可信电路的设计,实现可信嵌入式系统.本文对该安全可信电路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首先在嵌入式设备上电后进行交互验证,然后再利用安全模组对启动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完整性度量,从而实现一种可信嵌入式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安全模组具有安全和低时延等特点.在可信嵌入式系统中可以实现完整性度量,从而实现嵌入式设备的安全启动.  相似文献   

3.
多级安全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经典BLP模型的部分主体权限过大的问题,基于可信计算技术,将可信的思想和时间特性融入到安全模型的设计,提出了基于时间可信的BLP模型(TTBLP).该模型以BLP模型为基础,引入可信状态和可信范畴的概念,动态调节主体的访问范围,保证了只有符合可信状态安全要求的主体才能访问特定可信范畴中的客体,并给出了TTBLP安全模型的基本设计思想、定义、公理和定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弥补了经典BLP模型的不足,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顾纯祥  王磊  祝跃飞 《计算机工程》2005,31(24):166-168
着重研究了无线自组网络上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的密钥生成问题,设计了一个分布式的密钥生成协议。该协议不需要预先分发任何秘密信息,不需要假设用户间存在安全信道和可信第三方,在设定系统参数后,自组网络的各站点运行该协议,就可以安全有效地生成与自己身份相对应的用户私钥,从而有效地使用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实现自组网络内部的端到端认证和保密通信。  相似文献   

5.
跨系统可信互联安全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各部门及行业信息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入发展的主题之一。本文提出通过建立可信互联平台,在实现跨系统互联的同时,保障信息交换和共享过程中各信息系统的信息网络安全。文中就跨系统可信互联的范围和目标进行了定义,提出和设计了可信互联平台安全体系,建立了安全体系实现框架,并对其中的边界防护机制和安全数据交换机制进行了论述。该安全体系已在实际应用中初步实现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设计安全的路由协议以确保网络与隐私信息安全是物联网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提出了一种Core-Selecting机制,并将该机制应用于物联网路由协议设计,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的物联网安全路由协议PALXC,有助于抵御合谋攻击和选出可信路由.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所设计的协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指纹信息进行点集拓扑变幻,从而实现一种分形变换环运算器,该分形运算器对于处理云计算平台中的可信密码、可信融合认证、可信云计算安全技术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8.
一种可信的云存储控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存储服务在以其低成本、高扩展等优势获得广泛青睐的同时,也为实现信息资产安全与隐私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目前,安全已成为云存储服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信的云存储控制模型(Trusted Control Model of Cloud Storage,TCMCS).TCMCS通过密文访问控制及完整性验证对用户数据进行预处理来保证数据的机密性与完整性;引入可信第三方存储密钥信息,以实现安全、可靠的数据共享;借鉴中间件的设计思想以屏蔽不同云存储平台之间的差异以及分离数据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操作与业务逻辑.基于安全的多方计算理论,证明了TCMCS的安全性.仿真实验表明,TCMCS在不降低云存储服务平台数据操作性能的基础上,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TCM的嵌入式可信终端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各种嵌入式终端的安全需求,借鉴普通安全PC中TPM的应用情况,结合操作系统微内核技术,提出一种嵌入式可信终端设计方案,该方案基于可信根TCM,实现了自启动代码、操作系统到上层应用程序的"自下而上"的可信链传递,适用于嵌入式终端的安全应用.最后,通过设计一个试验系统,重点阐述了可信启动的具体实现步骤,并分析了因此带来的性能变化.  相似文献   

10.
针对嵌入式终端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以及嵌入式终端信任链传递不完整等问题,结合可信计算的思想,提出了自底向上的和自顶向下的嵌入式可信终端信任链传递模型.基于该模型,以linux嵌入式系统平台为原型,设计了启动可信,操作系统加载可信以及应用程序的加载可信.可以较好地解决目前嵌入式终端面临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增强工业嵌入式系统的安全性是当今工业信息安全领域研究的核心议题。只依靠软件的安全机制已经不能充分地保护信息安全,而现有的可信平台模块是专为个人计算机设计的,不能满足工业嵌入式系统的特殊需求。通过研究可信计算技术,设计了基于可信平台模块TPM的嵌入式可信计算平台,并从软件结构和硬件结构,分析了可信平台模块和信任链的传递机制。最后,在ZYNQ硬件平台上进行可信验证,通过内核伪造攻击测试,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从而确保了工业嵌入式平台的安全可信。  相似文献   

12.
可信移动平台身份管理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网络用户身份管理难题及现有的身份管理方案存在的不足,基于可信移动平台完整性校验、保护存储、域隔离和访问控制以及远程平台校验等安全特性,提出了可信移动平台身份管理方案和协议;构建了对应于口令、证书、指纹等认证方式的身份矩阵;实现了多种方式的身份认证、身份认证审计记录,主密钥、审计密钥、平台AIK私钥的加密存储,以及移动平台的可信验证、加密身份的还原和服务提供者身份标志的查找定位,并实现了身份信息和认证数据的加密传输;进行了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在保护用户身份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大大减轻了用户身份管理的  相似文献   

13.
Trusted computing has become a new trend in the area of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the products of 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 begin to be used in application. Users will not use the product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unless it goes through the testing and evaluation. Here we concentrate on the testing and evaluation problem of 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 begin with constructing proper formalization model of 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 for testing, and establish a mathematical chain of trust model...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单机的安全问题已经非常重要,而BIOS的安全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的安全。本文首先分析了PC机中BIOS的安全问题,对EFI/UEFI做了简述,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可信UEFIBIOS的定义,针对BIOS的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可信平台控制模块(TPCM)在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UEFI)中建立信任链的方案,并对可信UEFIBIOS执行流程及信任链传递流程进行了分析,解决了BIOS信任链传递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网络设备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果网络设备不可信,网内所有计算机都可能面临被攻击的危险,所有数据也都可能面临被窃取的危险。所以网络设备是否安全地接入网络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的安全。提出了一种基于IMC/IMV的网络设备可信认证方法,在完成传统的平台身份认证的同时,进行平台可信状态验证,通过设计的完整性收集器(Integrity Measurement Collector,IMC)收集网络设备的可信状态信息,通过协议的多轮交互提交给完整性验证器(Integrity Measurement Verifier,IMV)进行验证,完成平台的完整性认证。实验表明,这种认证方式在实现网络设备的可信认证的同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可信路径及其基本的密切相关概念的内涵,阐释了主流平台中Linux、NT系列windows中的可信路径的基本原理。将目前针对Linux、windows两类主流平台的可信路径的主要攻击手段进行了试验,对该两类平台的可信路径的渗透情况作了试验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中的有关指标对该Linux、NT系列windows的可信路径安全机制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17.
可信计算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信计算是目前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它是在计算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从科学计算、容错计算到可信计算,介绍了可信计算的起源和发展,重点分析了可信计算属性、可信计算机系统和可信平台的体系结构等关键技术,并对目前可信计算的研究现状和可信软件系统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可信计算系统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中元  胡爱群 《计算机工程》2006,32(14):111-113
可信计算是信息安全研究的一个新阶段,它通过在计算设备硬件平台上引入安全芯片架构,通过其提供的安全特性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该文简要介绍了可信计算的起源和发展,重点分析了可信计算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可信平台模块、可信根等关键技术,并对目前的研究现状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依据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的框架,提出一种基于可信计算的安全区域边界防护模型。在模型中,运用可信平台三元对等鉴别技术,解决了区域边界防护网关自身完整性鉴别问题;采用可信网络连接建立与传递技术,实现了跨区域边界网络访问的全程可信;采用区域边界代理和控制策略分布执行的方式,实现了基于主客体的区域边界自主访问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0.
BLP模型存在完整性保护缺失、可信主体定义不明确和未考虑平台环境因素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可信等级的BLP改进模型TL-BLP。该模型引入主客体和平台的可信等级,并对BLP模型安全特性、主客体的敏感标记和状态转移规则进行改进,从而实现可信度的动态度量,保证访问操作平台的安全性,通过对BLP模型“下读上写”的限制,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分析结果表明,TL-BLP在保证信息机密性的基础上,能提高系统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实现基于可信度的访问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