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BRCA1 mRNA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37例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及6例正常胃组织中BRCA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逆转录PCR技术检测37例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及6例正常胃组织中BRCA1 mRNA 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中 BRCA1基因启动子 CpG 岛总甲基化率为48.6%(18/3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4%(2/37)]和正常胃组织[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41、5.021,P均〈0.05)。胃癌组织中BRCA1 mRNA阳性表达率为48.6%(18/37),显著低于癌旁组织[94.6%(35/37)]和正常胃组织[100.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15、5.520,P均〈0.05)。BRCA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BRCA1 mRNA表达成负相关( r=-0.515,P〈0.05)。结论 BRCA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可能是导致BRCA1 mRNA失表达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胃癌中PCDH8表达水平以及PCDH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分析PCDH8的甲基化差异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我们通过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65例胃癌组织标本和30例正常胃黏膜标本中PCDH8 mRNA及蛋白的表达,然后分析了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PCDH8基因启动子区在不同组织中的甲基化情况,并分析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PCDH8 mRNA、蛋白在正常胃组织中为阳性表达,而在胃癌组织中则表达缺失或下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DH8甲基化情况在胃癌组织(55.38%,36/65)与正常组织(0%,0/65)、癌旁组织(41.54%,27/65)与正常组织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65例胃癌患者中,其甲基化情况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为PCDH8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独立因素(P=0.026,95%CI 1.12~86.84)。结论:PCDH8甲基化及表达情况与胃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CDH8在调节胃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可能作为胃癌的抑癌基因而发挥作用,并作为标记物对胃癌的诊断、预后判定及治疗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第10号染色体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表达异常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MSP)检测45例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PTEN甲基化的表达情况。结果40.0%(18/45)的胃癌组织和2.2%(1/45)的癌旁正常组织PTEN基因发生甲基化,胃癌组织甲基化率显著增高(P〈0.05);低分化腺癌甲基化率为60.0%(15/25),高中分化腺癌甲基化率为15.0%(3/2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24例胃癌组织中,13例PTEN基因发生甲基化,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TEN甲基化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P〈0.05)。结论PTEN基因甲基化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PTEN基因甲基化在胃癌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胃癌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hMLH1启动子Ⅸ甲基化对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诊断明确且未经放化疗的胃癌手术切除标本41例及同病例癌旁黏膜。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hMLH1蛋白表达情况。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榆测标本hMLH1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胃癌组与癌旁组,hMLH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54%(24/41)和80.49%(33/41)(P〈0.05);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80.49%(33/41)和24.39%(10/41)(P〈0.05);完全甲基化率分别为41.46%(17/41)和19.51%(8/41)(P〈0.05);部分甲基化率分别为39.02%(16/41)和4.88%(2/41)(P〈0.05)。无论胃癌组织还是癌旁组织,完全甲基化病例均出现hMLH1蛋白表达缺失,部分甲基化病例和启动子未甲基化病例均有hMLH1蛋白表达。hMLHI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导致hMLH1蛋白表达降低的主要原因;胃黏膜hMLH1蛋白表达降低有助于胃癌的预警。  相似文献   

5.
王红兵  陈卫昌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3):1423-1426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情况,探讨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30例胃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10例正常胃组织中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ERCC1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胃癌组织中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完全甲基化率为46.7%(14/30),部分甲基化率为30.0%(9/30),总甲基化率为76.7%(23/30),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中该基因的甲基化率1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0例正常胃组织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的甲基化(0/10)。30例胃癌组织中ERCC1蛋白阴性表达率为70.0%(21/30),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中蛋白阴性表达率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例正常胃组织中ERCC1蛋白均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发生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其ERCC1蛋白表达率明显低于胃癌组织中未发生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其ERCC1蛋白表达率。  结论  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呈负相关,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蛋白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MCL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晖  吉晓霞  陆丽峰  石莺  凌晖  苏琦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24):1399-1402
目的:MCL1(myeloid cell leukemia-1)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本文从临床样本和细胞水平检测胃癌组织中MCL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MCL1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胃黏膜、癌旁胃黏膜和胃癌组织芯片中MCL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CL1蛋白在人胃癌BGC823、SGC7901、MKN28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CL1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的胞浆,着色呈黄色至棕黄色;正常胃黏膜、癌旁胃黏膜、胃癌中MCL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18%(4/22)、54.17%(26/48)、83.33%(75/90);MCL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胃黏膜及正常胃粘膜,癌旁胃黏膜与正常胃粘膜MCL1蛋白表达亦具有明显差异(P〈0.05);MCL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伴淋巴结转移组为93.48%(43/46),无淋巴结转移组为72.72%(32/4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与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S-P免疫组化法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L1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MCL1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钙黏附蛋白9(protocadherin 9,PCDH9)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08-01-2013-05-31武警广东总队医院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337例,Q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其中临床资料完整的142例肿瘤及癌旁组织中PCDH9及cyclin D1基因和蛋白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在142例肺癌组织中,PCDH9的表达为0.386±0.008,低于癌旁组织的0.994±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8,P〈0.001;cyclin D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为7.392±0.079,较癌旁组织的1.004±0.007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19,P=0.003。同一患者组织标本中的PCDH9与cyclin D1的表达呈负相关,r=-0.478,P=0.009。PCDH9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和组织来源无关,P值均〉0.05;而与肿瘤的分期、转移、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总生存时间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CDH9高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较低表达者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51,P〈0.001,cyclin D1高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较低表达者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36,P〈0.001。结论 PCDH9及cyclin D1表达可能与NSCLC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并可作为评估NSCLC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中Smad4(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homolog4)基因启动子区及第1外显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TGF-β1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取110例贲门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分别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Smad4基因的甲基化情况,RT-PCR方法检测Smad4 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mad4和TGF-β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贲门腺癌组织Smad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5.5%(6/110),Smad4基因第1外显子5′非翻译区的甲基化率为24.5%(27/110),相应癌旁正常黏膜均未检测到此两个位点的甲基化,癌组Smad4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且贲门腺癌中Smad4基因5′非翻译区发生甲基化的比率显并高于启动子区(P〈0.01)。贲门腺癌组织中Smad4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其甲基化与蛋白表达之间呈负相关。TGF-β1在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65.5%)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15.5%)(P〈0.01),且随肿瘤分期的增高和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TGF-β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Smad4蛋白和TGF-β1蛋白在贲门腺癌中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在贲门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Smad4基因第1外显子的5′非翻译区比启动子区更易发生高甲基化而导致基因沉默,Smad4甲基化及TGF-β1的过表达可能是贲门腺癌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PTEN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异常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嵩  于皆平  付萍  于红刚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4):1383-1386
目的:探讨PTEN基因表达、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胃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析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48.2%(27/56)的胃癌组织和3.6%(2/56)的癌旁胃组织PTEN基因启动子区发生甲基化.癌组织PTE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显著增高(P〈0.05):其中,2例甲基化癌旁胃组织均为胃癌组织中有甲基化的病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29例胃癌组织中.19例PTE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淋巴结转移的PTE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RT—PCR结果显示,所有甲基化的胃癌组织中PTEN mRNA均无表达,结论:胃癌中PTEN基因mRNA失表达与其启动子区甲基化有关,这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抑癌基因TMS1/ASC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方法应用MSP技术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TMS1/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MS1/ASC基因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未发生甲基化,而在癌组织中甲基化频率为46.9%(15/32),并且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其甲基化水平逐渐升高(χ^2=23.106,P〈0.05)。在15例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的BTCC标本中,14例同时伴有TMS1/ASC基因表达缺失或下调,两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γ=0.5842,P〈0.05)。TMS1/ASC mRNA和蛋白表达在正常膀胱组织和BTCC组织中分别为81.3%(26/32)、18.8%(6/32)(P〈0.01),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S1/ASC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导致该基因转录表达失活,使其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甚至缺失,这可能是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receptor—β,ER—β)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及ER—β蛋白的表达,同时分析ER—β启动子甲基化与ER—β的表达间的关系,以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ON二步法检测40例正常子宫内膜、40例子宫内膜息肉及2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蛋白的表达,同时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上述组织中ER—β的甲基化情况。结果正常子宫内膜中ER—β的表达较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显著增高(均P〈0.01),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则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ER-β基因甲基化率较子宫内膜癌显著降低(均P〈0.05)。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的阳性表达与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均呈负相关。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ER-β的基因甲基化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乃至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神经轴突导向分子SEMA3F在不同卵巢上皮肿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上皮性卵巢癌各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并初步探讨SEMA3F启动子区甲基化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12-01-2008-12-30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集的95例卵巢癌、30例交界性卵巢上皮肿瘤、30例良性卵巢上皮肿瘤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EMA3F的表达。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2013-05-01-2013-12-3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集的12例新鲜上皮性卵巢癌、10例新鲜良性卵巢上皮肿瘤、10例新鲜正常卵巢组织中SEMA3F的表达水平,并通过亚硫酸氢盐测序法(BSP)检测上皮性卵巢癌中SEMA3F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情况,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免疫组化显示,SEMA3F在不同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不同,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下降或缺失明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显示,SEMA3F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分期(χ2=27.100,P〈0.001)、组织学分级(χ2=10.673,P=0.005)及有无盆腔外腹膜转移(z=-4.447,P〈0.001)有关,但与患者的年龄(z=-0.670,P=0.503)、组织分类(χ2=3.729,P=0.444)和淋巴结转移(z=-0.584,P=0.559)无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SEMA3F阴性或低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23.5%(16/68),明显低于SEMA3F高表达组的52.6%(1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0,P=0.006。RT-PCR结果显示,SEMA3FmRNA相对表达量在正常卵巢组织(1±0.080)、良性卵巢上皮肿瘤(0.927±0.116)和上皮性卵巢癌中(0.436±0.122)依次下降,前两者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3,P〉0.05,但正常卵巢与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SEMA3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0,P〈0.05,且良性卵巢上皮肿瘤与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SEMA3F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979,P〈0.05。上皮性卵巢癌和正常卵巢组织中SEMA3F启动子区的平均甲基化率分别为23.17%和20.00%,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cadherin基因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与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检测80例临床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及40例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中T—cadherin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每例患者随访24个月。结果:80例胃癌标本中,T—cadherin阳性表达率仅为45.0%(36/80),与相应癌旁组织相、比明显减低。T—cadherin表达与组织分型(P=0.032)、肿瘤分化程度(P=0.037)、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P=0.010)及TNM分期有关(P=0.000),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80例胃癌标本中有38例存在T—cadherin启动子甲基化现象(47.5%),癌旁组织标本则全部呈非甲基化状态(100.0%)。T—cadherin启动子甲基化与组织分型(P=0.012)、肿瘤分化程度(P=0.020)、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P=0.020)及TNM分期有关(P=0.007),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0)。24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T—cadherin启动子甲基化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均较非甲基化组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胃癌的分化程度(P=0.030)、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P=0.010)及TNM分期(P=0.010)均可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分化程度低、发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的胃癌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结论:T—cadherin启动子甲基化是导致该蛋白表达下调的原因之一,与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胃癌恶性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对指导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ASSF1A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胃癌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和30例对照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胃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为65.0%(39/60),艋著高于癌旁组织6.7%(4/60),及对照组0%(0/30)(P〈0.01)。胃癌组织中不同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的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提示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MSP法对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检测有望成为胃癌早期监测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原发性肺癌中FHIT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技术(MSP),对59例人原发性肺癌组织(肺癌组)、32例肺正常组织(正常组)、15例癌旁组织(癌旁组)及11例支气管鳞状化生组织进行FHIT基因5’-CpG岛甲基化状况检测,甲基化阳性标本采用基因克隆测序技术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肺癌组、癌旁组和正常组的FHIT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37.3%(22/59)、20.0%(3/15)、0(0/32),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鳞状化生组织的甲基化阳性率为18.1%(2/11)。FHIT基因甲基化率肺癌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IT甲基化扩增产物测序结果显示,所有CpG岛中的胞嘧啶均保持不变,而CpG岛二核苷酸以外的胞嘧啶经过PCR扩增后,则被胸腺嘧啶取代。结论FHIT基因5’-CpG岛甲基化参与了肺癌的演变,可能在肺癌发生的早期阶段,采用MsP方法进行FHIT甲基化检测,可能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