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海洛因所致肾损害与横纹肌溶解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揭示海洛因成瘾与由之所致肾损害及横纹肌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透射电镜扫描的研究方法,对11例海洛因成瘾尸体。肾脏及腓肠肌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肾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研究。11例中6例检出肌红蛋白成份;对上述尸体肾脏及腓肠肌进行透射电镜扫描观察,不同程度地显示了一定的形态学特征。结论:肾组织中肌红蛋白的检出,揭示了海洛因滥用及其所致肾损害和横纹肌损害之间的关系,指出海洛因所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存在及其与海洛因成瘾者临床肌痛之间的关系,强调在海洛因所致横纹肌溶解症死者的肾脏组织中,如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可检出肌红蛋白的成份,对海洛因所致其它脏器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及其成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海洛因成瘾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随机分成3组:海洛因成瘾组、海洛因成瘾后戒断组和对照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对各组大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检测。结果①在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三组动物逃避潜伏期和搜索距离均随训练进程逐渐缩短,其中成瘾组的成绩大于戒断组和对照组(P〈0.01);②在Morris水迷宫空间搜索实验中,海洛因成瘾组和戒断组大鼠原平台所在象限的搜索时间及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其中成瘾组大鼠的成绩又小于戒断组大鼠(P〈0.05)。结论海洛因成瘾可损害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3.
海洛因成瘾大白鼠脑内神经元凋亡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海洛因成瘾大白鼠脑内神经元凋亡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采用递增法人为建立海洛因成瘾动物模型.设对照组和模型组,取两组动物多部位脑组织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电镜下清晰观察到海洛因成瘾大白鼠脑内多部位神经元凋亡各期的超微结构变化。正常对照组电镜超微影像正常。结论:海洛因成瘾大白鼠脑组织广泛出现神经元凋亡.这是海洛因成瘾致脑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形式.神经元凋亡的超微结构改变既具有细胞凋亡的一般形态特征也呈现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海洛因成瘾复吸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模仿人类吸毒→依赖(成瘾)→脱毒治疗→复吸→再依赖→再脱毒→再复吸的方式,建立海洛因成瘾复吸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海洛因成瘾复吸患者神经生物学、行为学、神经药理学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递增法人为地给动物注射海洛因造成动物成瘾,用美沙酮丁丙诺啡可乐定脱毒治疗。尔后再投用海洛因造成复吸、成瘾、再治疗→再复吸的方式处理,设对照组和模型组,观察动物的行为,神经系统形态学光镜、电镜下的组织变化,大脑部分递质的变化,以证实模型的建立。结果:动物成瘾期,催瘾试验阳性,戒断症状明显;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不同程度受损,中枢神经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均明显升高。结论:模仿人类吸毒→依赖(成瘾)→脱毒治疗→复吸→再依赖→再脱毒→再复吸的方式,建立海洛因成瘾复吸动物模型,对研究药物依赖状况下中枢神经的功能、形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洛因成瘾大白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模仿人类吸毒成瘾方式建立海洛因成瘾动物模型,研究其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为深入研究海洛因成瘾神经生物学、行为学、神经药理学、成瘾戒断治疗等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递增法人为建立海洛因成瘾动物模型,设对照组和实验组,取两组动物多部位脑组织于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海洛因成瘾大白鼠脑内多部位神经元胞体、轴突、树突都出现变性、坏死、凋亡等超微病理结构改变。对照组电镜超微影像正常。结论:海洛因成瘾大鼠脑组织出现广泛性损害,以变性为主,神经元凋亡是海洛因成瘾致脑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海洛因成瘾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探讨海洛因成瘾致脑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将2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海洛因模型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行纳洛酮激发试验,按照Maldonado戒断症状评分标准判断海洛因成瘾强度。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大鼠脑额叶皮质、海马、间脑、小脑和脑干5个脑区的NO、MDA和SOD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海洛因成瘾模型组大鼠纳洛酮激发试验阳性;额叶皮质、海马、间脑、小脑和脑干的NO、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SOD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上述各脑区NO与MDA的含量变化呈正相关(r=0.175,P〈0.05);NO与SOD的含量变化呈负相关(r=-0.384,P〈0.01);MDA与SOD的含量变化呈负相关(r=00.358,P〈0.05)。结论:海洛因成瘾脑组织出现自由基氧化损伤,引发脑组织一系列结构及功能变化,这可能是海洛因成瘾脑损害的一个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海洛因成瘾大鼠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及凋亡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洛因成瘾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及心肌凋亡的改变。【方法】建立大鼠海洛因成瘾模型,采用透射电镜及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原位探针标记(TUNEL)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及心肌凋亡的情况。【结果】大鼠海洛因成瘾组电镜改变主要表现在核浓缩,核变小,核膜皱缩,染色质凝集成块,线粒体嵴排列紊乱、消失及空泡变等。TUNNEL检测结果显示海洛因成瘾大鼠心肌出现凋亡阳性细胞。【结论】上述改变说明海洛因对心肌可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模仿人类吸毒成瘾和脱毒治疗的临床实例,建立三个阶段的海洛因成瘾、复吸大鼠模型,对其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c)的超微结构和全脑(不含脑垂体)多巴胺(DA)的含量做动态研究,为深入研究海洛因成瘾复吸神经生物学及戒断治疗等奠定基础。方法:动物设对照组和模型组,三阶段各组大鼠均取VTA、NAc于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改变,并测定各阶段各组大鼠全脑中的DA含量。结果:海洛因成瘾、复吸成瘾大鼠三阶段VTA、NAc神经元出现变性、凋亡、胀亡等超微结构改变,并随复吸次数增加而病变加重。三阶段海洛因成瘾复吸大鼠全脑DA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并随复吸次数增加,DA含量增加幅度呈下降趋势。结论:神经元凋亡是海洛因成瘾、复吸成瘾致脑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形式,脑内DA含量变化与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出现一致性变化。复吸次数越多,脑损害越重。  相似文献   

9.
丹参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肾脏损害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丹参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necrotizingpancreatitis,ANP)肾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胰腺炎组(P)和治疗组(T)。5%牛磺胆酸钠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制作ANP模型[1]。观察制模后2h及12h各组肾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及肾功能和肾组织学改变。结果与C组对比,P组在制模后2h及12h肾组织学损害及肾组织中白细胞浸润明显增加(P<0001)。与P组对比,制模后2hT组肾组织中中性粒细胞减少(P<0001),12h后肾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少(P<0001),2h及12h肾组织学损害均明显减轻(P<005)。结论丹参对ANP肾损害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海洛因成瘾大鼠脑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海洛因成瘾大鼠模型,电镜下观察其脑组织中血脑屏障及其周围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采用递增法给大鼠皮下注射海洛因人为建立海洛因成瘾动物模型,设对照组和模型组,取两组大鼠多部位脑组织作电镜观察。结果:海洛因成瘾大鼠脑内各取材部位在电镜下都能观察到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增加的一系列超微结构变化,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变薄、内皮细胞内吞饮小泡明显增多、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等。BBB毛细血管基膜外星形胶质细胞足板水肿,毛细血管周围星形胶质细胞也水肿。结论:海洛因成瘾大鼠脑组织广泛性出现BBB通透性增加的超微结构变化,BBB周围星形胶质细胞水肿,这些改变影响脑细胞与外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最后引起脑细胞损害,此作用应是海洛因致脑损害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髓质海绵肾的X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IVP)和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髓质海绵肾临床影像学资料,14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7例行IVP检查,4例仅行CT平扫检查,6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各自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结果:髓质海绵肾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肾实质内肾乳头区多发斑点状钙质样致密影,呈簇状分布成扇形排列。IVP表现为集合管扩张积液,内见结石,肾功能正常。CT平扫表现为肾盏旁锥体内多发小斑点状结石,成扇形排列。增强扫描后扩张的集合管内结石周围有造影剂充盈,无结石的集合管呈条纹状或小囊状造影剂积聚,肾功能正常。结论:髓质海绵肾的X线平片、IVP和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脱毒后海洛因依赖者的注意转移、情绪及针刺对其注意转移、情绪的影响。方法利用3.0T磁共振成像技术,采用基于注意转移的block刺激模式,选取海洛因依赖者与正常对照,在电针干预前后对正性情绪、负性情绪、海洛因相关三类注意线索执行认知任务时进行fMRI-BOLD技术扫描成像比较,选取相关脑区进行研究。结果电针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吸毒、正性、负性三类线索的激活脑区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电针后:实验组对正性线索激活的额叶背外侧区域、额下回、前扣带回、左侧纹状体的激活强度较针前明显增强。结论在本研究模式下,海洛因依赖者不存在注意转移障碍;电针治疗具有改善海洛因患者戒断后情绪状态持续低迷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大脑情绪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对大鼠胰岛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免疫反应(IR)细胞(D细胞)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单染法、形态计量法,观察海洛因依赖大鼠胰岛SS-IR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及平均灰度值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和盐水对照组比较,海洛因依赖大鼠胰岛SS-IR细胞免疫染色增强,平均灰度值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胰岛SS-IR细胞参与了海洛因依赖期间机体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吸毒人员舌、脉象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中医证素的关联。方法采集福州市公安戒毒所吸毒人员187例,其中海洛因53例,甲基苯丙胺128例,其他毒品6例。吸毒人员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标准和苯丙胺类药物依赖诊断标准。结果吸毒人员最常见舌脉为:舌淡紫苔薄黄,脉沉弦滑;舌淡紫与证素肝、肾相关(P<0.05),苔薄黄与证素血虚相关(P<0.05),脉弦与证素脾、湿和气虚相关(P<0.05),脉沉与证素痰和气滞相关(P<0.05),脉滑与证素肾、脾及湿、热、血瘀相关(P<0.05)。结论1、吸毒人员最常见舌脉为:舌淡紫苔薄黄,脉沉弦滑,病位证素以肝、脾、肾为主,而病性证素以气虚、阳虚、气滞、血虚、阴虚、痰、湿为主;2、海洛因成瘾者与冰毒成瘾者舌象分布均为舌淡紫苔薄黄,而脉象分布,海洛因成瘾者以脉弦为主,冰毒成瘾者以脉沉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电针对大鼠海洛因觅药行为及成瘛相关脑区FosB的影响.方法:用累进固定比率程序建立大鼠海洛因复吸模型,将动物随机分捆绑组、留针组、电针组,用小剂量海洛因引燃诱导海洛因觅药行为;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相关脑区的FosB表达.结果:与捆绑组相比,电针组大鼠有效鼻触数明显降低(P0.05),电针组(P<0.01)和留针组(P<0.01)扣带前皮质、扣带后皮质的FosB阳性细胞均显著降低;在中央杏仁核,电针组、留针组阳性细胞均显著降低(P<0.01).在伏隔核核区和壳区及腹侧被盖区,电针组FosB阳性细胞显著低于捆绑组和留针组(P<0.05).而在蓝斑,留针组的FosB阳性细胞明显低于捆绑组(P<0.05).结论:电针和留针对大鼠海洛因诱导的觅药行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扣带前皮质、扣带后皮质、基底杏仁核、中央杏仁核、伏隔核核区、伏隔核壳区、腹侧苍白球、腹侧被盖区、蓝斑等部位Fos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对海洛因成瘾大鼠及正常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海洛因成瘾组(Heroin组)、硫氢化钠组(NaHS组)和硫氢化钠十海洛因成瘾组(NaHS+ Heroin组),每组10只.Heroin组和NaHS+ Heroin组分别通过递增法皮下注射海洛因,对照组和NaHS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皮下注射前30 min,NaHS组和NaHS+ Heroin组腹腔注射NaHS,对照组和Heroin组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Morris水迷宫对4组大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的检测.结果:Heroin组在纳洛酮促戒断症状中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roin组的逃避潜伏期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的时间延长(P<0.01),NaHS+Heroin组的逃避潜伏期时间比Heroin组缩短(P<0.01);Heroin组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减少(P<0.01),NaHS+ Heroin组穿越平台的次数比Heroin组明显多(P<0.01).结论:海洛因成瘾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损害作用;外源性H2S可以减轻海洛因成瘾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H2S对正常大鼠的学习记忆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Babies born in a district general hospital to mothers taking heroi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effect of maternal abuse of heroin on newborn babies was studied in 25 babies born during 1982-6 to 23 heroin users, most of whom smoked the drug. Nineteen of the babies developed withdrawal symptoms, which in 12 were severe enough to require treatment. Five babies were born prematurely; 17 were adequately grown for their gestational age. Four mother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breast feeding. Twenty two infants were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into their mother's care with support from the family and community services;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only six were living in families in which the parents were married or had a stable relationship. Withdrawal symptoms were short lasting and often self limiting, and no evidence of adverse effect on postnat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as found. Unstable social circumstances with changes in family dynamics made follow up difficult. Further assessment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long term effect of maternal heroin abuse on children.  相似文献   

18.
刘旭辉  云鹰 《医学综述》2009,15(8):1239-1241
本文通过对历年文献的研究,综述了HIV/AIDS相关性肾损伤的原因,包括HIV、抗病毒药物、机会性感染、海洛因等对肾脏的损伤;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尿微量蛋白的检测,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肾脏疾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