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郭锐  路明  武怡  刘春梅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5):27-29,F0003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阿霉素大鼠蛋白激酶C(PKC)表达与心肌胶原重塑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8)、模型组(ADM组,n=12)及福辛普利组(F组,n=12),ADM组和F组制作心肌重塑模型,观察心肌的病理学改变;检测大鼠心肌组织PKC的表达及Ⅰ、Ⅲ型心肌胶原的表达并计算二者比值。结果F组大鼠大部分心肌组织损伤较ADM组明显减轻。F组心肌组织PKC表达,Ⅰ、Ⅲ型心肌胶原的表达及Ⅰ/Ⅲ比值较ADM组降低,但较NC组升高。结论PKC参与阿霉素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福辛普利干预能改善阿霉素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大鼠心肌细胞PKC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营养素-1(CT-1)在DCM大鼠心肌的表达及作用。方法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DCM组20只,腹腔内注射阿霉素(ADM)2.5mg/kg,2次/周,共6周,诱导大鼠DCM模型;对照组10只,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8周时行心脏超声检测,用VG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用半定量RT—PCR检测CT-1在对照组大鼠与DCM大鼠心肌的表达。结果DCM组的心脏较对照组明显扩大,且心肌纤维化明显,心肌CT-1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阿霉素诱导的DCM大鼠心肌中CT-1过度表达,可能与其保护心肌细胞、促进心肌细胞肥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探讨压力负荷增加大鼠模型心肌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手术组),利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压力负荷增加大鼠模型,造模8周后观察左室心肌病理形态胶原染色、左室心肌间质超微结构等心肌纤维化指标的改变;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心肌组织α2(Ⅰ)胶原、α2(Ⅲ)胶原的基因表达。结果假手术组造模后左室心肌胶原染色在心肌细胞间仅有少许鲜红色胶原纤维;模型组造模后左室心肌病理形态胶原染色显示心肌细胞间有大量的鲜红色胶原纤维存在;左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也见明显异常改变。模型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α2(Ⅰ)胶原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上升(P〈0.01),左室心肌组织α2(Ⅲ)胶原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上升(P〈0.05)。结论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在造模8周后即已形成心肌纤维化的病理生理改变,该改变可能主要是通过降低α2(Ⅰ)型胶原和α2(Ⅲ)型胶原基因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阿霉素(ADM)诱导的大鼠心肌重塑的影响及是否通过改变TGF-β1的表达产生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8;生理盐水2 m L/kg腹腔注射)、模型组(ADM组,n=9;ADM 2mg/kg腹腔注射)、川芎嗪治疗组(Lig组,n=11;ADM 2 mg/kg+磷酸川芎嗪20 mg/kg腹腔注射)3组。测定各组SD大鼠心重指数(CWI)、左室心脏重量指数(LVWI),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Ⅰ、Ⅲ型心肌胶原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3组大鼠间的心肌纤维化病理改变不同,CWI、LVWI、心肌组织中Ⅰ、Ⅲ型心肌胶原蛋白、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及TGF-β1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71、5.556、51.740、57.281、28.934和61.263,P<0.05)。与ADM组相比,Lig组大鼠的心肌纤维化病理改变明显减轻,CWI、LVWI、心肌组织中Ⅰ、Ⅲ型心肌胶原蛋白、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及TGF-β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Lig组大鼠的心肌组织中Ⅰ、Ⅲ型心肌胶原蛋白、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及TGF-β1蛋白的表达仍高于NC组(P<0.05)。结论:川芎嗪能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肌重塑,其机制可能与影响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源性H2S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MMP-14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 proteinase-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5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3只):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大鼠组(STZ组)、硫化氢干预糖尿病大鼠组(STZ+H2S组)、硫化氢干预正常大鼠组(H2S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40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STZ组与H2S组每天腹腔注射硫氢化钠(H2S供体)溶液(100 μmol/kg)。HE和VG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Western blot检测Ⅲ型胶原蛋白以及MMP-13、MMP-14和TIMP-1的表达。结果:排除死亡后每组成功建模量分别为12、9、9、10只;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TZ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间胶原纤维堆积明显增加,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而MMP-13、MMP-14和TIMP-1蛋白表达也增加(P<0.01);与STZ组相比,STZ+H2S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有所改善,细胞间胶原纤维堆积减少,Ⅲ型胶原蛋白表达下调(P<0.01),MMP-13、 MMP-14和TIMP-1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减少(P<0.01)。结论:H2S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13、MMP-14和TIMP-1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及MAPK1/3和MMP-8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
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大鼠组(STZ组)、硫化氢干预糖尿病大鼠组(STZ+H2S组)和硫化氢干预正常大鼠组(H2S
组)。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0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STZ+H2S组与H2S组每天
腹腔注射硫氢化钠(H2S供体)溶液(100 μmol/kg),8周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心肌纤维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
Collagen I、MAPK1/3和MMP-8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心肌组织胶原含量明显升高,心肌间质纤维
化,Collagen I、MAPK1/3和MMP-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糖尿病大鼠经硫化氢干预后大部分心肌纤维呈平行排列,
结构清晰,间质有少量疏松结缔组织,Collagen I、MAPK1/3和MMP-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而非糖尿病硫化氢干预
组心肌纤维化程度及心肌组织Collagen I、MAPK1/3和MMP-8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2S可改
善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1/3/MMP-8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携带KATP通道Kir6.2亚基E23K多态性的大鼠模型,给予阿霉素损伤,探讨KATP通道Kir6.2亚基E23K多态性对于阿霉素损伤的心肌,心肌结构、功能及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利用定点突变的方法获得含有Kir6.2 KK基因型的大鼠并进行基因鉴定。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A组(WT+Saline组,SD大鼠+生理盐水)、B组(E23K+Saline组,Kir6.2 KK大鼠+生理盐水)、C组(WT+DOX组,SD大鼠+阿霉素)、D组(E23K+DOX组,Kir6.2 KK大鼠+阿霉素)。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的方法构建阿霉素损伤大鼠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应用心脏彩超进行阿霉素损伤心肌病模型的鉴定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评价(每组8只)。分别通过HE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心肌组织切片,测量心肌细胞面积及心肌纤维化比例,并通过PCR方法检测纤维化相关标志物CTGF、TGF-β mRNA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法技术测定心肌细胞自噬水平。结果 超声结果显示,阿霉素损伤的大鼠相比于盐水组存在明显的心肌重构及功能损伤(P<0.01),且E23K组变化较WT组更明显(P<0.01)。病理及纤维化相关标志物mRNA表达显示,阿霉素损伤的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明显加重(P<0.01),且E23K组纤维化程度较WT组更严重(P<0.01);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量检测显示,阿霉素损伤的大鼠,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且E23K组明显高于WT组(P<0.01)。结论 在阿霉素损伤模型中,Kir6.2亚基E23K多态性对大鼠心脏结构、功能、纤维化程度及自噬表达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阿霉素心肌损伤模型,观察磷酸肌酸对阿霉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研究磷酸肌酸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4组。(1)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日一次;(2)阿霉素组:隔日一次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心肌损伤模型。(3)阿霉素+磷酸肌酸钠组(小剂量):隔日一次腹腔注射磷酸肌酸钠(200mg/kg),30min后注射阿霉素。(4)阿霉素+磷酸肌酸钠组(大剂量):隔日1次腹腔注射磷酸肌酸钠(300mg/kg),30min后注射阿霉素。用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变化。取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BAX、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两组加入磷酸肌酸钠大鼠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减少,心肌抗氧化酶SOD及CAT活性增加,血清中CK、CK-MB含量减少,与阿霉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磷酸肌酸钠组大鼠心肌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减弱,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增强,且与阿霉素组比较有意义(P〈0.05)。给予不同剂量磷酸肌酸钠的两组大鼠,各项检测指标未见差异(P〈0.05)。结论磷酸肌酸通过增强抗氧化酶系统的功能,降低阿霉素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抑制自由基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起到保护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移植脂肪组织基质血管组分(SVF)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并标记SD大鼠SVF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力衰竭组、SVF治疗组(n=8),每周2次连续4周阿霉素腹腔注射15 mg/kg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SVF治疗组阴茎静脉注射(移植)SVF(0.5 mL ,107 L -1细胞),其他2组注射等量PBS液。移植4周后,多导生理仪测大鼠心功能,心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检测SVF归巢;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心肌胶原含量,计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ELISA法测定血浆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组和SVF治疗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压力(LVSP)、左心室收缩压力最大上升速度(+dp/dtmax )、左心室舒张压力最大下降速度(-dp/dtmax )降低(P<0.05或 P<0.01),CVF、血浆PICP和PⅢNP升高(P<0.05或 P<0.01);与心力衰竭组比较,SVF治疗组LVSP、+dp/dtmax 、-dp/dtmax升高(P<0.05),CVF、血浆PICP和PⅢNP降低(P<0.05)。结论 SVF移植可降低阿霉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体内胶原合成,减少心肌组织基质胶原沉积,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验性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和肾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和特点。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1建立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第12周检测大鼠心肌和肾组织羟脯氨酸(H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lagenⅢ)在心肌和肾组织的分布及表达,进行心肌、肾组织光镜与电镜观察,并与同龄正常大鼠(对照组)相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和肾组织纤维化指标HP、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电镜发现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肌丝稀疏,线粒体肿胀,间质胶原增生;肾组织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增厚,间质胶原增生。结论早期糖尿病大鼠模型已出现心和肾纤维化改变,而且二者的病理改变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怡肾丸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肿瘤坏死因子(T N F-α)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S 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六味地黄丸组和怡肾丸组。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 mg/kg)制备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造模7 d后开始给药,每日1次,灌胃后第2、4、6、8周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脏 TNF-α的表达。结果模型组 TNF-α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而怡肾丸组和六味地黄丸组与模型组比较表达显著降低;在怡肾丸组与六味地黄丸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低(P<0.05)。结论怡肾丸可能通过下调 TNF-α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从而达到保护肾脏、防止肾间质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前列地尔治疗组(DM+Alp组)、缬沙坦治疗组(DM+Val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3组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连续喂养8周后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0mg/kg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各组大鼠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措施。12周后检测心功能;计算心脏指数fH/B)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eular mass index, LVMI);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间质胶原纤维沉积情况,Proplus6.0图像分析系统测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 CVF);氯胺T法测定心肌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代表心肌胶原总含量;Elisa试剂盒测定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 β1)的浓度;Western—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GF—β1、Smad2、p-Smad2、Smad7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功能状态差,H/B、LYMI、CVF及心肌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血液中AngⅡ、TGF-β1的浓度亦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内TGF—β1、Smad2、p-Smad2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Smad7的表达量则明显下降(P〈0.01);前列地尔和缬沙坦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减弱心肌组织内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过度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腹腔注射阿霉素诱导制备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大鼠模型,探讨其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体质量为240~290 g的8周龄、SPF级近交系雄性SD大鼠85只,分为2组:DCM组(n=65)、正常对照组(n=20)。DCM组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的方法构建DCM模型;正常对照组则注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给药第10周对两组大鼠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结果:心脏超声检查显示DCM组大鼠心腔扩大,室壁活动度弥漫性减弱,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注射阿霉素诱导DCM大鼠心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大鼠血压、心脏指数、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其抑制剂(MMP-1/TIMP-1)、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将21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7)及模型组(n=14),模型组以经典的二肾一夹方法建立。模型建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厄贝沙坦治疗组,每组7只。治疗组予厄贝沙坦(50mg/kg)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给药8周后,麻醉处死动物,称取心脏(HW)和左心室(含室间膈LVW)重量,计算HW/BW为心脏指数(mg/g),LVW/BW为左心室指数(mg/g)。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间质中MMP-1/TIMP-1、Ⅰ型及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血压、HW/BW、LVW/BW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厄贝沙坦治疗组的血压、HW/BW、LVW/BW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IMP-1、Ⅰ型及Ⅲ型胶原表达明显增多,MMP-1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TIMP-1、Ⅰ型及Ⅲ型胶原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MMP-1表达增多。结论厄贝沙坦可以增加MMP-1和减少TIMP-1的表达,抑制Ⅰ、Ⅲ型胶原的生成从而改善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阿霉素诱导和腹主动脉缩窄术分别建立大鼠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比较二者的优缺点,为后续实验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腹腔注射阿霉素诱导复制CHF模型组(ADR组,n=8)、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CHF模型组(AAC组,n=8)、假手术组(SO组,n=8,除不进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外,其他制作程序与AAC组相同)。8周后在体检测大鼠心电图和心功能指标:心率(HR)、左室峰压(LVSP)、左室舒张期末压(LVEDP)、室内压变化速率(±dp/dtmax),计算大鼠心脏质量/体质量(HW/BW),并观察各组大鼠心肌形态学变化。结果:与SO组相比,ADR组与AAC组HW/BW均增加(P<0.01),(LVSP-LVEDP)×HR、LVSP、±dp/dtmax明显减低(P<0.01),LVEDP明显升高(P<0.01);病理切片显示SO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整齐、心肌细胞大小、形态正常,ADR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胞质呈溶解状态、核深染,可见心肌纤维溶解断裂、心肌细胞间隙明显增宽,AAC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细胞肥大、间质中有炎症细胞浸润、间质增生。结论:腹腔注射阿霉素诱导及腹主动脉缩窄术均是复制大鼠CHF模型的有效方法,但前者操作简单、对大鼠损伤较小,大鼠病死率低,是我们后续实验较为理想的大鼠CHF模型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心室肌Ⅰ、Ⅲ型胶原含量变化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模型建立后24h存活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AMI组(A组)和辛伐他汀组(S组),每组15只;另设假手术组(C组)(n=10),手术方法同模型组,但不结扎冠状动脉。建模后24h灌胃给药,A组及C组予生理盐水灌胃,S组予辛伐他汀20mg·kg-1·d-1灌胃,至术后8周。术后8周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与下降速率(±dp/dt)及校正的速率(±dp/dt/LVSP)〕和血清TNF-α水平(ELLSA法);取心脏标本测定左室相对质量〔左室质量(LVW)/体质量(BW)〕;心肌梗死面积及非梗死区Ⅰ、Ⅲ型胶原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S组心肌梗死面积、左心室截面直径、面积和左心室容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VW、LVW/BW和LVEDP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dp/dt/LVSP绝对值升高(P〈0.05或P〈0.01)。与A组相比,S组左心室非梗死区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和血清TNF-α水平显著减少(P均〈0.05)。左心室非梗死区Ⅰ型、Ⅲ型胶原含量和血清TNF-α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6和0.71,P均〈0.01)。结论辛伐他汀能有效抑制AMI左心室非梗死区Ⅰ、Ⅲ型胶原的产生以及缓解大鼠AMI后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体内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三甲益肝冲剂(Sanjia-yigan granule,S-JG)对肝纤维化的预防机制和效果。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丹参组、S-JG组和正常对照组各10只。模型组、复方丹参组、S-JG组均以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模型组造模同时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复方丹参组造模同时给予复方丹参口服液灌胃,S-JG组造模同时给予S-JG灌胃;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并用自来水灌胃,共4周。4周后取肝组织标本,行HE和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结果(1)肝脏病理学改变:模型组可见较粗的纤维间隔;复方丹参组、S-JG组可见稍细的纤维间隔。(2)Masson染色胶原纤维面积比较:模型组胶原面积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复方丹参组和S-JG组胶原面积均较模型组减轻(P<0.05);(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模型组CTGF强阳性表达,S-JG组和复方丹参组组表达少于模型组。结论三甲益肝冲剂抗纤维化作用与其抑制肝组织中CT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盐酸异丙基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hydrochloride,Isp)所致心肌纤雏化大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及其巨噬细胞浸润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应用注射Isp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坏死模型,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熙组、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6只。2周后Masson染色观察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Cv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单棱巨噬细胞抗原(ED1)数量,EUSA法和RT—PCR分别检测心肌MCP-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CVF、ED1阳性细胞数、MCP—1蛋白和MCP-1tuRNA表迭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组CVF、ED1阳性细胞数、MCP-1蛋白和mRNA表达均降低(P〈0.05或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O.05或P〈O.01)。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MCP-1表达、减少巨噬细胞浸润发挥抗心肌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