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乳腺癌抑制候选物1(BCSC-1)和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乳腺纤维瘤和乳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乳腺纤维瘤组织和89例乳腺导管癌组织中BCSC-1和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在乳腺纤维瘤组织和乳腺导管癌组织中,BCSC-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50%和62.92%,乳腺纤维瘤组阳性率高于乳腺导管癌组(P<0.05);E-cadherin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00%和66.29%,乳腺纤维瘤组阳性率高于乳腺导管癌组(P<0.05)。BCSC-1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特征分析表明,BCSC-1的表达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阳性率(18.75%)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72.60%)(P<0.01);BCSC-1的表达在Ⅰ期中阳性率(86.96%)显著高于Ⅱ期及以上患者阳性率(54.55%)(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BCSC-1的表达与E-cadherin的表达存在正相关(乳腺纤维瘤组r=0.7558;乳腺导管癌组r=0.7162)。结论 BCSC-1和E-cad...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Ki-67蛋白、p53蛋白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相互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1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Ki-67、p53及uP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7%(85/110)和13.3%(4/30),p53的阳性率为51.5%(57/110)和20.0%(6/30),uPA的阳性率为64.6%(71/110)和10.0%(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i-67与uPA和p53的表达均相关(r=0.282,P<0.05;r=0.387,P<0.01)。结论: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Ki-67、p53及uP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为乳腺癌预后和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Ki-67、CerbB-2、ER、P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91例IDC中Ki-67及其它生物学指标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Ki-67、CerbB-2、ER、PR在IDC中表达率分别为69.2%、61.5%、62.6%和53.8%;不同年龄组各指标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CerbB-2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ER、P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Ki-67与CerbB-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52,P<0.05),ER与PR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15,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Ki-67、CerbB-2、ER和PR表达情况,能更清楚地了解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中抑癌基因PTEN与cyclinD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乳腺良性、恶性病变中抑癌基因PTEN及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的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3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28例乳腺增生组织(其中20普通型增生,8例非典型增生)、8例导管原位癌、98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PTEN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微血管密度计数.结果非典型增生上皮和导管原位癌的PTEN蛋白水平高于正常乳腺腺上皮(P<0.01);浸润性癌组织中PTEN高表达率为49.0%,与正常乳腺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增生的乳腺组织和导管原位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浸润性乳腺癌中PTEN的表达与分级、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微血管密度计数均呈负相关,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TEN表达低下时乳腺癌中cyclinD1蛋白的高表达率与腋淋巴结受累、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TEN高表达时cyclinD1蛋白的高表达率与腋淋巴结受累、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 PTEN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表达的改变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共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PTEN的表达水平低下可作为乳腺癌分化和转移的一个潜在的生物学标志.CyclinD1对乳腺癌分化和腋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可能部分受到PTEN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崔佳胜  邢鲁奇  李会平 《四川医学》2013,(12):1843-1844
目的 探讨P-cadherin(P-ca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浸润性乳腺癌80例、导管原位癌20例、正常乳腺组织10例,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ad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探讨它与ER、PR、C-erbB-2、Ki-67、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P-cad的阳性率:浸润性乳腺癌为42.5%、导管内癌为70.0%、正常乳腺组织为100%,两两比较,P〈0.05.在淋巴结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分别为30.0%和55.0%,P〈0.05.在ER阳性组和阴性组中分别为70.7%和12.8%,P〈0.05.结论 P-cad在正常乳腺组、导管原位癌组和浸润性乳腺癌组的表达逐步降低;P-cad与ER表达呈正相关;P-cad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比无转移组低;P-cad可能成为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受体(uPA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ER2)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5例正常乳腺组织和60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uPA)、uPAR和HER2基因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uPA和uPAR蛋白表达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0.00%和63.33%,而支持组织无表达,uPAR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转移淋巴结个数有关;HER2表达总阳性率为67%,有淋巴结转移者其阳性率(65.22%)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5.14%)(P<0.05);与uPAR阴性表达的癌组织相比,uPAR阳性的癌组织中HER2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84.21%±36.36%,P<0.05),uPAR与HER2之间的表达高度相关。结论:uPAR和HER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高度表达,且密切相关;HER2过度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有关,而uPAR表达与转移的淋巴结个数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NDRG1(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1)基因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伴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45例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的NDRG1、MMP2、MMP9、TIMP2、E-cad的表达状态。结果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NDRG1的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标本(P<0.01)。NDRG1蛋白的表达与TIMP2的表达正相关(P<0.05);而与MMP2、MMP9和E-cad的表达无关(P>0.05)。结论NDRG1与浸润性导管癌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密切相关,可能是一个候选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并且可能成为乳腺癌的一个有用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124-127+134
目的检测乳腺癌中Skp2、p27和Ki-67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制作80例乳腺癌肿瘤组织芯片,其中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42例,浸润性小叶癌12例,特殊类型浸润性癌14例(黏液癌7例,小管癌4例,实性乳头状癌3例),导管原位癌8例,小叶原位癌4例。腋窝淋巴结阳性43例,阴性37例。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中Skp2、p27和Ki-67的表达。结果 80例乳腺癌中Skp2、p27的阳性率分别为46.3%、45.0%,Ki-67指数高表达率56.3%(45/80)。p27与Skp2同时阳性表达7例,p27阴性者中Skp2阳性30例(P0.01)。37例Skp2阳性者中Ki-67高表达29例,43例Skp2阴性者中Ki-67仅16例高表达(P0.01)。36例p27阳性者中Ki-67高表达仅7例,44例p27阴性者中Ki-67高表达38例(P0.01)。结论 Skp2高表达、p27失表达和Ki-67指数增高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乳腺癌组织中Skp2的表达与p27呈负相关,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p27与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NDRG1(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1)基因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伴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45例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的NDRG1、MMP2、MMP9、TIMP2、E-cad的表达状态.结果 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NDRG1的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标本(P<0.01).NDRG1蛋白的表达与TIMP2的表达正相关(P<0.05);而与MMP2、MMP9和E-cad的表达无关(P>0.05).结论 NDRG1与浸润性导管癌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密切相关,可能是一个候选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并且可能成为乳腺癌的一个有用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免疫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枣庄市立医院和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诊断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6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1和PD-L1在乳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分析PD-1和PD-L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发病时月经状态、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D-L1与PD-1的阳性率分别为70.2%(47/67)和70.2%(47/67),其癌旁组织中PD-L1与PD-1的阳性率分别为32.8%(22/67)和62.7%(42/67)。不同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与否的PD-L1和PD-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越低,PD-L1和PD-1的表达阳性率越高;出现淋巴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PD-L1和PD-1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出现淋巴转移者(P<0.05);肿瘤越大,乳腺癌组织中PD-L1和PD-1的表达阳性率越高。结论 PD-1和PD-L1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是预后差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多年来,人们对考试改革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出不同的考试模式,例如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就是2种完全不同的考试模式。通过对比2种考试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提出适合医学基础课的综合性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3.
载脂蛋白(apo)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酶活性,介导细胞受体与脂蛋白结合,保持脂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目前已发现数十种载脂蛋白,其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分子中具有多个双性alpha螺旋及Beta-折叠结构。载脂蛋白的这种双性alpha螺旋结构是其结合及转运脂质的结构基础。在HIV外壳结构中的一种糖蛋白(gP)也具有这种alpha螺旋结构。近年研究表明,载脂蛋白和由载脂蛋白组成的脂质体还具有抗肝炎病毒、抗HIV病毒、抗单纯疱疹和中和细菌内毒素的功能。以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脂质体已成为运载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受体的靶向性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5.
从必要性、要求及实质3个角度梳理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医信融创”教育的模式。“医信融创”需要遵循由“融”到“创”的逻辑主线,通过“融行-融智-融心”的过程最后走向“创新”的目的。最后以山西医科大学的实践案例证明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的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分析神经病学教改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教改班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优于非教改班(P<0.01)。结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诊疗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87例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采用既往检查调查表(自编)、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既往检查总费用212-28652元(中位数为3792元),检查频率为5-82次,检查项目为3-11项,重复检查频率为3-72次,检查项目为血常规、彩超、X线、内窥镜、MRI、粪常规,重复度高的项目为彩超、内窥镜、X线、MRI.检查频度与病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相关性,检查费用与检查频度呈正关(P<0.01).结论 消化科门诊躯体化障碍患者检查项目多,频度高,医疗花费多.  相似文献   

18.
解剖学与中医理论的隔阂与融合(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解剖学与中医理论发展的历史关系。指出古代的解剖在构建了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逐步走向式微,中医理论与解剖学之间的隔阂在近代达到顶峰。这种隔阂是一种历史性的结果,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中医理论可以实现与解剖学的融合,从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蕴含的阴阳规律具体论证了这一问题。在现代条件下,对解剖的反思和排斥已不具有积极意义,建立中医理论的形态学基础是中医理论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4 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的阴阳规律显示出中医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实现与解剖的融合 中医学认识解剖结构问题,当然要从自己的基本理论出发,最重要的首先是阴阳,同时要以确切的现代解剖内容为客观研究对象。就阴阳和解剖的关系这一具体问题而言,内脏基本结构的非对称性符合阴阳规律,中医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实现与解剖的融合,从而为未来进一步的发展奠定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的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OEC的CT、MRI表现,并与手术和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OEC位于左侧5例,右侧3例。肿瘤最大径4.5~17.5cm,平均9.2cm。全部肿瘤均呈囊实性,6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2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肿瘤边界部分模糊7例,清楚1例。CT平扫:肿瘤实性成分cT值37~46Hu,平均4lHu,囊性成分cT值14~40Hu,平均25Hu;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呈中等程度强化,动脉期cT值6l~77HIJ,平均66Hu,实质期cT值65~78HU,平均71HU。MR平扫:T2wI实性成分呈等信号,囊性成分呈低信号,T2wI实性成分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呈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中等程度强化。8例OEC中合并子宫体内膜癌2例,其中l例经MRI检查,表现为子宫体部内膜不规则增厚,T2wI呈等信号,Tn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中等程度强化,1例合并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结论:CT、MRI能较好地反映OEC的病理特征,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侵犯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定性价值,并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