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革螨是否自然携带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在传播EHF中是否起着媒介作用,我们于近年来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应用Vero—E_6细胞从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中分离出两株病毒,经初步鉴定表明:病毒不耐酸,对脂溶剂敏感,不被5—碘脱氧脲嘧啶核苷所抑制,属RNA病毒;所分离病毒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抗血清和EHF患者血清做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试验(IFA)均为阳性,其感染性可被EHF恢复期病人血清中和;将该病毒感染细胞做超薄切片在电镜下查到EHF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4.
自出血热病人血液中分离到一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非疫区的正常黑线姬鼠作实验动物,在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液中分离到一株能与EHF 阳性参考血清起反应的病毒,经血清学和理化特性的鉴定,证明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病毒在黑线姬鼠体内传至第6代,接种后4天即在鼠肺中检出抗原,病毒除在常见的肺、脾、肝、肾等脏器中检出外,胃肠道组织内也极易找到。接种长爪沙鼠和家兔亦可感染。  相似文献   

5.
为证实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地区常见的其他野生小型兽类能否被感染,我们先后对疫区猎获的野兔进行调查,从野兔体内检出了EHF抗原和抗体,证明野兔能自然感染。实验采用的野兔来源于湖北EHF疫区的咸宁、潜江等县。受试血清有EHF病人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在1∶5120~10,240;正常人血清;猎人血清。特异性抗原抗体分别为:EHFV HA_(1018)株鼠脑抗  相似文献   

6.
70只湖北省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草兔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发现5只草兔的多个腔器中带有流行性出血热抗原,4只草兔血中有特异性抗体,证明野兔在自然界中可受到感染。这一发现使EHFV的自然宿主范围扩大到兔形目,为研究EHFV在不同动物宿主间的传播及今后如何采取预防措施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开展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和病原学方面的工作,作者应用Vero-E6细胞培养技术,从7份褐家鼠肺中分离到1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从11份EHF急性期病人血清中人到5株EHFV,从3份急性期病人尿中分离到1株EHFV。  相似文献   

8.
本校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病科从1982年初开始进行分离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研究。两年来用Vero传代细胞先后从21例出血热患者的28份接种材料中分离得到17株病毒,其中8株病毒系来自单核白细胞;另9株分离自血清标本。阳性率达60.7%。1983年7月11日经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西安医学院、沈阳军区军事医学科学研究所、陕西省防疫站等单位十多位专家、教授  相似文献   

9.
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证实能与EHF病人恢复期血清起特异反应的黑线姬鼠肺标本,直接经脑内接种2~5日龄乳小鼠,结果分离到一株能在乳鼠体内增殖传代的EHF相关因子(HA_(1018)株)。经EHF单克隆抗体检查及排除呼肠孤病毒存在的可能性,证明HA_(1018)株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应用乳小白鼠直接从疫区黑线姬鼠分离EHF病毒是一个经济简便的途径,受染的小白鼠可作为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从16例上海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中分离出12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血清标本来自1985年冬季流行性出血热流行高峰期间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病毒分离阳性率高达75%。其中1份血清EHFIgG荧光抗体高达1:1280;1份血清在发病10天后采集,仍能分离出病毒。分离毒株经EHFV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分析,发现病毒抗原性存在差异。其中7株毒株根据与McAb反应结果,暂分为三种类型:2株与76-118、A9株有相似的抗原决定簇;3株带有与R22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另2株同时具有这两种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首次从褐家鼠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Vero E-6纯系细胞,接种EHF病毒相关抗原阳性的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肺13份,从中分离得5株可在Vcro E-6细胞中连续传代的病原因子,分离阳性率为38.5%。通过以其中一株分离物G9感染的第五代Vero E-6细胞制作抗原片,检测EHF患者恢复期血清12份中有11份(91.7%)免疫荧光阳性,而12份非EHF病人血清全部阴性;20倒EHF惠者双相血清抗体滴度均呈4倍以上增长;与呼肠弧Ⅰ、Ⅱ、Ⅲ型病毒抗血清免疫荧光阴性;G9病毒与国内已知EHF病毒16、63、S3、R1株抗血清有高滴度交叉,并且,可被16、R1株抗血清完全中和其感染性,证明G9等分离物是EHF病毒。另外,G9病毒对5-IUDR不敏感,不耐热(56℃1小时),不耐酸(pH3.0),对脂溶荆乙醚敏感,这些理化特性也与EHF病毒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六○年,四川省南充地区经临床和病理学证实有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二十余年来,疫区不断扩大,故对 EHF 病毒株的分离工作已刻不容缓。国内外学者先后用黑线姬鼠、大自鼠和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和适应传代病毒获得成功,为我省EHF 防治工作提供了经验。我们采用间接荧光抗体法(IFAT)检查了疫区黑线姬鼠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赣榆县和武进县两个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捕鼠;剖取肺脏,装入塑料小袋,置液氮罐中带回实验室作冰冻切片,进行间接荧光试验(IFAT)。并将强阳性的鼠肺标本,用Vero E-6细胞株分离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成功。用IFAT检查鼠肺冰冻切片的结果见附  相似文献   

14.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的防治及科研中的关键课题是对其病原的研究。现在都公认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是病毒,国内外都在积极地进行病毒分离或抗原的研究。1978年李  相似文献   

15.
从病人血清中分离的一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从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急性期血清中,分离出一株能传代的相关病原因子.可通过除菌滤膜,在A—549细胞中不产生病变,以感染细胞作抗原,用朝鲜出血热(KHF)抗原检查为阳性的EHF患者血清,以间接免疫荧光法作效价滴定,两种抗原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12例EHF患者双份血清测定的结果,11例  相似文献   

16.
1978年由Lee等首次分离朝鲜出血热(KHF)病毒成功以后,我国各地流行性出血热(EHF)也相继从患者或宿主动物中分离到EHF病毒,为EHF防治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四川省为EHF重流行区,宿主动物中已证实有EHF病毒存在,从EHF患者分离病原虽也有消息报告,但未见具体材料。我们于1983年冬从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我国解放以后由于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城乡交往的频繁以及严重的鼠害,人们与疫源地鼠类的接触机会相应增多,所以出血热的发病地区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国内已有不少省市有出血热发病。可是多年来,由于它的病原问题未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8.
<正> 1984年我省不但在家猫中查到EHF抗体而且分离出病毒,从而把宿主动物的范围扩大到食肉目的猫科。为查清疫源地的类型及本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必须扩大宿主动物的调查范围,本文报道从我省沿淮疫区多种宿主动物—黑线姬鼠、褐家鼠、黑线仓鼠、黄鼬(Mustela sibirica)肺组织中分离出EHF病毒。  相似文献   

19.
<正> 安徽省卫生防疫站毒理科,1976年11月下旬应用大小藉鼠进行药物毒性试验,2个月后该室的6名工作人员中,连续发生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热轻、中型各1例。在患者血清学检查中,两例患者EHF特异性抗体效价均有4倍以上增长,其他四人除一人未检外,3人中有一人检出EHF.V.IgG1:40(+)。说明该室工作人员6名中流行性出血热显性感染2例,隐性感染1人。为了查清该点的传染源、感染场所及传布途径,我们对该室现有的47只大白鼠和50只小白鼠解剖取肺组织,经IFA法检测EHF病毒抗原,结果大白鼠阳性11只,阳性率为23.4%,小白鼠为阴性。于此同时用GC—1型空气个体采样器,在气温13~14℃,  相似文献   

20.
<正> 本文报告中国发生的流行性出血热与朝鲜出血热血清学关系的实验结果。这一以肾症状为特点的出血热疾病在苏联远东常称为出血性肾脏肾炎,在日本和我国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称为流行性肾病。引起朝鲜出血热的病毒分离获得成功,从而可能建立免疫萤光血清学方法并证明了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