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骶尾部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9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21例骶尾部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接受单纯手术治疗,10例接受手术+术后放疗,放射治疗剂量为40~50Gy。结果:9例患者死亡,6例死于局部复发,1例死于双肺转移,2例死于非肿瘤相关疾病。全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5%、85%、41%。单纯手术组的5年生存率为81%,手术+术后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为89%,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256〉0.05)。局部复发15例,单纯手术组9例,局部复发率为81.8%,手术+放疗组6例,局部复发率为60%,二者无显著性差异(x^2=1.222,P=0.269〉0.05)。单纯手术组局部复发时间为术后2个月-38个月,中位复发时间22个月;手术+放疗组发生复发时间为术后23个月~个72月,中位复发时间48个月。结论:脊索瘤极易复发,患者就诊状态及治疗手段可能为影响复发的因素,手术切除为其主要治疗手段,术后辅以放疗未能明显提高生存率及减少局部复发,但推迟了局部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放疗在骶尾部脊索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常规分段治疗。第 1段DT4 0Gy/ 2 0次 / 4周 ,休 2周 ;第 2段DT30GY/ 15次 / 3周。随访 5年。 结果  16例骶尾部脊索瘤术后放疗或单纯性姑息放疗 ,不仅可使术后复发明显减少 (本组术后放疗复发率为 15 .38% ) ,而且使术后遗留症状得到改善 ,甚至消失。大剂量分段放疗的患者均未发生放射性损伤。结论 手术后放疗或单纯姑息性放疗能有效控制瘤体生长 ,延长生存期。文献提出脊索瘤对放射线不敏感的说法是否准确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骶尾部脊索瘤16例放疗随访5年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放疗在骶尾部脊索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常规分段治疗。第—段DT40Gy/ 2 0次 /4周 ,休 2周 ;第二段DT3 0GY / 15次 / 3周。随访 5年。结果  16例骶尾部脊索瘤术后放疗或单纯性姑息放疗 ,不仅可使术后复发明显减少 (本组术后放疗复发率为 15 .3 8% ) ,而且使术后遗留症状得到改善 ,甚至消失。大剂量分段放疗的患者均未发生放射性损伤。结论 手术后放疗或单纯姑息性放疗能有效控制瘤体生长 ,延长生存期。文献提出脊索瘤对放射线不敏感的说法是否准确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颅底脊索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瑞  姜维喜  王龙云  廖遇平 《肿瘤》2005,25(5):501-503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本院自1996年1月~2002年9月共收治20例颅底脊索瘤,均有病理学诊断,主要症状为头痛、视力下降、复视.20例均手术治疗,其中手术加放疗或γ-刀治疗6例.结果总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57%.单纯手术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5%、41%;手术 放疗或γ-刀组为3、5年生存率83.3%、83.3%.结论颅底脊索瘤易复发,手术加放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骶尾部脊索瘤患者是否能从术后的辅助放疗中获益,并且探索恰当的术后放疗模式。方法:回顾性纳入59例无远处转移且病理诊断明确为骶尾部脊索瘤的患者,分析其术后辅助放疗的生存情况。患者分为3组:22例为单纯手术切除组,24例为手术联合术后图像引导下调强放疗(IG-IMRT)治疗组,13例为手术联合伽马刀(GKS)治疗组。结果:所有患者的5年生存率及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0.1%和44.5%;单纯手术组、IG-IMRT组及GKS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87.5%及59.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29.8%、70.9%和35%;术后辅助放疗组对比单纯手术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IG-IMRT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优于GKS组(P=0.023)。结论:术后辅助放疗有助于提升脊索瘤术后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且术后辅助IG-IMRT可能是更为恰当的术后放疗模式。  相似文献   

6.
脊索瘤(Chordoma)是一罕见恶性肿瘤,起源于残余的胚胎脊索,发生在脊柱轴线上神经与躯干骨交界处附近。本病约50%发生于骶尾部,35%在蝶骨底区,15%在椎体~2。多采用手术切除。本瘤生长缓慢、病程长,多有局部疼性压迫症状。Cummings(1983)等报告自1958年以来收治的25例脊索瘤病人中,年龄在23—77岁之间,中数年龄53岁。肿瘤位于颅底者10例,皆有颅神经受累,有的继发肿块阻塞鼻咽。其中位于蝶枕骨9例,颞岩骨1例。自出现症状到诊断为期1月到4年,中数12月。位于骶尾部12例皆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及肿块,伴有尿道和肛门括约肌的功能障碍。位于腰椎者2例,颈椎者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骶尾部肿瘤手术治疗的中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4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47例骶尾部肿瘤患者,其中包括脊索瘤13例,囊肿6例,骨巨细胞瘤4例,脂肪瘤3例,皮脂腺瘤3例,软骨肉瘤3例,恶性源性肿瘤3例,转移癌3例,纤维瘤2例,畸胎瘤2例,神经纤维瘤、纤维脂肪错构瘤、神经节细胞瘤、良性间叶瘤、低度恶性纤维母细胞瘤、孤立性纤维瘤、恶性神经鞘瘤各1例.术前主要临床症状:骶尾区疼痛37例,臀部及大腿麻痛33例,大小便障碍5例,双侧下肢肿胀、难以入睡1例.术前行选择性瘤血管栓塞术15例.6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41例行后路手术.良性肿瘤全部为瘤外切除,恶性肿瘤为瘤内切除.结果 术中出血量500~5000ml,平均3000ml,术前行选择性瘤血管栓塞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300ml.13例失访,余34例患者获得随访2-11年,平均随访时间6.4年.8例脊索瘤术后均反复出现局部复发,最快者为术后1个月复发,因其他脏器发生转移而死亡;4例骨巨细胞瘤3例失访,1例随访3年下肢功能、感觉活动良好,无大小便障碍.3例软骨肉瘤术后1例出现复发后死亡,2例无瘤生存;2例转移性癌和3例恶性源性肿瘤术后均死亡.全部良性肿瘤预后较好.结论 骶尾部肿瘤发病率较低,起病隐匿、症状轻微者占多数.术前行选择性瘤血管栓塞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出血的风险.良性肿瘤可进行边缘完整的切除,预后良好;而单纯手术治疗对骶尾部恶性肿瘤来讲,复发率高,预后差,采用全骶骨切除或手术联合放化疗可望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16例骶尾部脊索瘤放疗随访5年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索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但是由于肿瘤所处部位和肿瘤常侵犯椎旁间隙、椎间隙、椎管、硬脑膜等部位而不能彻底切除,术后易复发需做放疗。脊索瘤曾被认为对放射线不敏感。术后常规放疗量为70~80Gy。本文追踪5年观察了16例骶尾部脊索瘤的术后放疗或单纯性放疗疗效,以及采用大剂量分段放疗后放射性损伤的发生情况,探讨放疗在脊索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6例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其中年龄30~49岁者12例。13例手术切除后放疗,3例因手术困难行单纯性放疗。1…  相似文献   

9.
骶尾部脊索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骶尾部脊索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体会。方法收集本院经病理证实的骶尾部脊索瘤18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和诊疗结果。结果18例手术时中位年龄为44岁(24~73岁);男性11例,女性7例,其中第2次手术者3例;肿瘤体积大小为16~126ml,平均45.6ml;病理分期Ⅰa期1例.Ⅰb期16例,Ⅲ期1例;肿瘤位于L5 1例、S1 3例、S2 3例,S3以下11例。手术采用后方入路11例,前后路联合切除7例。行瘤内切除11例,边缘性切除5例,根治性切除1例,1例因术中大出血而仅行大部分切除。3例复发者及12例初发者接受^60Co45-60Gy,其中5例加11MeV电子束。并发踝关节无力3例,尿失禁或尿潴留5例。随访14个月~13年,平均3.8年。复发6例,主要在术后3年,1例于术后11年复发死亡,1例发生肺转移,另有1例于二次术后1年出现直肠周围多个类圆形软组织阴影。本组病例3年生存率77.8%(14/18),无复发生存率38.9%(7/18),5年生存率61.1%(11/18)。结论骶尾部脊索瘤治疗效果依赖于肿瘤部位、手术切除程度和辅助放疗。  相似文献   

10.
王兴  王伟  黄思庆  李鹏  钟琪  昝昕 《肿瘤预防与治疗》2009,22(2):182-184,192,I0002
目的:探讨骶尾部巨大肿瘤的改良手术方法。方法:对5例骶尾部巨大肿瘤行术前球囊导管腹主动脉暂时阻断,再经骶尾部入路作肿瘤切除术。病理证实脊索瘤2例,转移瘤2例,骨巨细胞瘤1例。术后辅以外放疗。结果:术中出血得到有效控制,出血仅50ml~600ml,肿瘤均得到肉眼全切,切口无感染,无手术死亡。随访1~2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骶尾部巨大肿瘤的手术治疗关键是控制术中出血,术前先行球囊导管腹主动脉阻断术再行骶尾部直视手术既安全又可靠,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使术野清晰,肿瘤全切同时充分保留神经组织和重要结构,该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季  蔡郑东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1):1676-1678
脊索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中轴骨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除浆细胞瘤外,脊索瘤是最常见的脊柱原发恶性肿瘤。1857年Virehow最先对脊索瘤病理进行描述,认为其起源于胚胎发育后遗留的脊索组织。脊索瘤占原发恶性骨肿瘤的1%-4%0,但在骶尾部原发性骨肿瘤中占半数以上。以50岁-70岁为好发年龄。男女比例为2:1。脊索瘤可发生于脊柱的任何节段,据统计颅底占35%。骶尾部占50%,其他椎体占14%,主要是颈椎。其次是腰椎川。颅骨斜  相似文献   

12.
单纯放射治疗脊索瘤二例于甬华,吕奇山山东滨州地区人民医院(256610)脊索瘤较少见,其治疗主要为手术加放疗,单纯放疗国内少见报道,我们经治二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周某,女、3岁。骶尾部不适2年余,沉坠感,持续性痛。夜间重,近2月便秘。肛诊:直...  相似文献   

13.
颅底脊索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索瘤(chordoma)是来源于原始脊索组织的肿瘤,其发生部位也多见于残余脊索常见部位即骶尾部(50%)、颅底斜坡区(35%)及椎体(15%)。本文主要复习了颅底脊索瘤,重点讨论其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治疗时机和疗效。通过复习国内外近期文献报道,我们认为,尽管脊索瘤的生物学行为及其治疗存在很多争论,争取根治性切除,术后辅以质子束放疗是目前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脊索瘤是一种较少见的原发性低度恶性肿瘤。起源于错位的胚胎性脊索组织,好发于脊柱骶尾部,蝶枕部。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因脊索瘤初发时症状轻微,发现后往往瘤体已较大且与盆腔脏器和血管紧密粘连。手术出血多,术后易产生并发症等问题致治疗困难。我院于1987年1月至7月共收治骶尾部巨大脊索瘤3例。经采用腹骶联合入路手术切除了肿瘤,术后均恢复了正常排尿、排便功能。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骶骨原发尤文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1998年6月至2011年6月,对收治的15例骶骨原发尤文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6例,其年龄11~45岁,平均1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有骶尾部疼痛症状,11例伴有会阴区麻木、下肢疼痛等神经症状,3例可触及局部肿块。侵及单个节段者2例,累及2个节段及以上者13例。术前X线片及CT提示骶椎多呈不规则溶骨性破坏,CT和MRI 检查经常可见巨大的软组织肿块。所有患者均行系统化疗及手术治疗,10例于术后接受放疗。9例行骶骨肿瘤分块切除、重建术,6例行整块切除术,其中4例行一期前后路联合全骶骨切除重建术。结果术后随访2~10年。平均5.2年。所有患者局部疼痛均得到缓解。围手术期并发症5例,其中伤口并发症4例。11例均存在不同程度大小便功能障碍。在随访期内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10例,局部复发9例(9/15,60%),肺转移5例(5/15,33.3%),其中包括局部复发伴肺转移4例。其中行肿瘤整块切除6例中骶骨局部复发1例,局部复发伴肺转移1例。转移及局部复发时间7个月至5年,局部复发及转移者中全部10例均接受二线治疗。至末次随访已死亡9例,2例带瘤生存。2年无瘤生存率60%,5年无瘤生存率33.3%,5年总生存率为47%。结论骶骨原发尤文肉瘤是一类高度恶性的肿瘤,必须采取手术、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骶骨肿瘤术后并发症较多。骶骨肿瘤整块切除术是对于骶骨原发高度恶性肿瘤的重要局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脊索瘤起源于残留在骨组织中的迷走脊索组织,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骶尾部及颅底,发生于颈椎的巨大脊索瘤罕见,我科于2008年11月收治颈椎巨大脊索瘤一例,行肿瘤切除、钛网植入、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0 引言 恶性血管球瘤(malignant glomus tumor,MGT)十分罕见,多以个案报道为主[1-5],我们收治的这例患者其病变部位为骶尾部,尚未见报道.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4岁.3年前发现骶尾部皮下包块,伴有疼痛,外院诊断皮下囊肿,行手术摘除术后出院.2年前骶尾部再次发现皮下包块,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摘除,术后病检示良性神经末梢瘤,术后未予特殊治疗.2月前骶尾部出现疼痛并逐渐加重.,再次入当地医院行骶尾部MRI发现骶尾部包块,直径约2 cm,见图1.于2011年12月22日行皮下包块扩大切除,在瘤床区域扩大3 cm切除.  相似文献   

18.
我室于1997年12月18日,收治骶尾部及右下肢疼痛剧烈1例的骶尾部脊索瘤患者,经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护理,使其疼痛得到明显缓解,并顺利完成了疗程,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48岁,始于1997年8月下旬感到腰痛,外院X线照片示第3、4腰椎间盘突出,拟“腰椎间盘脱出症”,于1991年12月在某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CT及MRI检查,示“骶尾部大片溶骨性破坏,局部有巨大肿物”,1997年12月12日来我院就诊诊断为骶尾部脊索瘤而收入我室进行放疗,患者入院后希望迅速缓解疼痛.2 对患者疼痛的评估2.1 评估疼痛的部位、原因、性质、程度(1~10级)和有无规律等 患者疼痛部位为骶尾部及右下肢;系肿块压迫骶尾神经所致;为剧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评估为重度疼痛;疼痛具有一定规律性,24时和7时左右疼痛加剧.2.2 评估患者对一些能够缓解疼痛的措施的了解和应用情况 患者及家属对缓解疼痛的措施了解得很少,甚至常常因  相似文献   

19.
脊索瘤综合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脊索瘤较少见 ,治疗以手术或手术加放疗为主 ,但易复发 ,5年生存率 75%~ 83% ,1 0年生存率42 %~ 50 % [1] 。我科于 1 975年 5月~ 1 992年 5月收治 4例 ,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本组 4例均为男性 ,年龄 37~ 71岁 ,中位年龄41岁。肿瘤位于鞍区 2例 ,骶骨 1例 ,第 5腰椎 (L5)1例。作过一次手术 2例 ,二次手术 2例 (其中 1例为再复发病例 )。 4例术后均采用 60 Co外照射 ,DT55~ 65Gy,每日 1次 ,每次 DT2 Gy,每周 5次。其中1例放疗后 6年复发 ,再程放疗采用 6mv X线照射 ,DT60 Gy,常规分割照射。2 结 果本组 4例中 2例肿瘤位于鞍区…  相似文献   

20.
骶尾部脊索瘤11例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骶尾部脊索瘤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案。方法:分析11例脊索瘤的临床表现、X线与病理组织学资料,总结诊治要点。结果:术后全组五年生存率为45.5%,根治切除组为55.6%。结论: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为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