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朱曼  郭代红  石莉 《中国药业》2005,14(4):60-61
目的:提高环孢菌素A血药浓度监测的室内及室间质量控制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环孢菌素A血药浓度监测的质控结果,进行最佳条件下变异(OCV)、已知值质控血清常规条件下变异(RCVK)、质量控制图、室间质量评价(EQA)实验.结果:OCV和RCVK的RSD均小于10%;2003年质控结果均处于靶值的±15%范围内,但上半年质量控制图中有连续7个点的质控结果处于150mg/L靶值线下方,经分析发现与试剂挥发有关,更换新试剂后,该现象消失;EQA得分均大于90%.结论:通过最佳条件下变异、已知值质控血清常规条件下变异、质量控制图、室间质量评价等方法,可较系统的对监测质量进行控制,其中质量控制图较为直观,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MS)法测定血浆中硝苯地平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MS法,以地西泮为内标物,选择正离子检测的电喷雾离子化源,以乙腈-水(60:40)为流动相,测定硝苯地平的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硝苯地平在1~200u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限浓度为1ug·L^-1,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5%,硝苯地平在低、中、高3个浓度时的血浆样品提取回收率分别为74.1%.82.5%和87.6%。健康志愿者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后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为(2.2±0.8)h,Cmax为(71.1±18.6)ug·L^-1,t1/2为(6.2±3.4)h,AUC0-36为(366.0±141.4)ug·h·L^-1,AUC0-∞为(395.9±176.8)ug·h·L^-1。结论:该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及药动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治疗药物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监测环孢素A和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并对监测过程进行预防性和回顾性质量控制。结果:绘制质控图很重要,若质控测定存在系统误差必须重做标准曲线;质控测定值超过指定值的±15%(失控线),则本次测定无效;更换不同批号的试剂盒,必须重新制备标准曲线;质控样品超过有效期,不得继续使用。结论:质量控制对提高治疗药物监测结果的准确度有决定性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受试普伐他汀钠片剂、胶囊剂及参比普伐他汀钠片剂在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3周期的二重3×3拉丁方交叉试验设计,2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交叉口服40mg的3种普伐他汀钠制剂。用HPLC法测定受试者体内普伐他汀钠的血药浓度变化,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普伐他汀钠片剂、胶囊剂与参比制剂普伐他汀钠片的AUG0→∞分别为(234.3±45.0),(229.7±50.3),(243.0±40.9)μg·h·L^-1;AUG0→T分别为(205.4±38.3),(202.8±40.1),(211.4±36.7)μg·h·L^-1;tmax分别为(1.4±0.4),(1.4±0.3),(1.5±0.3)h;Cmax分别为(48.3±9.7),(49.0±12.5),(49.2±11.3)μg·L^-1。普伐他汀钠片与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7.5±10.7)%和(96.2±10.2)%。结论:经统计学分析,2种受试制剂均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5.
国产阿奇霉素分散片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蕾  李可欣 《首都医药》1998,5(10):20-22
10名健康志愿者交叉口服500mg国产阿奇霉素分散片和进口片剂,对国产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血药浓度采用微生物法进行测定。经3P97拟合,表明:国产和进口两种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口服二室开放模型,Cmax分别为0.405±0.020与0.420±0.023mg/L,Tmax为1.65±0.16h与1.67±0.19h,T1/2β为42.77±4.94与44.30±5.19h,AUC为7.  相似文献   

6.
液-质联用法考察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法(LC-MS/MS)的检测方法,评价受试与参比的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健康志愿者20名,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单剂量口服受试或参比制剂,给药剂量均为20mg,应用LC-MS/MS法测定各受试者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应用BAPP 2.0软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与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如下,AUC0-24分别为(3.4±0.6)mg·h·L^-1、(3.3±0.7)mg·h·L^-1,AUC0-∞分别为(3.6±0.7)mg·h·L^-1、(3.5±0.7)mg·h·L^-1;tmax分别为(1.2±0.9)h、(1.0±0.6)h;Cmax分别为(464.9±108.2)μg·L^-1、(433.6±115.3)μg·L^-1;t1/2分别为(5.4±0.7)h、(5.5±0.9)h。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6.0±16.0)%,主要药动学参数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受试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中葛根素的浓度,研究葛根素前体脂质体的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以愈风宁心片为对照品,3P37药动学软件处理数据,进行了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实验。结果:葛根素前体脂质体口服tmax,Cmax,CL(s),AUC分别为(2.18±0.27)h,(1.12±0.21)mg·L^-1,(10.1±2.2)L·h^-1,(7.8±1.7)mg·h·L^-1,愈风宁心片口服tmax,Cmax,CL(s),AUC分别为(1.52±0.35)h,(0.98±0.17)mg·L,(16.5±4.6)L·h^-1,(4.8±1.4)mg·h·L^-1。葛根素前体脂质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5.6%。结论:葛根素前体脂质体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相对滞后,达峰浓度提高,清除速率降低,葛根素前体脂质体生物利用度显著高于对照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咪唑类抗真菌药氟康唑(fluconazole)对HERG钾通道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磷酸钙瞬时转染的方法,将质粒cgi—GFP,HERG转染到人胚肾细胞(HEK一293)中进行表达,随后应用全细胞膜片钳的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氟康唑对HERG电流的影响。结果:氟康唑浓度依赖性的抑制HERG电流(Istep)和尾电流(Itail)。当浓度为0.01、0.1、1、3、10、30和100μM时,其抑制率分别为105±1.69%(P〉0.05);92.39±1.00%:80.46±2.39%;69.67±53.26%;46.84±2.62%;40.24±2.06%;34.06±1.21%(P〈0.05),其ICEn值为3.41±1.93μM。但氟康唑对HERG钾通道的激活曲线和失活曲线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他林洛尔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法。方法:采用依利特Hypersil—BDSC18色谱柱(4.6mm×200mm,5μm),乙腈-10mmol·L^-1甲酸胺(20:80)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48nm。结果:他林洛尔浓度在2.1~535n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83),最低检测限1.0ng·mL^-1(S/N〉3),绝对回收率大于62.4%,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将建立的方法用于12名受试者单剂量口服(100mg)他林洛尔片后不同时间血药浓度的测定。受试者口服他林洛尔片后,达峰时间Tmax为(2.4±1.0)h,峰浓度Cmax为(375±131)ng·mL^-1,半衰期T1/2为(7.6±3.3)h,AUC0-48为(2586±1266)ng·h·mL^-1,AUC0-∞为(2764±1409)ng·h·mL^-1。结论:本方法快速、经济、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他林洛尔血药浓度监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单剂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按GCP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选择9名健康受试者分别依次单剂口服200mg、400mg、600mg 3个剂量的甲磺酸加替沙星片后,应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采用3P9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求出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受试者分别给药后,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2.028±0.362 mg.L-1、3.749±0.446 mg.L-1、4.876±0.569 mg.L-1;t1/2β分别为7.489±0.806h、7.063±0.890h、7.735±0.8701h;AUC0~t分别为12.24±1.51mg·h·L-1、26.02±3.38 mg·h·L-1、39.22±6.57 mg·h·L-1;原型药主要经肾排泄,48h尿药累积排泄率分别为61.90%±7.70%、60.90%±5.70%和58.74%±13.49%.结论:9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口服给药后,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甲磺酸加替沙星在200mg~600mg剂量范围内药物体内过程呈线性动力学特征而无饱和性,主要排泄途径为肾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制万古霉素质控血浆在血药浓度监测中的稳定性,应用Westgard多规则理论评估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TDM)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取万古霉素标准品12.20mg,50%甲醇溶解后加入空白血浆基质液,制备质量浓度分别为4.88,24.40,40.02μg·mL-1的万古霉素质控血浆,在连续25个工作日内对75个低、中、高质控浓度进行监测,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和Z-分数质控图,采用Westgard多规则进行质量评估。结果:万古霉素低、中、高室内质控的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0.59%~0.86%、3.90%~5.67%,回收率分别为98.90%~102.11%、102.93%~106.91%,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生物样品测定的要求;绘制的质控图显示低、中、高浓度质控血浆均未出现失控。结论:自制万古霉素质控血浆操作方法简单、成本低、结果可靠,可以作为实验室日常质量控制;利用室内质控评价体系对TDM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可以保证血药浓度测定的准确性、可靠性,从而为临床合理化给药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并验证环孢素血药浓度超限列线图预测模型,筛选血药浓度超限的高危人群,提高环孢素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10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服用环孢素并接受血药浓度监测的207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环孢素血药浓度超限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日剂量、合用唑类抗真菌药是环孢素血药浓度低于正常值下限的独立影响因素;日剂量、肾功能不全、合用达那唑、合用糖皮质激素、合用唑类抗真菌药是环孢素血药浓度超出正常值上限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所筛选出的5项环孢素血药浓度超出正常值上限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了环孢素血药浓度超限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的C-index指数为0.841,表明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后发现预测值和观察值基本一致,表明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构建的环孢素血药浓度超限列线图预测模型有良好的区分度及一致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甄别易发生环孢素血药浓度超限的高危人群,有目的性地开展血药浓度监测,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环孢素新老剂型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血药谷浓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环孢素剂型更换前后189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案、用药记录以及血药浓度检测结果。结果:环孢素血药谷浓度随着每日用药剂量的增加稳步升高;微乳剂环孢素血药谷浓度与测定浓度前日最后一次服药剂量相关,油剂环孢素血药谷浓度与测定浓度前一日服药剂量相关;剂型改变(微乳剂与油剂)对患者血药谷浓度影响差别不大;临床上,根据体重计算两种剂型环孢霉素服用剂量意义不大,其中微乳剂相对于油剂更不适用mg·kg-1换算环孢素用量。结论:环孢素微乳剂逐渐代油剂,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剂型转换对重症肌无力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伏立康唑治疗药物监测的HPLC-MS/MS质量控制方法,应用Westgard多规则理论对质控样品进行评估。方法 精密称取分析物伏立康唑对照品和内标氟康唑对照品适量,分别用甲醇溶解,与空白血浆基质混匀并按血浆处理方法进行操作,制备含内标氟康唑的低、中、高浓度质控血浆样品(80,5 000,8 000 ng·mL-1),采用HPLC-MS/MS测定2020年12月随行的36组血浆质控样品,并应用Excel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和Z-分数质控图,采用Westgard多规则理论进行室内质量评估。结果 伏立康唑低、中、高浓度质控值日内、日间RSDs分别为4.9%~5.3%,6.0%~7.1%,内标和伏立康唑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110%~112%,98%~112%,符合中国药典对生物样品检测的要求。Levey-Jennings质控图、Z-分数质控图结果均提示随行36组质控血浆样品的浓度检测结果均在可控范围内。结论 伏立康唑治疗药物监测室内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可有效提高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精准的个体化给药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5.
The importance of control materials in intralaboratory quality assessment of cyclosporine A determination was analyzed. Two types of control materials and a human pool serum were evaluated. The first material was a two-level lyophilized cyclosporine human whole blood control (TLCC); the other was a tri-level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control (TDMC). The drug was determined in all specimens by both tritiated and iodinated radioimmunoassay.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obtained in TLCC sampl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comparison with the TDMC samples and similar to that of the human poo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患者术后口服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的血药浓度与PX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59例心脏移植术后稳定期患者的PXR基因型进行检测,全自动化学免疫分析仪测定环孢素的血药浓度,并通过统计学分析PXR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基因型对环孢素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PXR基因筛选出的8个Tag SNP位点次要等位基因频率(MAF)与NCBI的dbSNP数据库中中国人的数据相近。对于59名稳定期心脏移植患者PXR基因8个Tag SNP中,仅携带PXR rs1523127(C 24381 A)位点AA型基因的患者血药浓度及校正血药浓度明显低于CA型,CA型又低于CC型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7个Tag SNP rs3814056T>G、rs7643645A>G、rs11917714C>T、rs2276705C>A、rs2472681T>C、rs2472682C>A、rs4440154C>T各基因型组间环孢素血药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XR rs1523127(C 24381 A)基因型与心脏移植稳定期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显著相关,提示该SNP可能会在环孢素个体化用药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童彤  唐丽琴  张善堂  吴颖其 《安徽医药》2013,17(6):1059-1061
目的通过对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间不同肾移植患者的全血中环孢素浓度监测结果的进行初步分析,以探讨影响其浓度的可能因素,为更好地开展CsA浓度监测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877例次肾移植患者的CsA血药浓度,分析术后时间、性别、年龄等因素与CsA血药浓度的关系。结果 CsA血药浓度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组CsA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的CsA血药浓度在同一时间段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A血药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移植术后患者进行CsA浓度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欧宁  刘云 《中国药业》2010,19(22):20-21
目的考察荧光偏振免疫(FPIA)法测定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的可行性及本实验室条件下CsA的治疗药物监测质量控制水平。方法以标准质控为样本,考察FPIA法测定CsA血药浓度的方法学性质,对本实验室2008年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方法低、中、高浓度回收率为92.83%~100.43%,RSD为2.49%~6.12%;本院2008年度随行质控低、中、高浓度RSD分别为5.85%,5.41%,4.95%,符合中国药典要求。质控图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存在一定程度的趋势性变化。结论 FPIA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在长期的检测中稳定性较好,适合临床开展治疗药物监测,但应建立合理质控体系。  相似文献   

19.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检测全血中他克莫司浓度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检测全血中FK506浓度的准确性及其在器官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对5例肝移植术后患者不同时期全血中FK506谷值浓度进行监测,并结合临床调整剂量,分析该法的准确性及其对临床FK506应用的指导作用。结果:在305个血样的131次检测中,质控血样检测结果全部在控制范围内,高、低浓度两个质控的RSD值分别为9.09%和11.90%,监测下的FK506血药浓度控制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是一种较理想的FK506血药浓度常规检测方法,适宜在医院内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过程中随行的质控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确保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全血中他克莫司低、高质控样品浓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年6月-2010年7月进行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随行的质控样品测定结果均"在控",低浓度质控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测定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质控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测定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高质控监测结果均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表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准确度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