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重组合骨修复兔甲状软骨缺损的效果,探讨其作为喉气管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11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耳鼻咽喉科教研室实验室完成。取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单纯异种骨组、经脱脂、脱钙处理的异种骨作为载体复合骨形态生成蛋白(1∶20)的重组合骨组。制造兔甲状软骨缺损模型,于缺损处分别植入肌肉、单纯异种骨及重组合骨。分别于术后4,8,16周以及12个月观察局部及应用CT检查和造模处局部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了解成骨和修复情况。结果:①局部观察:空白对照组缺损部位由瘢痕组织修复,在各时间点未见新骨形成。单纯异种骨组可见植入物被软组织包膜包裹,并逐渐被吸收,至16周基本完全吸收。重组合骨组可观察到植入物被吸收的同时有新骨诱导形成,16周局部有松质骨样组织形成,质地较硬,12个月后无明显变化。②组织学观察:见空白对照组无新骨形成,局部为新生瘢痕组织替代。单纯异种骨对照组可见局部有炎细胞浸润,植入物孔洞内有细胞长入,8周时植入物部分吸收,16周及12个月后缺损处异种骨基本完全吸收,为纤维组织替代修复,无明显新骨形成。重组合骨组4周可见植入处大量软骨组织诱导分化,在植入物松质骨空洞内可见组织细胞长入,周边有纤维组织包膜,以及炎细胞浸润,8周可见新骨形成,16周原植入物吸收,有大量骨基质形成并为纤维组织包绕。12个月后无明显变化。③CT检查:单纯异种骨与对照组8周左右大部分植入物被吸收,16周组织局部无骨组织显影。重组合骨组16周及12个月后局部有新骨形成,且气道形态维持良好,呼吸道通畅。结论:重组合骨具备支架的骨引导作用,其诱导成骨效果良好,是理想的喉气管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复合重组合异种骨的自体浓缩骨髓移植到按Trapdoor法制作的股骨头缺损内,以观察其对股骨头坏死后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能力。 方法:实验于2005-05/12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将成年健康新西兰兔24只48髋按Trapdoor法制作双侧股骨头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6组:自体骨+自体骨髓组;自体骨组;重组合异种骨+自体骨髓组;重组合异种骨组;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其中自体骨组和异种骨组实验动物右侧同时植入自体骨髓和载体,左侧仅植入载体。自体骨为取自自体髂骨的皮质松质混合骨;重组合异种骨由天津金世公司提供;自体浓缩骨髓取自体,用肝素化的注射器在股骨大转子处穿刺抽取骨髓2-3mL低温离心机以1500r/min离心,获浓缩骨髓0.5mL备用。在制作缺损模型后即按分组植入不同复合物,空白对照组自然愈合。于植入后4,8,12周通过X射线片、CT、组织学等方法观察其骨缺损修复能力。 结果:实验兔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1)X射线检查结果:术后4周,异种骨组与自体骨组关节面光滑,缺损区可见少量絮状影,自体骨组较重组合异种骨组稍明显,而此二组右侧较左侧为好。自然愈合组见扩大的低密度影。术后12周,异种骨组与自体骨组关节面光滑,缺损区可见接近正常骨小梁结构影,右侧较左侧为佳。自然愈合组可见硬化和囊变影。②CT检查结果:术后12周,异种骨组与自体骨组CT表现相近,关节面光整,缺损区被接近正常骨组织影替代,右侧优于左侧。自然愈合组仍为低密度影,伴硬化和囊变影。③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4周,大体观察,自体骨组与异种骨组关节面光滑。镜下观察,自体骨组右侧较左侧炎症反应轻,新骨生成稍多。异种骨组可见骨小梁样结构,右侧无明显坏死和组织细胞,左侧可见局灶坏死和少量组织细胞。空白对照组见脂肪性骨髓,骨坏死及炎性细胞。术后12周,大体观察,自体骨组与异种骨组关节面光滑。镜下观察,自体骨组右侧骨小梁丰富,形粗,排列整齐。其周围可见骨母细胞及新生的血管;左侧骨小粱稀疏,形细。异种骨组右侧新生骨骨小梁排列整齐,近似板层骨;左侧新生骨骨小梁排列稍乱。自然愈合组缺损区域周围有脂性骨髓组织,中央有纤维组织增生,碎片样软骨组织,缺损区无成熟骨组织。 结论:复合重组合异种骨的浓缩自体骨髓修复股骨头缺损具有优良的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及良好的机械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复合重组合异种骨的自体浓缩骨髓移植到按Trapdoor法制作的股骨头缺损内,以观察其对股骨头坏死后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能力。方法:实验于2005-05/12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将成年健康新西兰兔24只48髋按Trapdoor法制作双侧股骨头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6组:自体骨 自体骨髓组;自体骨组;重组合异种骨 自体骨髓组;重组合异种骨组;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其中自体骨组和异种骨组实验动物右侧同时植入自体骨髓和载体,左侧仅植入载体。自体骨为取自自体髂骨的皮质松质混合骨;重组合异种骨由天津金世公司提供;自体浓缩骨髓取自体,用肝素化的注射器在股骨大转子处穿刺抽取骨髓2~3mL,低温离心机以1500r/min离心,获浓缩骨髓0.5mL备用。在制作缺损模型后即按分组植入不同复合物,空白对照组自然愈合。于植入后4,8,12周通过X射线片、CT、组织学等方法观察其骨缺损修复能力。结果:实验兔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X射线检查结果:术后4周,异种骨组与自体骨组关节面光滑,缺损区可见少量絮状影,自体骨组较重组合异种骨组稍明显,而此二组右侧较左侧为好。自然愈合组见扩大的低密度影。术后12周,异种骨组与自体骨组关节面光滑,缺损区可见接近正常骨小梁结构影,右侧较左侧为佳。自然愈合组可见硬化和囊变影。②CT检查结果:术后12周,异种骨组与自体骨组CT表现相近,关节面光整,缺损区被接近正常骨组织影替代,右侧优于左侧。自然愈合组仍为低密度影,伴硬化和囊变影。③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4周,大体观察,自体骨组与异种骨组关节面光滑。镜下观察,自体骨组右侧较左侧炎症反应轻,新骨生成稍多。异种骨组可见骨小梁样结构,右侧无明显坏死和组织细胞,左侧可见局灶坏死和少量组织细胞。空白对照组见脂肪性骨髓,骨坏死及炎性细胞。术后12周,大体观察,自体骨组与异种骨组关节面光滑。镜下观察,自体骨组右侧骨小梁丰富,形粗,排列整齐,其周围可见骨母细胞及新生的血管;左侧骨小梁稀疏,形细。异种骨组右侧新生骨骨小梁排列整齐,近似板层骨;左侧新生骨骨小梁排列稍乱。自然愈合组缺损区域周围有脂性骨髓组织,中央有纤维组织增生,碎片样软骨组织,缺损区无成熟骨组织。结论:复合重组合异种骨的浓缩自体骨髓修复股骨头缺损具有优良的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及良好的机械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复合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重组合异种骨植入病灶清除区,观察其修复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cDNA3/VEGF165质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重组合异种骨复合培养.应用局部液氮冷冻法造成的24只兔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左侧骨缺损处植入复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重组合异种骨为治疗组,右侧仅植入单纯重组异种骨为对照组.行X射线,组织病理及股骨骨密度和矿物质含量检查.结果:①X射线片观察第6周时治疗组坏死区出现骨小梁结构,新骨形成增加,对照组仍呈现坏死区中心低密度,边缘高密度;第12周时治疗组股骨头形态规则,密度均匀,对照组股骨头坏死区有囊状低密度区.②第6周和12周时两组骨密度和矿物质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在组织学上,6周时治疗组骨细胞及微毛细血管明显多于对照组;12周治疗组新生骨组织修复达软骨下,对照组植入骨块仍有少量未吸收.结论:重组合异种骨复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明显的成骨诱导作用,能有效促进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早期修复.  相似文献   

5.
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对犬缺损颌骨的诱导再生及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毅  商红国  高宁  陈涛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0):70-73,i0002
目的:利用骨髓基质干细胞、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及聚乳酸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诱导颌骨再生,修复颌骨缺损,并对其成骨效能进行评价。方法:实验于2003—04/2004—04在青岛大学附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取普通级杂种犬12只,随机分为4组,即骨髓基质干细胞+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聚乳酸组、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聚乳酸组、聚乳酸+骨髓基质干细胞组、聚乳酸组,3只/组。全部动物双侧下颌骨体部分别造成30min&;#215;12mm椭圆形缺损,用自身对照法,右侧骨缺损为实验侧,左侧为空白对照侧。取犬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为成骨细胞,给予不同材料复合后植入颌骨缺损区:骨髓基质干细胞+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聚乳酸组植入骨髓基质干细胞、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与聚乳酸;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聚乳酸组植入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与聚乳酸;聚乳酸+骨髓基质干细胞组植入聚乳酸、骨髓基质干细胞;聚乳酸组植入聚乳酸。术后第2,4,8周行X线、组织病理及扫描电镜检查,观察成骨情况。结果:实验纳入12只犬,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培养过程中细胞形态观察:原代培养24h后部分细胞贴壁,48h后贴壁细胞向四周伸展,边缘的细胞呈梭形,散在生长的细胞呈椭圆形或梭形;10~12d后细胞集落间相互融合成单层,形态多为梭形。细胞传代培养后4h开始贴壁,8~10h基本贴壁完全,细胞大部分向梭形、多角形细胞转化,带有数个突起。②传代细胞密集区Von Kossa染色结果:细胞密集区出现大面积黑染区域,即钙结节,而细胞密度较低的区域并无着色。③各组第8周时两侧成骨情况大体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聚乳酸组实验侧缺损为板层骨修复,质硬,部分区域呈骨性突起;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聚乳酸组实验侧缺损为不完全修复;聚乳酸+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实验侧缺损可见散在骨岛形成;聚乳酸组实验侧缺损区仅在边缘有新骨形成。各组空白对照侧均为纤维组织充填。④各组第8周两侧成骨情况X线检查结果:实验侧:骨髓基质干细胞+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聚乳酸组植入区可见较规则骨小梁像;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聚乳酸组植入区可见少量密度高的骨痂影形成;聚乳酸+骨髓基质干细胞组骨床边界较模糊,植入区可见密度高的骨痂影形成;聚乳酸组植入区点片状密度较高的影像。各组空白对照侧8周时植入区均无阻射影像。⑤各组第8周两侧成骨情况组织学检查:实验侧:骨髓基质干细胞+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聚乳酸组新生骨形成大片状结构,植入区内骨髓腔开始形成,聚乳酸大部分降解,新生血管数目增多,有的穿过降解的聚乳酸内部;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聚乳酸组以纤维成骨方式为主,也可见软骨化骨过程,骨小梁增多;聚乳酸+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缺损区有较多散在骨岛形成,可见软骨化骨;聚乳酸组骨缺损不完全修复,纤维组织嵌于缺损区,骨床边缘成骨细胞较活跃;骨髓基质干细胞+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聚乳酸组实验侧的成骨量明显优于其余3组;各组空白对照侧均未见有新骨形成,缺损为纤维组织充填。⑥骨髓基质干细胞+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聚乳酸组第8周两侧成骨情况扫描电镜检查结果:实验侧聚乳酸大部分吸收,被骨组织替代,可见小血管穿入聚乳酸内,新骨内骨细胞分布均匀,骨细胞位于陷窝内,孔隙内可见骨质沉积;空白对照侧见大量纤维蛋白,未见骨组织形成。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可定向诱导为成骨细胞,并能钙化形成新骨。外源性骨形成蛋白可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与降解速率及骨再生速率相匹配的聚乳酸复合,具有快速成骨的效能,可作为良好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6.
背景:硫酸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是种良好的骨传导材料,但单一硫酸钙缺乏骨诱导活性,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目的:拟验证硫酸钙/骨基质明胶复合人工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内实验,多角度观察,于2004-12/2006—04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1只,体质量2.5~3.5奴,制备双侧尺骨缺损模型;硫酸钙、骨基质明胶均由本实验制备。方法:分别制备硫酸钙、骨基质明胶,2:1比例复合,植入兔尺骨15mm骨缺损。实验分为3组,硫酸钙/骨基质明胶组植入复合人工骨,硫酸钙组单纯植入硫酸钙,空白对照组缺损区旷置。主要观察指标:于造模后4,8,12周分批取材,经大体观察、影像学、组织学及四环素荧光示踪检测,观察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植入区周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硫酸钙/骨基质明胶组植入4周,缺损区两端及中央均可见岛状新骨生长;8周时材料己完全降解,新骨生长活跃,并逐渐由编织骨重塑为板层骨;12周缺损区破新生骨替代,骨结构逐步成熟,与宿主骨间形成骨性桥接,髓腔再通,完成骨性修复。硫酸钙组4周两端也见新骨生长,但较硫酸钙,骨基质明胶组成骨最少,中央部位新骨出现时间晚;8周时材料完全降解吸收,植入区可见大量骨痂生长,两端出现板层样新骨;12周缺损区得到基本修复,但骨髓腔轮廓不清。空白对照组术后形成骨不连。结论:硫酸钙/骨基质明胶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有效地修复兔尺骨骨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7.
背景:仿生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与自体骨相似的组成和结构,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的:观察肝素-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米诺环素仿生纳米复合材料修复兔胫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2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胫骨上端15mm×8mm的腔隙性临界性骨缺损。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n=16)和空白对照组(n=4)。实验组植入课题组研制的肝素-壳聚糖复合体-磷灰石-米诺环素仿生纳米复合骨修复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空白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分别于植入后2,4,8,12周行大体观察、X射线平片及组织学观察新型骨修复材料的骨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大体观察显示实验组植入后8周后缺损已经融合,12周时塑形接近正常。X射线平片显示随着时间延长,实验组骨缺损骨痂增多,12周基本愈合,塑形完成,空白对照组未见骨性修复,形成骨不连。组织学观察实验组植入后4周材料开始吸收,8周后降解被新生骨取代,12周完全修复,空白对照组各时间点均由纤维组织充填。提示新型肝素-壳聚糖复合体-羟基磷灰石-米诺环素仿生纳米复合材料能有效促进临界性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吸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异体脱抗原松质骨植入股骨头坏死病灶清除区后的病理变化过程,评价其诱导成骨活性及生物降解性,以探索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7在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实验动物为健康成年杂种犬30只60侧股骨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植入异体脱抗原松质骨组;植入复合物组。每组20侧股骨头。建立液氮冷冻诱导性犬股骨头坏死缺损坏死模型,用温盐水复温后,空白对照组不充填植入物,植入异体脱抗原松质骨组充填异体脱抗原松质骨,植入复合物组植入吸附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异体脱抗原松质骨。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12.5m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00IU。术后3,6,12周分批处死。动物处死后,解剖双侧股骨头以体积分数为0.1的甲醛固定。摄X射线片,行大体观察,光镜下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所有实验动物无死亡,30只犬共60侧股骨头均纳入结果分析。①空白对照组3,6周时缺损清晰可见,缺损被纤维组织部分充填,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12周时缺损仍然存在,缺损区仍为结缔组织充填,缺损与周围骨组织界限清晰。②植入异体脱抗原松质骨组,3周时纤维组织长入移植物孔隙内,间充质细胞少;6周时移植物吸收不全,表面有新骨形成;12周时移植物完全吸收,可见新生的稀疏骨组织。③植入复合物组3周时肉芽组织和新生血管生长活跃,出现多量的间充质细胞,新骨开始形成,移植区密度低于周围骨组织;6周时移植区与宿主骨分界模糊,移植物完全吸收,大量新生骨小梁和新骨形成;12周时移植区与宿主骨密度相当,与宿主骨界限不清,新骨改建接近正常松质骨。结论:异体脱抗原松质骨是生长因子的良好吸附载体,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适宜新组织长入。吸附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异体脱抗原松质骨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能力,能有效地提高骨坏死病理条件下股骨头地骨修复能力,有望成为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9.
背景:自体植骨是修复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最理想的材料和方法,但存在增加手术创伤,取骨部位的后遗症如感染和疼痛及自体骨的取量有限等缺点。目的:分析硫酸钙人工骨和异种骨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6例良性骨肿瘤患者,其中骨巨细胞瘤8例,内生软骨瘤5例,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2例,骨囊肿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和软骨母细胞瘤各1例。12例采用单一硫酸钙骨粒填充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6例采用单一异种骨条填充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8例采用硫酸钙骨粒+异种骨条填充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治疗后1周内、3个月、1年拍X射线片检查,了解植骨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36-72个月,发现硫酸钙骨粒的降解发生较早,一般治疗后1个月就开始出现骨粒降解,3个月大部分已降解完毕并有骨替代发生,1年骨修复塑型良好;异种骨条3个月后降解并有骨替代发生,植骨充填物边缘模糊,6个月后骨缺损及充填物之间边界变模糊,有融合现象,1年骨缺损内密度均匀,骨小梁形成明显,骨修复良好;骨粒+骨条混合植骨者介于单纯硫酸钙骨粒和单纯异种骨条之间,出现骨粒部分先降解先修复、骨条部分后降解后修复,一般术后1年达到骨性愈合。说明硫酸钙人工骨和异种骨在骨肿瘤性骨缺损修复应用中的效果良好,在良性骨肿瘤刮除后植骨可以替代自体骨植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异种脱蛋白松质骨复合修复尺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6-01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取12月龄健康杂种犬18只,体质量(15.0±2.2)kg。②实验方法:将所有动物的双侧尺骨制备成中断20mm骨-骨膜缺损模型,骨髓基质干细胞与脱蛋白松质骨于体外复合培养后,将其植入其中16只犬的右侧缺损处作为实验组,左侧植入单纯脱蛋白松质骨作为对照组,另2只犬不植入任何材料为空白组。③实验评估:在4,8,12周分别行大体标本、扫描电镜和组织学观察,比较3组骨缺损修复的能力。结果:纳入健康杂种犬1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4周时实验组支架材料部分吸收,植入物表面有纤维骨痂形成,对照组支架材料少量吸收,植入物表面有少量骨样组织形成;8周时,大体标本及组织学观察,实验组中的支架材料已完全降解,骨缺损部分修复,对照组中植入物两端少量新骨形成,材料中为纤维骨样组织;12周时,实验组骨缺损完全修复,对照组植入物两端有新骨包绕,与骨端连接紧密。12周时空白组骨缺损未修复。结论:利用体外扩增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异种骨组合,具有较强的骨传导和骨诱导活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有研究发现,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骨、软组织损伤修复,但在骨愈合过程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目前尚无定论。目的:对比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复合Bio-Oss/Bio-Gide在兔牙槽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成骨效果,以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在骨损伤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16只,手术建立兔下颌牙槽骨临界骨缺损模型,采取自身对照,随机选择一侧下颌骨以富血小板血浆/Bio-Oss/Bio-Gide修复骨缺损(实验侧);另外一侧以Bio-Oss/Bio-Gide修复骨缺损(对照侧)。分别于术后2,4,8,12周时各处死4只,通过大体观察、X射线观察、CBCT骨密度测定、组织学切片观察以及新生骨占缺损面积百分比的测定,定性及定量分析牙槽骨缺损区的成骨效果。结果与结论:术后2-12周的X射线、CBCT及组织学切片观察显示,实验侧和对照侧均有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以及植骨材料的降解吸收;12周时,实验侧缺损表面可见连续的皮质骨形成,植骨区新骨形成并趋于成熟,植骨材料降解吸收明显,对照侧修复效果次之。在术后2,4,8,12周各时间点,实验侧骨密度值均低于对照侧(P〈0.05),实验侧新生骨占面积百分比均大于对照侧(P〈0.05)。说明在兔下颌牙槽骨缺损修复中,富血小板血浆/Bio-Oss/Bio-Gide比Bio-Oss/Bio-Gide具有更好的成骨效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新骨的形成以及Bio-Oss骨粉的降解吸收。  相似文献   

12.
背景:用自体骨皮瓣移植是目前修复复合组织缺损的最好方法,但其修复能力有限、创伤大、造成新的组织缺损和一定功能障碍。异体骨具有骨诱导能力,可能用来预制骨皮瓣。目的:观察异体骨异位埋植诱导预制骨皮瓣过程中异体骨的病理变化。方法:实验动物为广西巴马微型猪,将深低温冷冻异体骨埋植于旋髂浅动脉供养的皮瓣组织内,植入后在体观察局部反应情况,于植入后4,8,12,16周随机取出异体骨,行大体观察及病理切片镜下观察。结果与结论:所有异体骨植入处无明显炎症反应。病理检查可见异体骨在皮瓣组织内埋植后4周异体骨表层出现血管化,未见明显类骨母细胞;植入后8周出现异体骨不同程度的血管化、骨吸收和分布不均的类骨母细胞和类破骨细胞,有新骨形成;植入后12周新骨形成进一步增加,但骨吸收亦加重,植入骨形态改变;植入后16周异体骨碎裂吸收,新骨形成无明显增加。结果提示异体骨异位埋植预制骨皮瓣过程中,异体骨随时间不断发生病理变化,需适时移植。  相似文献   

13.
背景:仿生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与自体骨相似的组成和结构,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的:观察肝素-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米诺环素仿生纳米复合材料修复兔胫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2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胫骨上端15 mm×8 mm的腔隙性临界性骨缺损.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n =16)和空白对照组(n =4).实验组植入课题组研制的肝素-壳聚糖复合体-磷灰石-米诺环素仿生纳米复合骨修复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空白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分别于植入后2,4,8,12周行大体观察、X射线平片及组织学观察新型骨修复材料的骨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大体观察显示实验组植入后8周后缺损已经融合,12周时塑形接近正常.X射线平片显示随着时间延长,实验组骨缺损骨痂增多,12周基本愈合,塑形完成,空白对照组未见骨性修复,形成骨不连.组织学观察实验组植入后4周材料开始吸收,8周后降解被新生骨取代,12周完全修复,空白对照组各时间点均由纤维组织充填.提示新型肝素-壳聚糖复合体-羟基磷灰石-米诺环素仿生纳米复合材料能有效促进临界性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仿生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与自体骨相似的组成和结构,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的:观察新型明胶-磷灰石-米诺环素仿生纳米复合材料修复兔胫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2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胫骨上端15 mm×8 mm的腔隙性临界性骨缺损.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16)和空白对照组(n=4).实验组植入课题组研制的明胶-磷灰石-米诺环素仿生纳米复合骨修复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2,4,8,12周行大体观察、X射线平片及组织学观察新型骨修复材料的骨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大体观察显示实验组植入8周后缺损已经融合,12周时塑形接近正常.X射线平片显示随着时间延长,实验组骨缺损骨痂增多,12周基本愈合,塑形完成,空白对照组未见骨性修复,形成骨不连.组织学观察实验组术后4周材料开始吸收,8周后降解被新生骨取代,12周完全修复,空白对照组各时间点均由纤维组织充填.提示新型明胶-磷灰石-米诺环素仿生纳米复合材料能有效促进临界性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背景:前期试验证实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够在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羟乙酸材料表面黏附、增殖,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与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羟乙酸材料复合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建立兔15mm桡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实验组植入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羟乙酸+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化骨,对照组植入单纯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羟乙酸支架材料。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评价:术后1~12周,实验组骨缺损修复程度及速度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与对照组(P<0.05)。②组织学检测:实验组术后4周即可观察到新生骨和纤维组织长入材料空隙,局部形成陷窝结构;8周时新生骨组织增多,部分可观察到成熟的骨小梁结构;12周时可见大量成熟骨细胞,骨小梁排列紧密,移植材料逐步被新生骨取代,与正常骨组织形态基本一致,且骨小梁出现时间早于空白对照组与对照组。说明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羟乙酸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能够促进骨缺损处新骨的生成,较单纯支架材料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背景:对颅骨缺损修复目前常采用人工材料、新鲜自体骨、自体颅骨瓣进行修复,应用骨多肽在颅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目的:探讨骨多肽生长素在离体颅骨瓣原位修复颅骨缺损中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1996-06/2002-12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颅脑损伤需手术去骨瓣减压病例,共45例,实验组24例,对照组21例,颅骨缺损48处,实验组26处,对照组22处,年龄5~63岁。干预措施:采用离体颅骨瓣二期原位修复颅骨缺损45例,共48处,其中实验组应用多孔离体颅骨瓣+骨多肽生长素修复,对照组应用多孔离体颅骨瓣修复。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术后并发症,骨瓣骨质吸收及骨再生情况。结果:骨瓣部位无松动感,外观完美,影像学检查示接合处对合良好,缝隙渐消失,可见骨痂形成,实验组骨瓣密度均正常。对照组5处骨瓣可见中央部密度降低,有部分骨质吸收现象,差异有显著性(P&;lt;0.05)。结论:骨多肽生长素局部应用能防止骨瓣吸收,促进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17.
背景:国外已有将天然牛骨用理化方法处理后制得的天然生物骨衍生产品问世,尚未见用猪椎骨制备的报道.既往实验证实了以猪椎骨为原料制得仿生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有骨诱导性.目的:将仿生双相陶瓷生物骨和仿生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移植于兔桡骨缺损处,确定双相陶瓷支架材料修复节段骨缺损的可能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10/2005-10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全军骨科研究所及青岛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双相陶瓷生物骨由猪椎骨经复合焦磷酸钠两次低温煅烧后制得,主要由羟基磷灰石和磷酸三钙组成,将材料制成0.3 cm×0.3 cm×1.5 cm大小,与Ⅰ型胶原复合制得仿生双相陶瓷生物骨.将骨形态发生蛋白溶液与Ⅰ型胶原溶液混合,然后与双相陶瓷生物骨复合制得仿生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方法:选择成年健康日本大耳兔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物活性骨组,生物骨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6只.在兔双侧桡骨造成15 mm缺损,骨缺损处分别植入仿生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和仿生双相陶瓷生物骨,空白对照组不做移植修复.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后第2,4,8,12周取材,进行植入材料的大体观察,组织切片分别做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结果:①大体观察:生物活性骨组和生物骨组术后2周时无明显差别,材料与骨床间为纤维组织连接.4周及8周可见生物活性骨组断端周围新生骨痂较多,将材料包绕,12周时可见材料部分吸收,新生骨长入,修复段塑型较好,基本接近宿主骨外形.12周时,生物骨组仅在骨折端有少量骨痂连接.空白对照组骨折端为纤维结缔组织,骨缺损不能修复.②骨组织染色观察:生物活性骨组和生物骨组术后2周时无明显差别,材料与骨床间为纤维组织连接.术后4,8周,生物活性骨组有更多的血管和纤维组织长入材料,新骨形成逐渐增多,材料与骨床间为骨性连接.术后12周生物活性骨组材料降解增多,新生骨组织与两端骨床融合成一体,有骨髓样结构形成.空白对照组12周时骨折端吸收,硬化,封闭.结论:仿生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有较好的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又有一定的可吸收性,植入动物体内后未见明显免疫反应,修复节段骨缺损作用明显,应用双相陶瓷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具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合rhBMP2的异种骨(rhBMP2/BCB)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在重组合异种骨(RBX)的基础上, 以基因重组人BMP2(rhBMP2)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BCB)复合,制成一种新型植骨材料复合rhBMP2的异种骨(rhBMP2/BCB),并采用兔桡骨干1.5cm缺损动物模型,通过X线、骨密度、生物力学、组织学等检测手段,对rhBMP2/BCB移植治疗节段性骨缺损效果进行研究. 结果单纯rhBMP2/BCB移植可在16周使骨缺损基本修复,其机制和过程与重组合异种骨相似.结论 rhBMP2/BCB是一种新型理想的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9.
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对犬缺损颌骨的诱导再生及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骨髓基质干细胞、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及聚乳酸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诱导颌骨再生,修复颌骨缺损,并对其成骨效能进行评价。方法:实验于2003-04/2004-04在青岛大学附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取普通级杂种犬12只,随机分为4组,即骨髓基质干细胞+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聚乳酸组、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聚乳酸组、聚乳酸+骨髓基质干细胞组、聚乳酸组,3只/组。全部动物双侧下颌骨体部分别造成30mm×12mm椭圆形缺损,用自身对照法,右侧骨缺损为实验侧,左侧为空白对照侧。取犬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为成骨细胞,给予不同材料复合后植入颌骨缺损区:骨髓基质干细胞+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聚乳酸组植入骨髓基质干细胞、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与聚乳酸;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聚乳酸组植入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与聚乳酸;聚乳酸+骨髓基质干细胞组植入聚乳酸、骨髓基质干细胞;聚乳酸组植入聚乳酸。术后第2,4,8周行X线、组织病理及扫描电镜检查,观察成骨情况。结果:实验纳入12只犬,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培养过程中细胞形态观察:原代培养24h后部分细胞贴壁,48h后贴壁细胞向四周伸展,边缘的细胞呈梭形,散在生长的细胞呈椭圆形或梭形;10~12d后细胞集落间相互融合成单层,形态多为梭形。细胞传代培养后4h开始贴壁,8~10h基本贴壁完全,细胞大部分向梭形、多角形细胞转化,带有数个突起。②传代细胞密集区VonKossa染色结果:细胞密集区出现大面积黑染区域,即钙结节,而细胞密度较低的区域并无着色。③各组第8周时两侧成骨情况大体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聚乳酸组实验侧缺损为板层骨修复,质硬,部分区域呈骨性突起;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聚乳酸组实验侧缺损为不完全修复;聚乳酸+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实验侧缺损可见散在骨岛形成;聚乳酸组实验侧缺损区仅在边缘有新骨形成。各组空白对照侧均为纤维组织充填。④各组第8周两侧成骨情况X线检查结果:实验侧:骨髓基质干细胞+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聚乳酸组植入区可见较规则骨小梁像;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聚乳酸组植入区可见少量密度高的骨痂影形成;聚乳酸+骨髓基质干细胞组骨床边界较模糊,植入区可见密度高的骨痂影形成;聚乳酸组植入区点片状密度较高的影像。各组空白对照侧8周时植入区均无阻射影像。⑤各组第8周两侧成骨情况组织学检查:实验侧:骨髓基质干细胞+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聚乳酸组新生骨形成大片状结构,植入区内骨髓腔开始形成,聚乳酸大部分降解,新生血管数目增多,有的穿过降解的聚乳酸内部;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聚乳酸组以纤维成骨方式为主,也可见软骨化骨过程,骨小梁增多;聚乳酸+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缺损区有较多散在骨岛形成,可见软骨化骨;聚乳酸组骨缺损不完全修复,纤维组织嵌于缺损区,骨床边缘成骨细胞较活跃;骨髓基质干细胞+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聚乳酸组实验侧的成骨量明显优于其余3组;各组空白对照侧均未见有新骨形成,缺损为纤维组织充填。⑥骨髓基质干细胞+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聚乳酸组第8周两侧成骨情况扫描电镜检查结果:实验侧聚乳酸大部分吸收,被骨组织替代,可见小血管穿入聚乳酸内,新骨内骨细胞分布均匀,骨细胞位于陷窝内,孔隙内可见骨质沉积;空白对照侧见大量纤维蛋白,未见骨组织形成。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可定向诱导为成骨细胞,并能钙化形成新骨。外源性骨形成蛋白可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与降解速率及骨再生速率相匹配的聚乳酸复合,具有快速成骨的效能,可作为良好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0.
背景:生物衍生支架材料具备与自身骨相似的结构和微环境,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的:探讨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桡骨的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并与单纯生物衍生骨进行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2008—01在南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完成。材料:同种异体骨经脱脂、脱蛋白、部分脱钙和冻干等方法处理后制备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制备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方法:25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制备中段15mm的骨缺损,随机取其中20只兔右侧桡骨为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骨,左侧为对照组植入单纯生物衍生骨,不做内外固定;另5只兔双侧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组。主要观察指标:应用X射线放射学检查及组织学观察比较3组骨缺损修复的能力。结果:X射线显示随时间延长骨折处骨痂逐渐增多,实验组8周基本愈合,12周塑形完成;对照组骨痂少,愈合时间推迟;空白组术后12周骨缺损未见骨性修复,最后形成骨不连。术后2,4,8,12周实验组放射学检查评价新骨生成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术后4周时材料开始吸收,8周基本降解吸收被新生骨取代,12周完全修复;对照组明显推迟,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低于实验组(P〈0.05);空白组各时点均无新骨形成,最后缺损由纤维组织充填。结论:成骨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衍生骨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修复兔桡骨缺损能够加速新骨形成,其修复能力明显优于单纯生物衍生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