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农户收入的农村土地流转绩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物理动力学的分析方法,从农村土地流转的几个利益攸关方角度分析土地流转的驱动力。根据当前农村的生产实际和土地流转的特点,把农户分为两种类型,运用成本——收益法对两类农户在土地流转前后的收益进行探讨,并建立模型。结合实地调查资料,运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和讨论。得出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农户收入增加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詹晨晖  詹长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93-2395,2398
[目的]构建农村土地流转意愿度模型,分析2007年1月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意愿。[方法]运用经济学理论构建农村土地流转意愿度模型,运用实证调查数据和2005~2009年重庆市统计年鉴数据算出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意愿度,分析农户土地流转的供给意愿。[结果]重庆市农户边际非农经营净收益为每年1 358.21元/人,边际农业经营净收益为每年156.29元/人,边际土地流转净收益为每年65.10元/人;非农经营风险为0.031 2,农业经营风险为0.3523;土地流转意愿度为102.83。[结论]重庆市农户具有强烈的土地流转意愿。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我国西部山区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以重庆市綦江县新盛镇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区域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若干建议.研究表明,该区域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普遍较为强烈,影响山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户家庭人口特征、农户家庭收入情况、农户承包土地特征等.  相似文献   

4.
李想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419-4422
采用安徽省2010年1 365个农户固定观察点的样本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家庭土地流转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主要动因源于经济因素中的农户家庭收入结构,农户社会阶层与家庭类型因素财对农村土地流转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农户经营的土地面积、土地块数、不同面积大小的土地块数等对农户土地流转决策并不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牟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812-12814,12818
以土地流转中的农户供求意愿为切入点,构建农户流转决策的理论模型,解释理论上的重庆土地流转与流转收益和成本间的关系,进而厘定各因素影响农户流转意愿的计量模型,科学把握重庆农户流转意愿与实际差距的内在原因。具体为:①以土地流转中农户的供求意愿为切入点,遵循理论决策-实证绩效-行为机理-区域调控的框架,分析重庆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户的供求意愿及行为作用机理,构建破解影响重庆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对策框架,结论可服务于重庆目前及今后的城乡统筹用地的战略需求。②借助参与性农村评估获得的翔实资料,结合多学科耦合,构建适于重庆的农户土地流转供求意愿决策的理论和计量模型,分析土地流转的供求关系和流转效率,与以往研究相比,实现了理论决策分析与计量经济模拟间的统一,避免了单一视角的无针对性的定性分析弱点。但针对这一研究,需要破解2个关键问题:①众多复杂的影响因素使得土地流转的农户供求意愿分析,需借助多分类无序逻辑回归而进行,但怎样识别影响农户土地流转供求意愿的潜在因素,属理论决策方面首先必须破解的难题。②如何厘定农户决策行为及作用机理模型,以分析土地流转中农户的供求意愿绩效,进而为重庆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性调控与制度创新提供依据,属实证绩效方面所必须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据调查,北京市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甚多,主要是流转农户对土地流转的认知不到位、对土地流转收益和后果存在疑虑;政府的土地流转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不到位.所以,欲加速北京农村土地流转,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和完善流转市场,教育引导农民、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为了验证土地租赁市场对促进农户收入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成效,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首先运用内生转换(ESR)模型研究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平均收入的影响,其次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UQTE)模型和广义分位数回归(GQR)模型,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分布在不同收入水平上的农户人均收入效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土地流转能够显著提高参与土地流转农民的家庭人均收入;如果未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能够参与土地流转,其家庭人均收入可以得到大幅提高。此外,土地流转对低收入水平农户的增收效应更加明显,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收入效应呈U型变化趋势且区域差异明显,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土地流转对高收入农户的收入效应相对较小。总之,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缩小农户人均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持续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村土地流转现象逐年增加,但是由于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土地流转缺乏市场信息和中介服务,致使土地流转信息不对称,流转带有明显的自发性、盲目性与随意性,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农户的土地流转收益不能保障,成为农村不稳定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农村土地流转主体的利益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建设、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土地财富银行加强信贷支持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就目前来看,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土地流转的进程,要想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解决好土地流转工作中的问题显得极为紧要。本文从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着手,分析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有效的解决措施。一、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1.思想认识不到位土地存地流转规模偏小,集中程度低,不利于集中开发,土地收益低。流转存在自发、不规范、流转困难等问题。现除去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外,普遍在农户和农户之间流转。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我国西部山区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以重庆市綦江县新盛镇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区域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若干建议。研究表明,该区域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普遍较为强烈,影响山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户家庭人口特征、农户家庭收入情况、农户承包土地特征等。  相似文献   

11.
李伟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3(12):95-96,105
全国很多地区的农村图书馆发展缓慢甚至停步不前,严重阻碍了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通过对传统农村图书馆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电子图书馆是农村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生力量。农村电子图书馆的建设对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创新和突破,论述了农村电子图书馆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要有效破解“三农”问题,必须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统筹”原则,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要加快农业发展,解决“三农”基础问题;抓好农村发展和稳定两大重点,解决“三农”关键问题;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解决“三农”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各级政府正积极探索宅基地制度改革,希以此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分析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变革历史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对近年来宅基地制度改革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从宅基地制度改革对乡村人口发展、乡村土地利用以及乡村产业发展3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要注重农民的实际利益诉求的实现,地方政府要建立落实农户利益保护机制,要谨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和乡村转型的步伐,宅基地制度改革要和乡村转型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4.
陈艳颦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79-180,321
以高淳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实例,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对如何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的就业效应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胡翠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35-5936,5997
分析了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即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市场信息不对称,信息共享程度低,资源分散、分布不均、相互之间没有交叉。介绍了信息化对农村物流体系的重要性:一是物流系统计划决策以信息为依据;二是物流系统整体效益的提升以信息为基础;三是物流传输方式以互联网为载体。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农业生产和流通的盲目性、分散农业经营风险、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5个方面探讨了构建农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基于此,提出了完善基于农村信息化的农村物流体系的5点对策:一是深化政府信息化意识;二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信息系统;三是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四是促进农村信息资源整合;五是建立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胡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303-10304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分析了乡村旅游的本质,探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乡村文化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指出以乡村文化为核心,保持其纯真性、独特性是乡村旅游向深层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并提出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对农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农村劳动力的含义与特点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现状,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原因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对农户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的农村经济地位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苟安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43-5944
结合乡村旅游的经济特点,阐述了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的互动关系,最后提出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朱流砫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64-264,274
通过对安徽省合肥市乡村旅游带来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的剖析,提出当前要从政策层面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以促进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充分认识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和乡村振兴质量的提高.乡村振兴战略把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总目标,着力于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个方面的振兴,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发展带来的好处更好地惠及亿万农民.针对乡村普遍存在的产业基础薄弱,现代化程度较低,公共保障资源落后等现实困境,以缩小城乡差距、城乡融合发展为出发点,以补短板、强弱项为发展方向,探讨通过发展产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加公共财政支出、加强高等教育和部分地区先行先试等5项措施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