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同时采取有效的社区预防治疗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0月354例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共39例患者罹患高血压,将3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9例,观察组20例。统计和分析高血压发生率,同时对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并采取有效的社区预防对策,观察和分析防治效果。结果年龄较长、高血压家族史、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喝酒、吸烟以及较高BMI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不同性别人群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定时定量服药、遵医、合理饮食、生活方式良好、适量运动以及良好疾病知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和掌握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同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够使患者病情获得有效改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2.
陈岚 《北方药学》2013,(2):86-87
目的:研究上海市闵行区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方法:通过闵行区各个社区医疗服务点,随机抽取40岁以上高血压的病人共170例,随机抽取40岁以上无高血压的人群共170例作为对照组,男女比例基本平衡,进行有关的基本情况(婚姻、文化、职业、经济收入等)、行为习惯情况(饮酒、吸烟、家族史、饮食口味、体重等)、对高血压病的认知态度的问卷调查。然后对其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饮酒、吸烟是导致高血压的高危因素(P〈0.001);统计发现,高血压病人中50%以上有家族史,故认为与遗传有关;超重者高血压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P〈0.001);食盐过多(〉5g/d)者患高血压的比例大;凡注意力高度集中,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者或工作环境刺激较大均易患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对高血压病的认知态度差于正常人。结论:在社区中实施健康宣教,调整居民饮食和行为习惯,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降低高血压危险因素,这些对高血压的发病率及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是可行并值得推广的卫生举措。  相似文献   

3.
目的详细了解山东省诸城市农村社区居民高血压病危害情况、危险因素、防治工作和干预方式,研究防治策略。方法组织社区专业卫生工作人员设点定时采用现场测量血压以及走访了解居民生活习惯的办法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农村社区居民35岁及以上人群,并进行分类统计。对确诊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和指导患者自我管理相结合进行科学治疗。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35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6.27%。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家族史、肥胖超重、嗜烟酒和不良饮食习惯等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发现农村社区居民35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需要加强健康行为干预。同时要组织农村社区一体化卫生所,定期对农村社区18岁以上居民进行高血压病等慢性病的普查,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并科学指导控制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所辖社区村镇居民高血压病患病情况,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医生入户调查了解居民的一般情况、高血压病危险因素,进行体格检查,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社区居民高血压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从2001年平均21.0%上升至2011年34.3%;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病患病率呈增高趋势;高血压病患者多有吸烟、酗酒、家族史、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史。结论高血压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对高危人群进行高血压病知识普及教育,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沧州农村地区高血压病流行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抽取沧州地区30~70岁农村自然人群,以村为单位,通过整群抽样法,筛选8个自然村500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等方式,分析调查对象高血压标化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5000例农村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为44.5%,男性发病率较高。年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家族史、婚姻状况、吸烟是影响高血压患病率的危险因素。结论沧州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高,应积极做好高血压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愿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死亡率、促进健康。在社区慢病中高血压是一种患病率高,危害社区人群健康最严重的疾病。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生活方式健康与否直接影响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因此通过心理指导、饮食指导、家庭护理指导等方式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指导,已达到预防并发症、促进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无锡市社区居民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无锡市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无锡市四个社区,40周岁以上居民2 101例.其中男性807例,女性1 294例.结果 无锡市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4.3%,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4.7%,女性为14.0%,无显著性差异(χ2=0.23,P>0.05).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BMI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而收缩压的增长、TC和LDL-C增高,其发生的危险性均升高,而血中HDL-C增高或者加强体育锻炼对居民患糖尿病的有保护作用.结论 糖尿病是无锡市社区居民常见的慢性病,随着血压、BMI、血脂的增加而升高,因此,控制体重、血压和血脂水平,对预防该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潘毅慧  张引  曹海涛 《上海医药》2012,33(10):48-50
目的:了解闸北区天目西街道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为制定高血压社区干预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对社区4107位居民实施身高、体重和血压的测量,检测空腹血糖和4项脂代谢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筛查检出高血压患者866例,检出率达21.09%;患高血压病的居民在BMI、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实验室结果与血压正常的居民相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加强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BMI值得监测,并尽早进行社区综合防治干预,以便延缓高血压病进程及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陶玫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583-584
目的了解梅河口市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分析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梅河口市新华社区部分20岁及2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血压检测,并调查身高、体质量、家族史、饮食习惯及高血压治疗情况等。结果梅河口市新华社区高血压患病率为23.6%,知晓率为93.8%,高血压的控制率为45.6%。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家族史、年龄、体质量指数、高盐饮食等。结论梅河口市新华社区高血压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对高血压病的宣传力度,普及高血压病知识,定期检查将是防治高血压病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钦州市某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钦州市某社区412名居民,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压测量。结果该社区糖尿病患病率为18.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与年龄、饮食、体力活动、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等有关,而糖尿病家族史、高年龄、经常饮酒、体质量超标和高脂饮食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本地区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以及自身的生活方式、行为等多因素有关。因此,应针对性地开展活方式方面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社区护理干预改变高血压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提高高血压病人的遵医行为,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到本社区中心服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只是给予常规高血压治疗。观察组45例给予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心理,服药等指导,说明坚持运动,控制体重腰围的重要性。结果观察组在高血压病知识知晓43例,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改变率43例,服药医从性45例,血压控制4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知识知晓32例,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改变25例,服药医从性30例,血压控制2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改变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高血压病知识知晓率,从而提高遵医行为,坚强自我保护意识,坚持正规治疗,有效控制血压,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减粹绎济压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综合预防与控制模式。方法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采取随机整群抽取的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某社区,对该社区常住居民采用前瞻性的方法进行健康干预随访研究。随访干预前、干预后社区居民及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共纳入广东省社区居民5293例,共随访4967例对象,随访率为93.84%。干预前后社区居民患病率接近(24.32%vs.22.59%,P〉0.05)。干预后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社区居民定期测血压、定期测血糖、低盐饮食及规律运动等健康行为的人数比例明届高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而吸烟、饮酒及高脂饮食等不良行为的比例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患者治疗率、合理用药率及疾病控制率均明显好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干预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残疾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慢性病的防控有赖于政府、社会、居民及家庭的一起努力,而采取社区健康干预模式是慢性病防控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研究采取随机整群抽取的方法随机抽取我市某4个社区,对该社区常住居民采用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模式。随访属地管理前、属地管理后社区居民及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情况。结果属地管理前后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接近(12.35%vs 11.29%,P〉0.05)。属地管理后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属地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属地管理后社区居民定期测血压、定期测血糖、低糖饮食及规律运动等健康行为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属地管理前,差异有计学意义(P〈0.001)。而吸烟、饮酒及高脂饮食等不良行为的比例明显低于属地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属地管理后患者依从性、合理用药率及疾病控制率均明显好于属地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属地管理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残疾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属地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慢性病的防控有赖于政府、社会、居民及家庭的一起努力,而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是慢性病防控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包头市某社区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现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开展有效的慢性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方法对某社区3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高血压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共调查732人,其中男376人,女356人。高血压人选179人,患病率为24.45%,其中男性为27.79%,女性为18.82%,性别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P〈0.05);每个年龄组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x2=21.3,P〈0.05),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知晓率为44.69%,男性知晓率低于女性,不同年龄组间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饮酒、高盐及高脂饮食、体重指数(BMI)、运动情况及高血压家族史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包头市某社区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知晓率低,健康教育是加强社区高血压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效果,为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结果,对该人群采取了健康教育干预,尤其对其中确诊的2105例高血压、670例糖尿病(以下称慢病组)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和治疗,1年后复查,并对有关项目的检查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该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的控制率明显提高,对所辖范围内60岁以上慢性病患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病与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行为习惯有密切关系,健康教育是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及社区开展慢性病干预的有效途径,可有效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如何提高社区随访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上钢社区门诊高血压患者2212例,以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探索提高门诊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方法,并评价其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高血压知识评分、个人健康行为率、用药依从性好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高血压知识评分、个人健康行为率、用药依从性好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压控制率为64.3%,对照组为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10,P<0.05)。结论全科医生加强高血压的疾病细节管理,不仅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也提高了患者的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强化了社区高血压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孟冬梅 《首都医药》2013,(24):34-35
目的调查研究社区牙髓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以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4月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社区的852名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将其牙髓病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将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牙髓病家族史、牙齿治疗情况者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另将上述因素与牙髓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852名居民中共171例牙髓病患者,牙髓病发生率为20.07%,不同性别之间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高年龄、文化程度较低、有牙髓病家族史及牙齿治疗较差者的发生率分别高于其他居民,经L0gistic分析显示均有密切相关性,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龄、低文化程度、牙髓病家族史及较差的牙齿治疗情况均是社区牙髓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应给予上述人群重点的口腔防治措施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与干预预防措施,探讨干预措施对社区居民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健康体检确诊高血压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90例,对照组210例,针对调查结果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干预以观察高血压的控制率;对照组不做特殊干预,仍沿用原来的生活方式。3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高血压控制率。结果本社区居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饮食结构不合理、口味重、缺乏运动、焦虑、精神抑郁、肥胖、吸烟、酗酒等。观察组在通过干预后高血压的控制率为79.5%,明显升高并优于对照组42.9%(P〈0.05)。结论针对本社区居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通过社区干预和体检中心专职人员定期随访及免费进行体检相结合使高血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控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