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寄主尖孢镰刀菌同工酶异质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来自不同寄主枯萎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和酯酶同工酶(EST).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有3条主酶带,其迁移率分别为:Rf=0.08,Rf=0.20和Rf=0.4.但不同寄主的尖孢镰刀菌POD同工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来源于花生的尖孢镰刀菌只有2条POD同工酶酶带,其迁移率为:Rf=0.20和Rf=0.08;来源于甜瓜的尖孢镰刀菌只有1条POD同工酶酶带,其迁移率为:Rf=0.20;来源于不同寄主的镰刀菌的EST同工酶谱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来源于黄瓜、甜瓜和西瓜的镰刀菌的EST酶谱较为相似,都具有Rf=0.018,Rf=0.114和Rf=1.000的3条酶带,其它寄主来源的镰刀菌的EST酶谱间互相则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这些菌株基本上都存在着Rf为0.018和1.000的2条酯酶同工酶酶带.  相似文献   

2.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从全疆不同植棉区采集棉花枯萎病病株,经分离纯化和单孢分离获得尖孢镰刀菌菌株,从中选20个代表菌株,用目前国内外统一使用的一套鉴别寄主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新疆棉区棉花枯萎病菌以7号小种为主。  相似文献   

3.
辣椒枯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在植株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了福建漳州地区的辣椒枯萎病的危害症状,采用常规病原菌分离方法和Booth镰刀菌鉴定方法,初步确定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iumSchl.).对不同发病级别的辣椒植株体内的镰刀菌的分布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辣椒枯萎病原菌在植株体内的数量分布随部位和病情不同而发生变化,健株上未分离到镰刀菌,辣椒枯萎病原菌主要集中在感病植株的茎基部,病株的含菌量为2级>3级>1级,2级病株的含菌量达30.76×104cfu/g鲜质量;是1级病株的102.53倍,是3级含菌量的12.06倍.病原菌的专化型和致病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枯萎病原菌在黄瓜组培苗体内侵染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黄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菌株F H.6.5 030318 J2接种黄瓜组培苗,研究该病原菌在植株体内侵染特性,结果表明:黄瓜枯萎病菌侵染植株是通过菌丝体在植株体内不断扩展,菌丝体可同时朝下与朝上扩展,接种4d菌丝体已到达根部组织,但从茎顶部组织未分离到病原菌;接种7d时菌丝体已到达植株茎杆各个部位.  相似文献   

5.
从自然发病的空心莲子草中分离出9 种菌株,经鉴定菌株B、D 分别为不同的链格孢菌,菌株C 为粉孢菌,菌株F 为尖孢镰刀菌,菌株G 为串珠镰刀菌,菌株E、I 为未知真菌,A、H 均为细菌.将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到健康的空心莲子草上,结果表明,在供试的9 个菌株中,菌株F(尖孢镰刀菌)对空心莲子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次为菌株B(链格孢菌),接种9d 后的病情指数分别为46.69%和17.33%.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能有效拮抗黄栌枯萎病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生防菌株,采用系列稀释分离法和平板对峙法从盐碱地土壤中筛选拮抗细菌,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并测定其无菌滤液和挥发性气体的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菌株C-2-3-2是一株能有效抑制黄栌枯萎病菌和尖孢镰刀菌的生防菌株,经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的无菌滤液对黄栌枯萎病菌和尖孢镰刀菌均具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且能有效抑制黄栌枯萎病菌微菌核的形成。同时,其挥发性气体也能有效抑制黄栌枯萎病菌的生长。另外,研究还发现该菌株能产生铁载体和合成氨,并产生几丁质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β-1,3-葡聚糖酶。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2-3-2在黄栌枯萎病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病原菌为指示菌,利用平板对峙法、牛津杯法等方法,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SJ100001对尖孢镰刀菌的拮抗作用、SJ100001菌株抑菌活性成分的来源、SJ100001菌株发酵液的最佳发酵条件及其理化稳定性;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的测定,探究SJ100001菌株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不同球孢白僵菌菌株DNA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16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遗传分化。由1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7个引物对各菌株进行了PCR扩增。结果表明从16个 孢白僵菌菌株中共获301个RAPD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288个,占95.7%,表明菌株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态性,聚类分析把16个球孢白僵菌菌株分为三大类型(1)Blh,,Bgd和Bpy;(3)By7,F-263,RECBb01,B12和B13;(3)B7,B11,Bxs,B6,By2,Bpc和Bzs。菌株DNA多态性与采集地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寄主来源,孢子形态和对松墨天牛幼虫的毒力间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正>作者在油桐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寄主范围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作了研究,认为:从其形态特征看,应属尖孢镰刀菌,从寄主范围看,未发现此菌为害其它寄主植物,尖孢镰刀菌的其它专化型和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也很少为害油桐。作者建议将油桐枯萎病病原菌命名为尖孢镰刀菌油桐专化型(Fusurium oxysporum Sehl.f.Sp.aleuritidis f.Sp.nov)。 油桐枯萎病病原菌孢子能在pH 3—12范围内的清水中正常萌芽。相对湿度低于80%孢子不能萌芽。孢子萌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病原菌生长对碳,氮,磷素无特殊要求,但氮素为  相似文献   

10.
西瓜枯萎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起福州永泰西瓜枯萎病的病原菌经分离培养、形态学和致病性测定 ,鉴定为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 usarium oxysp orum f. sp.N iveum。该病原菌在培养温度 2 5± 1℃ ,p H 6 - 7条件下生长最好 ;接种于瓜类幼苗上 ,可强侵染西瓜 ,中度侵染甜瓜 ,弱侵染黄瓜。  相似文献   

11.
100份中国冬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瓜(Benincasa hispida Cogn),属于葫芦科(Cucurbitaceae)冬瓜属一年生植物,具有明显药用和保健价值。国内对冬瓜种质资源的系统研究较少,分类标准模糊不一。对我国100份冬瓜种质资源的熟性与果实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进行冬瓜的熟性、果形的分类。首次利用模糊数学方法提出冬瓜的熟性、大小与果形分类的量化指标。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中国冬瓜种质资源。挑选11条RAPD引物对这些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出74 带,其中有多态性位点30个。采用UPGMA聚类分析它们的亲缘关系,这些冬瓜品种资源的相似系数在0.703-0.986之间。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态型麦冬特异分子标记的选择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PD技术对四川、湖北、浙江及上海等地 9个不同生态型的麦冬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 ,筛选出 8个可以扩增出清晰、稳定、重复性好和多态性高的随机引物 ,通过对 8个有效引物的指纹图谱分析 ,发现 5个特异的RAPD分子标记 ,可以对 5个不同生态型的麦冬进行区别鉴定  相似文献   

13.
墨西哥落羽杉无性系RAPD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随机多态扩增DNA(RAPD)分子标记对53个墨西哥落羽杉无性系的研究表明:31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了241条谱带,其中118条谱带在无性系间呈现多态性,多态位点占48.96%;用POPGENE软件对无性系进行遗传分析,得出无性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271~0.537,说明无性系间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大。通过聚类分析将53个优良无性系分为两大类,同时利用RAPD分子标记构建了53个无性系的指纹图谱,可对墨西哥落羽杉优良无性系进行区分和鉴定。  相似文献   

14.
应用RAPD技术对新疆布顿大麦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RAPD分子标记,通过40条10碱基随机引流,对32份新疆布顿大麦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在4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有22个引物(占55%)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每条多态性引物能产生1-7条多态性DNA带纹。40个引物共扩增227条带,其中95条(占41.9%)具有多态性,平均每条引物能产生1.7条多态性DNA带纹。基于RAPD技术计算了32份布屯大麦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值为0.427-0.848,平均值为0.681,利用不完全加权算术平均数(UPGMA),采用1-GS矩阵对其进行遗传聚类,结果表明,RAPD标记将32份参试材料区分为3类(或亚类),来源于新疆北部的20份材料有17份材料(占85%)聚入Ib亚类,而第Ia亚类则主要来自于新疆中部的一些材料。研究表明,RAPD标记揭示的新疆布顿大麦间的遗传多样性与其地理来源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特有的濒危被子植物连香树为材料,采用RAPD标记对分布于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陕西、河南的11 个天然居群进行了检测。以20个引物共扩增出691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条带328条,占总条带数的475 %。AMOVA分析表明,连香树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479 7,居群内变异占总变异的5203 %。由Nei基因分化系数估计的基因流仅为0542 4,表明居群间基因交流困难。UPGMA聚类分析表明,安徽歙县居群与河南济源居群的关系最远。遗传漂变等因素可能是连香树目前遗传结构的主要成因。保护现有生境、通过培育实生苗并扩大繁殖栽培的范围是目前对连香树比较好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黄瓜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异丙醇沉淀法提取的10个黄瓜亲本叶片的总DNA为模板,进行28个10-mer随机引物的RAPD分析,共产生252条带,其中10个引物共产生出21条多态性带,其它18个引物无多态性指纹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群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的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RAPD技术对9个不同的灰飞虱地理种群的DNA多态性进行了研究。按Neighbor-joining聚类法构建了这9个种群灰飞虱的分子系统树。该系统树分为2簇,簇1包括我国北京、福建、海南、辽宁、四川、上海、云南地区的灰飞虱种群,簇2包括宁夏地区和日本东京地区的2个灰飞虱种群。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灰飞虱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其地理距离不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RAPD标记对8个油用向日葵自交系进行了鉴定和遗传分析。从40个UBC引物中筛选出12个能产生稳定遗传多态性的引物,利用其中3个引物提供的RAPD标记可将8个自交系逐一加以鉴别。12个引物对8个自交系共扩增出41条带,其中39条(占95.1%)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7条带,平均为3.4条带。不同自交系之间的RAPD遗传距离在0.13~0.85之间,平均为0.42。按UPGMA方法可将8个自交系聚为2大类、4个亚类。  相似文献   

19.
利用RAPD标记鉴定芥菜(Brasica juncea Cos.)品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60种10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7种引物,对8个芥菜变种的16个品种(每个变种有2个品种)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鉴定,能快速、灵敏、较为简便获得了16个芥菜品种的基因组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不同引物在16个品种上都有其特征DNA带,一般只有1条,少数有2条.在同1个变种的2个品种之间存在着丰富的RAPD标记,通过比较2个品种各自独具的RAPD标记,就可明确地将2个品种区分.在所用的7种引物中,没有1种能同时将8对芥菜品种全部区分开,但用2种或2种以上的引物就完全可以将8对芥菜品种全部区分开.  相似文献   

20.
Drosophilaimmigrans果蝇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讨不同地理种群的果蝇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推测秦岭地区伊米果蝇的起源,以主要来自中国的Drosophilaimnmigrans种内7个不同地理种群的果蝇为材料和Drosophilavirilis为对照,选取20衙 10bp长的寡聚核苷酸随机引物,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