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47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于患者入院后,急诊常规行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2~3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对其服白草枯就诊时间、服药的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维生素、胃黏膜保护剂及对症支持治疗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存活组22例,死亡组25例,病死率53%。死亡组的服药剂量明显大于存活组,两组比较服药剂量有显着性差异;就诊时间短者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结论早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石继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244-246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治疗对急性百草枯中毒(APP)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47 例APP 存活及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6h内早期综合治疗者的相应存活率、服毒量、就诊时间、强化血液灌流(HP)及激素应用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7 例患者死亡32例,病死率68.1%,早期及时碱性液体洗胃、普通泥浆灌胃、HP 综合治疗者、应用血必净者存活率较高,分别为37.5%、52.5%、33.3%、39.4%;服药量、就诊时间、普通泥浆灌胃例数在死亡组和存活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 < 0.01 或0.001),而强化HP 例数、大剂量激素应用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存活组少有呼吸衰竭发生,而死亡组呼吸衰竭发生率100%;死亡组多器官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存活组.结论 急性百草枯中毒(APP)病死率高,服药量、就诊时间是APP 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6h 内的早期综合治疗尤其是碱性液体洗胃、普通泥浆灌胃、应用血必净等措施可显著提高存活率,应常规应用,强化HP、大剂量激素对提高存活率价值有限,有待更多的病例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百草枯中毒临床特点、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宣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0年9月~2013年6月收治的28例口服百草枯中毒采取血液净化(血液灌流+持续血液滤过)+甲泼尼松龙方案救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治疗后死亡20例,存活8例,病死率达71.4%;其中存活病例服药量原液均在20mL以内。死亡组入院48h内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AST、CR、C反应蛋白均显著升高,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性细胞百分比率、BUN、ALT、DBIL死亡组与存活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百草枯可致多器官损伤、衰竭,不可逆性肺损伤导致呼吸衰竭是百草枯致死主要原因。结论这一治疗方案疗对百草枯中毒治疗效果较差,对服用较大剂量(约原液20mL以上)病例,仅可延缓病情进展,并不能改变患者死亡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早期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164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观察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死亡的危险因素,评价NLR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164例患者存活65例,死亡99例,病死率60.37%.死亡组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LR高于存活组,血淋巴细胞、血钾低于存活组(P<0.05).血淋巴细胞、NLR是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NLR> 12.07时预测百草枯中毒患者30 d病死率的特异度为96.9%,敏感性为65.7%.结论 血NLR对百草枯中毒的预后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百草枯中毒临床特点、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宣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0年9月~2013年6月收治的28例口服百草枯中毒采取血液净化(血液灌流+持续血液滤过)+甲泼尼松龙方案救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治疗后死亡20例,存活8例,病死率达71.4%;其中存活病例服药量原液均在20mL以内。死亡组入院48h内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AST、CR、C反应蛋白均显著升高,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性细胞百分比率、BUN、ALT、DBIL死亡组与存活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百草枯可致多器官损伤、衰竭,不可逆性肺损伤导致呼吸衰竭是百草枯致死主要原因。结论这一治疗方案疗对百草枯中毒治疗效果较差,对服用较大剂量(约原液20mL以上)病例,仅可延缓病情进展,并不能改变患者死亡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彭志华  钟跃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22-3123
目的:探讨百草枯(PQ)中毒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经验.方法:对16例PQ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死亡12例,服药量在15~100 mL,就诊时间在1~12 h,存活4例,服药量在5~20 mL,就诊时间在05~1 h.结论:PQ中毒死亡率高,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就诊时间、服药量及早期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余翔  陆志前 《安徽医药》2019,23(6):1214-1217
目的 探讨百草枯(PQ)中毒早期胸部CT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宣城市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8年1月确诊为百草枯中毒的病人18例,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早期(<1周)与中期(1~2周)胸部病变区域CT值、是否合并肺外征象及发病年龄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中毒早期肺部病变范围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8例病人存活11例、死亡7例,病死率38.89%;两组年龄、中毒早期肺部病变CT均值、中毒中期肺部病变CT增加值、是否合并肺外征象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中毒 后行多次CT复查的病人中,早期与中期CT均值(Uc=-2.701,P=0.007)和中毒中期胸部损伤范围变化(P=0.033)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病死率与中毒早期肺部损伤范围呈正相关(rs=0.655,P=0.003)。结论 胸部CT对百草枯中毒病人肺部损伤的显示优势明显,在口服剂量不能获得的情况下,早期胸部CT检查有助于评估病人的中毒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百草枯(paraquat)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之一,自服及误服中毒常有发生。中毒的特征是多脏器功能损伤和衰竭,早期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后期肺纤维化呼吸衰竭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尚无特效解毒剂,病死率高。目前对百草枯中毒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也缺乏公认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李慧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18-20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救治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百草枯中毒的救治要点及护理要点等。结果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差,病死率极高(本组达47%),痊愈53例,死亡14例,自动出院33例。结论早期彻底洗胃、黄泥水吸附,导泻等可以减少毒物继续吸收,是救治成功的关键环节;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及护理能降低中毒病死率,是救治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C联合药用炭口服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药用炭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按中毒时间先后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彻底洗胃、导泻、早期血液灌流清除毒物,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还原型谷胱苷肽、依达拉奉、心得安、甘草酸二铵、肌氨肽苷等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洗胃后口服维生素C 10 g+生理盐水100 ml,药用炭90 g.结果 治疗组存活15例,死亡29例,病死率为61.2%;对照组存活2例,死亡36例,病死率94.7%,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程早期口服维生素C注射液对消化道黏膜有保护作用,能阻断百草枯的吸收;药用炭对百草枯有吸附作用,两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能提高百草枯中毒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影响百草枯中毒病人预后的因素,研究改善患者预后的临床诊治方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11月1日至2012年1月31日期间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例共49例,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根据百草枯中毒严重程度指数(severity indexof paraquat poisoning,SIPP)高低分为低百草枯中毒严重程度指数组(A组)(≤20 h×mg.L-1)35例、高百草枯中毒严重程度指数组(B组)(20 h×mg.L-1)14例;按有无血液灌流分为血液灌流组26例、未行血液灌流组23例;根据患者病情转归分为存活组20例、死亡组29例。使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血清百草枯药物浓度,定期监测患者肝、肾功能、血气分析,并行肺部高分辨CT检查了解肺纤维化情况。分析百草枯血清药物浓度、脏器受损情况、肺纤维化、氧合指数等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A、B两组比较,B组肺部纤维化范围大、脏器功能受损数目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22和P=0.01);B组氧合指数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死亡组肺部纤维化范围较大、死亡组脏器功能受损数目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氧合指数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P=0.081)。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服毒量、血清药物浓度、百草枯中毒严重程度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灌流组与未行血液灌流组比较,存活率无统计学意义(χ2=0.882,P=0.348)。结论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因素分别为服毒剂量、肺纤维化范围、氧合指数、脏器功能损害个数。提倡早期综合治疗,保护脏器功能,以提高中毒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Between March 1986 and March 1988, 47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se paraquat intoxication was confirmed by urine testing, were enrolled in a prospective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paraquat poisoning. Fourteen received a standard treatment regimen consisting of fluid replacement and oral absorbents, and 33 received high-dose cyclophosphamide and dexamethasone, in addition to standard therapy. The case fatality rate in both treatment groups (63 and 61%) was similar. In addition, all 26 patients whose paraquat serum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and who had a probability of survival of less than 65% according the survival curve of Hart et al. died, regardless of therapy. These included four in the cyclophosphamide/dexamethasone group and two in the standard treatment group who had prior survival probabilities between 50 and 65%.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cut-off curve relating mortality and paraquat serum concentrations was similar in both treatment groups. High-dose cyclophosphamide/dexamethasone treatment is unlikely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raquat poisonin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HP组与联合治疗组,HP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治疗,联合治疗组在HP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治疗3周后观察2组患者白细胞、血肌酐、血谷丙转氨酶、血肌酸激酶、肝功能、肾功能、病死率、死亡患者存活时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联合治疗组白细胞、血肌酐、血谷丙转氨酶、血肌酸激酶、死亡率、肺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中毒性心肌炎及MODS均低于H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死亡病例存活时间高于H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抢救百草枯中毒1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和血液透析(HD)联合治疗百草枯中毒疗效。方法:3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按照他们所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3组,其中接受常规综合治疗的13例为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HP的10例为HP组,联合使用HP+HD的12例为HP+HD组,将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血液净化治疗后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而且接受HP+HD联合治疗的患者病死率较接受另外两种方法治疗的患者病死率下降。结论:对百草枯严重中毒的患者应尽早行血液净化治疗。且HP+HD联合治疗可能是抢救百草枯中毒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剂量环磷酰胺、甲强龙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百草枯中毒患者21例试验,其中男性8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39.6±15.6)岁。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匹配的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9月的2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其中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34.1±15.4)岁。对照组常规治疗加地塞米松,治疗组常规治疗加大剂量环磷酰胺和甲强龙,并据需要联合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者低氧血症、急性肾损伤、中毒性肝炎的发生率、生存时间和病死率。结果对照组肾功损害、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76.2%和66.7%,而治疗组分别为47.6%和47.6%,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为95.2%较治疗组57.1%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延长(19.1±4.9 VS 8.6±3.5,t=-4.451,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10/21(47.6%),较对照组病死率18/21(85.7%)降低(χ2=5.081,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环磷酰胺与甲强龙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百草枯中毒,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洗胃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明确诊断为百草枯中毒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试验组予蒙脱石散洗胃,对照组予生理盐水洗胃。随访3个月,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死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损伤(ARF)、急性中毒性肝炎(ATH)发生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出现时间和ARDS出现时间的差别。结果①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服毒剂量和服毒至就诊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死亡、ARDS、ARF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ODS出现时间和ARDS出现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蒙脱石散洗胃治疗百草枯中毒疗效优于生理盐水洗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 UTI)治疗急性百草枯( PQ)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PQ中毒患者158例。根据患者使用UTI的情况分为4组:对照组、低剂量组(30万U/d)、中剂量组(40万U/d)、高剂量组(60万U/d)。比较各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肺纤维化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率,28 d死亡率,死亡病例存活时间。结果高剂量组的ARDS、肺纤维化及MODS发生率,28 d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低、中和高剂量组的死亡病例存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剂量UTI用于治疗急性PQ中毒可以减轻PQ所致脏器损害,降低患者死亡率,早期足量使用UTI救治急性PQ中毒更具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尿中百草枯(Paraquat,PQ)半定量试验对急性PQ中毒严重程度评估的意义。方法依据尿中PQ半定量试验结果,将186例PQ中毒病例分为+组(37例)、++组(25例)、+++组(27例)和++++组(97例),比较四组病例的临床特征、肝肾损害及呼吸衰竭的情况,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 186例PQ中毒患者死亡92例,病死率为49.46%。+组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组病例急性呼吸、肝肾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中PQ浓度和肝、肾功能异常显著相关(r肾脏功能=0.756,r肝功能=0.574,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组病死率(78.35%)明显高于+++组(55.56%)、++组(4.0%)和+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PQ半定量试验可较好判断急性PQ中毒的严重程度,可对急性PQ中毒患者指导治疗,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