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衰弱会导致老年癌症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健康结局,而准确识别衰弱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实施针对性干预方案。本文对国内外常用的老年癌症衰弱测评工具进行综述,包括测评工具的主要内容、特点、预测效能、优缺点等,以期为国内老年癌症患者衰弱工具的引进及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社会衰弱被定义为个体持续处于失去社会资源、社会活动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风险中。研究显示老年人社会衰弱发生率为16.8%,处于较高水平,且会导致死亡率[1]及致残率上升[2]等一系列不良结局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老年人社会衰弱的筛查,以降低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准确、有效地识别老年人社会衰弱需要科学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3.
背景 老年胃癌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可能导致不同维度的衰弱发生,形成不同的衰弱亚型,其术前各衰弱亚型对术后不良结局的影响有待探讨。 目的 探究老年胃癌患者术前各衰弱亚型对不良结局(总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低下及失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3—10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外科404例老年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Tilburg衰弱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总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通过电话随访收集生活质量和失能信息。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胃癌患者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衰弱亚型对老年胃癌患者不良结局的影响。 结果 404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前衰弱分为8个衰弱亚型:仅生理衰弱77例(19.1%)、仅心理衰弱78例(19.3%)、仅社会衰弱23例(5.7%)、生理与心理衰弱63例(15.6%)、生理与社会衰弱13例(3.2%)、心理与社会衰弱16例(4.0%)、多维衰弱(生理、心理与社会衰弱)15例(3.7%)、非衰弱119例(29.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老年胃癌患者总并发症的影响因素〔OR=1.063,95%CI(1.021,1.106),P=0.003〕;药物服用史〔OR=1.549,95%CI(1.016,2.362),P=0.042〕、手术方式〔OR=2.103,95%CI(1.191,3.712),P=0.010〕为老年胃癌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婚姻状况〔OR=4.611,95%CI(1.079,19.706),P=0.039〕、居住地为城市〔OR=1.614,95%CI(1.009,2.582),P=0.046〕、合并慢性病数量≥2种〔OR=1.694,95%CI(1.038,2.766),P=0.035〕为老年胃癌患者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居住地为城市〔OR=0.601,95%CI(0.390,0.926),P=0.021〕、药物服用史〔OR=1.663,95%CI(1.082,2.558),P=0.020〕、胃癌TNM分期Ⅲ期及以上〔OR=1.659,95%CI(1.017,2.706),P=0.043〕为老年胃癌患者失能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因素后,术前多维衰弱〔OR=5.344,95%CI(1.715,16.656),P=0.004〕为老年胃癌患者总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调整药物服用史、手术方式因素后,术前仅生理衰弱〔OR=2.048,95%CI(1.078,3.891),P=0.029〕、仅心理衰弱〔OR=2.077,95%CI(1.103,3.913),P=0.024〕、多维衰弱〔OR=8.321,95%CI(2.400,28.848),P<0.001〕为老年胃癌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调整婚姻状况、居住地为城市、合并慢性病数量≥2种因素后,术前仅心理衰弱〔OR=2.620,95%CI(1.267,5.418),P=0.009〕、心理与社会衰弱〔OR=11.122,95%CI(3.253,38.028),P<0.001〕、多维衰弱〔OR=11.579,95%CI(2.835,47.302),P<0.001〕为老年胃癌患者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结论 医护人员应关注老年胃癌患者的术前衰弱状况,将多维衰弱量表整合至术前临床评估中,并高度重视术前被评估为仅生理衰弱、仅心理衰弱、心理与社会衰弱及多维衰弱的患者,针对老年胃癌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采取预康复干预措施,以预防不良结局的发生,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王兰  朱蕊  顾卫东 《上海医学》2022,(3):198-200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需要接受手术的衰弱老年患者日益增多。本文总结现有的衰弱评估量表,分析衰弱相关的术后不良结局,回顾衰弱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进展,以期为衰弱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衰弱是老年人因生理储备下降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出现抗应激能力减退的非特异性状态。衰弱可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身体功能下降, 增加住院、残疾、死亡等一系列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因此, 早期及时干预衰弱对于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减轻社会医疗体系的压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些研究发现衰弱早期的干预可逆转衰弱状态, 文章针对衰弱干预措施, 从运动干预、营养干预、药物干预等干预措施及多因素干预效果方面进行阐述, 介绍老年人衰弱干预的研究进展, 旨在为临床工作者管理衰弱老年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曹亭  权月  张锦锦  李茵  吕丹  田丽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4):1730-1735
背景 老年患者在外科手术中占比逐年增高且伴有较高的不良结局发生率,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术前衰弱是术后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目的 调查腹部择期手术老年患者的术前衰弱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于2017年7-12月进行腹部择期肝胆及胃肠手术的老年患者156例,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老年综合评估问卷、FRIED衰弱表型评估方法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腹部择期手术老年患者术前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156例腹部择期手术老年患者中,健康状态、衰弱前期和衰弱者分别为51例(32.7%)、48例(30.8%)和57例(3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向心性肥胖、文化程度、婚姻情况、居住情况、家庭月收入、锻炼情况、健康自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平衡功能、认知情况、有无抑郁、不同营养情况、有无多病共存、多重用药、视力下降、听力下降、口腔问题、尿失禁、不同睡眠障碍、疼痛情况老年患者术前衰弱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增龄、独居、低收入、健康自评差、ADL非独立、平衡功能下降、认知情况为痴呆、抑郁、营养情况为有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不良均为腹部择期手术老年患者术前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腹部择期手术老年患者的术前衰弱状况不容乐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术前应重视患者的衰弱状况,识别潜在的风险,并从多学科多角度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术前优化,以降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医学的进步使得人类的寿命不断增长,老年人群数目逐年增加,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老年人机体功能逐渐衰退、应对应激能力下降,为此养老照护所需社会医疗负担日益加重。衰弱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机体生理储备能力的下降,可导致多种不良结局的发生,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全科医学的快速发展,基层医疗保健机构逐步成为老年患者享受健康服务的主战场,老年人被视为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的重点人群,全科医生早期识别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积极改善老年人的功能状态,会减少因此带来的跌倒、感染、住院甚至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由于衰弱的发生与发展机制尚未明确且相关研究有限,衰弱的识别与预测往往可以依靠衰弱评估工具来实现,因此选择适宜的衰弱评估工具极为重要。目前,国外对于衰弱评估工具的研究较早且较全面,在我国,基层医疗衰弱评估工具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公认统一的衰弱评估工具的“金标准”。由此,本文通过回顾现有的国内外文献,对衰弱评估工具在基层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各类衰弱评估工具的特点及适用场景,以期为充分发挥基层全科医生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优势,延缓衰弱的发生发展,促进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衰弱是老年医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老年综合征,机能储备降低,涉及多个系统的退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心血管系统。衰弱与老年心血管疾病相互促进,互相影响,促使老年人的健康状态更加恶化。衰弱与老年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是老年心血管疾病不良结局的强烈预测因子,与病死率明显相关。文章就衰弱对老年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衰弱是老年人因生理储备下降而出现抗应激能力减退的非特异性状态,涉及多系统的生理学变化,包括神经肌肉系统、代谢系统及免疫系统等[1],这种状态增加了老年人发生死亡、失能、谵妄及跌倒等负性事件的风险[1-2]。目前一个研究热点就是对衰弱及认知功能进行量化评估,明确它们之间的关联,进一步帮助我们了解衰弱和认知功能下降之间的联系,早期识别与干预可以减少不良健康结局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衰弱指老年人生理储备下降导致的机体易损性增加、抗应激能力减退的非特异性状态,老年衰弱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感染、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等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目的 评估高龄老年男性住院患者的衰弱状态,探索其衰弱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1月- 2020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住院的年龄≥80岁男性患者的临...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下降极易引起药物体内蓄积产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老年人多病共存现象普遍,多重用药及潜在不恰当用药(potential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PIM)使用风险较高,潜在不恰当用药目录的制定可对引起老年人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有效筛查,以此规范老年人合理用...  相似文献   

12.
冯青青  边萌  杜毓锋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4):3032-3038
背景 衰弱是健康与失能之间一种动态可逆的状态,与老年人不良结局密切相关,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老龄化,早期识别衰弱并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显得尤其重要。目的 探究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社区老年人衰弱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太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协助下从太原市经济水平居中的社区中抽取6个社区并随机选取60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由培训合格的专业医师在各居委会协助下直接入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基本资料、老年综合征相关评估量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SF)、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阿森斯失眠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老年人衰弱情况调查表(FRAIL)。采用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13份,有效回收率为85.5%。513例社区老年人中无衰弱431例(84.0%)、衰弱前期63例(12.3%)、衰弱19例(3.7%)。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环境、吞咽功能、合并慢性病数目、营养状态、认知功能、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睡眠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老年人衰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慢性病数目〔OR=1.455,95%CI(1.071,1.974)〕、认知功能〔OR=0.915,95%CI(0.855,0.979)〕、抑郁状态〔OR=2.563,95%CI(1.185,5.540)〕、日常生活能力〔功能下降:OR=2.487,95%CI(1.310,4.721);功能明显障碍:OR=11.485,95%CI(4.424,29.815)〕是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合并慢性病数目、认知功能、抑郁状态、日常生活能力是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的影响因素,可在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减少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增加,老年人群的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认知衰弱作为多种不良健康结局的危险因素,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但相关研究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 探究睡眠质量与抑郁症状及其交互作用与老年人认知衰弱的关联。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12月从济南市抽取6个社区、10个行政村1 130例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调查问卷〔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用于评估睡眠质量)、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用于评估抑郁症状)、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用于评估认知功能)、中文版Tilburg衰弱量表(用于评估衰弱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如受试者同时存在认知障碍和衰弱,则将其判定为认知衰弱。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睡眠质量及抑郁症状与老年人认知衰弱的关联强度和交互作用。结果 共发放问卷1 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91份,有效回收率为96.6%。1 091例老年人存在睡眠障碍186例(17.0%),无睡眠障碍905例(83.0%);抑郁症状180例(16.5%),无抑郁症状911例(83.5%);认知衰弱89例(8.2%),非认知衰弱1 002例(91.8%)。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每日久坐时间>5 h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老年人认知衰弱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障碍〔OR=3.258,95%CI(1.999,5.309)〕、抑郁症状〔OR=2.816,95%CI(1.699,4.668)〕是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同时存在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的风险为不存在睡眠障碍且不存在抑郁症状老年人的10.536倍〔95%CI(5.395,20.576)〕,超额危险度(RERI)=6.998〔95%CI(0.384,13.612)〕,归因比(AP)=0.664〔95%CI(0.405,0.924)〕,交互作用指数(S)=3.758〔95%CI(1.407,10.038)〕,即睡眠质量与抑郁症状对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具有相加交互作用。结论 睡眠障碍、抑郁症状是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且睡眠质量与抑郁症状对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具有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e term "frailty" is used loosely to describe a range of conditions in older people, including general debility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There is no clear consensus on the definition of frailty; however, it is proposed that frailty comprises a collection of biomedical factors which influences an individual's physiological state in a way that reduces his or her capacity to withstand environmental stresses. Only a subset of older people are at risk of becoming frail; these are vulnerable, prone to dependency and have reduced life expectancy. These health outcomes contribute to an increased demand for medical and social care,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economic costs. As demographic trends indicate a rise in the older population, this healthcare burden will increase. This review aims to encapsulate the current debate surrounding the concept of frailty, with emphasis on proposed definitions of frailty which may be relevant to its identification in the clinical setting.  相似文献   

15.
汪晨晨  谢晖  蔡维维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4):625-627,683
  目的  了解蚌埠市社区老年人衰弱与体力活动现状,分析衰弱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衰弱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期延缓衰弱发生。  方法  2019年7—12月,便利抽取安徽省蚌埠市社区405例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蒂尔堡衰弱指标(TFI)、老年人体力活动量表(PASE),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研究生询问研究对象填写问卷进行资料收集。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χ2检验、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400例老年人中,衰弱59人(14.8%),其中生理衰弱(0.76±1.15)分、心理衰弱(1.26±1.03)分、社会衰弱(1.14±0.85)分。衰弱组与非衰弱组在年龄、性别、有无配偶、文化程度、居住方式、患慢病、人均月收入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ASE量表总分为(91.95±53.12)分。社区老年人衰弱程度与体力活动呈负相关(r=-0.434,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婚姻状况、居住方式、慢性病、体力活动是衰弱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社区医护人员需重视对衰弱高危人群的筛查和评估,尤其重视女性、独居、丧偶或离异、患慢病和体力活动低的老年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衰弱及其不良结局的发生,同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视衰弱、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减少不良健康结局发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衰弱作为老年病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大挑战之一。本文拟通过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成熟应用,推导该模型在老年衰弱研究中的理论适用性及实践可行性,从而解决目前衰弱研究的瓶颈问题,为衰弱干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董冰茹  顾杰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0):1302-1308
衰弱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全科医生作为民众健康的守门人,在社区老年人衰弱的识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国际上开发了多种衰弱评估方法,但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衰弱评估方法的内容、优缺点,以及在我国社区老年人中调适、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旨在为全科医生后期开展老年人群衰弱评估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本综述,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衰弱的评估方法分为筛查方法和综合评估方法,建议将衰弱表型定义(FFP)、蒂尔堡衰弱指标(TFI)、格罗宁根衰弱指标(GFI)、衰弱量表(FRAIL)、衰弱综合评估工具(CFAI)、步速、握力和起立-行走试验(TUGT)作为社区门诊衰弱筛查方法,将埃德蒙顿衰弱量表(EFS)和衰弱指数(FI)用于综合评估。各评估方法在不同人群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仍需未来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8.
秦丽  葛立宾  梁珍珍  陈亮  陈川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2):2072-2076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衰弱情况,分析血清因子与老年衰弱的相关性,并给予社区医务人员相应的建议。  方法  选取2018年4—9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375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者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均从本社区老年人体检数据库导出;白细胞介素6、胰岛素生长因子1等指标由合作单位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负责测定。采用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衰弱与上述血清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1) 375例老年人中,非衰弱期173例、衰弱前期188例、衰弱期14例。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不同衰弱程度社区老年人血清生化指标中,仅血红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衰弱程度社区老年人特殊血清生化指标的胰岛素生长因子、促卵泡激素、雌二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血红蛋白、胰岛素生长因子、促卵泡激素、雌二醇等因子水平与衰弱发生无相关性。  结论  血清因子与社区老年衰弱的相关性受多种因素影响,社区全科医生应对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进行衰弱的全方面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9.
衰弱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老年综合征,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健康事件。营养作为衰弱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之一,在衰弱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近年相关文献,就营养对衰弱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及能量、蛋白质、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可能增加衰弱风险,而健康的膳食模式能降低衰弱风险。  相似文献   

20.
李可欣  吕静  于冰  罗浩铭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6):4580-4586
衰弱已被视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相对于大规模筛查老年衰弱的量表类工具而言,生物标志物可以更早、更客观地识别衰弱高危人群。本文对与衰弱相关的炎症、内分泌、氧化应激标志物等传统生物标志物的新进展以及存在的局限性进行综述,并对蛋白质生物标志物、表观遗传标记、神经元标志物、细胞外水分率比值等新兴标志物的潜在性进行探讨,提出标志物与功能参数结合、建立衰弱核心标志物小组、针对衰弱的过程状态选择不同的标志物等评估衰弱的新方法,应探索有价值的衰弱生物标志物补充到已有的研究中,有利于阐明衰弱的发病机制,对衰弱的预防、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