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山隧道施工是在大断面、极破碎围岩地层中施工,施工难度极大。简要介绍了西山隧道西洞口进洞技术、穿越人防洞段爆破方案参数设计、高岭土断层施工等三个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以某V级围岩小净距隧道为研究对象, 借助数值分析手段寻求小净距隧道在多种荷载分担比组合下的力学行为特征, 研究了先行洞和后行洞围岩支护的荷载分担比优化问题。结果表明, 先行洞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共同荷载比不变的情况下, 围岩相对初期支护承担较小荷载为宜, 二次衬砌荷载分担比的优化值为从大往小趋向60%;后行洞在二次衬砌荷载分担比60%条件下, 二次衬砌支护对地表沉降抑制效果较差, 确定二次衬砌支护荷载分担比的优化值为从大往小趋向70%。研究成果为类似小净距隧道围岩支护荷载分担比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重庆排水工程鸡冠石隧道为例,重点介绍了城市小断面隧道光面爆破设计、关键施工技术及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4.
小净距隧道是指并行双洞公路隧道间岩石厚度较小 ,一般 <1.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公路并行双洞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及关键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沙特NEOM隧道支洞项目中,4#支洞为全线路的关键段,前期开挖爆破中采用4空孔直线掏槽方法,掏槽效果不稳定,平均进尺为4.55 m,炮孔利用率为91%,爆破后凿欠和修整的时间较长,影响隧道掘进效率,无法满足施工进度要求,且不利于控制施工成本。为此,在综合考虑隧道围岩及钻孔条件后,设计了一种3×Ф127 mm空孔的双螺旋掏槽方案,理论开挖进尺为5.0m,经过85个开挖循环的测试统计,大直径空孔双螺旋掏槽方案的平均循环进尺为4.86 m,炮孔利用率为97.2%,循环进尺比前期采用的4空孔直线掏槽方案提高了0.31 m,实际爆破炸药及炮孔消耗均有所降低。在软弱、中硬及坚硬条件下的大断面隧道施工中,与传统的掏槽爆破方法相比,大直径空孔双螺旋掏槽方案可提高掘进效率,降低爆破成本,经济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振爆破技术组织小间距并行隧道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株(洲)-六(盘水)电气化铁路增建Ⅱ线新关寨隧道,采用微振爆破技术组织小间距并行隧道施工的分析,介绍微振破技术在小间距并行隧道施工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小断面隧道爆破开挖夹制作用大,传统毫秒雷管由于误差极易造成重炮、跳段等现象,影响爆破效果。为解决凯掌水库-松柏山水库小断面输水隧道工程爆破开挖难题,采用数码电子雷管进行精确延时爆破,并针对不同围岩类别选取了不同钻孔深度、单孔装药量、填塞长度等爆破参数。结果表明:将掏槽眼和周边眼延期时间设置为10 ms/m、底板眼为18 ms/m,辅助眼7~12 ms/m时,爆破效果更好,可降低炸药单耗20%,有效控制振动强度,该研究可为同类工程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鹰山隧道断面大、跨度大、埋深浅、覆跨比小等特点,设置了5个量测断面,对洞壁水平位移、顶拱垂直位移、地表下沉量等进行了量测,量测结果显示,位移值远小于规定的允许值,为快速、优质、安全施工创造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9.
针对光面爆破技术开挖大断面公路隧道时普遍存在的线性超挖量大、光面爆破效果差、爆破振动大以及粉尘与爆生有害气体浓度高等一系列问题,采用预留光爆层水压爆破技术对新疆东天山特长公路隧道Ⅳ级大断面进行了开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预留光爆层水压爆破能有效控制爆破危害,平均线性超挖量由0.924 m减至0.205 m,炮孔痕迹率由49.3%提高至91.1%,炸药单耗由1.348 kg/m3降至1.261 kg/m3,爆破振动幅值由5.057 cm/s降至3.249 cm/s,粉尘和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显著降低。试验结果证明预留光爆层水压爆破技术对大断面特长公路隧道掘进爆破危害控制的可行性,达到了隧道安全开挖、快速掘进、绿色钻爆等效果,对类似工程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合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DK55+851处的临县隧道出口段施工实例,介绍了偏压、超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洞口段的施工技术及大断面偏压黄土隧道正洞三台阶七步开挖施工技术。该法较好地解决了黄土隧道施工中的诸多技术难题,是目前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中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对类似超偏压浅埋黄土隧道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重点介绍了冷龙岭引水隧道风压供水、低温砼衬砌、高压供电、机械化配套和小断面爆破等施工技术以及高原隧道劳动保护措施,为今后高原隧道施工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承德水泉沟隧道工程隧洞口洞脸开挖部分与周围建筑物较近,不能进行常规爆破,为了确保爆区周围建筑物、道路及人员的安全,必须采用控制爆破技术,文中描述其控制爆破设计及施工工艺和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爆破掘进是我国隧道施工中普遍采用的技术,在隧道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隧道穿越煤系地层过煤段时,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瓦斯涌出量大,采用不合理的爆破技术易产生安全事故或延误工期,如何安全快速有效地实现爆破掘进,是隧道安全施工和缓解施工工期压力的前提。基于水菁沟高瓦斯大断面隧道过煤段进行爆破试验,通过采用五段式毫秒电雷管二次起爆技术,提高了爆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了零瓦斯燃烧和零瓦斯爆炸等事故,并达到预期爆破效果。为科学有效地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依据,对相似条件下高瓦斯大断面隧道爆破技术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萍  张清川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11):122-123
城市排污隧道因其断面小、洞身长,不利于平行施工和大型机械作业,以重庆市市政主城排水工程鸡冠石隧道为例,针对施工中的几个难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为加快城市小断面排污隧道的施工,减少人为因素,真正做到流水作业,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新建兰渝铁路马家山隧道施工为例,介绍大断面隧道塌方处理施工方法。通过将监控量测与弱松动爆破相结合的方法,安全、快速处理塌方。并得出结论:有针对性的施工措施,确保了塌方处理的顺利进行,为大断面隧道塌方处理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6.
景鹰高速公路桃墅岭隧道光面爆破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面爆破在隧道开挖中运用广泛,该爆破控制技术在景鹰高速公路桃墅岭隧道洞身开挖中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洞室成形较好。介绍了该工程中的光面爆破参数、爆破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7.
利用钻爆法开挖山区双线隧道时,后行隧道施工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利的振动效应,从 而影响到先行隧道的安全稳定。 相邻隧道爆破的振动测试与分析,对双线隧道的安全施工有着 重要意义。 本文以兴延高速公路浇花峪双线隧道工程为背景,对隧道轴线进行了现场振动测试, 得出了以下结论:①相邻隧道测试区域内三方向振动强度大小依次为垂直方向、水平径向、水平 轴向;随着爆心距的增加,三方向间的振动强度差异逐渐减小。 ②掏槽炮孔的夹制作用最大,同 时爆破振动强度亦最大。 ③不同类型炮孔爆破振动波形都存在迅速从初始值上升至振速峰值, 而衰减过程相对较慢的现象,且这种现象在掏槽孔爆破时尤其明显。 ④在双线隧道爆破施工时, 降低掏槽孔的最大单段药量、增加雷管段别、分解隧道开挖断面、控制爆破规模等是减小爆破振 动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8.
小断面隧道掘进工程具有断面尺寸小、爆破施工夹制作用大、开挖功效低等特点。针对贵安新区某小断面隧道掘进施工技术难点,针对悬臂式掘进机施工的适用性、应用效果及施工不足进行分析研究,并从人力与机械配置等3个方面进行优化。工程实践表明:较传统钻爆法,采用悬臂式掘进机人员投入可减少133%,机械配置可减少140%,开挖成本可节约12.92元/m3,既保证了施工进度和质量,又解决了安全与环保问题,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某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先行洞施工监测为工程依托,根据正交设计思想,确立实验方案,结合弹塑性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构造训练样本,借助BP神经网络的超强非线性映射能力对隧道先行洞开挖所揭露的围岩变形模量E、泊松比μ进行了位移反演,及时掌握先行洞开挖后围岩物理力学参数,从而达到优化设计并指导后行洞施工的目的,以实现隧道的信息化施工与设计。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西南地区小断面隧道爆破开挖时围岩稳定性差、超欠挖严重、爆破振动速度过大等问题,从水压爆破、准直眼掏槽形式、毫秒延时爆破三个方面对相关爆破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并从理论上给出了取得良好降振效果的最优毫秒延时范围。结果表明:1)水压爆破技术和准直眼掏槽形式的使用,能较好地改善爆破效果,形成较好的隧道轮廓和掏槽效果,但是无法控制爆破振动大小。2)从波形叠加的角度对隧道毫秒延时干扰降振原理进行了分析,得到了23ms~46ms的最优毫秒延时理论值范围。3)经现场验证,不良地段选用25ms延时作为相邻炮孔延期时间,掏槽眼与辅助眼、辅助眼与底板眼之间选用45ms延期时间的隧道断面延时设置能够将振动速度控制在1cm/s以下,降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