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031520(LncRNA 031520)分子在细粒棘球绦虫重组亲肌肉抗原ZW-15诱导小鼠免疫保护的表达分析。方法 36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PBS对照组、弗氏佐剂组和ZW-15免疫组,12只/组。PBS对照组、弗氏佐剂组分别皮下多点注射PBS溶液和完全/不完全弗氏佐剂100μl/只,ZW-15免疫组注射重组抗原100μl/只(10μg/只)。弗氏佐剂组和ZW-15免疫组初次免疫使用完全弗氏佐剂,加强免疫使用不完全弗氏佐剂。共免疫3次,初次免疫后的2次加强免疫间隔时间为两周。免疫小鼠经麻醉取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特异IgG、IgG1、IgG2a、IgG2b抗体水平。无菌取脾脏,分离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群;利用qRT-PCR检测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总淋巴细胞中LncRNA 031520及内参GAPDH的表达;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4~+T淋巴细胞中IFN-γ、IL-4的表达。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和Graphpad Prism 8.0绘图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鼠经亲肌肉重组抗原ZW-15免疫后血清特异IgG、IgG1、IgG2a及IgG2b抗体水平均升高,且均显著高于PBS组、弗氏佐剂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ncRNA 031520在ZW-15免疫组CD4~+T淋巴细胞、总淋巴细胞中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PBS对照组和弗氏佐剂对照组(P0.01),在ZW-15免疫组B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中相对表达量与PBS对照组及弗氏佐剂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Th1亚群标志分子IFN-γ表达量为(19.07±3.44)%,显著高于PBS对照组(8.03±2.67)%和弗氏佐剂对照组(9.37±1.25)%(P0.05),Th2亚群标志分子IL-4表达量为(0.79±0.02)%,显著高于PBS对照组(0.44±0.13)%和弗氏佐剂对照组(0.50±0.15)%(P0.05)。结论 LncRNA 031520在细粒棘球绦虫重组亲肌肉抗原ZW-15免疫小鼠淋巴细胞中表达上调,可能在亲肌肉抗原抵御细粒棘球蚴感染中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031520(LncRNA 031520)分子在细粒棘球绦虫重组亲肌肉抗原ZW-15诱导小鼠免疫保护的表达分析。方法36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PBS对照组、弗氏佐剂组和ZW-15免疫组,12只/组。PBS对照组、弗氏佐剂组分别皮下多点注射PBS溶液和完全/不完全弗氏佐剂100μl/只,ZW-15免疫组注射重组抗原100μl/只(10μg/只)。弗氏佐剂组和ZW-15免疫组初次免疫使用完全弗氏佐剂,加强免疫使用不完全弗氏佐剂。共免疫3次,初次免疫后的2次加强免疫间隔时间为两周。免疫小鼠经麻醉取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特异IgG、IgG1、IgG2a、IgG2b抗体水平。无菌取脾脏,分离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群;利用qRT-PCR检测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总淋巴细胞中LncRNA 031520及内参GAPDH的表达;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4^(+)T淋巴细胞中IFN-γ、IL-4的表达。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和Graphpad Prism 8.0绘图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鼠经亲肌肉重组抗原ZW-15免疫后血清特异IgG、IgG1、IgG2a及IgG2b抗体水平均升高,且均显著高于PBS组、弗氏佐剂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ncRNA 031520在ZW-15免疫组CD4^(+)T淋巴细胞、总淋巴细胞中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PBS对照组和弗氏佐剂对照组(P<0.01),在ZW-15免疫组B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中相对表达量与PBS对照组及弗氏佐剂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Th1亚群标志分子IFN-γ表达量为(19.07±3.44)%,显著高于PBS对照组(8.03±2.67)%和弗氏佐剂对照组(9.37±1.25)%(P<0.05),Th2亚群标志分子IL-4表达量为(0.79±0.02)%,显著高于PBS对照组(0.44±0.13)%和弗氏佐剂对照组(0.50±0.15)%(P<0.05)。结论LncRNA 031520在细粒棘球绦虫重组亲肌肉抗原ZW-15免疫小鼠淋巴细胞中表达上调,可能在亲肌肉抗原抵御细粒棘球蚴感染中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结核分枝杆菌MPT64抗原DNA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PT64抗原DNA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用表达MPT64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M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滴度和抗体亚类。分离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检测淋巴细胞增殖、IFN-γ和IL-12产生水平、流式细胞仪计CD4+细胞和CD8+细胞数、脾淋巴细胞特异性CTL杀伤效应。结果MPT64基因免疫可诱导小鼠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应答,免疫小鼠脾淋巴增殖显著,IFN-γ和IL-12含量增加,CD4+细胞和CD8+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CTL杀伤效应明显。结论MPT64 DNA疫苗可诱导小鼠有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有可能作为新型TB疫苗的组分。  相似文献   

4.
弓形虫亲环蛋白亚单位疫苗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弓形虫亲环蛋白(Cyclophilin,CyP)亚单位疫苗的免疫保护性。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佐剂组和PBS对照组,分别肌注pET-28a-TgCyP重组蛋白100μg/只、佐剂100 ul/只和PBS 100 ul/只,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周,各组分别取4只小鼠处死,取脾脏,检测CD4+、CD8+及细胞因子。同时,采用阿尔玛蓝细胞增殖与细胞毒性检测试剂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应答。其余小鼠腹腔攻击感染Rh株弓形虫速殖子500个,观察其存活情况。结果 pET-28a-TgCyP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能诱发小鼠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小鼠的CD4+T细胞(62.59±4.17)%、CD8+T细胞(8.53±0.46)%与PBS及佐剂对照组比较显著增殖(P<0.01),其脾细胞培养液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显著升高,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应答显著增强(P<0.01)。弓形虫攻击感染216 h后,实验组小鼠免疫保护率为33.3%,佐剂对照组及PBS对照组小鼠均全部死亡。结论 pET-28a-TgCyP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  相似文献   

5.
弓形虫P30基因DNA免疫小鼠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用pcDNA_3-P30真核表达质粒直接免疫小鼠,观察所诱导的小鼠细胞免疫应答。方法大量制备量级质粒pcDNA_3-P30,经肌肉注射BALB/c小鼠,每隔3周接种1次,一共免疫3次。用MTT方法对脾脏的NK杀伤细胞率和淋巴细胞的转化率进行测定,采用免疫荧光法对CD4 、CD8 细胞进行测定。结果实验组NK细胞杀伤率为:70.0%±3.64,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为48.5%±6.06和470%±5.93,实验组NK细胞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ConA刺激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及空白对用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进行动态分析,可见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CD8+的数量逐渐上升,CD4+/CD8+的比率逐渐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质粒pcDNA3-p30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一定的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弓形虫表面抗原P30 DNA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大量制备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BK-P30,用生理盐水(NS)稀释至1 μg/μl,1次肌注免疫BALB/c小鼠,分别在免疫后5和10周,通过ConA刺激,MTT法测定免疫鼠脾脏T淋巴细胞转化率;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用流式细胞仪对CD4+、CDs+T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ConA刺激小鼠脾T淋巴细胞发生增殖反应,pBK-P30免疫组与两对照组及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T细胞亚群CD4+、CD8+动态分析,CD4+T细胞在各组增殖均不明显(P>0.05),但免疫组CDs+细胞数量升高,CD4+/CDs+比率下降,与空质粒pBK-CMV对照组和NS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pBK-CMV对照组与NS对照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免疫后10周,与NS对照组相比较,免疫组和pBK-CMV对照组CDs+细胞仍升高(P<0.01),但它们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弓形虫表面抗原P30 DNA疫苗能诱导BALB/c小鼠产生一定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弓形虫P30乳酸球菌口服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细胞免疫效果和抗体IgG的动态发生过程。方法 口服免疫BALB/c小鼠 ,一个月后 ,取鼠脾细胞作ConA刺激淋转试验 (MTT法 )及T细胞亚群的测定 ;不同免疫时间段内 ,收集实验鼠血清 ,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 P30乳酸球菌口服免疫组脾淋巴细胞ConA刺激后增殖能力比两对照组显著提高 ,CD+ 4 和CD+ 8的百分数均明显升高 ;第 12周 (即最后一次免疫结束一个月 ) ,P30乳酸球菌口服免疫组检测到特异性抗体IgG。结论 P30乳酸球菌口服疫苗有效地激发了小鼠细胞免疫反应 ,特异性抗体IgG在免疫结束一个月后生成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20μg重组peroxiredoxin蛋白(rTgPrx)联合弗氏佐剂皮下免疫小鼠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方法 105只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100μl PBS(PBS组)、120μg rTgPrx(120P组)或120μg rTgPrx+50μl佐剂(120PA组)皮下免疫3次,间隔2周。rTgPrx溶于50μl PBS,首次免疫和加强免疫分别加入弗氏完全佐剂和不完全佐剂。分别在末次免疫后第1、2、3、4、5、6、7周,每组处死5只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IgG和小肠冲洗液sIgA;分离并计数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EL)和脾淋巴细胞。结果 120PA组小鼠免疫后第2~5周血清IgG水平显著高于120P组(F=16.875,P0.05),120P组免疫后第2、3周显著高于PBS组(F=19.417,P0.05);120PA组免疫后第4周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显著高于120P组(F=14.638,P0.05),于第5周有所下降并保持平稳,但仍显著高于120P组(F=15.316,P0.05);120PA组免疫后第1~4周IEL计数显著高于120P组(F=23.634,P0.05),第2~6周脾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120P组(F=15.279,P0.05)。结论 120μg rTgPrx联合弗氏佐剂皮下免疫小鼠可诱导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应答及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疫苗 pCR3.1 S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2 (rhIL 2 )作为佐剂对其诱导BALB/c小鼠产生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以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抗HBs抗体 ,另用3 H TdR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初步研究不同组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结果 :rhIL 2组免疫小鼠抗HBs抗体和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HBV基因疫苗可诱发BALB/c小鼠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 ,rhIL 2作为佐剂可增强其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10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评价OMP10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方法 本研究表达和纯化了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10,通过Western Blot进行验证,建立了OMP10间接ELISA检测方法,然后将OMP10与弗氏佐剂和LDH佐剂配伍成2种亚单位疫苗,免疫小鼠后检测抗体水平、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水平、CD4+和CD8+T细胞比值以及细胞因子分泌,最后通过攻毒试验评估OMP10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 OMP10作为诊断抗原的特异性和符合率均高于70%;免疫小鼠后2种亚单位疫苗均能产生高滴度的IgG抗体,CD4+/CD8+T的比值均高于PBS对照组,IFN-γ高于PBS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IL-4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OMP10能够诱导很好的体液免疫及Th1型免疫应答。免疫保护结果显示,2种亚单位疫苗免疫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脾脏载菌量低于布鲁氏菌M5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OMP10蛋白配伍的亚单位疫苗对布鲁氏菌M5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IL-12质粒DNA免疫对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pIL-12质粒DNA肌肉注射免疫BALB/c鼠,免疫后8w用Eg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w剖杀小鼠,计算减蚴率;取脾并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用EgAg或ConA刺激培养脾细胞,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用试剂盒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的IL-2、IFN-γ、TNF-α和IL-4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的凋亡发生率,同时设有BCG和PBS对照。结果pIL-12质粒DNA免疫组的减蚴率为44.85%,脾CD4+和CD8+T细胞亚群显著增加,IL-2、IFN-γ和TNF-α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脾细胞凋亡发生率明显低于PBS对照组。结论pIL-12质粒DNA可诱导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产生一个保护性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佐剂白介素23(IL-23)和佐剂CpG2216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重组疫苗G1F/M2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 将编码IL-23的质粒(简称IL-23)单独作为佐剂以及将IL-23和CpG2216联合作为佐剂与G1F/M2共免疫BABL/c小鼠三次,在每次免疫后10 d取血,分离血清,用间接ELI...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裂头蚴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了解小鼠感染后的细胞免疫特点。方法从黑斑蛙体内检获裂头蚴,口服法感染昆明小鼠,5条/只。感染后第2~10周分批处死小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TNF-α、IL-4、IL-10的含量变化。结果实验鼠CD4^+T细胞百分比在感染后第2~5周呈上升趋势,之后逐渐下降,第9周降至(31.61±5.33)%,第10周又回升到第8周水平;CD8^+T细胞百分比升高,第4周达高峰,为(41.69±15.84)%。IFN-γ在感染后第3周为(13.36±2.58)pg/ml,第4周为(13.96±4.53)pg/ml,第5周为(13.33±2.32)p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第4周达(22.99±4.52)pg/ml,之后呈下降趋势,第10周降至(10.99±1.14)pg/ml;IL-4第4周开始上升,第7周达(18.31±7.70)pg/ml,第8周后逐渐下降;IL-10从第5周起逐渐上升,至第8周达到(15.89±4.64)pg/ml,之后呈下降趋势。结论小鼠感染裂头蚴早期,发生Th1免疫应答;随着感染的进程,免疫应答向Th2偏移。Th1/Th2型免疫应答发生的时相和效应强度可能影响裂头蚴感染的最终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017418(lncRNA 017418)和细胞因子在细粒棘球蚴重组蛋白P29(rP29)诱导小鼠产生免疫反应中的表达。方法重组融合表达菌株pET28a-P29/BL21与LB液体培养基混合孵育,加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纯化rP29。36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佐剂组和免疫组,每组12只,免疫组将纯化的10μg rP29与等体积弗氏完全佐剂混合乳化后,腹部皮下3点注射,总剂量100μl/鼠,佐剂组注射等体积弗氏完全佐剂,对照组不作处理;首次免疫后2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加强免疫采用弗氏不完全佐剂。加强免疫后2周,无菌环境下制备脾细胞悬液,分离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分选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和B淋巴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lncRNA 017418、Notch1、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IL-10在淋巴细胞中的表达量;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和GraphPad Prism6.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rP29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1000。qRT-PCR检测lncRNA 017418在脾淋巴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免疫组为2.25±0.10,高于对照组(0.81±0.05)和佐剂组(0.99±0.13)(P<0.01)。流式细胞术分析的CD4^+T、CD8^+T和B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对照组22.0%、9.2%和59.8%,佐剂组22.8%、7.6%和60.7%,免疫组22.1%、9.7%和60.4%。LncRNA 017418在免疫组CD4^+T淋巴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49±0.03,高于对照组(0.97±0.02)和佐剂组(1.06±0.10)(P<0.01),LncRNA 017418在免疫组CD8^+T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87±0.12,与对照组(2.06±0.14)和佐剂组(2.00±0.0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017418在免疫组B淋巴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03±0.03,与对照组(0.97±0.07)和佐剂组(1.08±0.1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tch1在免疫组CD4+T淋巴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92±0.04,高于对照组(1.10±0.10)和佐剂组(1.20±0.08)(P<0.01),IL-2的相对表达量为1.45±0.07,高于对照组(1.07±0.08)和佐剂组(1.09±0.11)(P<0.05);IFN-γ的相对表达量为1.51±0.11,高于对照组(0.92±0.05)和佐剂组(1.03±0.14)(P<0.01、0.05);IL-10的相对表达量为0.52±0.01,低于对照组(0.95±0.04)和佐剂组(1.05±0.10)(P<0.01);对照组和佐剂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lncRNA 017418与Notch1、IL-2、IFN-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8244、0.5902、0.8415,均P<0.01),与IL-10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4432,P<0.05)。结论LncRNA 017418在细粒棘球蚴rP29诱导的小鼠中表达上调,Notch1、IL-2、IFN-γ在CD4+T淋巴细胞中表达上调,IL-10在CD4+T淋巴细胞中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探讨细粒棘球蚴重组铁蛋白rEgferritin免疫小鼠产生的抗细粒棘球蚴感染的免疫机制.方法 rEgferritin免疫ICR小鼠3次、同时设立佐剂组和对照组,第12w用细粒棘球蚴原头蚴对3组小鼠进行攻击感染,5个月后剖杀小鼠,检查各组小鼠腹腔内包囊个数,根据公式计算保护力.分别于0w,12w,32w取血,制...  相似文献   

16.
王贤  林涛发  詹志瑜  王少扬 《肝脏》2020,(2):131-134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在不同免疫状态下的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G2D(NKG2D)表达差异。方法根据免疫状态的不同将8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分为免疫耐受组(28例)、免疫清除组(30例)、低(非)复制组(22例),另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4组研究对象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NKG2D细胞频率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水平检测。结果4组研究对象的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清除组的CD4^+T淋巴细胞、CD4^+/CD8^+、NK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0.14±5.36)%、(1.10±0.33)%、(9.67±4.31)%,均显著低于另外三组,CD8^+T淋巴细胞、NKG2D+/NK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3.56±5.37)%、(12.96±3.42)%,均显著高于另外三组(P<0.05)。免疫耐受组和低(非)复制组的NKG2D^+/NK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46±1.15)%和(3.55±1.0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免疫清除组的NKG2D+/NK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清除组的TNF-α、γ干扰素水平分别为(69.62±16.46)ng/L和(69.85±12.30)ng/L,均显著高于免疫耐受组、低(非)复制组及对照组(P<0.05)。免疫耐受组、低(非)复制组及对照组的TNF-α、γ干扰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在不同免疫状态下,外周血淋巴细胞及NKG2D细胞表达有明显差异,临床可通过测定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NKG2D细胞水平来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疥螨全虫蛋白诱导BALB/c小鼠产生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方法疥螨全虫蛋白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100μg/只),共疫3次,每次间隔2周,ELISA法检测小鼠的抗体水平、MTT比色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疥螨虫体蛋白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各类抗体(IgG、IgG1、IgG2a、IgE、IgM);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脾细胞培养上清分泌4种细胞因子的水平(IL-2、IFN-γ、IL-4、IL-5)较PBS组、FCA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疥螨全虫蛋白能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但对于其是否具有抵抗疥螨病的能力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间日疟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Pvs25和Pvs28的免疫应答机制。方法分别用与弗氏佐剂乳化后的Pvs25和Pvs28重组蛋白皮下免疫DBA/2小鼠;采用ELISA分别对各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的IFN-γ、IL-4、IL-10动态检测;以ELISPOT方法检测小鼠脾脏IFN-γ+和IL-4+细胞数量。结果经重组蛋白免疫的两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IFN-γ的含量于初次免疫后第14d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但随后降至对照组水平;IL-4和IL-10均在初次免疫后第28d出现有意义的升高(P<0.01),后升高更为明显,分别直至免疫后期70d、56d出现下降,但直至112d仍明显高于免疫前的水平(P<0.01)。初次免疫后第70d?98d小鼠脾脏IFN-γ+和IL-4+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IFN-γ+无明显变化,而IL-4+则明显增多(P<0.01)。结论Pvs25和Pvs28重组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以Th2反应为主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弓形虫多基因核酸疫苗, 评价其免疫保护性。方法 PCR扩增热休克蛋白 (HSP70) 基因片段, 克隆到 pcDNA3?ROP2?p30重组质粒中, 构建pcDNA3?ROP2?p30?HSP70多基因核酸疫苗。采用该疫苗免疫BALB/c小鼠, 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及全血CD4+ 、 CD8+ , 血清、 脾淋巴细胞培养液中IgG、 IgM、 IgA和IFN?γ、 TNF、 IL?2、 IL?4、 IL?12等, 并进行弓形虫攻击感染实验。结果 应用PCR扩增出916 bp HSP70基因片段, 成功构建pcDNA3?ROP2?p30?HSP70重组体, 其中包含 HSP70 蛋白基因读码框内的完整序列。该弓形虫多基因核酸疫苗能诱发小鼠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实验组小鼠血清抗体滴度高, CD4+ 和 CD8+ 均增殖明显,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CD4+ =45.00, FCD8+ =15.01, P均<0.01); 其血清及脾细胞培养液中IFN?γ、 IL?2和IL?12含量均明显升高, 尤以血清中升高显著。攻击实验结果显示, 实验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pcDNA3?ROP2?p30?HSP70多基因核酸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能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小鼠模型中评价含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分子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 -SjFABPc与含IL - 2基因佐剂的质粒构建体 pCD -IL - 2经肌注、皮内途径导入机体后所诱生的免疫反应。 方法 碱裂解法大量制备重组质粒 pcD-SjFABPc、pCD -IL - 2重组质粒及空质粒 pcDNA3,经肌肉及皮内注射免疫BALB/c小鼠 ,每只鼠注射 10 0 μg ,两周后同量加强免疫一次。分别于末次免疫后的第 2 0d、5 0d及 65d用MTT法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与NK细胞活性 ,并用双夹心ELISA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 - 2、IFN -γ及IL - 10含量 ;ELISA法测定免疫鼠血清IgG抗体。 结果 NK细胞杀伤活性及脾淋巴细胞增殖测定 ,加佐剂组 ( pcD -SjFABPc联合 pCD -IL - 2组 )较不加佐剂组 ( pcD -SjFABPc组 )NK细胞杀伤及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皆增加 (P <0 .0 5 )。两途径三次检测IL - 2及IFN -γ值均明显高于NS对照组和空质粒组 ,且加佐剂组的明显高于不加佐剂组的 (P <0 .0 5 ) ;不同途径各组IL - 10值与NS及空质粒对照组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注射质粒后 2 0d和 5 0d ,未测出抗体 ;免疫后 65d检测 ,pcD -SjFABPc和pcD -SjFABPc联合 pcD -IL - 2免疫组的O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该两组OD490 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