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经》将由外邪引起的,以发病急、传变快、热象明显、病程较短为特征的一类疾病,通以“热病”称之。经中记载了伤寒、温病、疟、痢等热病的多个病种,举凡病因、发病及证治规律皆有所述,成为后世外感温热病学之渊薮。然《内经》诸篇所论不一,后世医家每各有所宗,致纷争迭起,学派林立。因此,有必要重温《内经》有关热病的理论,以溯其源而清其流。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内经》中有关热病辨证思想、辨证方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发现《内经》对于外感热病多采用六经辨证,内伤热病则采用脏腑辨证。此举为进一步研究《内经》热病理论,挖掘其辨证的精髓,发扬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使其能更好应用于临床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内经》热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热病的诊治,在《内经》一书中可谓是既详且尽。如《素问》列举瞀瘛、禁鼓、如丧神守、逆冲上、躁狂越、肿、腹胀等近20种病证辨证属火热,还提出望色察络、调尺候脉、选针用穴、推拿按摩、调护治禁等诊治方法。深入研究这些热病理论及诊疗方法,对指导热病的治疗大...  相似文献   

6.
7.
《内经》热病的证治《內经》所载的热病,计有伤寒、溫病、暑病、风热病、湿热病和疟、痢、霍乱等多种。其证治详略不一,兹概述如下。 1.伤寒《内经》关于伤寒的证治理论集中于《素问·热论》中。篇中“热病”、“病热”与“伤寒”交互称谓,似表明“伤寒”作为病名尚未正式确定。然由伤于寒而命为“伤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源头活水,被尊崇为"医家之宗",它并非是一门单纯的理论课程,而是一部指导临床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9.
《内经》在临床确立治则治法时,运用了丰富而合理的论治思想,现归纳如下: 一、治病求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开篇便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其本”,这个“本”字的原义,无疑是指人体的阴阳。对此张志聪有过精当的解释,认为:人体分阴阳,病邪也分阴阳,疾病是由阴阳之邪作用于人体的阴阳,而使人体阴阳发生异常;各种治法与药物也分阴阳,是依据人体的异常而  相似文献   

10.
《内经》对“汗”论述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叶天士治疗温病在辨卫气营血的同时,还善于运用脏腑辨证、三焦辨证、体质辨证。对于湿温、暑温偏于湿热者,以三焦辨证为主,辅以卫气营血和脏腑辨证;对于风温、温燥、温热、暑温偏于热者,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辅以三焦及脏腑辨证。温病病者主要有阴虚、阳虚、气虚、气阴两虚、酒客等体质类型,进行体质辨证,指导临床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阴阳升降学说是中医基本理论之一,《内经》原文中多次论及之并成为这一学说形成的标志。受古代朴素的、思辨的哲学观影响,《内经》认为天地由气构成,气之阴阳变化是宇宙运动的根本动力,而气化的主要形式表现为气的阴阳升降运动。由此认为日月起落、季节变换、草木盛衰等自然现象,都受到天地之气阴阳升降运动规律的支配,此亦《内经》天地四时之升降观。《内经》认为人乃天地合气而成,人身之精气有阴阳之分,精气之运动有升降之别,具体而言既有阳升阴降亦有阴升阳降.但均须与天地四时之升降相协调,如此才能人与天地和谐相应、,尽享天年,此乃《内经》人身精气之升降观。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蕴含循证医学观念,表现在对最佳证据提炼、重视评价思想运用、具有荟萃分析的雏形以及证据推荐的分级四个方面。循证医学虽然是现代学科发展交融的产物,但是它"基于问题、遵循证据、关注实践"的观念与《伤寒论》的思想不谋而合。从循证医学进行探讨《伤寒论》,可深刻领悟仲景确立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临床上较为多见.不寐在<内经>中也称"不得卧"、"目不瞑".<内经>有言"阳入阴则寐",认为不寐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而不能人阴所导致.温病特殊的病因病机特点,导致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易发生心神病变,其中不寐便是常见症状之一.清代温病学家吴瑭<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对温病中不寐的论述甚详,内容涉及上焦、中焦、下焦各篇.对指导临床有一定的价值.兹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5.
"虚"与"实"是中医学中应用广泛、内涵丰富的一对词语.虚实病机影响着病情的轻重、病变的发展趋势及转归,决定着疾病的虚实性质.<黄帝内经>作为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从两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浅述《伤寒论》的治未病思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仲景十分重视对《内经》未病医学思想的继承和发挥,尤其在临床未病医学方面,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内经》的理论内核,其未病医学思想包括两大基本内容,即养生防病和已病早治两个方面。前者属于预防的养生医学范畴,后者属于临床治疗医学范畴。  相似文献   

17.
喜,即喜悦、高兴。《内经》认为,喜在正常情况下为五志之一,是机体情志变化的正常反应,但在病理情况下,喜既可以作为病因导致疾病,又可作为一种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独立的疾病,同时也是某些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在治疗上,《内经》针对喜病的病机特点提出了基本的治疗法则,并且从养生学角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长久以来 ,我们都是以记载于《内经》而形成于唐代的五运六气说作为外感病因的立论基础 ,信奉“外感不外六淫 ,民病当分四气”的观点。经研究发现 ,在此之前 ,古代医生是把寒暑的太过和燥湿之气 ,以及邪风 ,视为致病因素的 ,并阐明了它们的致病特点、引发的种种病证 ,与“六淫”学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用药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有幸参加研究生主要课程学习班,对《伤寒论》重新进行了学习,兹就《伤寒论》组方遣药规律的学习体会略述一二。  相似文献   

20.
失眠也可从六经辨证。太阳辨治:卫强营弱致失眠,治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膀胱蓄水致失眠,治以五苓散。阳明辨治:热扰胸膈致失眠,治以栀子豉汤,胃热失降致失眠,治以调胃承气汤;邪热结肠致失眠,治以大承气汤、少阳辨治:胆郁化火致失眠,治以小柴胡汤等。三焦失枢致失眠,治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太阴辨治:寒湿停聚于中焦,治以理中汤加味。少阴辨治:阴虚阳亢致失眠,治以猪苓汤;阳虚阴盛致失眠,治以四逆汤加味。厥阴辨治:肝失所养,相火亢盛,肝火上逆.上扰心神致失眠.治以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加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