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聪 《锅炉制造》2014,(6):10-13
炉膛出口氧量作为炉膛送风控制系统的重要参数,其改变会影响炉膛燃烧和锅炉效率.针对氧量最优值确定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粗糙集启发式属性约减算法,并以某火电机组为例,综合考虑与供电煤耗率密切相关的参数,详细介绍了氧量最优值确定的过程.计算得到的氧量最优值与机理分析和实际情况一致,可以提高锅炉效率和供电煤耗率,并可以提高机组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合理确定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氧量基准值是实现电站锅炉高效经济运行的关键。炉膛出口运行氧量的改变会导致锅炉热损失以及送风机电耗的改变,从而影响电站经济性。以供电煤耗率作为机组经济性评价准则来确定机组运行氧量基准值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其中四种确定锅炉运行氧量基准值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某厂#2机组为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现有运行氧量控制曲线为基于锅炉热效率最高给定,为使得机组运行经济性最优,针对指向性提高锅炉热效率的同时,所增加的非必要辅机电耗,本课题提出了含电能折合标煤以及含电能价值折合标煤的锅炉净效率概念,将变氧量运行时辅机电耗折合经济价值,考虑入锅炉效率进行效率修正。通过该厂#2机组进行现场试验,并考虑污染物排放,得出900 MW工况下运行最佳氧量为3.50%,锅炉热效率为93.47%,锅炉净效率分别为87.82%、85.93%。700 MW工况下运行最佳氧量为4.14%,锅炉热效率为83%,锅炉净效率分别为88.41%、86.84%。成果转化后对统计区间进行了效果比对,结果显示,含电能价值折合标煤锅炉净效率在成果转化后达到87.56%,提高约0.11%。该研究方法可供同类型机组经济运行氧量的确定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数据挖掘方法无法胜任与日俱增的海量数据挖掘工作的问题,引入大数据挖掘技术,以粗糙集属性约简方法为基础,对经典K-means聚类算法进行改进,实现其在Hadoop平台的MapReduce框架上的并行化计算,形成满足海量数据挖掘工作的新算法。以某600 MW燃煤发电机组海量运行数据为挖掘对象,采用新算法对典型负荷工况下影响锅炉效率的运行参数进行挖掘,挖掘出可调控机组运行参数的最优目标值。结果表明:新算法可用于锅炉海量运行数据优化目标值的确定,节能减排效果良好,其挖掘出的优化目标值代表了历史最优可达值,可指导锅炉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5.
锅炉运行氧量基准值确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站锅炉炉膛出口运行氧量是锅炉运行中的重要参数.不仅对锅炉效率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还将引起其他运行参数的变化,进而影响机组的供电煤耗率.借助神经网络较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网络泛化及容错能力,根据锅炉运行氧量的特性进行建模,获得了运行氧量、机组供电煤耗率与机组各运行参数之间关系的网络模型,并且以机组的供电煤耗率为优化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对输入参数进行全局寻优,得到了各运行工况下最优氧量的预测值.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通过全局寻优得到的运行氧量值具有可操作性,为锅炉运行氧量基准值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孙群丽  谷俊杰  李丽 《锅炉技术》2014,(1):18-21,25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电站信息的集成度将越来越高。海量的传感器数据和专家经验提供了大量反映机组运行状态的信息,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进行加工与应用,必将对运行优化和提高机组的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同电站运行优化相结合,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电站锅炉运行优化过程,提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电站锅炉运行优化新方法。利用电厂锅炉的实时数据找出当前工况运行参数的最优值,此最优值可以使锅炉的效率显著提高。同时把最优值反馈给机组运行人员,指导运行人员的操作。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了山西兴能电厂300 MW锅炉在变氧量运行中对机组参数的比较和经济性的分析,确定机组调峰运行时的最佳氧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电厂300 MW机组低NO_x燃烧优化调整,结合NO_x生成规律与数据分析方法,筛选原始运行数据库,建立二次风软测量模型与氧量聚类挖掘模型,从而减少原始运行参数数量,并利用粒子群优化Apriori算法,挖掘精简后的数据库中符合机组NO_x减排要求的各个参数的最优参考工况.结果表明:寻优后的烟气含氧量、磨煤机组合方式、二次风门开度和分离燃尽风(SOFA)门开度等参数均符合燃烧调整试验结论,寻优结果在保证锅炉效率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SCR装置进口NO_x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9.
冯选明 《节能》2007,26(2):40-42
针对某发电厂210MW机组锅炉效率偏低问题,优化运行调整,改造受热面吹灰器,使锅炉效率达到了设计值,机组运行的经济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数学分析的思想推导出偏增量法的数学模型,应用偏增量法对锅炉效率和供电煤耗率进行诊断分析,对影响锅炉性能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找到提高锅炉经济性的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某电厂660 MW机组锅炉的锅炉效率和供电煤耗率的偏差计算。通过计算得出:锅炉效率随着排烟温度、排烟氧量和飞灰含碳量的增大而下降,供电煤耗率则相反,改变这三个影响因素大小可以提高锅炉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数据挖掘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传统火电行业的节能优化运行与管理,但目前基于数据挖掘的机组运行优化方法往往缺乏普遍性和实操性,针对少量典型工况挖掘得到的参数目标值,无法给予实际运行机组全面的指导。本文在分析锅炉和汽轮机等主要子系统性能指标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建立基于层次划分的火电机组能耗指标体系,提出了数据挖掘与火电机组能耗机理分析耦合的经济性诊断模型,有效提高了输出的鲁棒性。以供电煤耗为例,基于历史数据挖掘的火电机组经济性诊断模型和流程,准确分析出能耗水平高于报警阈70%是由于实时排烟氧量偏离基准值造成的,并给出符合实际工况的调节建议。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数据挖掘技术在燃煤锅炉故障诊断、燃烧优化、污染物减排及机组优化运行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等数据挖掘算法在锅炉优化运行和污染物排放控制中的优缺点。分析表明:人工神经网络鲁棒性强、可自学习且适用面广,未来可基于焚烧机理并耦合其他算法进行工程应用;对于在高控制要求下智能化工况优化空间大的垃圾焚烧锅炉中的发展及应用,建议将数据挖掘技术与云计算平台结合,并考虑垃圾焚烧过程的实际工况和特性进一步开发数据预处理方法,扩大动态数据采集范围,提高模型的实际运行效率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锅炉尾部烟气含氧量对提高锅炉燃烧效率的重要性,通过机理分析方法建立氧量软测量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以下改进:使用历史数据拟合算法对炉膛总风量进行修正;使用幅值限制滤波器对热量信号中的汽包压力进行滤波以改善氧量软测量过程的动态响应;通过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单位热量所消耗的标准状态下的最佳过量空气系数.利用某电厂历史数据进行仿真,根据方差、相关系数和最大偏差指标,证明了改进氧量软测量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浙江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3号锅炉飞灰含碳量升高的原因,指出磨煤机研磨能力下降、煤粉过粗、煤粉浓度分配不均匀以及局部缺氧燃烧等是主要原因;介绍了针对巴威DRB-XCL旋流燃烧器的特点,通过采取调整燃烧器调风盘、内、外二次风叶片角度以及提高炉膛氧量等措施,从而降低锅炉飞灰含碳量2%~3%,解决了3号炉飞灰含碳量高的问题,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以某600Mw燃煤机组为例,在调节烟气含氧体积分数的基础上,增加一次风配比、二次风配比和燃尽风风门开度调整试验,分析了烟气含氧体积分数对锅炉经济性的影响,并对烟气含氧体积分数进行优化,提出了有关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在400Mw、500Mw和600Mw3种负荷下,最佳运行烟气含氧体积分数分别为3.8%、3.2%和2.3%,可以有效降低发电成本和风机电耗,提高锅炉整体热经济参数及降低NOx排放质量浓度,为锅炉安全运行和节能减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由于电站锅炉负荷随电网负荷不断发生变化,而运行方式选择又不合理,导致机组运行时经济性变差。本文针对此种现象对某锅炉机组进行变氧量、不同磨组合运行、停单侧风机运行方式优化试验,通过对现场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概括,提出了合理的优化方式,得到一些有益的重要结论,并用来指导不同负荷阶段机组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国内同类型其它机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飞灰含碳量,提高锅炉运行水平,运用混合智能技术建立了飞灰含碳量目标值模型.从运行优化角度提出了飞灰含碳量目标值的定义和技术可行方案.通过对锅炉的历史运行工况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建立了锅炉历史最优工况数据库,以此作为训练样本建立飞灰含碳量目标值的神经网络模型,在进行了实例验证后对模型进行了分析讨论.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具备自调节能力,能够向运行人员实时提供当前工况下的飞灰含碳量目标值,为飞灰含碳量的实时优化指明了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某电厂600MW超临界机组前后墙对冲锅炉低氮燃烧优化调整试验.分析了水冷壁高温腐蚀和氮氧化物产生的机理,通过对运行氧量、煤粉细度、燃烧器配风和燃尽风比例的调整,有效解决了该电厂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问题,同时提高了锅炉热效率,降低了氮氧化物排放量,有力的保证了锅炉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