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作为HBV感染的高危人群[1]是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重点对象之一.为了解母亲HBV携带状况与其子女接种疫苗后的免疫效果的关系,我们将HBsAg阳性母亲及新生儿配对进行了五年随访观察,并对HBeAg同时阳性的母亲之幼儿的免疫状况进行分析.1对象与方法1.1以某乡HBs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按0、1、6月程序接种三剂(5μg/剂)Merck血源疫苗(免疫组),另一组不接种乙肝疫苗(对照组).1.2于接种后5年对上述两组幼儿及其母亲配对抽血,作HBV五项标志物测定.HBsAg…  相似文献   

2.
周超 《职业与健康》2001,17(9):83-84
对新生儿普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已成为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许多文献对乙型肝炎疫苗效果特别是短期良好效果已有报道。本文就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后随访观察11 a的资料,对乙型肝炎疫苗的长期免疫效果进行评价。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成人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Shi J  Wang X  Wang G  Xu Z  Yang Z  Zheng L  Li Z  Guo N  Wu X  Liang Z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6):366-369
目的:探讨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YDV)对厉人的免疫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在辽宁省北票市部分学校随机选择一般健康状况良好、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及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均为阴性且体温正常的22-58岁的教师124名,按0、1、6个月程序,每次5μg/0.5ml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结果:免疫后3、7、12和24个月时,抗-HBs阳转率分别为35.0%,83.3%,65.5%和32.7%,抗抗-HBs平均滴度分别为12.6、402.0、70.3和20.3mIU/ml;抗-HBs阳转率及其滴度均在7个月时达到高峰,以后又急剧下降,免疫后各月女性抗-HBs阳转率和滴度均高于男性;<35岁组的抗体阳性率高于≥35岁组,但12个月时,二比较差异有显意义;免疫3d后未出现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成人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其抗-HBs持续时间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新生儿应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为该地区儿童乙型肝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2年8月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0~3岁婴幼儿1187例,根据年龄分为<1岁组276例、1~2岁组302例、2~3岁组298例和>3岁组311例,采用ELISA法检测4组新生儿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两项指标,比较不同年龄阶段新生儿免疫情况.结果 1187例婴幼儿抗-HBs阳性率为84.08%,其中<1岁组为94.57%、1~2岁组为87.75%、2~3岁组为81.54%、>3岁组为73.63%,4组的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87例婴幼儿HBsAg阳性率为0.34%,<1岁组和1~2岁组均为0、2~3岁组为0.34%、>3岁组0.96%,4组的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的新生儿免疫水平随年龄增长开始降低,有必要对≥3周岁儿童再次进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及时采取乙型肝炎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沈阳城区乙型肝炎(FIB)疫苗接种率水平及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2004年,我们对城区831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了免疫效果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方法及预防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索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简便有效的方法,证实接种乙肝疫苗后对小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及乙肝发病率的影响,结合孕妇系统管理,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较好地解决了0、1、6个月3针乙肝疫苗的衔接工作,使新生儿全程接种率>99%.将1991~1999年奉化市小儿乙肝发病率按每3年分为初期、中期和近期3个阶段进行比较,1997~1999年近期阶段的1~9岁儿童年均乙肝发病率已降至3.98/10万,比初、中期阶段分别下降91%和82.3%.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探讨新生儿乙肝预防的对策和措施。方法:416名新生儿按0,1,6程序全程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1个月采用胶体金诊断试剂检测血液中的HBV血清学标志物,分析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的乙肝病毒感染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阳转情况。结果:416名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率0.24%,新生儿免疫后HBsAb阳转率92.3%,男/女新生儿之间HBsAb阳转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HBsAg阳性/阴性的新生儿之间HBsAb阳转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按0,1,6程序接种乙肝疫苗能获得较高的HBsAb阳转率,但单独接种乙肝疫苗不能完全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仍有部分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可能成为今后预防乙型肝炎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乙肝血源疫苗免疫效果,我们于1993~1994年分别对我校93和94级学生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在接种后两年进行免疫效果追踪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不同程序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任萍  郝鸣鸣 《中国校医》2001,15(2):107-107
现将我校 98级、99级新生中乙肝易感者 ,使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分别按两种不同程序免疫注射后的免疫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本校 98级入学的新生 10 48人及 99级入学的新生 913人 ,分别于入学后全部抽取静脉血 2ml,用酶联法(ELISA)对乙肝表面抗原 (HBsAg)、表面抗体 (抗 -HBs)及核心抗体 (抗 -HBc)做定性检测 ,试剂为深圳月亮湾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按说明进行操作及结果判断。1.2 接种对象 分别从 10 48人和 913人中检出乙肝易感者(HBsAg及抗 -HBs均阴性者 ) 2 6 9人及 2 14人 ,进行重组酵…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抗体持久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制剂,我区已全面推广使用并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为了解我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阳性率及其持久性,于1994-1995年在我院门诊对1~6岁在新生儿期已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进行抗一HBs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免疫效果,笔者近年来对我院及所辖乡镇卫生院分娩的600名HBsAg阴性的新生儿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接种后8个月,对488名新生儿进行抗-HBs免疫效果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在600名新生儿中,母亲HBsAg阴性者486名,8个月后作抗—HBs检测者385名,母亲HBsAg阳性者114名,8个月后作抗-HBs检测者103名。在作抗-HBs检测者中男性25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长期免疫接种后整体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结合横断面调查方法,共收集资料完整的调查对象4686名,采集静脉血并分离血清,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结果整体人群平均HBsAg阳性率为7.5%,抗-HBs为44.5%,抗-HBc为47.8%;0~19岁人群HBsAg和抗-HBc阳性率较〉120岁人群显著下降。乙肝疫苗免疫组的HBsAg阳性率为2.8%,抗~HBc阳性率为12.0%,HBV感染率为12.5%,未免疫组分别为10.2%、69.8%和71.2%。男性平均HBsAg阳性率比女性高,抗-HBc和抗-HBs阳性率男女性别间无差异。0~19岁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2。4%,而20~30岁人群阳性率达到13.6%~17.7%,到60岁开始下降;0-19岁人群的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下降,I〉20岁人群的抗-HBs、抗-HBc阳性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升高趋势。结论长期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使人群HBV流行状况发生变化,感染高峰年龄段后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HepB)首针及时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样本之间的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常住户口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7.81%,暂住户口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为60.77%,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55.81,P<0.01)。未住院分娩是导致HepB未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新生儿疾病。结论提高暂住孕妇的住院率,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可提高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提高孕妇HBsAg筛查率,有助于增加阳性者的新生儿乙肝免疫保护率。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16年效果观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为研究新生儿接种血源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远期效果和探究加强免疫的必要性,对上海市原南市区1986年出生时接种血源乙肝疫苗的儿童,至少隔年随访1次,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显示16年间HBsAg阳性率在0.46%~0.98%之间,平均0.63%(95%可信区间为0.39%~0.83%),大大低于免疫前本底对照和外对照,而且无随免疫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的趋势.与外对照相比,血源乙肝疫苗的远期保护效果为82.06%(95%可信区间为73.45%~91.83%).提示新生儿血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16年无加强免疫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9年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效果及持久性 ,探讨加强免疫接种的适时性。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 ,动态观察免疫人群抗 -HBs阳性率变化及HBsAg携带情况。 结果 免疫接种后 9年间观察人群抗 -HBs有效阳转率从 80 .4 9%逐年降至 2 1 .4 3% ;在免疫接种后第九年HBsAg阳性率达 2 .0 4 %。结论 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在免疫接种 5年后应适时开展加强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疫苗长期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普种预防儿童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降低乙肝发病率的免疫效果。方法:建立肝病报告制度,对乙肝发病情况进行监测;以出生队列定群随访和横断面调查方法,观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13年的免疫持久性、HBV感染标志变动和乙肝发病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HBV感染标志。结果: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轨道,母亲不筛检,新生儿接种常规剂量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平均接种率达到85%以上。免疫后13年的长期连续定群观察结果和免疫10年后的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免疫人群的HBsAg阳性率已从既往的16.0%下降为2.3%,HBV感染率从既往的51.5%降至3.5%,疫苗预防HBsAg的保护有效率达到89.7%,预防HBV感染的保护率达到96.2%,1-13岁年龄组人群的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已由18.38/10万降至1.6/10万,下降了91.3%,保护效果稳定。结论:在肝癌高发区隆安县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可获得有效控制HBV感染和HBsAg慢性携带的长期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现况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评价浙江省新生儿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接种率和免疫效果 ,1997年 6月在全省 11个地区 (市 )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法 ,抽取 1992年 1月 1日~ 1996年 10月 31日出生的儿童 4876人 ,调查了乙肝疫苗的首针接种率和 3针全程合格接种率 ,又对其中10个县 (区 )的 75 1名儿童采血检测HBsAg和抗 -HBs。结果显示 :浙江省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已达 96 10 % ,3针全程合格接种率为 93 0 3 % ,接种率呈逐年上升趋势。HBsAg阳性率为 2 0 0 % ,较接种乙肝疫苗前 (1985~ 1991年 )的 7 95 %有明显下降 ,抗 -HBs阳性率达 73 10 % ,几何平均滴度为 39 2 5mIU/ml。说明浙江省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已处于较高的水平 ,其免疫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8.
对我院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接种及未接种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加强对新生儿以外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免疫   总被引:98,自引:3,他引:9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五型病毒性肝炎中,以乙型肝炎(乙肝)对我国人民健康危害最为严重。急性乙肝易发展成慢性,其中一部分可演变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因此,接种乙肝疫苗不仅可预防乙肝,也可预防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硬化和肝癌。由于丁型肝炎病毒必须在HBV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感染,因此,接种乙肝疫苗还可预防丁型肝炎。自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将乙肝疫苗纳入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效果观察文观奇,荆瑞芳,陈瑗,韩焕侠,陈瑞琴我区于1991年在部分新生儿中接种乙肝疫苗,1992年乙肝疫苗接种新生儿正式纳入计划免疫,为评价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及发病情况,对部分新生儿进行回顾性调查,现将效果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