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磁珠表面核酸探针的固定及电化学方法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用戊二醛将氨基修饰的寡核苷酸探针固定于氨基磁珠表面制成核酸传感器,传感器与生物素标记的DNA杂交,再利用亲和素-生物素偶合系统,偶联上亲和素标记的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催化底物α-萘酚磷酸酯(α-NATP)水解形成具有电化学活性的α-萘酚,用示差脉冲伏安法测定杂交结果,本法测得短链DNA片断的浓度线性范围为10-1000μg/L;最低检测限为3μg/L。作者优化了相关的检测条件,并成功测定了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片段。  相似文献   

2.
金标记羟胺放大化学发光检测赭曲霉毒素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羧基磁性微球为分离载体,连接氨基捕获探针和适配体,加入生物素化报告序列和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竞争结合适体,继续加入链霉亲和素纳米金和羟胺/Au~(3+)以显著提高化学发光检测OTA的灵敏度,从而建立了一种纳米金标记羟胺放大化学发光检测OTA的高灵敏度方法。优化了羧基磁性微球、氨基捕获探针、适配体、生物素化报告序列、链霉亲和素纳米金的用量。优化条件下,在OTA质量浓度0.01~50 ng/m L范围内,化学发光信号值与OTA浓度的对数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2 5),检出限为1.58×10~(-3)ng/mL。对啤酒样品进行OTA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97.4%~105.4%,相对标准偏差为4.0%~5.5%。  相似文献   

3.
吕菊波  张亚会  刘刚  徐慧 《化学通报》2018,81(1):59-64,76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性辅助的杂交链反应放大检测三磷酸腺苷(ATP)的传感策略。磁性纳米粒子表面易于修饰,而且操作方便,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能够提高生物传感的选择性。首先,利用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之间的亲和力作用,将生物素标记的ATP核酸适配体连接到链霉亲和素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加入与ATP核酸适配体互补的一段DNA进行杂交,通过磁性分离除去未杂交上的DNA,加入靶向ATP,ATP与其适配体特异性结合将适配体的互补链通过磁性分离出来,磁性分离出的信号DNA继续用于下一步的杂交链反应,将信号放大,最后利用氧化石墨烯(GO)对荧光的猝灭效应降低背景荧光,达到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靶向ATP。其中,ATP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1nmol/L。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茎环结构打开,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0×10-13 mol/L。  相似文献   

5.
基于金磁微粒(GoldMag particles)的磁性分离富集性能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直接在金磁微粒表面吸附固定相思子毒素多抗制备捕获探针,以三联吡啶钌标记相思子毒素单抗作为电化学发光探针,两者与相思子毒素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夹心复合物,成功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相思子毒素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利用此方法检测相思子毒素,其浓度在0.2~1 500μg/L范围内与电化学发光强度成良好的对数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2μg/L。与生物素-亲和素固定法相比,该法的检出限相当,其线性范围更宽、操作更简化,具有通用性,可以此为基础发展生物毒素及其它蛋白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诊断、环境监测及生物防护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基于磁性颗粒微阵列与双色荧光杂交,建立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itide polymorphism,SNP)分型方法。将利用不对称扩增得到的含有待检测位点生物素标记的单链PCR产物固定在链亲和素修饰的金磁纳米颗粒(Gold magnetic nanoparticles,GMNPs)表面;将ssDNA-GMNPs混合物点样在底部固定有磁铁的载玻片上构建磁性颗粒微阵列,然后在基因框中与双色荧光探针杂交;杂交完全后,充分洗涤,通过扫描获得分型结果。通过优化不对称PCR的扩增条件,直接扩增出产量较高的单链DNA作为靶序列用于分型。利用本方法对24个样本MTHFR基因的C677T位点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实验证明,本方法步骤简单,易实现自动化操作、非常适用于分子诊断与法医鉴定。  相似文献   

7.
基于荧光标记和核酸适配子识别可卡因,建立了简单、灵敏的可卡因新型荧光分析法.在微孔板表面组装亲和素-生物素化可卡因适配子-FAM标记可卡因适配子互补短链复合物,根据加入可卡因前后荧光强度的变化来定量可卡因.实验考察了微孔板包被亲和素浓度、生物素标记适配子用量、FAM标记可卡因适配子互补短链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化学发光核酸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用N-乙酰半胱氨酸金表面自组装技术,以及用1-乙基3-(3-二氨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NHS)偶联剂把亲合素固定于金表面,再将生物素标记探针固定在亲合素上,来制备核酸传感器探头。然后将探头与目标DNA和第二生物素标记探 针进行夹心式杂交,再利用生物素-亲合素的作用联入亲合素标记的碱性磷酸酯酶,用酶催化底物AMPPD发光来达到测定DNA的目的。测定也乙型肝炎病毒(HB  相似文献   

9.
在一定条件下, 磁性纳米颗粒上修饰的腺苷核酸适体与纳米金标记的核酸探针杂交; 再加入目标物腺苷诱导适体构象变换, 并置换出金标探针; 经磁场分离后, 游离的金标探针进一步用于催化抗坏血酸还原铜离子, 使铜离子对钙黄绿素的荧光猝灭得到抑制. 由于极少量的纳米金能够催化大量铜离子还原并沉积在其表面, 铜离子浓度急剧降低, 从而改变钙黄绿素的荧光信号. 实验结果表明, 腺苷的动力学响应浓度范围为100 pmol/L~10 nmol/L, 检出限低至80 pmol/L. 核酸适体的高度特异识别性能保证了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核酸适配体识别-荧光法检测赭曲霉素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诺  吴世嘉  王周平 《分析化学》2011,39(3):300-304
建立了核酸适配体识别-荧光探针技术检测赭曲霉素A(OTA)的新方法.基于微孔板上固定的核酸适配子与目标物质OTA结合时构象发生变化,导致预先与其互补杂交的FAM标记短链DNA解离,引起荧光信号发生变化,据此可实现对OTA的定量检测.当微孔板包被亲和素浓度为25 mg/L、适配子浓度为50 nmol/L,FAM标记互补短...  相似文献   

11.
功能化纳米金增强的DNA电化学检测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金花  胡劲波 《化学学报》2004,62(20):2081-2088,F010
用冠以大量二茂铁的纳米金微粒 /抗生蛋白链菌素结合物为标记物 ,将其标记于生物素修饰的寡聚核苷酸片段上 ,制成了具有电化学活性和纳米金放大作用的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首先采用巯基DNA和巯基烷烃混合自组装膜制备了金修饰电极 ,将探针DNA分子固定在了电极表面 ,运用杂交原则结合靶点分子在电极表面形成了双螺旋的DNA链 ,然后借助抗生蛋白链菌素和生物素之间的强亲和作用 ,引入了功能化的纳米金 .通过伏安法测定了修饰在纳米金上的二茂铁的氧化还原电流 ,可以识别和测定溶液中互补的靶点DNA ,17 mer靶点DNA的浓度在 0 .0 0 1~ 10nmol/L范围内有线性关系 ,检测限可达 0 .75× 10 -12 mol/L .  相似文献   

12.
量子点标记链霉亲和素及其生物活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君  尤晓刚  高峰  贺蓉  崔大祥 《分析化学》2006,34(11):1625-1628
选用无机盐为前驱体,在水相中合成CdTe量子点,并用此量子点标记链霉亲和素,通过SephadexG-100层析分离纯化量子点标记的链霉亲和素,采用磁颗粒标记的链霉亲和素与量子点标记的链霉亲和素竞争结合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生物素,即酶联免疫竞争抑制分析法检测链霉亲和素标记量子点后的生物活性,计算约70.3%的链霉亲和素标记到量子点上,且具有生物活性。每毫克量子点大约可偶联0.14 mg的链霉亲和素。采用荧光光谱研究量子点标记前后的荧光变化,标记后量子点的最大发射波长蓝移了8 nm,而发射光谱的半峰宽基本不变,说明量子点与链霉亲和素结合后粒子没有团聚,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13.
刘丽赏  刘洪娜  李松  邓燕  李小龙  何农跃 《化学学报》2010,68(20):2041-2046
制备了粒径为30 nm左右的γ-Fe2O3磁性颗粒, 利用巯基硅烷(MPTES)的偶联作用最终制备了粒径约为35.9 nm的金磁复合颗粒. 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方法对所得金磁颗粒的表面形貌、大小、结构、光学和磁学性质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金成功地包覆到了γ-Fe2O3颗粒的表面, 所得金磁颗粒具有超顺磁性. 利用静电吸附作用, 链霉亲和素有效修饰到了γ-Fe2O3@Au复合磁性颗粒表面. 通过扫描仪检测其捕捉Cy3标记寡核苷酸序列后的荧光信号, 证明了链霉亲和素修饰的γ-Fe2O3@Au复合磁性颗粒有生物活性, 且没有荧光背景, 在生物检测领域表现出了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基于金纳米微粒的化学发光金属免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基于金纳米微粒溶解的化学发光反应体系,并探讨了金纳米微粒溶解及化学发光测定的最佳条件。首次将金纳米微粒引入生物素和IgG的化学发光金属免疫分析,比较了不同粒径金纳米微粒、不同检测系统对IgG测定的影响。在(一抗-IgG-二抗修饰金纳米微粒)检测系统中,基于10 nm和30 nm金纳米微粒测定IgG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75 ng和0.5~25 ng,检出限分别为0.5 ng和0.1 ng。在(一抗-IgG-生物素化抗体-链霉亲和素修饰金纳米微粒)检测系统中,5 nm和10 nm金纳米微粒测定IgG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250 ng和1~250 ng;检出限分别为5 ng和1 ng。  相似文献   

15.
适配体分子量小、结构简单、易于合成、适于反复使用和长期保存,适用于生物传感器领域.本文介绍了常见的适配体在传感器表面固定的方法,包括金硫键自组装膜、化学键共价结合、生物素/亲和素亲和作用、互补核酸链连接等,阐述了目前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特点.适配体传感器在检测范围、检出限、检测时间、多组分同时检测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将罗丹明B分子通过共价结合的方式成功地包裹在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中,制备的纳米粒子荧光强度和罗丹明B分子相比提高了1000倍.对此硅纳米荧光粒子进一步进行了链亲和素修饰,成功制备了可特异性结合生物素修饰蛋白的纳米荧光检测探针.以反相蛋白质芯片检测为模式,研究了此探针对微量蛋白的检测性能.实验中将不同微量浓度的人IgG固定于醛基修饰玻璃片表面,并加入生物素标记的抗人IgG,结果显示在800fg~100pg含量的微量蛋白检测中此纳米荧光探针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小蛋白检测量可达100fg.与商品化亲和素偶联cy3荧光探针对比分析发现,本方法制备的荧光探针对蛋白的检测灵敏度可提高8倍,且具有成本低,生物修饰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磁珠的可见光检测微阵列信号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磁珠作为标记物,提出了一种在微阵列上检测核酸的新方法。该法基于生物素同链霉亲和素的亲和作用,利用磁珠的超顺磁性和宏观可见特性,使得杂交结果可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或放大镜下检测,甚至肉眼可见。以合成探针为对照,用参比荧光标记染料Cy3标记方法,对这种新方法的检出限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大肠杆菌16s rDNA的PCR产物作为样品,进行了细菌检测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本法所得的实验结果易于观测,无需采用大型的荧光检测仪器,因而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与其它可见光检测方法(如金胶银染等)相比,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这种新方法在传染病检测和环境监测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纳米金通过静电吸附抗体, 与寡核苷酸共价结合制备双标记纳米金生物探针, 比较了双标记纳米金生物探针和单标记抗体IgG或ss-DNA的稳定性和反应性. 结果表明, 在水溶液中纳米金由于ss-DNA的结合使IgG抗体的吸附能力明显改善, IgG的吸附也影响二硫苏糖醇(DDT)对ss-DNA的解离作用. 双标记纳米粒上覆盖(50±15)条ss-DNA和(10±2)条IgG, 较单标记ss-DNA纳米金上的(70±15)条要少. 斑点免疫和杂交实验证明, 纳米金表面标记的IgG和ss-DNA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 双标记纳米金生物探针在超微量蛋白质的检测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适配体的高特异识别能力和可扩增性,构建了经磁分离后实时定量PCR检测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α(rHuEPO -α)的新方法;针对实际血清样品中高丰度蛋白质等的干扰,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理设计合成了分别与适配体两端引物区结合的互补链,通过凝胶迁移阻滞分析(EMSA)筛选出最佳的互补链,并将生物素化的互补链连接到链霉亲和素磁珠上,以此为探针捕获复杂基质中形成的待测复合物.研究结果表明,结合该样品前处理策略,该方法可成功地应用于正常人血清中的rHuEPO -α定量检测,检出限为25pmol/L,线性范围为50 pmol/L~ 50 nmol/L.  相似文献   

20.
适配体分子量小、结构简单、易于合成、适于反复使用和长期保存,适用于生物传感器领域。本文介绍了常见的适配体在传感器表面固定的方法,包括金硫键自组装膜、化学键共价结合、生物素/亲和素亲和作用、互补核酸链连接等,阐述了目前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特点。适配体传感器在检测范围、检出限、检测时间、多组分同时检测等方面的发展,将推动其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疾病诊断、药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