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双捷 《铁道医学》2001,29(3):203-205
关于心脏缺血预适应的研究较多,其机制尚不清楚,但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的参与已被肯定。以往认为,心脏缺血预适应是细胞膜上钾通道开放诱导所产生,但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表明是线粒体内膜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的作用。我们就缺血预适应目前研究现状、mitoKATP开放产生缺血预适应的证据、可能机制及mitoKATP的调节进行综述,以期找到理想的mitoKATP开放剂,通过药理干预达到类似缺血预适应的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细胞上存在两种ATP敏感的钾通道,一是位于细胞膜上的ATP敏感的钾通道;二是位于线粒体膜上的ATP敏感的钾通道。最近的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线粒体ATP敏感的钾通道开放对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这些研究表明线粒体ATP敏感的钾通道在器官保护中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介绍了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的结构和生理学特性,线粒体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生理变化及可能的机制,还有在器官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徐亮  吕国义  邓迺封 《医学综述》2007,13(23):1833-1835
阿片类物质及其受体在心肌组织中能够产生缺血预适应作用,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Gi/o蛋白、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蛋白激酶C、环氧化酶2等都有关。现综述近年来关于阿片类物质参与心肌保护的信号转导及其机制;阿片类物质心肌保护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张双捷  许德义 《现代医学》2001,29(3):203-205
关于心脏缺血预适应的研究较多,其机制尚不清楚,但ATP敏感性钾通道(K  相似文献   

5.
缺血预适应 (ischem ic preconditioning,IPC)现象的发现 ,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IPC是一种最为有效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其特点是保护作用强、保护范围广 ,对心脏保护作用包括快速相和延迟相两个时相。本文对 IPC的特点、可能的机制 ,特别是蛋白激酶 C和线粒体 ATP敏感的钾通道的作用 ,以及 IPC的药物模拟进行探讨 ,并提出药物预适应可能是今后 IPC临床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肠缺血预适应是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种有效预防措施,对心肌也有保护作用。肠缺血预适应的确切机制尚禾完全明了,目前普遍认为是预适应的刺激促使腺苷、缓激肽和去甲肾上腺素等一些内源性活性物质通过不同信号转导途径被释放,从而激活了线粒体ATP敏感的K^+通道,发挥缺血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短暂非致死性缺血可激活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产生对后继持续性缺血的耐受性,称为缺血预适应(IPC)。用药物模仿缺血性刺激,激发机体内源性缺血缺氧保护机制的产生称为药理性缺血预适应,简称药理性预适应。预适应现象存在于动物机体多种器官,研究显示药理性预适应能有效保护遭受缺血再灌注的心肌细胞。Gross等[1]首先提出ATP敏感钾通道(ATP-sensitive K+channels,KAT-PC)与预适应有关,之后该观点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支持,现就KATPC通道在心肌药理性预适应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1 KATPC的结构和功能1983年Noma利用膜片钳技术首先在豚鼠心肌细胞膜上发现了KATPC,随后证实此通道广泛分布于血管、神经元、骨骼肌等多种组织;1991年Inoue等发现线粒体膜上也存在该通道,故将KATPC分为2类:细胞膜KATPC(sarcolemmal KATP channel,sKATPC)和线粒体膜KATPC(m itochondrial KATPchannel,m itoKATPC)。通过对sKATPC的研究发现,KATPC是由4个内向整流钾通道亚单位和4个ABC结合蛋白家族成员黄酰脲受体亚单位组...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器官预适应现象具有普遍性,远距缺血预适应可通过机体不太重要的(或容易实施的)器官预适应来保护心脏等重要器官,其心脏保护作用涉及许多神经递质和信号分子、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蛋白激酶C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对ATP敏感性钾通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各种组织的缺血及预适应或缺血再灌注的细胞保护方面。研究发现,ATP敏感性钾通道在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该通道的分子结构、在神经系统内的分布、调控机制、相关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理学原理、以及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缝隙连接蛋白43在缺血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时,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与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进行30min的冠状动脉缺血。大鼠分为不处理或者接受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静脉注射线粒体ATP磷酸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开放剂二氮嗪(Dia)3组,其余2组为在接受IPC、Dia的基础上加用5羟基奎酸(5-HD)。测量各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律失常。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x43的磷酸化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PC、Dia能促进Cx43磷酸化,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阻断剂5-HD能消除IPC和Dia的上述作用。结论IPC通过开放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促进Cx43磷酸化和电耦联,进而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了ATP敏感钾(KATP)通道开放剂Cromaklim(Cro)和预缺血对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梗塞范围的影响,旨在阐明KATP通道是否参与预缺血对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机制。所得结果如下:(1)单纯缺血30分钟一再灌注180分钟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和心肌耗氧量均进行性降低,心肌梗塞范围为32.3%。(2)静脉注射Cro后再进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与心肌预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标  钟焕清  陈海生 《医学综述》2006,12(2):100-101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提示,应用钾通道开放剂(PCOs)与缺血预适应(IPC)同样具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而线粒体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机制尚未明了,可能与以下三方面有关:减少线粒体Ca2+超载,调节线粒体容量与能量代谢,调节自由基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李清  王国林 《医学综述》2012,(24):4144-4147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缺血性心脏病以及心脏手术后心功能不全的主要病理基础。寻找有效的心肌保护措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各种心肌保护措施,如心脏停搏液、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等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ATP敏感性钾通道在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心肌保护策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心肌保护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在心肌预适应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8 6年Murry等[1 ] 提出心肌预适应 (preconditioning ,PC)概念以来 ,已有许多研究对心肌预适应的保护机制进行了探讨。目前认为 ,预适应的机制是 :心肌在预先受某种刺激(如缺血、快速起搏、热休克和药物等 )后 ,激活并释放腺苷、内皮素、缓激肽、乙酰胆碱、和儿茶酚胺等内源性触发因子及介子 ,再分别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 ,通过跨膜信号转导 ,将信号传入细胞内 ,激活蛋白激酶C(PKC)及其他信号转导途径 ,最终激活终末效应子 (如ATP敏感性钾通道、热休克蛋白等 )而产生细胞保护。其中ATP敏感性钾通道 (KATP)是最重要的心肌预适应…  相似文献   

15.
邸易荣  张健  李洋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163-164
目的:比较研究碟脉灵注射液预适应于缺血预适应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碟脉灵预适应组和缺血预适应组,观察碟脉灵注射液预适应知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等容收缩期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等容舒张期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三磷酸腺苷(ATP)、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碟脉灵注射液预适应与缺血预适应均能改善缺血再灌注时左心室功能,减少心肌LDH、CK-MB的漏出,提高心肌ATP含量和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碟脉灵注射液预适应能诱导心肌缺血预适应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益母草与心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是目前基础医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预先短暂缺血后可减轻后续长时间缺血造成心肌损害的现象,称为缺血预适应,是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害有效方法之一,缺血预适应目前已发展到药理性预适应阶段。近年研究发现,益母草对在体或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均有缺血预适应同等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晓仰 《医学综述》2011,17(7):979-981
细胞上存在两种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KATP)通道,一是位于细胞膜上的ATP敏感的钾通道;二是位于线粒体膜上的ATP敏感的钾通道。KATP通道广泛存在于各种脑区,若给予KATP开放剂则可以使其开放发挥对脑的保护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KATP通道在脑缺氧缺血等病理状态下被激活开放,使大量K+外流,细胞膜超极化,从而使Na+、Ca2+内流减少,避免或减轻钙超载、减少能耗、减轻兴奋性氨基酸及氧自由基释放,保护脑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福辛普利预处理对缺氧复氧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L-型钙通道电流(ICa-L)和ATP敏感钾通道电流(IK-ATP)的影响,探讨其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采用全细胞电流钳和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AP和ICa-L,IK-ATP.结果 缺氧复氧使心室肌细胞AP时程(APD50,APD90)缩短;ICa-L峰值降低,I-V曲线上移,激活曲线右移,半数激活电压(V1/2)增大,失活曲线左移,失活V1/2减低;ATP敏感钾通道由正常关闭状态到完全开放.与缺氧复氧组相比,福辛普利预处理使APD50,APD90相对延长;ICa-L峰值增加,I-Ⅴ曲线上移幅度减小,激活曲线左移,失活曲线右移,激活与失活V1/2均接近正常,ATP敏感钾通道进一步开放,电流明显增加.结论 福辛普利预处理能显著改善缺氧复氧状态下L-钙通道的抑制状态,促进动作电位参数的恢复,减少有效不应期的离散度及折返形成;通过药物预适应机制,进一步开放ATP敏感钾通道,增加ATP敏感钾电流,而发挥抗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10 8例心肌梗死前有缺血预适应和 10 2例心肌梗死前无缺血预适应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酶同工酶及心功能等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有缺血预适应组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小于无缺血预适应组 (P <0 .0 1) ,心功能优于无缺血预适应组 (P <0 .0 1)。结论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急性心肌梗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旨在探索一种分离细动脉平滑肌的方法,并研究其ATP敏感钾通道(KATP)的特性。采用链酶蛋白酶E消化及机械分离的方法分离细胞,以膜片钳技术之细胞贴附式和内面向外式记录KATP通过电流。该平滑肌的分离方法简单;细动脉平滑肌KATP通道在高钾平衡液中电导为(111.0±6.5)pS,门控动力学表现明显的ATP和电压依赖性,通道开放概率低,提示其对缺血、缺氧、酸中毒等病理条件下细动脉张力和组织血流分布的调节具有潜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