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淋巴结阴性的结直肠癌患淋巴结切除数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42例无显微镜下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的临床病理资料,将他们按淋巴结切除数目分为A组(50枚或以下)和B组(50枚以上),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5年生存率,用χ^2检验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B组5年生存率为100%,较A组(78.4%)明显增加,P=O.027;A组患肿瘤复发5例,其中5年内死亡3例;而B组患无肿瘤复发和死亡。结论 对无显微镜下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尽量切除全数淋巴结可明显延长患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未行术前新辅助治疗且无远处转移的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的淋巴结检出数量,探讨目前直肠癌淋巴结检出标准的合理性.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结直肠癌(Ⅰ-Ⅲ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直肠癌组和结肠癌组淋巴结检出数量.统计数据采用Mann-Whitney检验和X2检验.结果 2282例结直肠癌患者人组,其中直肠癌1216例,结肠癌1066例(包括直肠乙状结肠交界癌).直肠癌组与结肠癌组比较,直肠癌组淋巴结检出数量显著少于结肠癌组(9.4±0.1 vs.10.5±0.1,P=0.000);直肠癌组检出淋巴结达12枚者少于结肠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性别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92),但直肠癌组年龄明显小于结肠癌组(P=0.000).两组之间TNM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67).依肿瘤距肛缘距离将直肠癌分为低位(距肛缘≤7 cm)直肠癌组;中高位(距肛缘>7 cm,但≤15 am)直肠癌组,两组分别为834例(68.6%)和382例(31.4%).结果 显示低位直肠癌组淋巴结检出数量明显少于中高位直肠癌组(9.2±0.1 vs.9.9±0.2,P=0.009),两组分别与结肠癌组比较,两组淋巴结检出数量均少于结肠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0.1 vs.10.5±0.1,P=0.000;9.9±0.2 vs.10.5±0.1,P=0.016).结论 对未行术前新辅助治疗、且无远处转移的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淋巴结检出数量少于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提示对直肠癌患者可能应设定不同于结肠癌的淋巴结检出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定位结直肠癌(CRC)前哨淋巴结(SLN)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体内或体外注射亚甲蓝定位105例SLN,采用多层面HE染色检测SLN中转移癌,探讨对CRC分期的影响。结果体内定位SLN44例,成功41例,SLN平均数目为1.37枚,例,体外定位61例,成功58例,SLN平均数目为1.59枚,冽(P=0.1710);SLN位置分布无差别(P=0.3450)。105例病人总淋巴结数目为1944枚,平均为18.51枚/例,总SLN定位成功率为95.24%,平均SLN为1.49枚/例。常规病理检测SLN转移阴性55例,其中行多层面HE染色发现微转移6例,提高7.40%淋巴结转移阴性病人的病理分期。结论结直肠癌体内、体外SLN定位均可获得成功,SLN多层面HE染色检测有助于提高早期结直肠癌的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的291例结直肠癌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占肠腔周径、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类型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无关,而肿瘤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术前血癌胚抗原(CEA)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和肠壁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肿瘤分化程度和肠壁浸润深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 :91例完整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 ,将逐一清除的淋巴结分别送检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 E- cad和 TIMP- 3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诸因素的关系。结果 :91例结直肠癌患者中 3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 ,共清除淋巴结 974枚 ,其中 1 1 3枚发生转移。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有 1年龄 :小于 4 0岁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高于其他两组 (P =0 .0 36 ) ;2肿瘤的侵袭程度 :随着侵袭程度的加深 ,淋巴结转移的机会越大 (P <0 .0 0 5 ) :3E- cad和 TIMP- 3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否淋巴结的转移呈副相关 ,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P值均 <0 .0 5 )。结论 :结直肠癌淋巴结的转移与年龄、肿瘤侵袭的程度以及 E- cad和TIMP- 3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有关 ,根据这些因素可以初步估计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 ,从而指导手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以及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Ⅱ期结直肠癌占相当部分比率.影响Ⅱ期结直肠癌预后的凶素较多,淋巴结检出数目是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之一,淋巴结检出增多,复发率降低而生存率增加,对于最少淋巴结检出数目的 确定尚有争议,UICC和AJCC推荐以12个淋巴结作为淋巴结检出数目的 最低要求.影响淋巴结检出数目的 因素很多,患者本身因素、肿瘤因素、手术医生及病理科医生的水平等均会影响淋巴结的检出数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应用美蓝对67例结直肠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活检,分体内、体外组,采用HE染色病理检查法、CK-20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SLN中转移癌。结果共检出淋巴结660枚,其中SLN130枚,检出率19.7%。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SLN的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2);体内、体外两种SLN的标记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SP法检测SLN癌转移的敏感性明显高于HE染色,而假阴性率明显低于后者;肿瘤细胞在SLN的转移率明显高于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率(P〈0.01)。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中体内、体外SLN定位方法均可以获得成功,均具有切实的可行性,与手术方式无关,并能够预测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况;通过SP法检查有助于明确结直肠癌的病理分期,有利于判断预后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淋巴结转移率(rN)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回顾分析36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情况,分析rN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患者3年、5年生存率与rN分期有关,P〈O.05。结果表明,rN分期可帮助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切片数目对检查结果及pTNM分期的影响.方法 分析57例结直肠癌连续病例获取的区域淋巴结,每枚淋巴结分别做1张切片、3张切片和6张切片HE染色,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及pTNM分期.结果 与1张切片的检查结果相比,3张切片检查使12例(21.05%)患者的pTNM分期上升,6张切片检查使16例(28.07%)患者的pTNM分期上升;随着淋巴结切片数目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数增加(x2=6.692,P=0.035),转移淋巴结的数目也增加(x2 =41.70,P<0.001).结论 6张切片HE染色检查,可以更为准确地判断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度(LNR)与结直肠癌术后5年无病存活率和总存活率的关系。 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4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24例结直肠癌进行分析。将124例Ⅲ期结直肠癌依据LNR分为3组: LNR<0.167、LNR≥0.167~<0.562、LNR≥0.562,比较组间预后差异。分析诸临床病理因素与结直肠癌预后之间的关系。 结果 LNR和转移淋巴结数目均与结直肠癌术后5年无病存活率和总存活率相关,而LNR是总存活率的独立相关因素。对淋巴结病理检查数目未超过12枚的病例,LNR与5年无病存活率相关。 结论 LNR与Ⅲ期结直肠癌的预后相关;对伴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特别是淋巴结病理检查数目相对较少的病例,应考虑将LNR作为临床病理分期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淋巴结检出数和淋巴结转移度(LNR)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07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507例患者共计检出淋巴结5801枚;转移淋巴结1122枚;淋巴结转移数与检出数呈正相关(r=0.171,P<0.01).淋巴结检出数大于或等于12枚与小于12枚的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和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Ⅲ期患者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LNR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淋巴结转移区域的同一LN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淋巴结检出数对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更为明显.为了获得更准确的分期及更好的预后,术中应尽量检出12枚/例以上淋巴结.LNR是Ⅱ~Ⅲ期结直肠癌的预后因素,用其评估患者预后时应兼顾淋巴结转移区域.  相似文献   

12.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上对结直肠癌标本淋巴结检查没有统一的规范,对直径〈5mm的小淋巴结的检出和转移状况不重视。而传统的淋巴结检查方法,对小淋巴结漏检的可能性极大。多个研究表明:小淋巴结中不仅存在转移,且其占阳性淋巴结总数的50%以上。小淋巴结的检出精确了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分期,有利于术后正确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临床上应改进结直肠癌标本淋巴结检查方法,提高小淋巴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的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与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上胃肠道恶性肿瘤的重要死因,在美国位居第一位。由于临床Ⅰ、Ⅱ期(American Joint Committeeon Cancer,MCC)病例尚缺乏全身辅助化疗对延长生存期有利的证据,故通常未进行化疗。然而却有约20%~30%的局限于肠壁、“无转移”的早期病例(约55%),虽然施行了标准的结直肠癌根治术,仍然于5年内不可避免的死于复发和远处转移。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因为隐蔽微转移(micrometastasis,MM)的漏诊,将临床Ⅲ期病例误诊、降低分期为Ⅰ、Ⅱ期,而未行化疗。  相似文献   

14.
Ⅱ期结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出数目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Ⅱ期结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出数目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80例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5年内出现复发或转移的56例患者与无复发转移者平均淋巴结检出数分别为9.5枚/例和16.3枚/例(P〈0.01).术后5年内死亡的97例患者与健在者平均淋巴结检出数分别为11.1枚/例和16.7枚/例(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检出大于或等于12枚/例组和小于12枚/例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3.9%和62.0%(P〈O.01),复发转移率分别为6.4%和25.7%(P〈0.01),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与淋巴结检出数目有关(P〈0.05)。结论淋巴结检出数目多少影响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淋巴结检出数目多者复发转移率低.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无明显相关性.淋巴结EMA表达阴性,孤立肿瘤细胞巢(ITCs)和微转移(MCM)的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4.6%、68.0%和46.2%.ITCs与EMA(-)的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CM与EMA(-)的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Ⅰ和Ⅱ期结直肠癌,若淋巴结中检测出微转移,其预后较差,术后复发率较高,术后应予以积极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6.
局部淋巴结转移是结直肠癌复发的重要预测因素,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者的复发率高达50%。然而,即使是不存在局部淋巴结转移的pN。结直肠癌患者,复发率也高达25%。美国Tomas Jefferson大学Waldman等的新研究揭开了其中的奥秘:pN0并不代表淋巴结没有肿瘤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7.
淋巴结清除数目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局部淋巴结切除标本中切除淋巴结数目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 198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有完整病理学检查和随访资料的 76例外科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病例做回顾性分析。以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 ,每组根据淋巴结切除数再分两组 ,即切除数 >5 0枚组和≤ 5 0枚组 ,计算 5年生存率并进行生存率Log rank检验。 结果无淋巴结转移组中 ,切除淋巴结数 >5 0枚者较≤ 5 0枚者 5年生存率高 2 3% ,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5 4 8,P <0 0 5 )。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 ,切除淋巴结数 >5 0枚者较≤ 5 0枚者 5年生存率高 36 % ,生存率也有显著差异 (χ2 =13 6 5 ,P <0 0 1)。结论充分的淋巴结切除可以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淋巴结切除数目应作为规范结直肠癌手术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前,TNM分期仍然是结直肠癌最重要的预后因素。阳性淋巴结的数量影响患者的预后,但它受到检出淋巴结总数的影响,随着检出淋巴结数目的增多,阳性淋巴结的数目也逐渐增加。而淋巴结检出的最低标准至今仍存在争议。有研究提示,  相似文献   

19.
Wang FL  Pan ZZ  Wan DS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5):994-99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LN)体外定位技术方法及其可行性、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3月至2003年10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腹科住院行根治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62个肿瘤(2例患者为多原发),进行体外SLN定位。标本离体后尽早进行异硫蓝SLN定位,传统病理检查阴性的SLN进行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查。结果62例肿瘤成功检出SLN的59例,检出率95.2%。59例患者总共获得并检测1114枚淋巴结,平均每人18.9(4~46)枚。其中SLN157枚(14.9%),平均每人2.7(1~9)枚。SLN敏感性39.1%(9/23),假阴性率23.7%(14/59),准确率76.3%(45/59)。50例SLN阴性的中有12例(24%)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阳性。36例HE和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查全阴性者中4例(11.1%)SLN发现微转移灶。14例仅非SLN阳性中8例SLN发现微转移灶。结论结直肠癌异硫蓝SLN体外定位活检技术是可行的,结合免疫组化检测微转移可以提高术后分期,可以提高送检淋巴结个数,结合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减少淋巴结转移漏诊发生率。但该方法假阴性率较高,不能完全取代常规淋巴结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的预后判断主要根据有确切资料的病理学分期、原发灶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微血管侵犯的组织学结果,术后3~7 d就能得出结果.但传统的淋巴结检查方法中,淋巴结转移数目和转移淋巴结解剖部位结果常因工作量巨大,旷日持久,不能得出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医患双方都要求及早确定分期,用以确定辅助化疗,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皆对病人有害,是无证据、不负责且不规范的治疗.当今国外有研究局部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浸出液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CEA)浓度密切相关,并能简捷、快速得出结果,有待成为一种诊断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