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姜宙兵 《上海医学》2008,31(2):147-148
1案情摘要被鉴定人,男,56岁,2005年8月23日因诊断为"乙状结肠息肉"入住外省某医院接受乙状结肠息肉电凝摘除术。次日以"肠穿孔"转至本市某医院接受肠修补术,6d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57岁,2014年10月10日因"胃出血"至武警山东总队医院行胃镜检查示: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慢性浅表糜烂性胃炎;3.胃窦、幽门外压性隆起原因待查(建议其他检查明确诊断)。胃镜病理诊断示:(胃窦)黏膜慢性炎;(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慢性炎;HP(-)。10月8日糖类抗原CA125示:289.90 KU/L。2014年10月12日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77岁,2005年1月29日因摔倒导致头枕部外伤,致双侧额颞叶出血,在外院行"双侧额颞部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术+双侧额颞部去骨瓣减压术",术后长期卧床,为康复治疗于2007年10月16日转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4.
1 病案 患者林某,男,66岁,2001年3月20日因升结肠中段癌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见肿瘤约4cm×5cm大小,未侵透浆膜层,无远处转移,病理结果:结肠腺癌.2003年5月13日,患者感左下腹隐痛,无粘液血便,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乙状结肠中部有1.0cm×0.8cm大小肿块,病理示:结肠腺癌.再次行手术治疗,术中未扪及明显肿块,切开乙状结肠,于乙状结肠中部后壁可见直径1.0cm肿块.术中切除肿块行快速冰冻病理切片示:结肠腺癌.行乙状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结肠高分化腺癌,未侵及粘膜下层.两次术中所见及病理证实,各癌灶均为独立存在的腺癌,排除复发及转移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1 病例介绍 患者30岁.因停经2月,阴道流血20天,下腹痛4天于2005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孕2产2,2003年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末次月经2005年8月16日.  相似文献   

6.
我院为传染病医院,有部分慢性肝病病人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行肝活检术.2000年1月~2005年10月,我病区开展了42例肝活检术,现将肝活检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桂玲  庞丽红 《包头医学》2002,26(3):141-141
女患,45岁.1999年10月29日以慢性结肠炎入我科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入院时生命体征正常.  相似文献   

8.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7岁,农民,末次月经:2005年10月25日,G2P1于2005年6月14日(产后11个月已经转经)在乡镇计生服务站放"O"1只.3个月随访时发现环下移至宫颈内口,于2005年11月5日在本站进行取"O"放"T"手术.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3岁.腹部隐痛,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肉眼观察有时候带黏液脓血便半年.于2003年8月20日入院,肠镜提示距肛门18 cm处见边缘隆起,中央稍凹陷的不规则肿块,内镜尚可通过,随即内镜活检行病理检查,病理诊断为乙状结肠高-中分化腺癌.化验血清癌胚抗原(CEA)3 μg/L(正常值<5 μg/L),超声检查及CT未发现明显转移.于同年8月26日在全麻加硬膜外麻醉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乙状结肠高-中分化腺癌,浸润深肌层,肠壁淋巴结未见转移癌.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化疗6次.直至2012年8月6日因"右侧甲状腺肿块"住院治疗,查体:甲状腺右侧扪及4.0 cm ×3.0 cm ×3.0 cm大小肿物,活动尚可.实验室检测甲状腺功能正常,彩色超声示肿块有2.1 cm ×1.0 cm不规则暗区及亮点,超声及CT检查未发现其他部位有明显异常.于同年8月11号行右侧甲状腺肿块切除术,术后4%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后送病理科.  相似文献   

10.
患者25岁,汉族,以药物流产后阴道大量流血2小时,头晕、乏力、心悸1小时为主诉入院。患者2005年1月6日剖宫产术分娩,LMP:2005年6月20日,在当地卫生院行置环术,术后无月经来潮,未行复查。2005年10月27日因妊娠3月在外院行药物流产,10月31日晨口服米索后胎儿流出,因阴道大量流血,行清宫术及取环术,术后阴道仍有大量流血,渐意识模糊,  相似文献   

11.
张××男性,48岁,干部。1983年10月5日初诊:罹患慢性腹泻五年余,其间曾经某医院乙状结肠镜检诊断为慢性结肠炎。终年每日大便数次,质稀不成形,五更必泄,凡进食油腻之品即加甚,便前少腹隐疼,泄后立减,两胫酸沉,性欲减退,舌李溯个质淡,苔自而微腻,  相似文献   

12.
马春兰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2):750-750
1病例资料患者,女,42岁。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CT肠镜示:乙状结肠癌,2007年4月27日在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手术,2010年8月23日再行手术治疗,术后未行专科治疗,2010年10月初患者出现黏液样便,以"直肠癌术后"收住我院肿瘤一科。初步诊断为直肠中分化腺癌、右侧输尿管转移瘤。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病历资料 患者,男,15岁,四川蓬溪人,学生.因左眼被小刀戳伤3天,于2005年10月13日入我院眼科就诊.入院诊断为"左眼角膜穿通伤,左眼外伤性白内障,左眼眼内炎",入院后急诊行"角膜伤口缝合术",经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眼内炎症,再行"左眼玻璃体及晶状体切除术",术后伤口愈合好,炎症控制,但视力恢复一直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病例 男性患者, 60岁,因"车祸复合伤后 45 d,右股骨手术后感染 15 d"于2005年12月3日门诊入院.患者于2005年10月24日上午发生车祸后受伤昏迷,后送往当地医院治疗,当时诊断为:①蛛网膜下腔出血;②头面部广泛组织挫裂伤;③下颌骨粉碎性开放骨折;④气胸, 肺挫伤;⑤右股骨骨折;⑥营养不良性水肿.行下颌骨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右股骨踝粉碎性骨折开放复位OS钢板内固定取髂骨植骨术,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3岁。15年前因右下腹包块诊断“升结肠癌”,在山西某医院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升结肠中段约5cm×6cm,病理报告为结肠腺癌。1992年1月15日因下腹胀痛一月行纤结镜检查,示乙状结肠癌,在我院行乙状结肠癌区段切除术。术中见癌肿位于乙状结肠上段,  相似文献   

16.
患男,6岁,因发现右上腹肿物20d,于2005年10月7日入院.20d前,玩耍时右上腹被碰撞后轻微疼痛,父母查右上腹可触及一鸡蛋大小肿物,皮肤无红肿.当地医院B超、MRI显示"肝脏占位",AFP(-).未行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当肿瘤位于齿线以上7cm~8cm以内的直肠癌需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手术),在乙状结肠近端左下腹壁做永久性人工肛门[1]。为了对乙状结肠造口术后管理进行研究探讨,现对我院1997年2月~1998年10月期间39例乙状结肠造口术后病人进行了随访和研究。1 临床资料1997年2月~1998年10月住院的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行直肠癌根治乙状结肠造口术的患者共39例,平均年龄52.1岁,女性20例,男性19例。2 方法和结果对39例病人进行随访,询问每天所进食物的构成及饮食习惯,造口排便的时间及其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直肠脱垂是肛管、直肠黏膜、直肠全层甚至部分乙状结肠脱出在肛门外的一种常见的疾病.2005年10月我院收治9例直肠脱垂患者,采用直肠黏膜多点结扎加粘膜下注射术以及相关治疗及护理,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刘福和 《中外医疗》2008,27(12):32-32
目的 总结小儿慢性阑尾炎致便秘的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5年因反复腹痛,便秘就诊的阑尾炎患儿的症状及诊断过程.结果 5例均临床诊断为慢性阑尾炎,全部病例行阑尾切除术后,症状缓解,生长发育得以改善.结论 小儿慢性阑尾炎致便秘并不少见,小儿便秘患者应加强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不应强求"转移性右下腹痛",B超和消化遭造影有助于慢性阑尾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席利夫  张震  张群会 《微创医学》2006,25(4):609-610
目的 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行"结肠代膀胱、乙状结肠直肠Y式吻合术"的疗效.方法 将左右输尿管断端与一段离断后的乙状结肠短袢行端侧吻合,形成尿流通路.乙状结肠近断端与直肠行端侧吻合,形成粪便通路.结果 20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3 h,术中出血150 mL,术后恢复良好,2周后拔出输尿管支架引流管,肛门排尿、排便通畅.术后3个月,日平均排尿4~5次,排大便1~2次.随访3~26个月,患者排尿、排便正常,除1例患者术后4个月出现低血钾(纠正后未再发生),其他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行"结肠代膀胱、乙状结肠直肠Y式吻合"术是较理想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式,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